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77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docx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苏教版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页,包含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和加试题三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

第Ⅰ、Ⅱ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

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

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墨文字

冯骥才

①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

在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

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

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

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

迷途的鸟儿?

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

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

它身体疲惫而内心顽强。

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②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熊熊不息的感觉。

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

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

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③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

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

因为,惟有线条才是直抒胸臆的。

④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

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

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⑤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

在画家眼里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

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

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争,可倚;惟此,它或轩昂,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

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缘何动笔。

⑥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

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

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

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是薄薄的衣衫。

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

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⑦绘画如同文学一样,作品完成后往往与最初的想像全然不同。

作品只是创作过程的结果。

而这个过程却充满快感,其乐无穷。

这快感包括抒发、宣泄、发现、深化与升华。

⑧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

因为,吸水性极强的宣纸与含着或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

它在控制之中显露光彩,在控制之外却会现出神奇。

在笔锋扫过的地方,本应该浮现出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可是感觉上却像阳光下摇曳的亮闪闪的荻花,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闲云?

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天上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慢慢地将山顶峰尖黑压压地吞没。

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爱!

但在动笔之前,并无如此的想像。

到底是什么,把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唤起与激发?

⑨是绘画的偶然性。

然而,绘画的偶然必须与我们的心灵碰撞才会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画面。

绘画过程中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偶然,忽而出现,忽而消失。

就像写作中那些想像的明灭,都是一种偶然。

感受这种偶然是人们的心灵。

将这种偶然变为必然的,是大家敏感又敏锐的心灵。

⑩因为我们是写作人,我们有着过于敏感的内心。

人们的心还积攒着庞杂无穷的人生感受。

无意中的记忆远远多于有意的记忆,深藏心中人生的积累永远大于写在稿纸上的有限的素材。

但这些记忆无形地拥满心中,日积月累,重重叠叠,谁知道哪一片意外形态的水墨,会勾出一串曾经牵肠挂肚的昨天?

(11)然而,一旦我们捕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偶然,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

一句话:

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1.文章开头从一只兀自飞行的鸟写起,有什么好处?

(4分)

2.第⑥段描写了树的各种姿态,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4分)

3.根据文意,试分析文章题目“水墨文字”的两层含意。

(6分)

4.文章最后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是就绘画艺术而言的,请你结合其他艺术门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

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

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

允恭曰:

“苟活我,当助尔。

”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

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

贼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

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

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

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

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

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

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

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

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

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

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

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

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

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

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

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

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

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

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

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

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

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允恭以策干之干:

求见

B.海贼子孙相袭袭:

继承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蹑:

窥察

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据:

占据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杨允恭能以方略剿贼的一组是(3分)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②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③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④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流血及袖,容色弥壮⑥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

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

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杨允恭把三路转运的船只、兵卒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做了登记,让各个州选择小吏,把他们聚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

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

(3分)

(2)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3分)

(3)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

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

②辇下:

京师。

③海上: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

(4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不思其反。

(《氓》)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自知者明。

(《老子》)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GDP测量方法及其局限

宋小川

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总产量、总收入和总支出三种方法测量。

其中总产量方法,即GDP方法最为流行,通常我们谈到一国经济及其增长率就是指GDP及其年变动百分比。

GDP即国内产品总值,按定义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要素:

第一,通过计算市场价值,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测度单位,从而避免了将成千上万种不同产品的总数堆砌到一起造成的混乱;第二,通过统计最终产品和劳务,我们可以避免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第三,GDP只统计境内的生产活动,即我们只关心在哪生产,而不在意谁去生产,这样就避免了如何去鉴别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一棘手的问题。

  截止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GNP,即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GDP。

GNP的定义为一个国家一年内用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随着全球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生产和融资活动的日益扩大,这种统计方法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果一个企业25%的股东是美国居民,24%的股东为中国居民,如何去确定该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呢?

许多国家允许双重国籍,GNP方法会造成重复计算,并且许多企业和个人为了逃税刻意掩盖其真实居民身份,这会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

要想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国外企业在本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应当包括在本国的经济活动中,而本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直接提高的是国外居民的生活水平,应当计算在国外经济总体指标内,而不应算作本国的经济活动。

这大概是目前所有的国家都采用GDP而不是GNP作为测量总体经济的主要指标的原因。

  作为最为流行的总体经济测度指标,GDP也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GDP忽略了非市场经济活动,各种各样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自我服务性的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由于没有通过市场进行而无法统计在GDP中。

第二,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

在美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第三,GDP忽略了闲暇(1eisure),而闲暇是衡量一个社会净经济福利、社会发达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四,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

一个发达、成熟、和谐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求。

鉴于GDP测量方法的明显缺欠,国际社会和学术界试图找到一种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测量方法。

目前较流行的是联合国近年来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DevelopmentIndex),该指数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

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04年美国的人均实际GDP位于全球第三,HDI却位于全球第八。

挪威等HDI位于前七名的国家除了有较高的人均实际GDP外,还被认为比美国有更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和更长的平均寿命。

HDI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但目前还无法取代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的权威指标。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

11.下列对“GDP”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测量,国内产品总值即GDP只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方法。

B.GDP即国内产品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C.GDP测量法可避免将不同产品的总数堆砌到一起造成的混乱,以及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

D.GDP只统计境内的生产活动,只关心生产地,而不在意生产者,不需考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国民生产总值GNP有自身的局限性,现在所有的国家都使用国内产品总值GDP。

B.GDP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总体经济测度指标,虽然最流行,但其缺欠也是很明显的。

C.GDP测量法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的不适宜更为明显。

D.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国民幸福指数的高下取决于该国GDP增长率的高低。

13.目前GNP不被国际社会采用作为测量总体经济的主要指标,原因有哪些?

(6分)

▲14.本文谈了GDP、GNP、HDI等三种测量法,你认为作者更认同哪种测量法,为什么?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

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

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

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

杨绛先生说: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

”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

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

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

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

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

《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

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

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

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

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

《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

《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

《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

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

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节选自2007年11月20日《东莞日报》)

15.下列对《走到人生边上》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C.《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是因为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她把自己平生所见的、读者所少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

D.《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心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16.下列不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17.“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阅读全文,说说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观点。

(6分)

18.“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其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6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参禅/封禅海量/量体裁衣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B.熨斗/熨帖诘问/诘屈聱牙薄利多销/日薄西山

C.款识/标识勒紧/悬崖勒马拾级而上/拾人牙慧

D.刊载/下载露脸/抛头露面鬼使神差/差强人意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名著续写难似乎是世界级难题,除《飘》的续集《斯佳丽》赢得赞誉外,像高鹗续书之于《红楼梦》,果戈理付之一炬的《死魂灵

(二)》之于原著,都难逃画虎类犬的命运。

B.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评头品足,称赞该剧将近年来花样男子的娇柔一扫而光,重新定位了中国男人应有的气质。

C.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D.在火箭队与超音速队的比赛中,姚明被对方球员殴打,麦迪鼎力相助,这使得姚麦关系紧张的传闻不攻自破。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海外华人的努力,中国的春节被很多的亚洲国家和欧美城市所接受,甚至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中国春节越来越浓重的国际化色彩。

B.今年南通籍毕业生已突破4.2万人,按半数返通就业估算,加上积淀下来的往届生,来通就业的异地毕业生等因素,我市未就业毕业生“蓄水”总量不断增加。

C.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D.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承担着同样的救助患者的使命,也面临着程度相当的医疗费拖欠问题,却享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这就增加了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难度。

2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报道的主要信息内容。

(不超过20个字)(4分)

2008年1月1日,全球著名搜索网站“谷歌(Google)”列出2007年国内和国际的公众关注事件。

在国内事件中,“十七大”、“嫦娥一号”、“台风”、“奥运会门票”、“2008北京倒计时”、“死了都不卖”、“央行调息”、“华南虎”、“九江大桥”、“重庆钉子户”等关键词分别排在第一到第十位。

国际事件中,“韩国人质”、“海底光缆中断”、“美国校园枪击案”等关键词分别列前3位。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股票”、“基金”以及与此相关的金融术语,也成了中国网民2007年热衷搜索的词汇。

23.根据“树”的特性,仿照下面《树之韵》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5分)

树之韵

每一处被撕裂的肌肤,

都流过痛苦的血泪;

断肢缺臂的地方,

总有簇新的生命昂然挺立。

▲,

▲,

▲,

▲。

六、作文(70分)

24.作文。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

微澜,风行水上;微澜,荡漾心中。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选考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加试题,共2页。

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

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加试题

一、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文言文断句,并回答问题。

(10分)

景公问晏子曰:

“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对曰:

地不同生人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厌天地有不能赡也。

故明王之任人: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三)

(1)文言文断句。

(6分)

地不同生人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厌天地有不能赡也

(2)这段文字阐述了什么道理?

(4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

(15分)

(1)《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和酒有关的情节,请举出一例,并说明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5分)

(2)《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说明。

(5分)

(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曹雪芹倾心塑造的人物,她才华横溢,又多愁善感,和宝玉两情相悦,又不免吵吵闹闹,但她依然是文学长廊中富有魅力的形象。

B.鲁迅的短篇小说《药》通过革命者夏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