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33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

2.本试卷分为A、B卷。

A卷共100分;B卷共20分。

A卷[必修模块1]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图1“太阳系示意图(局部)”,完成1~4题。

1.图中最小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河外星系

2.图中的天体Ⅴ是

A.火星B.金星C.水星D.木星

3.与地球相比,天体Ⅴ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固体表面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偏高④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升空,开始奔月之旅。

美国华盛顿(西五区)的科学家们也在观看发射实况,当地正值

A.1日上午B.1日中午C.2日中午D.2日下午

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2013年至2014年会出现“太阳活动极大期”。

据此完成5、6题。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周期是

A.黑子、耀斑,11年B.太阳风、黑子,14年

C.日珥、耀斑,22年D.磁暴、日珥,60年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引起潮汐现象B.中断有线通信

C.持续提供能量D.干扰地球磁场

7.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势能B.太阳辐射能C.生物能D.风能

2013年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的两座火山先后爆发,其中一座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如图2)。

据图和已学知识完成8~11题。

8.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9.岩浆的源地位于

A.地壳B.岩石圈C.上地幔顶部D.软流层

10.火山活动是由于

A.变质作用B.外力作用C.内力作用D.侵蚀作用

11.印度尼西亚拥有129座活火山,主要原因是地处

A.三大板块交界B.亚欧板块内部

C.亚洲与印度洋交界D.印度洋上的岛屿

读图3“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序号的正确含义是

A.①—大气吸收B.②—地面辐射

C.③—大气辐射D.④—大气逆辐射

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1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下表是北京市2012年11月2日~5日的天气预报。

据此完成15~17题。

11月2日

11月3日

11月4日

11月5日

15℃~6℃

10℃~1℃

4℃~0℃

10℃~2℃

≤3级风

北风4—5级

北风4—5级

转3—4级

≤3级风

15.表中所示时段,造成北京市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高气压B.低气压C.暖锋D.冷锋

16.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市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好B.气温高、气压低、阴雨天气

C.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好D.气温低、气压高、阴雨天气

17.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浓雾影响出行②降温使感冒高发③雨雪阻碍交通④大风净化空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图4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图中数值为气压数值(单位:

百帕)。

据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a→cB.b→aC.d→cD.d→b

19.图中四地中温度最高的是

A.aB.bC.cD.d

读图5“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1.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D.受太阳直射

22.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图6中表示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读图7“某地区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3~27题。

23.该地区

A.地质构造为褶皱B.a、b之间有断层

C.a山地与华山成因相同D.b谷地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24.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降水B.②——水汽输送

C.③——蒸发D.④——地表径流

25.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②B.③C.④D.⑤

26.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加速全球的气候变化B.延缓地表的海陆变迁

C.改变沿岸洋流的分布D.促使陆地水不断更新

27.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

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

读图8“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28~30题。

28.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

A.顺时针方向、大洋东岸为寒流

B.逆时针方向、大陆西岸为暖流

C.顺时针方向、大陆东岸为寒流

D.逆时针方向、大洋西岸为暖流

29.a~h洋流中,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

A.a、fB.b、gC.c、hD.d、e

30.图中①、②、③、④处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图9)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据此完成31~33题。

31.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风化剥蚀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

3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具有从热带季雨林带到高山冰雪带等9个自然带,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

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33.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所在的林芝地区1990~2000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8.71km2。

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增多B.气温下降C.生态破坏D.气候变暖

34.关于全球气候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之中

B.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C.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影响

D.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决定作用

读图10,完成35、36题。

35.图10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制约性C.整体性D.平衡性

36.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

A.气候B.大气C.水文D.生物

读图11“某地区公路、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37、38题。

37.图中山区公路选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形地质B.土壤类型C.河流流向D.连接聚落

38.图中聚落布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平原②位于山地③交通便利④临河、临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北京市2015年前居民用水全部实行阶梯水价。

据此完成39、40题。

39.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A.全年干旱少雨B.河流频繁改道

C.人均水资源少D.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40.北京市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促使家庭节约用水D.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二、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1.读图12“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1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12中AB、CD、EF表示晨昏线的是________,表示地轴的是________。

(2)图12甲、乙、丙、丁四地中,________地的地方时是正午12时,________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3)图12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前后。

图12所示日期过后一个月内,北京白昼变________,且昼________夜。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上有南北回归线

C.地球上五带的划分D.地球上存在季节更替

(5)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与图13所示相同的是_______地。

2.读图14和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甲地的气压状况为________,气流状况如图15中的________(填序号);乙地的天气系统名称是________,天气状况如图15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甲、乙、丙、丁四地中,天气晴好的是________地;会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的是________地。

(3)甲、乙、丙三地中风速更大的是________地,判断依据是该地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示时期为北半球冬春季节,北京可能遭遇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

3.图16为2011年11月中国“雪龙号”科考船赴南极航行路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科考船从天津出发时,当地盛行风向为________风,该地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差异。

(2)科考船途经①地时,船员们发现大陆沿岸荒漠广布。

这是因为当地受到________和________(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同时沿岸洋流起到________作用。

(3)科考船在②地________(顺、逆)水而行;在③地受到强烈的________风影响。

(4)11月29日科考船抵达中山站时,中山站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5)科考人员在航程沿途观察到许多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

这些景观变化反映了________地带性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条件的变化。

4.读图17“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甲是________岩,乙是________岩,丁是________岩。

(2)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太湖石(图中照片所示)是一种石灰岩,原产于苏州太湖内,表面玲珑多孔,是受外力作用中的________作用而形成。

该类岩石重熔再生后会转化为丙,丙为________。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

B卷[学期综合]满分20分

三、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读图18“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3题。

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a—高气压带—空气受热上升形成

B.e—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c—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g—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2.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aB.eC.fD.g

3.当图中b气压带被分割,形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

A.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发生伏旱B.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

C.地中海沿岸地区经常阴雨D.澳大利亚草原绿草如茵

4.图19为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气温分布图,该城市地表温度的

A.高值区是地势较高的地方

B.低值区是商业聚集的地方

C.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D.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5.读图20“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基本不受寒潮影响的省区是

A.辽宁B.浙江C.青海D.云南

四、非选择题(10分)

图21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22为河流沉积与流速的关系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1中地质构造①________、②________。

河流地貌甲地为________、乙地为________。

(2)①处山地的形成,是因为________受________,比较坚固,不容易受到________作用;而两侧的地质构造表面受张力,容易________。

(3)据图22信息,从流速和沉积物颗粒两方面比较甲、乙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