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62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docx

管理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学原理专科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理论。

( )

2.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

3.人是管理的主体,不是客体。

()

4.信息是构成组织的要素。

()

5.操作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

6.存在于一个组织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组织环境。

()

7.政治环境因素是指由社会政治形势和各种政治事件所构成的对组织系统的环境影响因素。

()

8.法律环境因素是指与组织相关的社会系统及其运行状态。

()

9.经济环境因素是指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景气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等因素。

()

10.科技环境因素是指主要包括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

()

11.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指社会中人们的处世态度、价值取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

12.自然环境因素是指指组织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资源状况等。

()

13.国际环境因素是指组织所在国的各种影响组织管理因素的总和。

()

14.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之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

15.管理即具有同社会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政治属性。

()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观点的是:

A.甘特   B.西蒙    C.法约尔    D.韦伯

2.管理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政治现象    C.经济现象    D.社会现象

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财产问题    D.职权关系

4.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的

A.实践性   B.科学性    C.灵活性    D.社会性

5.管理学具有的特点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灵活性    D.社会性

6.一般环境因素包括:

A.竞争者    B.社会科技水平    C.顾客      D.组织的管理方式

7.一般环境因素不包括:

A.社会教育程度    B.社会科技水平    C.国际环境    D.组织的管理方式

8.在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中,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

A.生产力方面     B.生产关系方面   C.上层建筑方面     D.历史方面

9.在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中,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

A.生产力方面     B.生产关系方面   C.上层建筑方面     D.历史方面

10.管理过程系统具有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灵活性    D.控制性

 

三、多项选择题

1.管理的职能有:

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D.领导  E.控制

2.管理具有的性质是: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科学性D.艺术性E.客观性

3.管理学具有的特点是:

A.一般性  B.综合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  E.科学性

4.从管理的两重性出发,研究管理学的内容包括:

A.生产力方面B.生产关系方面C.上层建筑方面D.历史方面E.管理者方面

5.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

6.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B.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C.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D.管理的主体是企业    E.管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7.在组织中,管理者的角色是

A.管理一个组织B.管理管理者C.管理工人D.管理工作E.管理社会活动

8.属于管理的一般环境的是:

A.经济环境  B.政治和法律环境   C.顾客   D.科技环境  E.政府机构

9.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从历史方面研究管理实践 B.研究管理过程C.合理组织生产力

D.处理组织中人和人的关系 E.组织环境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主要有

A.唯物辩证法B.逻辑推理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系统方法E.类比法

四、填空题

1.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 ),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 )。

3.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观点的是( )。

4.管理既具有同社会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   )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5.管理的(  )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6.管理学具有一般性、综合性、(  )、实践性等特点。

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 )。

8.根据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

操作者和( )。

9.从社会普遍存在的(  )活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规律,就构成了一般管理学的内容。

10.国际环境因素是指组织(  )以外的各种影响组织管理因素的总和。

 

五、简答题

1.管理是什么?

2.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

3.管理具有什么性质?

4.管理学有什么的特点?

5.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6.管理过程系统有哪些特征?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是从产业革命到二次世界大战前。

()

2.手工业行会出现后,商业行会才出现。

()

3.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认为: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为资本家带来减少工资的好处。

()

4.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

5.管理运动为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

6.管理学家亨利·普尔倡议发起运动把管理从工程学独立出来发展为一门学科。

()

7.梅奥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

()

8.甘特提出实行刺激性差别工资制度。

()

9.韦伯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

10.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包括:

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及14条管理原则。

()

11.韦伯1927年出任规模庞大的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

()

12.吉尔布雷斯夫妇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改进了操作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13.哈林顿•埃莫森在效率问题研究方面,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

()

14.“霍桑效应”是指:

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可以导致组织成员有较佳的成绩。

()

15.哈罗德•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16.群体行为学派的创始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

17.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协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心理影响。

()

18.彼得•德鲁克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

()

19.卡斯特是系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20.卢桑斯认为: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

 

二、单项选择题

1.早期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阶段是在:

A.产业革命前B.产业革命后到管理运动前C.19世纪末到二次世界大战前D.二次世界大战后

2.管理理论形成阶段是在:

A.产业革命前B.产业革命后到管理运动前C.19世纪末到二次世界大战前D.二次世界大战后

3.商业行会的出现

A.早于手工业行会 B.晚于手工业行会 C.与手工业行会同时 D.晚于产业革命

4.在《王子》一书中提出管理国家四项原则的是

A.马可波罗    B.马克思    C.马基雅维利      D.马斯洛

5.提出:

“决策要以科学为依据,管理要以分析为依据。

”观点的是

A.罗伯特•欧文   B.法约尔    C.马基雅维利    D.克劳斯威茨

6.提出:

“至少要像对待无生命的机器那样重视对于有生命的人的福利。

”的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亨利·普尔    C.罗伯特•欧文     D.温斯洛·泰罗

7.“管理运动”出现在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8.倡议发起运动把管理从工程学独立出来发展为一门学科的是

A.亨利·普尔   B.亨利·唐纳    C.亨利·法约尔    D.亨利·明茨伯格

9.霍桑实验发生在:

A.产业革命前B.产业革命后到管理运动前C.19世纪末到二次世界大战前D.二次世界大战后

10.被后人尊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巴贝奇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11.被后人尊为“管理过程之父”的是:

A.巴贝奇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12.被后人尊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巴贝奇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13.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的是

A.泰罗     B.弗鲁姆    C.甘特      D.摩西

14.在效率问题研究方面,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的是

A.埃莫森       B.法约尔    C.德鲁克      D.卢桑斯

15.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研究重点,研究管理的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过程的学派被称为

A.科学管理学派    B.管理科学学派   C.管理过程学派    D.古典组织学派

16.提出一般组织理论的是:

A.巴贝奇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17.法约尔指出企业的基本活动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8.霍桑试验的负责人是

A.梅奥       B.孔茨    C.戴尔      D.斯隆

19.群体行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孔茨    C.梅奥     D.巴纳德

20.管理工作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

A.亨利·明茨伯格   B.卢桑斯   C.李维特     D.卡斯特

 

三、多项选择题

1.早期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阶段提出管理见解的有

A.法约尔B.叶忒罗C.苏格拉底D.泰罗E.马基雅维利

2.马基雅维利提出的管理原则是:

A.分级管理     B.领导方法       C.群众认可       D.内聚力     E.生存意志

3.管理理论萌芽阶段,在有关管理的职能、原则方面提出见解的有

A.亚当•斯密B.约翰•穆勒C.冯•克劳斯威茨D.查尔斯•巴贝奇E.罗伯特•欧文

4.管理理论萌芽阶段,在有关具体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提出见解的有

A.亚当•斯密B.约翰•穆勒C.冯•克劳斯威茨D.查尔斯•巴贝奇E.罗伯特•欧文

5.“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吉尔布雷斯夫妇    B.亨利·法约尔     C.乔治•巴思  D.切斯特·巴纳德    E.亨利•甘特

6.泰罗进行了

A.“金属切削试验”B.动作研究试验C.“铁锹试验”D.霍桑试验E.“搬运生铁块试验”

7.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

A.工作定额原理B.实行职能工长制C.计件奖励工资制D.标准化原理E.目标管理

8.普鲁士军事家冯•克劳斯威茨对大型组织管理的观点是

A.要有领导方法B.管理要以分析为依据C.承认不肯定性D.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规定组织的目标E.决策要以科学为依据

9.有关泰罗生平的是

A.1856年出生B.1841年出生C.英国人D.美国人E.提出科学管理理论

10.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有

A.集中化B.正规化C.制度化D.统一指挥E.分工

11.有关法约尔生平的是

A.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B.1841年出生C.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D.美国人                        E.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12.有关韦伯生平的是

A.美国人           B.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C.提出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D.19岁进入工厂    E.出生于律师家庭

13.有关梅奥生平的是

A.出生于澳大利亚  B.哈佛大学任教C.提出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D.霍桑试验        E.自幼家境贫寒

14.有关巴纳德生平的是

A.德国人B.哈佛大学学生C.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D.1949年去世E.自幼家境贫寒

15.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上级部门批准  B.明确的目标   C.协作意愿   D.信息交流  E.充足的资金

16.亨利•甘特的主要贡献是

A.甘特图B.动作研究C.差别工资制度D.计件奖励工资制E.强调“工业民主

17.法约尔提出企业的基本活动是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财务活动 D.安全活动 E.会计活动

18.法约尔提出企业的管理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D.领导  E.控制

19.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学派有

A.科学管理学派                     B.管理过程学派       C.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D.组织理论学派                     E.权变理论学派

20.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A.管理是一个过程 B.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C.正式组织内存在非正式组织

D.实行目标管理   E.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四、填空题

1.中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提出管理国家的四条原则是:

权力接受论、( )、要有领导方法、要使自己生存下去。

2.(  )提出:

“至少要像对待无生命的机器那样重视对于有生命的人的福利”。

3.管理运动出现在()。

4.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5.被后人尊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6.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7.人际关系行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时()。

8.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 )。

9.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是( )。

10.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11.经验或案例学派的创始人是( )。

12.泰罗提出:

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提高效率。

该原理被称为(  )原理。

13.泰罗提出实行刺激性的( )工资制度。

14.( )提出实行职能工长制。

15.( )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

16.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 )提出的。

17.“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强调:

( )要求决定人员任用。

18.人际关系学说认为:

工人是( )。

19.巴纳德认为:

组织是一个( )系统。

20.重点研究人在生产和管理中的行为的学派是(  )。

五、简答题

1.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在《王子》中提出的管理国家的四条原则是什么?

2.普鲁士军事家冯•克劳斯威茨对大型组织管理的观点是什么?

3.管理运动有什么意义?

4.简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5.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是什么?

6.“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HaroldKoontz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中指出的管理理论学派是那些学派?

10.简介管理者工作学派。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的一项管理活动。

()

2.一定时期的目标或各项具体目标是在宗旨指导下提出的。

()

3.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具体概括为6个方面,即5H1W。

()

4.计划工作的首位性是指计划工作相对于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首位。

在管理过程的五大职能中,计划工作是首先发生的职能。

()

5.程序是一种计划。

()

6.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统一思想与行动的明文规定。

()

7.明确的目标是激励组织和个人的动力。

()

8.计划-规划-预算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在编制国防预算时创造的方法。

限定因素是指导致组织内部特征形成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

9.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的进程不变,但实现的总目标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

10.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该原理称为路径-目标原理。

()

11.许诺原理是指:

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

12.弹性计划是指本身具有灵活性,能适应变化的计划。

()

13.目标管理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提出的。

()

14.通过规模经济和压缩各种生产费用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战略称为市场扩散战略。

()

15.量力而行的战略原则是指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应当建立在客观的社会需求之上。

()

16.长期趋势法是属于因果预测方法。

()

17.编制预算是计划工作在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

()

18.按问题出现的频率高低,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

19.出奇制胜就是靠创新获得成功。

()

20.战术决策是指对经济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做出的重大决定,是对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做出的决策。

()

 

二、单项选择题

1.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是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被称为

A.战略       B.政策    C.规则      D.程序

2.木桶原理又称为:

A.许诺原理   B.分工协调原理   C.限定因素原理    D.能位匹配原理

3.滚动式计划方法属于

A.战略分析方法    B.长期计划方法   C.中期计划方法    D.短期计划方法

4.创造计划-规划-预算方法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5.按照许诺原理,计划必须有

A.速度要求       B.期限要求    C.效率要求      D.效果要求

6.不属于计划工作原理的是:

A.许诺原理   B.改变航道原理   C.动态优势原理   D.限定因素原理

7.目标具有:

A.参考性   B.层次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8.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A.卡斯特   B.泰罗    C.梅奥      D.德鲁克

9.目标管理具有:

A.参考性   B.责任心   C.客观性    D.主观性

10.制定战略目标的是

A.所有管理者       B.高层管理者    C.中层管理者      D.基层管理者

11.按产品与市场的组合不同,可以构成的产品与市场营销战略有:

A.专一化战略   B.总成本领先战略   C.多样化战略    D.差别优势战

12.不属于战略原则的是:

A.出奇制胜       B.欺上瞒下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13.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应当建立在客观的社会需求之上。

该原则被称为

A.满足社会需要原则  B.把握时机原则 C.扬长避短原则   D.出奇制胜原则

14.制定战略的实质是要研究如何以弱胜强,以小胜大,发挥优势。

该原则被称为

A.满足社会需要原则  B.把握时机原则 C.扬长避短原则   D.出奇制胜原则

15.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就必须集中使用。

该原则被称为

A.集中资源原则  B.把握时机原则 C.扬长避短原则   D.出奇制胜原则

16.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

A.现实环境       B.预期环境    C.外界因素      D.内部条件

17.属于因果预测方法的是:

A.移动平均法   B.回归分析法   C.变量依据法    D.专家估计法

18.指数平滑法属于

A.时序预测方法    B.因果预测方法   C.控制方法   D.定性预测方法

19.充分重视和发挥组织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的原则是

A.目的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满意性原则

20.决策的主体是

A.管理者       B.领导者    C.操作者      D.所有人

 

三、多项选择题

1.5W1H的内容包括

A.做什么  B.不做什么   C.何时做   D.谁去做     E.为什么做

2.计划工作具有以下性质:

A.首位性    B.创新性    C.效率性   D.目的性    E.普遍性

3.计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

A.做什么B.何时做C.何地做D.何人做E.如何做

4.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

A.准备阶段B.制定计划阶段C.执行计划阶段D.决策阶段E.修改计划阶段

5.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A.方向性   B.客观性     C.参与性     D.自我控制性     E.责任性

6.按产品与市场的组合不同,构成不同的产品与市场营销战略是:

A.多样化战略    B.发展市场战略    C.专一化战略    D.市场扩散战略

E.发展产品战略

7.制定目标原则是:

A.和谐原则   B.挑战性原则    C.可考核原则      D.简化目标原则

8.形成行业壁垒的因素主要有:

A.专有技术     B.政府政策       C.规模经济       D.产品差别化     E.竞争对手

 

四、填空题

1.计划工作是指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的( )与方法的一项管理活动。

2.计划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目的性、效率性、普遍性、( )和创新性。

3.目标是根据组织宗旨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 )。

4.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 )规定。

5.( )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6.按计划的( )可将计划分成: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7.计划-规划-预算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 )国防部在编制国防预算时创造的方法。

8.限定因素是指妨碍( )实现的因素。

9.改变航道原理是强调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  )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10.从( )的角度来看,目标是分层次的、分等级的。

11.为让目标( ),就要使目标尽量简化。

12.预测是计划工作的( ),又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目标管理注重( )第一的方针。

14.战略分析是对决定和制约组织( )实现的因素以及因素的变化前景进行分析。

15.决策的主体是( )。

16.( )决策是指针对重复出现、有经验可借鉴,有章可循的问题所做出的决策。

17.战略规划是将( )和战略选择的结果进一步体现在产品组合、功能战略和资源分配上。

18.“战略决定( )”是战略实施阶段所依据的原则。

19.( )原则是指:

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就必须集中使用。

20.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 )。

 

五、简答题

1.简述5W1H的内容。

2.简介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