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98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docx

学年高考物理主题3光及其应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必修1

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

1.知道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原理、方法、步骤.2.知道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科学思维:

1.会画光路图.2.会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会测定入射角和折射角.3.会计算折射率及折射率的平均值.

科学探究:

掌握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方法,学会规范作图,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训练并提高作图能力.

一、实验原理

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与入射光线相应的出射光线,就能在玻璃砖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从而可以测出一组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便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二、实验器材

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四枚、图钉(3~4枚)、量角器、直尺、铅笔.

三、操作步骤

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用直尺画一条平行于玻璃砖一个面的一条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一点O作垂直于aa′的直线NN′作为法线,过O点画一条入射光线AO,使入射角θ1适当大些,如图1所示.

图1

3.在AO线上竖直地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白纸上放上被测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个面与aa′重合.

4.沿玻璃砖的另一侧面用直尺画一条直线bb′.

5.在玻璃砖的bb′一侧白纸上竖直地立一枚大头针P3,调整视线,同时移动大头针P3的位置,当P3恰好能同时挡住玻璃砖aa′一侧所插的大头针P1、P2的像时,把大头针P3插好.

6.在玻璃砖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P4,使P4能挡住P3本身,同时也能挡住P1、P2的像.

7.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过P3、P4连一条直线BO′交bb′于O′点,连接OO′,OO′就是入射光线AO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折射角为θ2.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的大小.

9.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上面的步骤再做三、四次,量出相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四、数据处理

1.计算法:

通过多次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得出多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再代入n=

中求出多个n的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2.单位圆法

(1)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于E点,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分别交NN′于点H、H′,如图2所示.

图2

(2)由图中关系知sinθ1=

,sinθ2=

,OE=OE′=R,则n=

,只要用刻度尺测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3.图象法:

求出多组对应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作出sinθ1-sinθ2图象,由n=

可知图象应为直线,如图3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

图3

五、注意事项

1.实验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2.不能用手触摸玻璃砖光洁的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用.

3.大头针应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P1与P2间、P3与P4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4.实验中入射角不宜过小或过大,否则会使测量误差增大.

 

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1

 (2018·大兴区高二检测)“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4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

图4

(1)在插P3和P4时,应使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P3只挡住P1的像B.P4只挡住P3

C.P3同时挡住P1、P2的像D.P4挡住P3及P1、P2的像

(2)按

(1)中的做法确定大头针P3和P4的位置,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并在图中标出需要测量的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__.(用图中标出的测量量表示)

答案 

(1)CD

(2)见解析图(需要测量的量是图中i和r) 

解析 

(1)实验的过程中,要先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玻璃砖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一侧相继又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故C、D正确.

(2)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可知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即测量的量是图中i和r.由折射定律有n=

.

[学科素养] 本实验关键是找出对应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从而画出光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考查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把握和数据的处理,体现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学科素养.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又体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学科素养.

针对训练 (多选)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其实验光路图如图5所示,对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为了减小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大一些

B.为减小测量误差,P1、P2连线与玻璃砖界面法线的夹角应适当取大一些

C.若P1、P2的距离较大时,通过玻璃砖会看不到P1、P2的像

D.实验中为方便操作可用玻璃砖代替尺子画线

答案 AB

解析 实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与P2之间,P2与O点之间,P3与P4之间,P3与O′点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入射角θ1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但入射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实验中严禁用玻璃砖代替尺子画线.

二、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例2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的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P1、P2和P3、P4,如图6所示.

图6

(1)在图中坐标纸上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

(2)对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求出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如图所示

(2)1.4(1.2~1.6)

例3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7中①和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图7

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偏小 不变

解析 用题图①测定折射率时,玻璃中折射角测量值大于实际值,故折射率偏小;用题图②测定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与玻璃砖形状无关.

三、其他形状玻璃砖求折射率

“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中,也可以用三棱镜、半圆形玻璃砖等进行测量.实验中只要利用“插针法”定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其与界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和出射点,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就能作出折射光线,一样可以测出折射率.光路图如图8所示.

图8

例4

 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入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1、P2的像和P3,在纸上标出大头针的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9所示.

图9

(1)在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图;

(2)为了测出该三棱镜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在图上标出它们;

(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________.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画出通过P1、P2的入射光线,交AC于O,画出通过P3、P4的出射光线交AB于O′,连接OO′,则光线OO′就是入射光线P1P2在三棱镜中的折射光线.

(2)在所画的图上画出虚线部分,并注明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用量角器量出θ1和θ2(或用直尺测出线段EF、OE、GH、OG的长度).

(3)n=

(或因为sinθ1=

,sinθ2=

则n=

1.(实验原理与操作)(多选)某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都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记录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和bb′不平行,如图10所示,则(  )

图10

A.P1P2与P3P4两条直线平行B.P1P2与P3P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答案 BD

解析 光线由aa′进入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得n=

,光线由bb′射出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得n=

.若aa′//bb′,则有θ3=θ2,进而有θ1=θ4,出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OA平行.若aa′和bb′不平行,则有θ3≠θ2,进而有θ1≠θ4,出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不平行,故选项B正确,A错误;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时,只要实验方法正确,光路准确无误,结论必定是正确的,玻璃的折射率不会受玻璃砖形状的影响,选项D正确,C错误.

2.(实验原理与操作)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现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作出如图11所示的四组插针结果.

图11

(1)从图上看,肯定把大头针插错了的同学是________.

(2)从图上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同学是________.

答案 

(1)甲、乙 

(2)丁

3.(实验数据处理)(2018·金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12所示.

图12

(1)请在图13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图13

(2)对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14所示.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___(填“A”或“B”).

图14

答案 

(1)如图所示

(2)1.53(说明:

±0.03范围内均可) (3)A

解析 

(1)分别连接玻璃砖两侧的大头针所在的点并延长,与玻璃砖两平行边分别相交,标出传播方向,然后连接玻璃砖边界的两交点,即为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线路.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方格纸上正方形的边长为1,光线的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则sinθ1=

≈0.798,sinθ2=

≈0.521,所以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1.53.

(3)由题图可知,光线P1P2入射到玻璃砖上时,相当于光线射到了一个三棱镜上,因此出射光线将向底边偏折,所以出射光线过P3和A.

4.(实验数据处理)如图15所示,某同学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时,完成光路图后,由于没有量角器,借助圆规以O为圆心画圆,该圆交入射光线于A点,交OO′连线延长线于C点.分别过A点、C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CD交NN′于B点、D点,请用刻度尺测量并计算此种玻璃的折射率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5

答案 1.5

解析 由折射定律有n=

,测得AB=1.13cm、CD=0.73cm,代入数据解得n≈1.5.

1.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实验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但测后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不平行,则________.

A.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大

B.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小

C.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D.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可能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答案 C

解析 只要实验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测量值的准确性与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是否平行没有关系.

2.在做“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于如图所示的梯形玻璃砖(两个光学面不平行),实验结果可能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_.(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答案 B

3.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砖的ab边与a′b′边相互平行,aa′边与bb′边不平行,某同学在白纸上仔细画出了玻璃砖的两条边线aa′与bb′,如图1所示.

图1

(1)实验时,先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以确定入射光线AO,接着,眼睛应在玻璃砖的________(填“同一侧”或“另一侧”)观察所插的两枚大头针P1和P2,同时通过插第三、第四枚大头针来确定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2)实验中是否要求四枚大头针的针帽在同一视线上?

________(填“是”或“否”).

(3)下列操作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适当增大大头针P1、P2的间距

B.选择玻璃砖相互平行的ab、a′b′边来测量

C.选用尽可能细的笔画线

D.使AO的入射角接近于90°

答案 

(1)另一侧 

(2)否 (3)AC

解析 

(1)实验时,先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以确定入射光线AO;接着,眼睛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所插的两枚大头针P1和P2,同时通过插第三、第四枚大头针来确定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2)实验中要求四枚大头针的针尖在同一视线上,而不是针帽.

(3)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小些,故A正确;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B错误;为了准确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选用尽可能细的笔画线,故C正确;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适当,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故D错误.

4.如图2所示,把玻璃砖放在木板上,下面垫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描出玻璃砖的两个边a和a′.然后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个大头针A、B,AB的延长线与直线a的交点为O.眼睛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看两个大头针,使B把A挡住.然后在眼睛所在的一侧再插第三个大头针C,使它把A、B的像都挡住,插第四个大头针D,使它把A、B的像和C都挡住,那么后两个大头针就确定了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在白纸上描出光线的径迹,要计算玻璃砖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的______;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入射角应______(选填“大些”或“小些”).

图2

答案 α和β 大些

5.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

(1)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a′和bb′后,不小心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a′方向平移了少许,如图3所示.则他测出的折射率将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图3

(2)乙同学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界面aa′、bb′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如图4所示,则他测得的折射率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图4

答案 

(1)不变 

(2)偏小

解析 

(1)如图甲所示,甲同学利用插针法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后,测得的入射角、折射角没有受到影响,因此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

(2)如图乙所示,乙同学利用插针法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后,测得的入射角不受影响,但测得的折射角比真实的折射角偏大,因此测得的折射率偏小.

6.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画出完整的光路图,由于没有量角器,他以入射点O为圆心画圆交入射光线于A点,交折射光线于B点,过A点画法线的垂线与法线交于C点,过B点画法线的垂线与法线交于D点,如图5所示,若各线段的长度可以用

表示,则玻璃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

图5

答案 

解析 由折射定律有n=

.

7.如图6甲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____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乙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较小,用__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图6

答案 光学 d e

解析 光学实验用的玻璃砖的光学面不能用手接触,以防止损坏其光学面.如图所示,连接cd、ce并反向延长分别交玻璃砖于O1、O2点,并连接OO1、OO2,入射角i相同,折射角∠O′OO2<∠O′OO1,由折射定律得,折射角越大的,求得的折射率越小.由图可得,用d点得到的值较小,而ce与ab近似平行,故用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8.利用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先将玻璃砖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画出玻璃砖两侧界面MN、PQ,在玻璃砖的一侧插好大头针P1、P2后,某同学发现在P1、P2的同侧通过玻璃砖在如图7所示位置也可观察到P1、P2的像,于是他在白纸上插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然后,他又插下大头针P4,使P4挡住P3以及P2、P1的像,取走玻璃砖,画P1、P2连线交MN于O点,P4、P3连线交MN于O′点,测出P1、P2连线与MN间的夹角α=30°,玻璃砖的厚度h=2.00cm,OO′两点间的距离l=3.00cm.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________.

图7

答案 1.44

解析 将P1、P2所在直线当作入射光线,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即光线折射入玻璃砖,射到其下表面后发生反射,反射光又经上表面折射后穿出玻璃砖,由光的反射定律及几何关系知:

sinβ=

由折射定律得,n=

≈1.44.

9.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

(1)操作步骤如下:

①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代表两种介质的界面,过aa′上的O点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②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

③在线段AO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P2的像,记下P3、P4的位置.

④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连接P3、P4作为折射光线,测量出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填入表格中.

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严重的缺漏,应做的补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测出了多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并作出了sinθ1-sinθ2的图象如图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图8

A.实验时,光线是由空气射入玻璃

B.实验时,光线是由玻璃射入空气

C.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D.玻璃的折射率为1.5

答案 

(1)见解析 

(2)BD

解析 

(1)步骤②中应在白纸上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界面bb′,步骤④中应令P3、P4的连线与bb′的交点为O′,连接O′和aa′上的入射点O,作出玻璃砖中的光线OO′.

(2)由题图可看出入射角θ1小于折射角θ2,因此,光线应该是由玻璃射入空气,则玻璃折射率n=

=1.5,所以选项B、D正确.

10.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9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总保持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

图9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

(2)图中P3、P4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

答:

____________.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应为________.

答案 

(1)

 

(2)P4 (3)1

解析 

(1)根据折射定律n=

题中θ1=∠EOP3=60°,θ2=∠AOF=30°,

所以n=

.

(2)题图中P4对应的空气中光线与法线夹角大于P3对应的空气中光线与法线夹角,所以P4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

(3)因A、O、K在一条直线上,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所以K处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应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