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30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docx

石化设备锅炉管道保温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有限公司

保温工艺规程

版本/修改号:

 

批准:

生效日期:

 

分发号: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产品保温工艺过程及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

2.1本规程规定了设备外保温施工的技术要求、材料用量及操作方法。

2.2本规程适用于设备外壳保温施工的材料概算、施工制作及检验验收。

2.3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产品的保温。

其它产品参照本规程执行,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规定或工艺要求执行。

3职责

3.1工程技术中心负责设计各产品的保温图,提出产品保温要求。

3.2采办部负责保温材料的采购、供货。

3.3生产部负责对产品进行保温施工。

3.4质量控制部负责按本规程对产品的保温进行跟踪检验,工程部对产品保温质量有异议时可随时将意见反馈给质量控制部。

4规程内容

4.1保温层形式及用料概述

4.1.1保温层的形式、保温材料的强度、容重、导热系数、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1.2保温层分绝热层和保护层。

4.1.2.1绝热层

4.1.2.1.1绝热材料应具备符合国家有关材料标准的性能检测证明,如允许使用温度、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等。

一般选用玻璃棉和硅酸铝制品;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按图样技术要求执行。

4.1.2.1.2绝热材料制品检验项目:

容重、导热系数、使用温度、及尺寸偏差;对于松散材料(如蛭石、耐火水泥和骨料等)尚应检验其等级、含渣量等。

4.1.2.1.3圆筒设备保温绝热材料面积计算表(见表一)

保温工程用料量:

面积=查(表一)×圆筒长度L(m);[或封头个数]。

4.1.2.1.4圆筒设备保温绝热材料体积计算表(见表二)

保温工程用料量:

体积=查(表二)×圆筒长度L(m);[或封头个数]。

4.1.2.1.5绝热材料的选材原则:

应优选规格大于等于800mm卷材;宜可选用规格大于等于600mm成型制品;尽量不采用松散材料。

4.1.2.2保护层

4.1.2.2.1保护层材料性能要求:

圆筒设备直径(mm)

3200

S2

13.2

13.3

13.5

13.7

13.8

14.0

14.2

14.3

14.7

15.0

15.4

15.7

注:

S1-表示圆筒设备筒体保温层表面积(m2/m)

S2-表示圆筒设备标准椭圆封头保温层表面积(m2/个)

(表一)圆筒设备绝热材料面积计算表

S1

10.3

10.3

10.4

10.5

10.5

10.6

10.7

10.7

10.9

11.0

11.1

11.3

3000

S2

11.6

11.8

11.9

12.1

12.2

12.4

12.6

12.7

13.0

13.3

13.7

14.0

S1

9.6

9.7

9.8

9.8

9.9

10.0

10.0

10.1

10.2

10.4

10.5

10.6

2800

S2

10.2

10.3

10.4

10.6

10.7

10.9

11.0

11.2

11.5

11.8

12.1

12.4

S1

9.0

9.1

9.2

9.2

9.3

9.4

9.4

9.5

9.6

9.7

9.9

10.0

2600

S2

8.8

8.9

9.0

9.2

9.3

9.5

9.6

9.7

10.0

10.3

10.6

10.9

S1

8.4

8.5

8.5

8.6

8.7

8.7

8.8

8.9

9.0

9.1

9.2

9.4

2400

S2

7.5

7.6

7.8

7.9

8.0

8.2

8.3

8.5

8.7

8.9

9.2

9.5

S1

7.8

7.8

7.9

8.0

8.0

8.1

8.2

8.2

8.4

8.5

8.6

8.8

2200

S2

6.3

6.4

6.6

6.7

6.8

6.9

7.0

7.2

7.4

7.6

7.9

8.2

S1

7.1

7.2

7.3

7.3

7.4

7.5

7.5

7.6

7.7

7.9

8.0

8.1

2000

S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2

6.4

6.7

6.9

S1

6.5

6.6

6.6

6.7

6.8

6.8

6.9

7.0

7.1

7.2

7.4

7.5

1800

S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2

5.4

5.6

5.8

S1

5.9

5.9

6.0

6.1

6.1

6.2

6.3

6.3

6.5

6.6

6.7

6.9

1600

S2

3.4

3.5

3.6

3.7

3.8

3.8

3.9

4.0

4.2

4.4

4.6

4.8

S1

5.2

5.3

5.3

5.4

5.5

5.6

5.6

5.7

5.8

6.0

6.1

6.2

1400

S2

2.6

2.7

2.8

2.9

2.9

3.0

3.1

3.2

3.3

3.5

3.7

3.8

S1

4.6

4.7

4.8

4.8

4.9

5.0

5.0

5.1

5.2

5.3

5.5

5.6

1200

S2

2.0

2.0

2.1

2.2

2.2

2.3

2.4

2.4

2.6

2.7

2.9

3.0

S1

4.0

4.0

4.1

4.2

4.2

4.3

4.4

4.4

4.6

4.7

4.8

5.0

1000

S2

1.4

1.5

1.5

1.6

1.7

1.7

1.8

1.9

2.0

2.1

2.3

2.4

S1

3.4

3.4

3.5

3.6

3.6

3.7

3.8

3.8

3.9

4.1

4.2

4.3

800

S2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5

1.5

1.7

1.8

S1

2.8

2.8

2.9

2.9

3.0

3.1

3.1

3.2

3.3

3.4

3.6

3.7

面积(m2)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保温层厚度(mm)

圆筒设备直径(mm)

3200

V2

0.39

0.52

0.65

0.79

0.93

1.07

1.21

1.35

1.64

1.93

2.24

3.77

注:

V1-表示圆筒设备筒体保温层体积(m3/m)

V2-表示圆筒设备标准椭圆封头保温层体积(m3/个)

(表二)圆筒设备保温绝热材料体积计算表

V1

0.32

0.42

0.53

0.64

0.74

0.85

0.96

1.07

1.29

1.52

1.75

1.98

3000

V2

0.34

0.46

0.58

0.70

0.82

0.94

1.07

1.19

1.45

1.71

1.98

2.26

V1

0.30

0.39

0.50

0.60

0.72

0.80

0.90

1.01

1.22

1.43

1.64

1.86

2800

V2

0.30

0.40

0.50

0.61

0.72

0.82

0.93

1.04

1.27

1.50

1.74

1.98

V1

0.28

0.37

0.46

0.56

0.65

0.75

0.84

0.95

1.14

1.34

1.54

1.74

2600

V2

0.26

0.35

0.44

0.53

0.63

0.71

0.81

0.90

1.11

1.30

1.51

1.73

V1

0.26

0.34

0.43

0.52

0.61

0.70

0.79

0.88

1.06

1.25

1.44

1.63

2400

V2

0.22

0.30

0.37

0.45

0.53

0.61

0.69

0.78

0.95

1.12

1.31

1.50

V1

0.24

0.32

0.40

0.48

0.56

0.64

0.73

0.81

0.98

1.16

1.33

1.51

2200

V2

0.18

0.25

0.31

0.38

0.45

0.52

0.59

0.66

0.80

0.95

1.11

1.27

V1

0.22

0.29

0.36

0.44

0.52

0.59

0.67

0.75

0.90

1.06

1.23

1.39

2000

V2

0.15

0.21

0.26

0.32

0.37

0.43

0.49

0.55

0.67

0.79

0.92

1.06

V1

0.20

0.26

0.33

0.40

0.47

0.54

0.61

0.68

0.83

0.97

1.12

1.28

1800

V2

0.12

0.17

0.21

0.26

0.30

0.35

0.40

0.45

0.55

0.65

0.76

0.88

V1

0.18

0.24

0.30

0.36

0.42

0.49

0.55

0.62

0.75

0.88

1.02

1.16

1600

V2

0.10

0.13

0.17

0.21

0.24

0.28

0.32

0.36

0.44

0.52

0.61

0.71

V1

0.16

0.21

0.27

0.32

0.38

0.44

0.49

0.55

0.67

0.79

0.92

1.04

1400

V2

0.08

0.10

0.13

0.16

0.19

0.22

0.25

0.28

0.34

0.41

0.48

0.56

V1

0.14

0.19

0.24

0.28

0.33

0.38

0.44

0.49

0.59

0.70

0.81

0.93

1200

V2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9

0.21

0.26

0.31

0.36

0.42

V1

0.12

0.16

0.20

0.24

0.29

0.33

0.38

0.42

0.52

0.61

0.71

0.81

1000

V2

0.04

0.06

0.07

0.09

0.11

0.14

0.16

0.18

0.23

0.29

0.36

0.43

V1

0.10

0.14

0.17

0.21

0.25

0.28

0.32

0.36

0.44

0.52

0.60

0.67

800

V2

0.03

0.04

0.05

0.06

0.08

0.09

0.11

0.13

0.17

0.21

0.26

0.32

V1

0.08

0.11

0.14

0.17

0.20

0.23

0.26

0.30

0.36

0.43

0.50

0.58

体积(m3)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保温层厚度(mm)

a.强度高,在使用的环境温度下不得软化、不得脆裂,且应抗老化,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b.应具有防水、防潮、耐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

4.1.2.2.2保护层型式:

本规程推荐选用金属保护层;金属保护层又分:

a.镀锌薄钢板(厚度为0.3~0.8mm);

b.铝合金板(厚度为0.4~0.8mm);

c.不锈钢钢板(厚度为0.3~0.8mm);

d.彩钢板(厚度为0.3~0.8mm)。

通称为金属蒙皮。

具体由设计者定。

.

4.1.2.2.3金属蒙皮的用量:

a.筒体类:

金属蒙皮的面积(m2)=保温层面积(m2)×1.15;

b.管线类:

金属蒙皮的面积(m2)=保温层面积(m2)×1.50;

c.保温层面积可由表一查得。

4.1.2.3辅助材料(由工艺料表中给出具体用量):

a.打包钢带:

本规程采用搭扣紧固,选用厚度0.2mm,宽15~20mm打包钢带;用量按需要计算。

b.固定环:

采用圆钢φ6mm;用量按需要计算。

c.抱箍:

采用角铝25×2、30×20×2或30×1.5;用量按需要计算。

d.彩钢板房用自攻螺钉:

M4×15;用量按0.03㎏/(m2保护层面积)计算。

e.自攻螺钉:

M4×15;用量按0.02㎏/(m2保护层面积)计算。

f.抽芯铆钉:

φ4×10;用量按0.01㎏/(m2保护层面积)计算。

g.支撑圈:

扁钢30×3;用量按需要计算。

4.2设备保温层施工的基本要求及其结构形式

4.2.1保温层施工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a.设备的强度试验、气密性试验合格。

b.清除被保温设备表面污垢、铁锈,涂刷防腐层。

c.设备的支、吊架及结构附件、仪表接管部件等均已安装完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并按不同情况设置硬木垫块绝热,作好防潮处理。

d.支承件及固定件就位齐备。

e.办妥设备的安装、焊接及防腐等工序交接手续。

4.2.2对于到达现场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必须检查其出厂合格证书或化学、物理试验记录,凡是不符合性能要求的不予使用。

4.2.3在雨雪天、寒冷季节施工外保温工程时,应采取防雨、雪和防冻措施。

4.2.4设备(筒体、集箱)保温的结构形式图:

(见筒体、集箱保温结构形式图)

说明:

图示为设备筒体、集箱的保温;对于立式设备筒体、集箱的保温,应在筒体中间加装支撑环,每道支撑圈间隔为1000mm~2000mm。

注:

D——设备外径S——保温层厚度

左端为与标准椭圆封头连接方式右端为与活动端盖连接方式

4.2.5设备标准椭圆形封头保温的结构形式图:

(见标准椭圆形封头保温结构形式图)

说明:

图示为卧式设备封头的保温对于立式设备封头的保温;

活动环的半径可为R≤500mm。

4.2.6设备(筒体、集箱处)固定平端盖保温的结构形式图:

(见固定平端盖保温结构形式图)

固定平端盖保温结构形式图

4.2.7设备阀门保温的结构形式图:

4.2.8设备法兰保温的结构形式图:

4.2.9设备对外接口法兰保温的结构形式图:

4.3设备保温层施工操作

4.3.1支承件组对

4.3.1.1扁钢支撑环与支撑板组对:

扁钢支撑环用于设备筒体的金属保护层的支承,通常先将支撑板与扁钢支撑环按间距500~800mm焊接固定,为减小筒体的散热损失,支撑板分为与筒体焊接和不与筒体焊接二种形式,每隔一个间距错列布置,不与筒体焊接的支撑板与筒体之间需要用绝热材料加以支承。

4.3.1.2支承环组对:

对于立式设备,应在设备筒体中间加装支承环,每道支承环间隔为1000~2000mm。

4.3.1.3任何支承件不得设在有设备附件的位置上。

4.3.2敷设绝热层:

4.3.2.1当绝热材料采用成形制品时,二层棉板之间的接缝要错开,内外层压缝、嵌缝应饱满。

4.3.2.2当采用卷材时,应贴紧表面,不应折皱开裂。

4.3.2.3用松散材料施工的绝热层应保证一定的密实度,松紧均匀。

4.3.2.4对于立式设备:

应自下而上拼铺;对于卧式设备:

一般从筒体底部开始拼铺;当封头绝热为双层或多层结构时,应捆扎牢固。

4.3.2.5绝热层的拼缝宽度,一般不得大于5mm。

且施工时需注意错缝。

当使用两层以上的保温制品时,不仅同层应错缝,而且里外层应压缝,其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0mm。

4.3.2.6绝热棉毡、垫的厚度和密度应均匀,外形应规整,经压实捆扎后的容重必须符合设计规定的容重。

4.3.2.7保温层施工时,设备上的支座、法兰、人孔、阀门等部位及其它可拆卸件的边缘应留有间隙,待整体保温及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再作局部保温处理。

并注意施工完毕的保温结构不得妨碍活动支架的滑动。

4.3.2.8施工后的保温层,不得遮盖设备铭牌。

如将铭牌周围的保温层切割成喇叭形开口,开口处应密封规整。

4.3.3绝热层的捆扎:

4.3.3.1绝热层的捆扎宜选用打包钢带进行捆扎,打包钢带的布置间距一般在300~500mm,但必须保证每块棉板不少于两道。

4.3.3.2绝热层的敷设和捆扎可同时进行。

对于立式设备,应进行环向捆扎。

4.3.3.3捆扎可采用打包带打包机勒紧,用卡片锁死。

4.3.3.4捆扎后的绝热层应外观规整,松紧一致,符合设计所规定的厚度及容重。

4.3.4金属保护层施工:

4.3.4.1金属保护层常用镀锌薄钢板、压花铝合金板、不锈钢薄板或彩钢板。

4.3.4.2金属保护层有如固定形式图中两种固定形式;如图所示:

第Ⅰ种形式应将金属蒙皮板一边先压出图中尺寸的一道半圆凸缘;

第Ⅱ种形式应先制作出图中尺寸的卡箍;

第Ⅲ种形式应用于卧式设备,此形式不使用铆钉或螺钉,将金属蒙皮板一边先压出图中尺寸的一道半圆凸缘,用不锈钢带将外层金属蒙皮紧固,但两层金属蒙皮在纵向方向上可以自由伸缩。

第Ⅳ种形式应用于立式设备,此形式内层金属蒙皮使用铆钉或螺钉,外层金属蒙皮板一边先压出图中尺寸的一道半圆凸缘,用不锈钢带将外层金属蒙皮紧固,每层金属蒙皮的下端向下方向可以自由伸缩。

4.3.4.3卧式设备保护层,可直接将金属蒙皮卷合在绝热层外,从一端封头开始施工;两蒙皮环向搭口重叠,纵向搭口向下,搭接处重叠30~50mm。

4.3.4.4立式设备保护层,将相邻两张金属蒙皮的环向搭口重叠搭接,自下而上,上层蒙皮压下层蒙皮,搭接处重叠30~50mm。

4.3.4.5金属蒙皮可用不少于两道的尼龙绳或线绳套索扣扎紧,注意不得划伤损坏金属蒙皮表面;并保证搭接处配合良好。

4.3.4.6在搭接处先用φ3.2(或φ3.6mm)钻头钻孔,再用抽芯铆钉或自攻螺钉固定,铆钉或螺钉间距为180~200mm;要求铆钉或螺钉间距均匀一致,整齐美观。

4.3.4.7平端盖与筒体保温后,应用木锤轻轻敲击角铝,使之与端盖贴合紧密。

4.3.4.8较大平面需要保温时在设计时优先考虑采用内保温结构。

4.3.4.9较大平面保温采用外保温结构时,可将较大平面用扁铝分成若干个小平面,以增强平面的外观效果。

4.3.4.10较大平面保温采用外保温结构时,也可将金属蒙皮轧成间距400~600㎜的纵横交错的半圆凸缘,半圆凸缘的半径为R4~6㎜;这样做可以增强金属蒙皮刚度,能保证金属蒙皮的平面度,同时补偿壳体的热膨胀量。

4.3.4.11在露天或潮湿环境中的保温设备与其附件的金属保护层,必须按照规定嵌填密封剂。

4.3.4.12在已安装的金属保护层上,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品!

当不可避免踩踏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4.4保温层检验与验收

4.4.1保温工程在施工阶段及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

即检查所用的保温材料和辅助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4.4.2防腐层的检查:

保温施工前,对设备外壁上涂刷的防腐层、保温施工后,对保温结构外保护层涂刷防腐层和色标,均应检查涂层是否均匀一致、漆膜是否附着牢固;有无剥落、气泡等缺陷。

4.4.3绝热层的检查:

4.4.3.1检查保温固定件、支承件的安装是否正确、牢固,支承件不得外露,其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4.3.2检查保温方式和绝热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绝热层厚度检查可采用针形厚度计,也可采用钢探针。

检查时,应在设备周围四个相对应点上将钢针垂直刺入,直达到管壁上,再用钢尺测量厚度,读数精度要达到±1mm。

厚度允许偏差10%。

4.4.3.3质量检查的取样布点为:

设备保温面积10m2以下,应抽查四处;然后设备保温面积每增加10m2,多抽查两处;其中有一处不合格时,应就近加倍取点复查,仍有1/2不合格时,应认定该处不合格。

4.4.3.4绝热层容重的检查应现场切取试样检查,对缝毡类绝热层,其安装容重允许偏差为10%;对板、壳类绝热层为5%。

4.4.3.5应检查保温结构是否妨碍设备附件(如法兰、阀门等)螺栓的拆装和门盖的开启。

4.4.4保护层的检查:

4.4.4.1保护层的平整度,应用1m长靠尺进行检查,金属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4mm。

4.4.4.2较大平面保护层除按4.4.4.1条要求检查平整度外,同时还要求平面上不得有大于直径φ60㎜鼓包,铆钉或螺钉布置间距一致,密封材料涂抹均匀、严密。

4.4.4.3金属保护层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得有松脱、翻边、豁口、翘缝和明显的凹坑。

b.金属保护层的环向接缝,应与设备轴线保持垂直;纵向接缝应与设备轴线保持平行。

即环向接缝与纵向接缝应互相垂直,并成整齐的直线。

c.金属保护层的椭圆度(长短轴之差),不得大于20mm。

5相关文件

5.1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

5.2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

5.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

5.4 《管道及设备保温》98R418

5.5 《工业锅炉通用工艺规程与典型工艺规程》

6质量记录

6.1《产品保温图》

6.2《工艺材料表》

6.3《申检单》

6.4《材料验收入库通知单》

6.5《材料出库单》

6.6《不合格报告单》

6.7《外协外购件验收入库通知单》

更改标记

更改处数

更改通知单编号

更改人

日期

7.更改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