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19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docx

24与妻书26庄子27周公练习

与妻书练习

一、

1、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            ②腥云

③婉              ④切切

⑤第              ⑥抑

⑦破镜            ⑧率性

⑨的的            ⑩独善其身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3、预习效果反馈

 1.“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2.“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二、基础题。

1.解释加点词语。

(1)谓吾忍舍汝而死                                  

(2)抑汝能之乎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2)卒不忍独善其身。

                                                                            

(二)、整体感悟

 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各题。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

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

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

 

三、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如晤(  ) 嗟夫(  ) 婉解(  ) 肖我(  )

     ·     ·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2)吾充吾爱汝之心

        ·            ·  

   (3)汝泣告我       (4)汝体吾此心

        ·            ·  

   (5)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6)吾家后日当甚贫

      ·                 ·  

   (7)吾爱汝至       (8)当可以模拟得之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无宁汝先吾而死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              ··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         ·    

    B回忆后街之屋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             ·    

    C汝初闻言而怒      而亦无词相答

         ·       ·  

    D吾真真不能望汝也    且以汝之有身也

            ·          ·  

  3本段写了几件夫妻之间的往事(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这几件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

 

26.《庄子》二则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的句子划上恰当的停顿符号。

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

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②以视、听、食、息             

③犹应响影                             ④反走矣                 

3.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谋报浑沌之德/其德全矣

B.日凿一窍/十日而问

C.鸡已乎/已无变矣

D.尝试凿之/望之,似木鸡矣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②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5.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

请再写出两三个成语。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浑沌之死》,完成下面各题。

6.这篇寓言故事短小精炼,但情节十分完整。

请摘选语句梳理故事情节。

原因:

                                                     

经过:

                                                     

结果:

                                                     

7.故事中“倏”与“忽”有什么性格特征?

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8.文中“倏”、“忽”、浑沌”的命名有什么含义?

谈谈你的理解。

 

    9.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0.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1.“呆若木鸡”的鸡不是真的呆鸡,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12.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德”的内容。

  

13.谈一谈读这则故事后的启示。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字注音。

倏()渻()恃()

2.解释加粗词。

①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②以视、听、食、息

③犹应响影

④反走矣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二、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

“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无敢应者几矣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挡车”等。

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27.周公诫子

一、积累运用

1.文学知识填空。

①《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

②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又相天子(     )  一饭三吐哺(       )    德行宽裕(      )

禄位尊盛(     )  聪明睿智(         )    可不慎欤(      )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无以鲁国骄士(            )    德行宽裕(             )

守之以恭者(              )    守之以卑者,荣(             )

守以畏者(              )      一沐三握发 (             )

守之以愚者,哲(         )     又相天子(             )

4.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守之以愚者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尝试凿之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成语积累。

请摘录出本文中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二、阅读鉴赏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周公诫子的缘由是什么?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8.说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9.本文首先以周公自身为例告诫儿子,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从反面论证了一个什么问题?

 

11.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周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

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

    相:

  

 畏:

    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

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 “俭德”。

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

(4分)

禄(    )  姬(    )  怠(    )  嚼(    )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

(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义。

(4分)

俭:

                            畏:

                             

贵:

                            哲:

                             

2.翻译句子。

(4分)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3.文中提到的桀、纣是谁?

(3分)

4.文章最后一句采用反问句形式有何效果?

(4分)

5.根据周公诫子的内容,想象其子伯禽到鲁国后会如何做?

(5分)

 

26、27课答案

答案

(1)如见面②带血腥的云。

③婉转,温和而曲折。

④形容声音很细。

⑤但,但是。

表示转折。

⑥还是,或者。

表示选择。

⑦比喻夫妇分离。

⑧顺着本性(去做)。

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

⑨真实,确实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

这里指只顾自己好。

1)但是以今天的形势来看。

2)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

4  1.“吾衷”指作者挚爱妻子,但为了革命事业又必须舍妻而去的心情。

 点拨:

联系下一段思考。

 2.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末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作者用此是表现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

.一、1.

(1)抛弃 

(2)还是,或者。

表示选择。

  点拨:

词语的解释应放在句子中进行思考。

 2.

(1)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理想)告诉你。

(2)我终于不忍心只顾自己好。

 点拨:

译文不要丢掉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不能。

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

 点拨:

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

 三、1.

(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点拨:

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

 

(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

 2.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

  点拨:

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

 3.三件事。

(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

(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点拨:

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

  点拨:

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的对妻子的“挚爱”考虑。

 5.略  点拨:

可从作者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革命的大义进行思考,符合题意即可。

《与妻书》一、1wùjiēwǎnxiào 2竟:

完毕;充:

扩充,发扬;告:

请求;体:

领会;第:

但,但是;当:

将,将要;至:

极,到了极点;拟:

揣度,推测 3尊敬别的老人就和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爱护别人的小孩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二、相关亲相爱的往事进行了深情的回忆;自己为革命献身的道理;抒情、记叙、议论 三、1依次为:

无宁:

宁可,不如;寸管:

指毛笔;盖:

原来,原本;不能禁:

以受不住 2B 3三件事,第一件夫妻谁先死的谈论;第二件月影之下真情相述的回忆;第三件追述最后分手之前,未能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的原因。

三件事都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无比深厚的感情。

 4因为作者深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最终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这正是作者生死观和幸福观的体现。

答案:

26.《庄子》二则

一、1.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2.①商量;②呼吸;③作出反应;④逃跑。

3.D  4.①倏与忽常常在浑沌的地方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

②还没有训练好,(斗鸡)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5.沉鱼落雁、望洋兴叹、交淡若水、管窥蠡测、涸辙之鲋、得鱼忘筌、吞舟之鱼、不系之舟、相濡以沫、朝三暮四、越俎代庖、吐故纳新、亦步亦趋、游刃有余等。

二、 6.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凿一窍  七日而浑沌死 7.“倏”与“忽”本意好心,知恩图报,从“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和“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可以看出来;“倏”与“忽”做事迅速,从“日凿一窍”可以看出来;“倏”与“忽”做事卤莽,不计后果,从“七日而浑沌死”可以看出来。

 8.文中“倏”与“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浑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

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

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9.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了事物本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

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的自然状态。

  10.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四个阶段:

恃气--------犹应--------疾视-------无变 11.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2.“德”的内容是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聚于内,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的大气。

13.示例:

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执着进取,便会成功。

或:

要消除浮躁,心平气定的学习等。

三、要点示例:

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庄子》二则

一、1.shūshěngshì

2.①报答②呼吸③作出反应④逃跑

3.①恩情精神②已经训练完毕③别的惊异④奋力,用力小病

点拨:

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

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

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

(谋报浑沌之德)

点拨:

理解课文,从中找出答案。

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点拨:

要透彻理解全文内容,意思对即可。

三、1.仍然应战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教学设计>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点拨:

教学设计>文章中凡略写内容多与主题关系不大,应从此方面考虑。

4.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

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

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

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点拨:

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语要善于积累。

27.周公诫子

一、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2.政治  姬  旦  武王 2.xiàng bǔ  

yùlù   ruì  yú   3.怠慢,轻视;宽大,宽容;肃静,谦逊有礼;荣华显贵;威严;沐浴;明智,聪明;辅佐。

4.B 5.博闻强记、富有四海、握发吐哺 6.①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②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二、7.成王封伯禽于鲁 8.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9.以周公自身为例,增强说服力。

10.论证了谦德的重要。

 11.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点拨:

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辅佐  威,威严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 恭 俭 卑 畏 愚 浅 4.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

(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

 

(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1.lù  jī  dài  jiáo   点拨:

第四个字另有读音“jiào”、“jué”。

2.C   点拨:

选项C中“之”的意思是“的”。

3.①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用恭敬的态度保持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点拨:

所译句子一定要准确完整。

三、1.俭:

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畏:

威严。

 贵:

地位显要。

哲:

明智、聪明。

   点拨:

对书下注释要记牢。

2.①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②贵为君王的,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3.桀是夏朝末代的君主,纣是商朝末代的君主。

这二人皆是暴君,由于没有好的品德而听信谗言,最终亡国。

  点拨:

该题涉及了历史知识,所以要相互贯通。

4.能加强语气,表达作者不容置疑的口气。

  点拨:

从反问句的作用来考虑。

5.如:

伯禽听从父亲的教导,到鲁国后,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时时以六种谦德反省自己,不久,鲁国更加强盛。

  点拨:

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