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215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ord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doc

Word文字处理

第一部分Word2003的基本操作

1.启动Word2003

试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启动Word2003。

⑴单击“开始”→“程序”→“办公软件”→“MicrosoftWord”命令,启动Word2003。

⑵双击桌面上的Word2003的快捷方式图标,启动Word2003。

⑶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中键入“Winword”,单击“确定”按钮(或者按Enter键),启动Word2003。

2.新建空白文档

除了以上面方法启动Word2003后可以创建一个空白文档外,还可以在Word2003窗口中用以下方式新建文档:

⑴单击“文件”→“新建”命令,打开如图2.1.2所示的“新建”界面,单击“空白文档”图标。

⑵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

⑶利用模板和向导创建文档。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单击下方“本机上的模板”链接,打开“模板”对话框。

单击一个文档类别选项卡,从中选择需要的模板样式。

4.保存文档

将已录入文本的文档以文件名“练习1.doc”保存在“D:

\Word练习”(若此文件夹不存在,请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名为“Word练习”的文件夹)中。

操作方法如下:

①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或者单击“文件”→“保存”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

②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文件名“练习1”。

③在“保存位置”框中选择文档的保存文件夹:

D:

\Word练习。

④单击“保存”按钮,关闭“另存为”对话框,完成保存文件操作。

提示:

文档保存的几种方式

(1)保存新建文档:

如果新建的文档未经过保存,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系统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定保存的位置和文件名及文件类型,然后单击对话框右下角的“保存”按钮。

(2)保存修改的旧文档:

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或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不需要设定路径和文件名,以原路径和原文件名存盘,不再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3)另存文档:

Word2003允许打开后的文件保存到其他位置,而原来位置的文件不受影响。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在出现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重新设定保存的路径、文件名及类型即可。

(4)全部保存:

在按下Shift键的同时单击“文件”菜单,“文件”菜单下将增加一个“全部保存”命令。

单击“全部保存”命令,可以将所有已经打开的Word文档逐一进行保存。

(5)自动保存:

Word2003提供了一种定时自动保存文档的功能,可以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定时自动地保存文档。

这样可以避免因“死机”、意外停电、意外关机造成文档的损失。

单击“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保存”选项卡,选中“自动保存时间间隔”复选框并设定自动保存时间间隔,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编辑你的作品了。

5.关闭文档

将文档“练习1”关闭。

操作方法如下:

⑴单击“练习1”文档窗口,使其成为当前窗口。

⑵单击“练习1”窗口右上方的关闭按钮,或者单击“文件”→“关闭”命令。

⑶如果在上一次保存“练习1”后一直没有对“练习1”进行任何修改,将不会有任何提示就关闭该文档,否则,会弹出提示框。

若保存对文档所做的修改,单击“是”按钮,放弃修改单击“否”按钮,取消关闭操作单击“取消”按钮。

提示:

如果已经打开了多个文档窗口,要关闭全部打开的Word文档,可单击“文件”→“退出”命令,或者按下Shift键后,单击“文件”→“全部关闭”命令(如果不按下Shift键,则不会出现“全部关闭”命令),前者在关闭全部打开的文档同时退出Word,后者则只关闭所有打开的Word文档而不关闭Word。

6.打开文档

打开文档“练习1.doc”,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⑴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并将当前文件夹定位到“D:

\Word练习”,双击文档“练习1”的图标。

⑵单击“开始”→“文档”命令,在弹出的级联菜单中单击“练习1.doc”。

⑶启动Word,单击“文件”菜单,在菜单下方的文档列表中单击“练习1.doc”。

提示:

方法⑵和⑶仅在该文档关闭后,打开其他Word文档数目不太多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否则在菜单中不会找到该文档。

7.选定文本

在文档“练习1.doc”中进行选定文本的操作(被选定的文本将反向显示):

⑴选中文档中一个区间的文字

选定小标题“⑴教育方面”这一部分所有文本(从“⑴教育方面”到“安排学习进度”:

将鼠标定位到“⑴教育方面”的左边,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直到“安排学习进度”为止,然后释放鼠标。

若要选定的文本较长,可单击鼠标将光标定位到预选区间的起点(或终点),按住Shift键的同时,在预选区间的终点(或起点)再单击鼠标,则选定整个区间的文本。

⑵选中文档中的一行

选定一行文本(如选定第1行):

将鼠标移动到第1行左侧(文本选定区),当鼠标指针变成一个指向右上边的箭头,然后单击鼠标即可。

⑶选中文档中的一段

选定一个段落(如选定第2段):

将鼠标移动到第2段的左侧,当鼠标指针变成一个指向右上边的箭头,然后双击鼠标即可(或者在该段落中的任何一处三击鼠标)。

⑷选中文档中的一个矩形区域

在按Alt键的同时按下鼠标左键从预选区间的左上角或右下角向下或向上拖动来选中所需的矩形区域。

⑸选中整篇文档

将鼠标移动到文档正文的左侧,当鼠标指针变成一个指向右上边的箭头,然后三击鼠标即可(或单击“编辑”→“全选”命令,或按组合键Ctrl+A)。

提示:

鼠标单击文档编辑区任一处则取消文本的选定。

8.复制文本

⑴将文档的第2段复制到一个空白文档中,并命名为“复件1”。

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中文本的第2段。

②单击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或按组合键Ctrl+C。

③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新建一个空白文档。

④单击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或按组合键Ctrl+V完成复制操作。

⑤单击“保存”按钮,将此文档保到“D:

\Word练习”中,文件命名为“复件1”。

⑥关闭文档“复件1”。

⑵将“练习1”文档中的第4段复制到文档末尾变成最后一段。

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中第4段文本。

②单击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或按组合键Ctrl+C。

③将插入点定位到文档末尾,按回车键在文档末尾插入一空行。

④单击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或按组合键Ctrl+V完成复制操作

9.移动文档

将文档“练习1”中第4段移动到第5段后。

操作方法如下:

⑴选中第4段。

⑵单击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或按组合键Ctrl+X。

⑶将插入点定位到第5段(原来的第6段)前,单击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或按组合键Ctrl+V完成移动操作。

提示:

利用剪切和粘贴命令相结合可在任意范围内移动文本:

选定文本后,单击“剪切”按钮清除文本,将鼠标移到插入点(可以在不同的文档中),单击“粘贴”按钮完成移动。

10.删除文本

将文档“练习1”中的最后一段删除。

操作方法如下:

⑴选定最后一段。

⑵按删除键Delete,或按退格键(Backspace),或单击“剪切”按钮。

提示:

按空格键(Space)可以清除选定的文本,但被删除的文本所在行仍然存在。

按Delete键可以删除插入点右边的字符,按退格键可删除插入点左边的字符。

11.操作的撤消和恢复

撤消刚才的删除操作,可使用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

方法二:

单击“编辑”→“撤消清除”命令。

恢复刚才撤消的删除操作,可使用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恢复按钮

方法二:

单击“编辑”→“恢复清除”命令。

12.查找与替换文本

⑴将“练习1”文档中的文本“电脑”全部替换为“计算机”。

操作方法如下:

①单击“编辑”→“替换”命令(或使用快捷键Ctrl+F),打开“查找与替换”对话框之“替换”选项卡。

②在“查找内容”下拉列表框中输入“电脑”,在“替换为”下拉列表框中输入“计算机”,如图2.1.5所示。

③要逐个查找,可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找到匹配文本后如要替换,可单击“替换”按钮,如不替换,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要全部替换,则单击“全部替换”按钮,系统会给出查找替换的结果。

图2.1.5“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⑵将“练习1”文档中第4段中的文本“计算机”全部替换为“电脑”。

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中文档的第4段。

②单击“编辑”→“替换”命令,打开“查找与替换”对话框之“替换”选项卡。

③在“查找内容”下拉列表框中输入“计算机”,在“替换为”下拉列表框中输入“电脑”。

④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如图2.1.6所示的对话框,单击“否”按钮完成替换。

保存并关闭此文档。

图2.1.6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后弹出的对话框

27

第二部分Word2003排版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

2、掌握分栏排版的基本方法

3、掌握页面设置方法

4、掌握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置中西文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

2.设置段落格式:

⑴设置段落的缩进和行距。

⑵设置段落的边框和底纹。

⑶添加项目符号和段落编号。

3.页面设计

⑴页面设置。

⑵页眉和页脚。

⑶文档分栏。

⑷插入页码。

4.切换视图方式

三、实验步骤

1.设置中西文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

打开文档D:

\Word练习\练习1.doc,对文档内容按下面要求进行设置:

①第1段:

黑体、四号、加粗、双线型下划线、红色;字符间距中缩放为150%;间距为加宽3磅。

②第2段和第3段:

楷体、小四号;

③其余文字:

中文字体为隶书;西文字体为MingLiU;所有文字小四号、蓝色。

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定“练习1”文档中的第1段文本。

②单击“格式”→“字体”命令,在打开的“字体”对话框中,单击“字体”选项卡,从字体、字形、字号、下划线区域中,分别选择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四号”、字形为“加粗”、颜色为“红色”,下划线为“双线型”,如图2.1.7所示。

③单击“字符间距”选项卡,在“缩放”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50%”,在“间距”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加宽”,在其右边的“磅值”框中利用微调器选择磅值为“3磅”或直接“3磅”,如图2.1.8所示。

④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其余文字的格式。

最后保存对此文档所做的修改。

图2.1.7“字体”选项卡图2.1.8“字符间距”选项卡

提示:

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文字的格式,如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字符缩放及颜色等。

2.段落的格式化

⑴设置段落的缩进和行距

操作要求:

将文档第1段居中;段前、段后间距均为0.5行,第2、3段左右各缩进2个字符,其余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为固定值18磅。

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插入点定位到第1段任意位置,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水平居中”按钮。

②单击“格式”→“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的“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间距”栏中设置“段前”和“段后”为0.5行,如图2.1.9所示。

③单击“确定”按钮,第1段段落格式设置完成。

④选中第2、3段,单击“格式”→“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区域中分别为左、右缩进输入“2字符”或利用微调器按钮选择数值为“2字符”。

⑤单击“确定”按钮,第2、3段格式设置完成。

⑥选中除第1、2、3段外的其余文字,单击“格式”→“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单击“特殊格式”下拉列表框,选择“首行缩进”,右边的“度量值”微调框中显示默认的缩进值“2字符”(如果设置的缩进值和默认值不同,可利用微调按钮设置,或者直接在微调框中输入);单击“行距”下拉列表框,选择“固定值”,并在右边的“设置值”中设置行距为“18磅”。

⑦单击“确定”按钮,所选中的段落格式设置完成。

单击“保存”按钮,保存设置。

图2.1.9“段落”格式设置对话框

提示:

①将插入点定位到某一段中,则所设置的格式仅应用于当前段落;如需要对多个连续段落设置格式,应先选中多个段落;如需对不连续的段落设置格式,可先设置一个段落的格式,然后双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格式刷”按钮,在要设置格式的段落文本上拖动即可。

②选中需要编辑的文档,单击鼠标右键,再出现的快捷菜单中也可以选择“段落”进行设置。

⑵设置段落的边框和底纹。

为第1段文本填充“灰色-15%”底纹,第2、3段文本加上1.5磅粗红色实线边框。

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定“练习1”文档第1段文本。

②单击“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

③单击“底纹”选项卡,在“填充”区域的颜色列表中选择填充颜色,在这里选择“灰色-15%”,如图2.1.10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定第2、3段,单击“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打开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边框”选项卡,在左边的“设置”栏中选择一种方式,如“方框”,在右边的“线型”列表中选择一种线型,如“单实线”,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红色”,在“宽度”下拉列表中选择“1.5磅”,如图2.1.11所示。

⑤单击“确定”按钮关,设置完成。

图2.1.10“边框与底纹”之“底纹”选项卡图2.1.11“边框与底纹”之“边框”选项卡

⑶添加项目符号和段落编号。

操作要求:

为文档第4至7段加上项目符号“◆”。

①选定“练习1”文档中的第4~7段。

②单击“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打开“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

③单击“项目符号”选项卡,双击对话框的第一行第四列,如图2.1.12所示。

单击“保存”按钮,保存设置。

图2.2.12“项目符号与编号”对话框

提示:

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项目符号”或“编号”按钮来快速的添加项目符号或段落编号,但只能使用最近一次使用过的“项目符号”或“编号”。

3.页面设计

⑴页面设置

操作要求:

对文档“练习1”,设置页面格式:

“纸型”为16开;“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3厘米,“页眉”、“页脚”距边界均分别为1.5厘米和1.75厘米。

操作方法如下:

①单击“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纸型”选项卡,单击“纸型”下拉列表,在纸型列表中选择“16开(18.4×26厘米)”,如图2.1.13。

②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单击“页边距”选项卡,设置“上”、“下”、“左”、“右”为3厘米。

③在“版式”选项卡中设置“页眉”为1.5厘米,“页脚”为1.75厘米,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1.13所示。

图2.1.13“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纸型”和“页边距”选项卡

⑵设置页眉和页脚

操作要求:

在“练习1”文档中,设置页眉为“家用电脑”,黑体、小五、右对齐,在页脚处插入当前日期,居中。

操作方法如下:

①单击“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插入点定位于页眉处。

②输入文字“家用电脑”,选中输入的文本,设置其字符格式为黑体、小五,对齐方式为右对齐,如图2.1.14所示。

③单击“页眉和页脚切换”按钮,切换到页脚处,单击插入页码按钮,当前日期插入到页脚处,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

④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按钮,关闭“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单击“保存”按钮,保存设置。

图2.1.14编辑页眉/页脚

提示:

创建页眉和页脚后,只要双击页眉和页脚区域,就可以打开“页眉和页脚”工具栏重新编辑页眉和页脚。

要删除页眉和页脚,只需要清除其内容即可。

在“页面设置”的“版式”选项卡中选中“奇偶页不同”和“首页不同”复选框,还可以对文档首页及奇、偶页分别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⑶文档分栏

操作要求:

对文档“练习1”进行分栏:

将文档的第4段分为等宽的两栏,栏间距为0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中文档的第4段。

②单击“格式”→“分栏”命令,打开“分栏”对话框。

③选中“预设”栏中的“两栏”样式,选中“分隔线”复选框,在“宽度和间距”栏中设置“间距”为0字符,如图2.1.15所示。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分栏设置。

单击“保存”按钮,保存设置。

图2.1.15“分栏”对话框

⑷插入页码

为文档插入页码,“位置”为“纵向内侧”,“对齐方式”为“右侧”,起始页码为“10”。

操作方法如下:

①单击“插入”→“页码”命令,打开“页码”对话框。

②在“位置”下拉列表中选择“纵向内侧”,“对齐方式”下拉列表中选择“右侧”,如图2.1.16所示。

③单击“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在“页码编排”区域选中“起始页码”单选按钮,并在右边微调框输入“10”,如图2.1.17所示。

图2.1.16“页码”对话框图2.1.17“页码格式”对话框

④单击“确定”按钮两次,完成页码的插入。

单击“保存”按钮,保存设置。

提示:

在设置页眉和页脚时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插入页码”按钮也可以在文档中插入页码。

4.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查看文档

⑴单击“视图”→“普通”命令。

注意观察:

在普通视图模式下,可以输入文字,并进行编辑和排版,分页标记为一条细线。

页眉、页脚、脚注均不可见。

图形编辑受到限制。

⑵单击“视图”→“Web版式”命令。

注意观察:

在Web版式视图模式下,可以显示文档在浏览器下的显示效果。

⑶单击“视图”→“页面”命令。

注意观察:

在页面视图模式下,显示“所见即所得”的打印效果,可以对文字进行输入、编辑和排版等操作,也可处理图形、页眉、页脚等信息。

⑷单击“视图”→“大纲”命令。

注意观察:

在大纲视图模式下可看到文档的层次结构。

至此对文档“练习1”的排版完成,排版后的文档如图2.1.18所示。

最后关闭文档“练习1”,退出Word.2003。

图2.2.18排版后的文档

第三部分表格制作与修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表格的基本方法

2、掌握设置表格格式的方法

3、掌握表格与文字之间的转换过程

二、实验内容

1、插入表格。

2、设置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3、合并及拆分单元格。

4、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并设置格式。

5、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6、表格与文本的互相转换方法。

三、实验步骤

1.插入表格

操作要求:

新建一空白文档,插入一个5行6列的表格,并将文档以“表格.doc”保存到“D:

\Word练习”中。

操作方法如下:

①启动Word2003,新建一个空白文档。

②单击“表格”→“插入表格”命令,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

在“列数”和“行数”框中选择列数为“6”、行数为“5”,如图2.1.19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在插入点插入一个5行6列的表格。

图2.1.19“插入表格”对话框图2.1.20利用“插入表格”按钮绘制表格

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栏中“插入表格”按钮,用鼠标左键直接拖动选中区域,待到达需要的行列数(蓝色区域为5行6列)时,释放鼠标(如图2.1.20所示),即插入一个5行6列的表格,如图2.1.21所示。

图3.1.21创建的表格示例

③单击“文件”→“保存”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将文档保存到“D:

\Word练习”中,并命名为“表格”。

2.设置表格的行高与列宽

操作要求:

将创建的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做如下设置:

第1行行高为最小值1厘米,第四行行高为固定值0.2厘米,其余行行高为固定值0.8厘米。

第1列列宽为3厘米,其余列列宽为2厘米。

操作方法如下:

⑴将插入点定位到表格第1行,单击“表格”→“表格属性”命令,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单击“行”选项卡。

⑵设置第一行行高:

选中“指定高度”复选框,并在右边微调框中设置为1厘米,在下方的“行高值是”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最小值”,如图2.1.22所示。

⑶单击“下一行”按钮,设置第二行行高为固定值0.8厘米。

⑷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其他行的行高。

⑸单击“确定”按钮。

⑹再次将插入点定位到第1列,单击“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表格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列”选项卡。

⑺设置第1列列宽:

选中“指定宽度”复选框,在右边输入3厘米,如图2.1.23所示。

⑻单击“下一列”按钮,设置第2列列宽为2厘米。

⑼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其余列的列宽。

提示:

如果将连续的行或者列设置为相同的高度或宽度,还可以先选中要设置的行或列,单击“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表格属性”对话框中的“行”或者“列”选项卡中一次设置所选行或列的宽度和高度。

图2.1.22“表格属性”对话框之“行”选项卡图2.1.23“表格属性”对话框之“列”选项卡

3.编辑表格

⑴插入与删除行或列

操作要求:

在第5行位置处插入1行,在最后一列处插入一列,然后删除最后一列。

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插入点定位到第5行,单击“表格”→“插入”→“行(在上方)”命令或者单击“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插入一行,此行行高值与第5行行高值相同。

②将光标定位到最后一列,单击“表格”→“插入”→“列(在左侧)”命令或者单击“表格”→“插入”→“列(在右方)”命令,插入一列,此行行高值与最后一列列宽相同。

③将插入点定位到最后一列的任意单元格中,单击“表格”→“选定”→“列”命令,选定最后一列。

④单击“表格”→“删除”→“列”命令,或者按组合键Ctrl+X,最后一列被删除。

提示:

如果要删除一行,将插入点定位到要删除的行中,单击“表格”→“选定”→“行”命令选中该行,然后单击“表格”→“删除”→“行”命令,或者按组合键Ctrl+X。

⑵在表格中绘制斜线

操作要求:

在表格第1单元格中绘制一条斜线。

操作方法如下:

①单击“表格”→“绘制表格”命令,鼠标指针变成铅笔形状。

②用鼠标指针从第1单元格的左上角开始拖动到右下角,直至出现一虚线的对角线。

③释放鼠标,单元格中的斜线绘制完成。

⑶合并及拆分单元格。

操作要求:

按图2.1.24所示合并及拆分单元格

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中表格的第1列的第2-6个单元格。

②单击“表格”→“拆分单元格”命令或者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拆分单元格”按钮,打开如图2.1.25所示的“拆分单元格”对话框。

③在对话框中将“列数”设置为2,“行数”设置为5。

④选中第四行,单击“表格”→“合并单元格”命令或者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合并单元格”按钮,第四行被的7个单元格合并为1个单元格。

⑤用同样的方法合并其他单元格。

单击“保存”按钮,保存对文档的修改。

图2.1.24合并及拆分单元格后的表格图2.1.25“拆分单元格”对话框

4.输入文字并设置对齐方式

操作要求:

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在单元格中的对齐方式:

第1单元格中第一行文字水平右对齐,第二行水平两端对齐,且将此单元格上下左右边距均设置为0;其余单元格中的文字均设置为水平垂直居中,如图2.1.26所示。

图2.1.26输入文字后的表格

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插入点定位在第1单元格内,输入文字“星期”,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右对齐”按钮。

②按回车键到下一行,,输入文字“节次”,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两端对齐”按钮。

③单击“表格”→“表格属性”命令,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单击“单元格”选项卡,如图2.1.27所示。

④单击“选项”按钮,打开“单元格选项”对话框,如图2.1.28所示。

⑤单击“与整张表格相同”复选框,取消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