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98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20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docx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规范化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定义

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

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养对象

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

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

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年,实际培养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

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及

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

各科及公共卫生、基层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197

四、培养目标

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

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

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

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办法由各

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分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

践(6个月)三个部分。

理论学习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各培养基地具体实施,采用面授和远程

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

临床轮训期间,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培养,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

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基层实践阶段主要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

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实践基地进行。

轮训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

要临床科室的医疗工作,具体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详见表1。

内科轮转时间为10个月其

中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8个月,可安排三级学科病房、综合内科病房或全科医学科,管

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其余时间安排在内科门诊。

基层实践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结合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

分段安排;可以放在第三年,也可以穿插在中间。

六、跟师学习

学员在临床轮训期间和基层实践期间,以双向选择为原则,选择临床学术专长具有

特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8年以上、主治以上医师进行跟师学习。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局

组织专家对指导老师进行资格认定后,由各培养基地正式聘其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

化培养指导老师。

学员每周临床跟师学习半天,以门诊为主。

198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七、培养考核

培养考核以培养标准和培训方案为指南,重点考核学员临床基本能力训练水平和效

果,并对其中医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某一专科特长能力、职业素养和医德风尚进

行综合评价,并以此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相关培训内容。

培养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

学员培训结束时,过程考核合格者需参加省级

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结业考核,完成全部考核,各项考试、考核合格者,由省级

中医药管理部门颁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印制的相应合格证书。

第二部分 培养细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总体时间安排见表1

内 容

理论学习(1个月)

临床轮训

(合计26个月)

基层实践

 

时间分配(月)

科 室

中医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基本理论等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

针灸科

推拿科

康复科

中医骨伤科

中医耳鼻喉科 中医眼科

急诊科(包括院前急救)

普外科

辅助科室

选修

跟师学习

中医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健康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1

10

2

1

1

2

1

1

1

1

3

1

1

1

6

注:

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199

一、理论学习部分(1个月)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理论学习主要包括:

(一)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

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

及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等);

(二)医患沟通与伦理学;

(三)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包括循证医学、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和处

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专业理论课(中医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临床专业等相

关理论,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中完成,由培训基地和所在医学院校组织,可采取多种形

式,如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

(五)医德医风教育。

课程学习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自主学习为

主,基地教学为辅。

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

二、临床轮训部分(26个月)

(一)中医内科(10个月)

1.轮转目的

(1)通过培养,使学员系统掌握中医内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在临床实践

中训练辨证思维分析能力,熟悉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

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相关疾病,危急重症

(中毒、中暑、高热、喘脱、真心痛、血证、便血、中风)等的诊断、治疗、预防、评

估和社区照顾与随访工作,对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诊和危急重症的急救与抢

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及转诊指征,了解临床辅助检查方法,打好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基础。

(2)培养时间为10个月。

学员主要在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肿瘤、血液、

肾病、神经、风湿等专科的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

其中呼吸、心血管、消化

为必须轮转的科室,时间不少于2个月,其余6个科室可以自行选择4个科室轮转。

200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2.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培养方法

【呼吸内科(肺病科)】

培养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肺功能室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培养内容

掌握:

中医肺系病证相关理论;呼吸系统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呼

吸内科(肺病科)检体技能)、呼吸内科(肺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

法;胸部X线读片。

呼吸内科(肺病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中医肺系病证诊疗中治

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2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社区管理原则和方法。

熟悉:

常见肺系病证(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胀、咯血)的中医病

因病机、辨证论治;呼吸内科(肺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结

核、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的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常规肺功能的检测;胸腔穿刺

术、血气分析检测等相关临床基本操作;常见呼吸危急重症(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窒

息、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等)的处理;呼吸内科(肺病科)常用药物的应用原

则;常见肺系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中医肺系病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肺结节病、肺部

真菌病、肺栓塞等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胸部CT、核磁共振支气管镜等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机械通

气等相关临床基本操作;本专业的国内外新进展。

书写:

门诊病案20份,住院志10份,大病历10份。

(2)培养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痈、肺胀、咯血、悬饮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

西医病种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肺癌、间质性肺

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201

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要求

掌握

熟悉

了解

操作技术名称

肺系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

肺系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2项

胸部X读片

吸痰术

吸氧术

末梢指氧检测

胸腔穿刺术

血气分析检测

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应用

峰流速仪的使用

机械通气

常规肺功能测定

胸部CT扫描、磁共振扫描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

纤维支气管镜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

③掌握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九味羌

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败毒散、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真武汤、葶

苈大枣泻肺汤、温胆汤、百合固金汤、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1.培养方法

【心血管科】

培养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及心电图室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培养内容

掌握:

中医心病相关理论;心血管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心血管专

科检体技能)、心血管专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心脏电转复;心肺复

苏术。

心血管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中医心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2

项,高血压病社区随访原则和三级管理方法。

202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熟悉:

常见心系病证(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常见心血管疾病(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肌炎与心肌病、血脂

异常、常见心律失常、常见瓣膜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

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

用;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

介入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随访,

常见心系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病、心包疾病、晕厥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

鉴别诊断和处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心脏康复理论和实践、

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心血管康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试验等技术;

心血管药物对老年患者的影响、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书写:

门诊病案20份,住院志10份,大病历10份,心电图报告10份。

(2)培养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

西医病种压病、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外周

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晕厥、肺源性心脏病

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要求

掌握

熟悉

了解

操作技术名称

心系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

心系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2项

心电图机操作和诊断

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读片

24H动态心电图的测定

动态血压测定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脏电复律

心肺脑复苏术

超声心动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

心脏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203

③掌握方剂

导赤散、真武汤、四物汤、炙甘草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金匮肾气丸、实

脾饮、五苓散、五皮饮、参附汤、当归四逆汤、苏合香丸、回阳救急汤、理中丸、四逆

汤、四神丸。

1.培养方法

【消化内科(脾胃病科)】

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炎症性肠病、上

西医病种

培养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及内镜室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与要求

(1)培养内容

掌握:

中医脾胃肝胆病相关理论;消化内科(脾胃病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

及体格检查(消化专科检体技能)、消化内科(脾胃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

操作方法;胃肠镜、腹部平片、钡餐造影和B超、及消化科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判读。

化内科(脾胃病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脾胃肝胆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

技术2项,肝炎病人社区随访原则和方法。

熟悉:

常见脾胃肝胆系病证(胃痞、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血证、黄疸、臌

胀等)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消化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胰腺炎、急性胆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等)发病

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腹部CT、MRI的判读。

常见脾

胃肝胆系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中医脾胃肝胆病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

炎症性肠病、腹

腔积液、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

治疗原则;痢疾、黄疸、消化道癌病等病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内镜下逆行胰胆管

造影与治疗技术、内镜下治疗方法、胃肠运动功能检测方法。

书写:

门诊病案20份,住院志10份,大病历10份。

(2)培养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胃痞、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血证、臌胀

消化道出血、急性胆道感染、肝硬化、肝胆胰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

204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要求

掌握

操作技术名称

脾胃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

脾胃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2项

胃十二指肠管置管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灌肠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腹腔穿刺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

了解

消化道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查前准备和主要影像学读片

消化道内镜检查

超声和核医学检查(适应证、禁忌证)

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腹部CT、MRI的判读

三腔两囊压迫术

内镜下治疗方法

③掌握方剂

保和丸、二陈汤、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异功散、四君子汤、大承气汤、小

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香砂六君子汤、益胃汤、一贯

煎、四逆散、半夏泻心汤、茵陈蒿汤、痛泻要方、甘草泻心汤、大柴胡汤、黄土汤、补

中益气汤、理中汤、黄芪建中汤、平胃散。

1.培养方法

【内分泌科】

培养时间为1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和检验科(内分泌相关)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培养内容

掌握:

内分泌科相关理论;内分泌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内分泌

专科检体技能)、内分泌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胰岛素的使用适应证。

内分泌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内分泌常见疾病中医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1项,糖

尿病、骨质疏松社区管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的要点。

熟悉:

内分泌科常见病证(消渴、瘿病、虚劳、肥胖等)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内分泌科临床常见病糖尿病(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足、肾病、神经病

变、代谢综合征等)及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205

征等)、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

西医病种

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低血糖(包括药物性低血糖、胰岛素瘤等)、单纯性肥

胖、柯兴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内分泌科实验

室检查项目及内分泌病相关抗体检查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常见内分泌病证常用养生

保健方法。

了解:

内分泌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动态血糖检测、地

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常见的专科操作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痛风、骨

质疏松症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书写:

门诊病案10份,住院志5份,大病历5份。

(2)培养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消渴、瘿病、虚劳、肥胖

糖尿病(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足、肾病、神经病变、代谢综合

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低血糖(包括药物性低血糖、胰岛素瘤等)、单纯性肥胖、

柯兴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

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要求

掌握

熟悉

了解

操作技术名称

内分泌病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

内分泌病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1项

快速血糖测定

各类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泵的使用

甲状腺超声和核医学检查(适应证、禁忌证)

甲状腺的穿刺术

动态血糖监测仪

③掌握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黄连解

毒汤、凉膈散、白虎汤、清营汤、香薷饮、清暑益气汤、苇茎汤、清胃散、玉女煎、白

头翁汤、龙胆泻肝汤、左金丸、导赤散、理中丸、真武汤、补中益气汤、炙甘草汤。

206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1.培养方法

【肿瘤科】

肺癌、肠癌、胃癌、食道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

肿瘤病种

培养时间为1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培养内容

掌握:

肿瘤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中医常用治法及用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

和优势。

肺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食道癌常见肿瘤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治疗,

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肿瘤常见急症(咯血、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和肿

瘤并发症(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的处理原则,掌握肿瘤科常见的操作(胸腔穿刺、腹

腔穿刺)。

肿瘤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中医防治肿瘤的特色适宜技术1项,肿瘤病人

社区照顾方法。

熟悉:

肿瘤的历史沿革,中医常用治法的现代研究,食道癌、鼻咽癌、淋巴瘤、泌

尿生殖系肿瘤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常见肿瘤的西医诊断和治疗原则;癌性疼痛的治疗

原则,镇痛的三阶梯疗法。

肿瘤病人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肿瘤科常用的注射剂和中成药的适应证和功效,常见肿瘤的现代治疗进展。

书写:

门诊病案10份,住院志5份,大病历5份。

(2)培养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癌、子宫癌

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要求

掌握

熟悉

了解

操作技术名称

肿瘤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

肿瘤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1项

镇痛的三阶梯疗法

肿瘤的介入治疗

③掌握方剂

八珍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桃红四物汤、增液汤、生脉饮、青蒿鳖甲汤、小柴

胡汤、一贯煎、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血府逐瘀汤、左金丸、参苓白术散、

酸枣仁汤、左归丸、右归丸、玉屏风散、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小蓟饮子。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207

1.培养方法

【血液病科】

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西医病种

培养时间为1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检验科(血液病科相关)的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培养内容

掌握:

血液病科相关理论;血液病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血液专

科检体技能)、血液病科实验室检查项目,血液病相关骨髓检查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血液病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中医防治血液病的特色适宜技术1项,血液病中医健康

教育的要点。

熟悉:

血液病科常见病证(萎黄、髓劳、虚劳、紫癜、血证、积聚)的病因病机和

辨证论治;急劳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常见血液病科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

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急

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

标准、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度判定、治疗及预后。

血液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血液病科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伊文氏综合症、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

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书写:

门诊病案10份,住院志5份,大病历5份。

(2)培养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萎黄、髓劳、虚劳、紫癜、血证、积聚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白血病、急粒、急淋、慢性白血病、慢粒、慢淋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要求

掌握

熟悉

了解

操作技术名称

血液病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

血液病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1项

输血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术

骨髓活检术

208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③掌握方剂

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茜根散、六味地黄汤、膈下逐瘀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归脾汤、小柴胡汤、玉屏风汤、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右归饮、左归

饮、三才封髓丹、金匮肾气丸、独活寄生汤。

1.培养方法

【肾病科】

染后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急、慢

西医病种

培养时间为1个月。

学员主要在肾内科病房、门诊及血液透析室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培养内容

掌握:

中医肾系病证相关理论;肾病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肾病

专科检体技能)、肾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慢性肾脏疾病(CKD)

分期,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估算。

肾内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中医防治肾系病证

的特色适宜技术1项,肾系病证中医健康教育的要点。

熟悉:

中医肾系病证(水肿、淋证、癃闭、关格、尿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肾脏常见病和多发病(肾微小病变、IgA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

性肾病、高血压病肾损害、痛风性肾病、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肾系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中医肾系病证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多囊肾、遗传性肾

炎、急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血管炎肾损害、薄基底膜肾病、造影剂肾病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书写:

门诊病案10份,住院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