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75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docx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有详细答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2.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3.193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洛伦佐做了一个实验,刚刚孵化的小鸭看到的第一个运动物体是他本人,而不是母鸭,结果,小鸭记住了洛伦佐,小鸭长大后,会紧紧跟在他后面,这个例子不能说明的是(  )

A.信息的传递具有普遍性

B.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个体间传递

C.信息传递对生物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D.在该过程中具有三种类型的信息传递

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6.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B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7.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质循环

8.下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种群的个体数目,ABCD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四个不同种群,则A种群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最少

D.若M表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它们构成食物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AB的数目增加

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C.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D.生态系统中甲和丁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因素

10.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来路D.孔雀开屏

11.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12.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C.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C.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14.下列对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从食物链A→C→B→D→H→G上,G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C种群数量下降10%,H种群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只有D与H

1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16.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了12条食物链

B.鹰处于第三营养级

C.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

D.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17.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④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8.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

B.甲和乙、乙和丙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甲和丙之间则没有

C.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丙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甲所同化能量的1/25

19.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现存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每一个体的平均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同化量为1000g

B.图中F、G、H、I属于次级生产者

C.若除去G,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的数量将增加

D.在初级消费者中,若将C除去,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20.一块水稻田中,不仅生长着水稻、杂草,还生活着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生物,这块稻田可称为(  )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1.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

B.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尽量维持相对稳定

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2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2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a、b、c、d、e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①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100% ②图中d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③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肯定大于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 ④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4.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D.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

2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①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流)模型,请看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在方式和方向上不同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________联系,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

(3)生态系统营养信息的传递系统是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因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27.据图回答:

 

(1)上图表示了一个_______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________。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________;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

(3)若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固定了105kJ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5%,且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群的能量是相等的,则螳螂可获得____________能量;蛇可获得________能量。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而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箭头________是不应存在的(填序号)。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填序号)。

(3)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箭头________。

(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_个营养级。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_。

(5)图中⑬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

(6)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__。

(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乙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可知,本题的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2.【答案】D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

与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和丁,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和丁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辛在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3.【答案】D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动物的印随行为,属于行为信息。

说明信息传递可以在不同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对生物的生活有重要作用。

4.【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种群间同化所得能量的比值,而不是指个体间同化所得能量的比值,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可以获得野兔同化所得能量的大部分。

5.【答案】A

【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6.【答案】C

【解析】由物质循环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

A是分解者,不可能与B构成捕食关系。

7.【答案】A

【解析】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A项正确。

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中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完成物质循环,故B、C、D错误。

8.【答案】C

【解析】若M表示物种多样性,从题图可知,B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若M表示种群的个体数目,从题图可知,尽管A种群的个体数最少,但所具有的能量不一定最少,如一棵大树上,某昆虫的数量可成百上千,但它们的总能量肯定少于大树的能量,所以C项说法错误。

9.【答案】C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细胞呼吸分解的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B正确;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而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B两项都属于光的刺激,属于物理信息。

D项为行为信息,C项为化学信息。

11.【答案】B

【解析】A项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数量较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项中,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与能量流动关系不大。

C项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

D项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12.【答案】B

【解析】甲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丙作为分解者不能出现在食物网中,B错误;丙作为分解者,可以是需氧型也可以是厌氧型,C正确;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的是①光合作用、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⑥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正确。

13.【答案】B

【解析】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被绿色植物同化作用所利用,而分解后的无机物可被利用;有的分解者是动物,如蚯蚓。

14.【答案】D

【解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A和E,A正确;图示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A→C→B→D→H→G中,最高营养级G获得的能量最少,B正确;若C种群数量下降10%,H种群可以从其他食物链获得食物的补充,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C正确;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除了D与H,还有C与D,B与C,D错误。

15.【答案】C

【解析】在食物链中,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所以食物链的环节数不可能是无限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同时一种生物可以捕食几种生物,所以一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固定的;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除有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等其他关系。

16.【答案】B

【解析】A项中,以牲畜喜食的牧草开头的食物链有6条,以牲畜不喜食的杂草开头的食物链也有6条。

B项中,鹰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C项中,牧草和杂草竞争水肥等。

D项中,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取样方法。

17.【答案】D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

18.【答案】D

【解析】如果该图所示的是食物网,如甲、乙、丙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则说明了青蛙能以植物为食,但青蛙不能以植物为食,A错误;如果该图所示的是信息传递,由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在甲、乙、丙之间相互交流,B错误;该图可反映能量流动,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不能反映物质循环,因为物质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反复,C错误。

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即按20%计算,丙获得甲的能量沿甲→乙→丙途径最少,为20%×20%=

,因为还有甲→丙,所以丙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

,D正确。

19.【答案】C

【解析】B的同化量大于100(个)×10(g)=1000g,A错误;图中F、G、H、I都属于消费者,B错误;若除去G,I将减少,所以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的数量将增加,C正确;在初级消费者中,若将C除去,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不大,D错误。

20.【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这块稻田还包括无机环境。

因此,这块稻田可称为生态系统。

21.【答案】A

【解析】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森林→松毛虫→蜘蛛→灰喜鹊→狐狸、森林→松毛虫→灰喜鹊→狐狸、森林→松鼠→狐狸,狐狸同时占据了第三、第四、第五,3个营养级,A错误;B.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B正确;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尽量维持相对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因为灰喜鹊是动物,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正确。

22.【答案】C

【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23.【答案】A

【解析】①项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②项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能算作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因此不可能存在于d中;③项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中,由于不断地投入食物,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一定大于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④项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是不完全相同的。

24.【答案】B

【解析】生产者是指直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成分,同化类型应为自养型,而自养型生物除光合自养型的植物及光合细菌外,还应包括各种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

题中A项仅指绿色植物,C项中细菌、真菌可能为异养生物,不应归为生产者,D项包含部分异养生物,因而不符合生产者的概念。

25.【答案】B

【解析】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6000÷1500900≈1%左右,①正确;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一部分能量,A中还有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②错误;③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只有10%~20%,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③错误;④人们利用生产者做食物时,由于能量只传递了一次,浪费的能量比较少,所以比利用其他营养级能获得更多的能量,④正确。

26.【答案】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2)信息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物 生物

【解析】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在方式和方向上不同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特点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2)由于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信息联系,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

(3)生态系统营养信息的传递系统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7.【答案】

(1)生态系统 能源

(2)绿色植物 蛇

(3)1125kJ 194.06kJ

(4)增加 营养级降低,能量消耗减少。

(5)细菌 有氧和无氧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1)该图解表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阳光为非生物成分,提供能源。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为生产者绿色植物,最高营养级蛇含有能量最少。

(3)蝉从植物获得能量105kJ×15%,蝉有1/2×105kJ×15%×15%流向螳螂,故螳螂获得能量为1125kJ。

黄雀也从蝉获得1125kJ能量,黄雀从螳螂获得能量1125×15%,故黄雀共获得能量为(1125+1125×15%)KJ,蛇从黄雀获得能量为(1125+1125×15%)×15%=194.06KJ。

(4)螳螂全部迁走,黄雀营养级降低,更多能量流向黄雀,黄雀数量增加。

(5)细菌作为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动植物尸体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自然界,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28.【答案】(3)①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pH (4)①生产者 水草、浮萍、栅藻、团藻 ②消费者 虾、草鱼、黑鱼 ③分解者 细菌、真菌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水温、水表面光照强度、pH和水中溶氧量等,根据题目提供的器材:

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来确定。

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各成分的作用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9.【答案】

(1)⑪ 

(2)① ⑤ (3)⑫ (4)四 C (5)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 分解者 (6)10%~20% (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1)从图解可知E为分解者,生产者不能从分解者中获得能量,故箭头⑪不应存在。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①,初级消费者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为⑤。

(3)食草动物的粪便中残留的能量并未流入初级消费者,仍属于生产者的残体,它被分解者利用的箭头为⑫。

(4)食物链一般是捕食链,图中食物链为A→B→C→D,共四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为C。

(5)⑬为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E为分解者。

(6)④中的能量约为③的10%~20%。

(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0.【答案】

(1)捕食 

(2)3600 (3)分解者 (4)900×106 18% 增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雪兔提供3/8,若北极狐增加的能量为80kJ,则需要植物增加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600(kJ);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