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01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3.解释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4.灵活运用气候的相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例。

5.通过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7个气压带

(2)6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

    。

 

课堂探究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

 

读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问题:

(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

 

课堂练习

1.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D.赤道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2.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

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

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4.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

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

A.极地地区B.副极地地区C.副热带地区D.赤道地区

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

A.向东飘扬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D.向东北飘扬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  

 。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            。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

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2.

(1)七个气压带

(2)六个风带

(3)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南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1:

(1)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2)

(3)各气压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各风带位于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之间,方向由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并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合作探究2:

(1)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若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气压带和风带不会移动。

课堂练习

1.C 2.C 3.D 4.D 5.C

6.

(1)冬 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2)多 A地是气流被迫抬升的低压,降水较多,而B地是盛行下沉气流的高压,降水较少

(3)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是来自纬度较低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暖而轻,而D气流来自纬度较高的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冷而重,所以C气流沿D气流向上爬升。

(4)0° 60° 低 多阴雨天气 30° 90° 高 多晴朗干燥

(5)终年温和多雨 终年高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由于    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    高压,北太平洋形成    低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    低压,北太平洋形成    高压。

 

2.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

风向

性质

东亚

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南亚

季风

①    ; 

②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课堂探究

请结合教材P38活动对“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P40“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定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课堂练习

1.下列气压带、风带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赤道低气压带 ③盛行西风带 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信风带 ⑥副极地低气压带 ⑦极地东风带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③⑤⑥⑦D.②③⑥

2.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是沙漠景观,而我国东南部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却温暖湿润,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

D.喜马拉雅山的迅速抬升

3.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陆热力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

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C.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4.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压气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5.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  )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

A    ,B    ,C    。

 

(2)影响三地的气候成因均为(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面状况 ④人类活动

(3)B地和C地同在30°~40°纬度内,但B地分布在大陆    岸,气候特点为    ,C地分布在大陆    岸,受    (“东亚”或“南亚”)季风控制。

 

拓展训练

1.甲图(沿某经线)和乙图(沿30°N)表示的是相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b表示的气压带是    ;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

 

(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    。

 

(3)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

A.a→bB.b→c

C.e→fD.f→e

(4)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

 

2.右图所示为某月30°N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是(  )

A.1月B.7月

C.4月D.10月

(2)此时苏州盛行风为    风,是由图中    和    (填字母)气压中心之间的    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3)图中气压中心C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此时这里的降水偏    ,盛行风向为    风。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海陆热力性质 高 低 低 高

2.略

3.

成因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

西北

夏季:

东南

冬季:

寒冷干燥

夏季:

高温多雨

南亚季风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冬季:

东北

夏季:

西南

冬季:

温暖少雨

夏季:

高温多雨

4.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干燥信风带控制

终年高温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1:

东亚季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导致东亚地区相比同纬度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加寒冷干燥,受夏季风的影响更加炎热多雨。

南亚季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合作探究2:

第一步: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份:

北半球6、7、8三个月气温高,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

第二步: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或最热月均温:

1.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大于等于15度;2.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度之间;3.温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度之间;4.寒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小于10度。

第三步: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情况:

1.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大于2000毫米;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700~1000毫米。

2.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750~10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毫米;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000毫米;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小于4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500~600毫米;3.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4.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小于250毫米;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小于200毫米。

课堂练习

1.D 2.C 3.B 4.C 5.A 6.D

7.

(1)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② (3)西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东 东亚

拓展训练

1.

(1)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2)炎热干燥 (3)BD (4)a

2.

(1)B 

(2)东南 A C 水平气压梯度

(3)夏季亚欧大陆的气温偏高 多 西南

第3课时

课前预习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

    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长时期的    状态。

 

(2)成因:

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的高低纬度间的    ,驱使大气不断地    。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成因:

高低纬度之间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在右图中画出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①低纬环流圈由    气压带、    风带和    气压带组成。

 

②中纬环流圈由    气压带、    风带和    气压带组成。

 

③高纬环流圈由    气压带、    风带和    气压带组成。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    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向    移,冬季向    移(以北半球为例)。

 

课堂探究

一、三圈环流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怎样画风向?

(1)请画出一力作用——“理想风”

此时风向由    指向    ,与等压线    。

 

(2)请画出二力作用——高空风

此时风向与等压线    。

 

(3)请画出三力作用——地面风

此时风向由   指向   ,与等压线   ,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

 

在右图中画出北半球三圈环流图,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和风向,分析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以及风向形成的原因。

 

1.中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向哪个方向飘扬(  )

A.西南B.东南C.西北D.东北

2.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季风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夏季:

 

冬季: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由于    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向    移,冬季向    移(以北半球为例)。

 

探究:

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风向是什么?

填写下表。

1月风向

原因

7月风向

原因

东亚

南亚

1.船只自西向东经过南亚地区什么季节最快?

 

2.船只自东向西经过南亚地区什么季节最快?

 

3.船只自南向北经过东亚地区什么季节最快?

 

4.船只自北向南经过东亚地区什么季节最快?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

气压带或风带

性质

90°附近

60°~90°

60°附近

30°~60°

0°~30°

30°

0°附近

探究:

若只考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理论上会形成什么样的气候类型?

并从中找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说说其主要特征。

填写下表。

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

(1)

(2)

(3)

(4)

当大陆内部④处出现强大冷性高压时,图中各地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处盛行偏南风,②处盛行西风

B.图中①处盛行偏北风,②处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图中①处盛行偏南风,②处由东北信风控制

D.图中①处盛行偏北风,②处由西风控制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1)全球性的 平均状态

(2)热量差异 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

(1)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2)绘图略

①赤道低 东北(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 ②副热带高 盛行西 副极地低 ③副极地低 极地东 极地高

3.太阳直射点 北 南

课堂探究

一、三圈环流

【温故知新】

1.略

2.

(1)

高压 低压 垂直。

(2)以北半球为例

平行。

(3)以北半球为例

高压 低压 成一夹角 右 左

【合作学习】

绘图略

【活学活用】

1.C 2.A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季风

【温故知新】

1.陆地气压低于海洋

陆地气压高于海洋

2.太阳直射点 北 南

探究:

1月风向

原因

7月风向

原因

东亚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学以致用】

1.夏季 2.冬季 3.夏季 4.冬季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温故知新】

纬度

气压带和风带

性质

9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冷干

60°~90°

极地东风带

冷干

6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湿

30°~60°

盛行西风带

温湿

0°~30°

信风带

干热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干热

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湿热

探究:

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

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明显干湿季

3.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学以致用】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