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30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docx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

第1章特殊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

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研究人员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寻求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为目的的科学探究活动。

2.构成要素:

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3.分类

(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来分

1基础研究(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2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按所获研究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分

1定量研究(是指对教育教学现象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获取量化资料,并用统计方法加以分析,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的准确性或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数量描述的一类研究)

2定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类研究活动)

(3)按研究方法来划分

1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2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

3比较研究(是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4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

5个案研究(是对特定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4•特殊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

(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多样性、异质性

(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3)研究测量工具的独特性

(4)研究伦理问题的突出性

5•特殊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

(2)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1选择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内容

3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4形成研究计划

(3)资料的收集

(4)分析资料

(5)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6•教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和样本

1总体是一项教育研究活动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的总和,它是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具有某种或某

些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2样本亦即研究样本,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出的部分个体,是研究者直接观测和研究的对象。

(2)变量

1根据变量间的关系,可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指那些能够独立变化且能引

起别的变量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那些由于其它变量变化而引起自身变化的变量。

2在实验研究中,变量可分为研究变量(实验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和结果变量(因变量)等。

(3)效度

研究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程度,是评价一项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质量指标,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

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

(4)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1历史:

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

超出研究者所能控制范围的特定外在事件对

被试产生的各种影响。

2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

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

如生理、心理的发展,技能、知识、经验的增

长,或变得疲倦、焦虑等。

3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

练习效应•

4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

如实验者的情绪状态发生

变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如皮格马利翁效应。

5统计回归

6被试选择:

取样不等,被试态度

7被试缺失:

被试的更换、淘汰和退出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

(5)外在效度

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大小。

涉及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化。

一项研究结果其所推广的总体范围愈大,外在效度愈高。

(6)提高效度的措施

1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

如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

控制组除了不接受实验处理外,其他条件都与实验组相同,如实验的场所、环境、时间长短与安排,被试的性别、年龄、知识基础、动机情绪等保持一致。

2用随机、匹配的方法

3统计处理控制

(7)信度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第2章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的含义

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操纵某个或某些教育变量,观察其引起的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对很多变量加以控制,信效度较高缺点:

⑴只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少且便于操作的研究内容

⑵人的主观因素有可能使研究获得的资料和结论受到干扰

⑶样本容量有限,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3•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X:

自变量,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一一有效性、可操作性(自变量的来源:

来自被试外部的刺激,来自被试的某些生理或心理属性,连续性数据或间断型数据)

Y:

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一一可变性外依性、可测评性

因变量的选择:

(1)有效:

能有效充分、敏感反应出自变量的变化;

(2)客观:

可以用较

客观的方法测量和记录到的

无关变量:

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自变量以外的因素一一潜在性、多样性(来源:

被试的个体差异,主试方面,实验误差)

4•实验研究的分类

(因素:

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

因素水平:

因素的不同情况

因素水平的结合:

指实验处理的一种条件)

1按被试分组的数量分:

单组实验设计、双组实验设计以及多组实验设计

2按变量或因素多少分:

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看: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与混合实验设计

4按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分:

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5•实验研究的程序

(1)实验的准备阶段

1提出实验假设

2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

3制定实验方案(选择被试t控制实验变量t实验的具体步骤t实验的组织与领导)

(2)实验的实施阶段

1实验资料的搜集阶段

2整理实验资料

3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4撰写实验报告(题目,署名,摘要,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的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与附录)

6..单组实验设计

用一组被试为实验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可分为单组后测设计和单组前后测设计两种设计模式

1单组后测实验设计(X--O,X:

实验处理0:

实验的后测)

特点:

无对照组、无前测

缺点:

缺乏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2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01--X--02)

缺点:

无对照组,难以排出自然成熟的影响

前测可能影响后测,造成实验误差

7•双组实验设计

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平衡被试自然成熟等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1双组前后侧实验设计(G1:

01--X1--02G2:

O3--X2--O4)优缺点

2双组延时实验设计(G1:

01--X1--02--03G2:

04--X2--05--06)是否具有延时效应

8•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模式

A1

B2

C3

si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ii

s12

特点:

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但有多个水平(》2);被试随机抽取;随机分配被试接受

自变量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9•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

A1

B2

C3

si

si

si

s2

s2

s2

s3

s3

s3

s4

s4

s4

特点:

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被试接受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自变量为被试内变量或被试内因素

10.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1)特点

①有2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2个或多个水平;

2如果一个自变量有p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q个水平,那么该实验就有pxq个实验处理水平;

3实验有pxq组,即实验单元。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每个组,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实验处理

水平的结合。

(2)主效应:

实验中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有几个因素,就有几个主效应

(3)交互效应:

当一个因素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两个

因素之间就有交互效应

模式

bl

b2

b3

S1

S2

S3

al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a2

s13

s14

s15

11.两因

测量实

s16

s17

s18

素重复

验设计

s19

s20

s21

s22

s23

s24

albl

a1b2

a1b3

a2b1a2b2

a2b3

si

si

si

si

si

si

s2

s2

s2

s2

s2

s2

S3

S3

s3

s3

s3

s3

s4

s4

s4

s4

s4

s4

(1)特点

1研究中有2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2个或多个水平;

2

pxq

如果一个自变量有p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水平q个水平。

那么,该实验就有个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

32个自变量都是被试内变量,每个被试要接受pxq次实验处理。

1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1)特点

1实验中有2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2个或多个水平;

2在2个自变量中,一个是被试内变量,另一个是被试间变量;

3实验者更关注被试内因素的处理效应以及其与被试间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4被试的确定与分配:

确定被试内与被试间因素,确定被试间因素的水平数以及每一水平的被试数,将总被试数随机分配给被试间因素的各个水平。

(2)被试间与被试内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模式(2X3)

bl

b2

b3

si

si

si

al

s2

s2

s2

s3

s3

s3

s4

s4

s4

a2

s5

s5

s5

s6

s6

s6

s7

s7

s7

s8

s8

s8

第3章单一被试法

1•单一被试实验的组成要素

1被试:

只要一名即可满足研究的基本要求

2目标行为:

明确、可量化,反复测量

3实验处理:

实验介入或干预;实验场所;指导语和实验工具;人员分工2•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类型

1单基线实验设计

•A--B(最基本的单基线实验设计)

(引入实验处理)

B阶段(处理期)

A阶段(基线期)

01020304050607X08

X09

X010X011,”,X0n

 

A-B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处理期在前,基线期在后(B-A)

只有处理期,没有基线期(B1-B2)

•A--B--A设计模式

(引入实验处理)

(撤销实验处理)

A1阶段

B阶段

A2阶段

(基线期1)

(处理期)

(基线期2)

01020304050607

X08X09X010X011X012013014015016,,0n

A-B-A具有高度内部效度缺点:

实验往往以负效应结束,会造成道德问题

•A-B-A-B

有两个基线时段和两个处理时段。

使实验效果显示了两次,巩固了关于实验处理有效性的结论

优点:

排出无关变量影响,提高内部效度;避免了使被试留在无干预状态的道德问题;缺点:

数据收集者偏见和工具效应

•B-A-B

在被试的行为十分恶劣,以至研究者不能等待基线建立时,可使用

2•多基线实验设计

•跨情境多基线实验设计:

在具有相同的行为、相同的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受训练者实施行为处理的设计模式。

•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

在具有同一个受训练者,同一种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目标行为实施处理的设计模式。

•跨被试多基线实验设计:

在同一个实验对象、同一类行为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实验情境实

施实验处理的设计模式。

研究设计总结

A-B

一个基线期和一个治疗期,不是真正的研究设计

A-B-A-B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线期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治疗期,针对相冋被试的相冋行为,也称为反向设计。

多基线跨行为

针对冋一个被试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的基线期和治疗期,治疗在不冋的行为中错开进

行。

多基线跨被

针对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试的相冋行为的基线期和治疗期,治疗在不冋的被试中错开进

行。

多基线跨条件

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中的相冋被试的相冋行为的基线期和治疗期,治疗在不冋的条件

中错开进行。

第4章质的研究方法

1•定义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的研究特点

(1)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2)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工具,又是研究主体(以参与观察者身份进入情境;强调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关系;学习者)

(3)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搜集

(4)研究的结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法的运用

(5)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

(6)•以整体的观点进行研究

3•质的研究的操作程序

(1)质的研究准备阶段

1界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定义重要概念;确定研究内容)

2确定研究对象

3确定研究者的身份

4选择进入现场的方式

(2)质的研究实施阶段

即研究资料的收集阶段

资料收集的方法有:

观察法、访谈法、实物分析和查阅文献等

(3)质的研究总结阶段

即资料的分析与撰写报告阶段

1资料分析(资料的初步分析:

阅读原始资料t登录t寻找“本土”概念t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资料的深入分析:

类属分析;情境分析;两者相结合)

2撰写研究报告

•可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

•研究目的、意义;

•背景知识,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等;

•研究方法:

抽样标准、进入现场的方式、搜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方式等。

•结果:

研究的初步理论假设、最终结论等。

•研究结果的检验:

讨论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和伦理道德等问题。

第5章观察法

1•定义

即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程序,在自然情景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对有关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考察,从而获得系统的关于教育教学现象的资料的一种研究。

2•优缺点

优点:

(1)依靠观察法,可以当时实地观察到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2)依靠观察法,能够得到研究对象不能直接报告或不肯报告的资料。

(3)可以采用某种特殊手段,保持自然状态不受人为干扰,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资料。

缺点:

⑴•每一次观察的对象不可能太多,否则容易顾此失彼。

⑵•每一次观察的目标项目数不能太多,否则容易顾此失彼。

⑶观察者个人各种因素的不同,会影响到观察记录结果,使研究信度受到影响。

⑷观察资料只能用以说明“有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用以判断“为什么”这类因果关系的问题。

⑸只适用于收集研究对象外部表现的材料,不适用于收集内在实质方面的材料。

3•观察的类型

⑴胺观察的情境条件分: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⑵胺观察方式分: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胺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⑷胺观察实施的方法分:

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

4•观察研究的方法

根据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观察可以分为3类:

1描述性观察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2取样观察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个人取样)

3评价观察法(等级记录;频率记录;连续记录;符号记录)

第6章访谈法

1•定义

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优缺点

⑴访谈法的使用优点:

广泛性、深入性;可靠性、灵活性;有效性

⑵访谈法的使用缺点

1样本小、高成本、匿名性差;

2对访谈员的依赖程度高、易受当时环境的烦扰;

3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记录难度大。

3•类型

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

个别访谈

集体访谈

按照与被访谈者是否直接接触

直接访谈

间接访谈

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

结构式访谈

非结构式访谈

半结构式访谈

4•访谈程序

⑴制定访谈计划(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调查对象;拟定访谈问题;安排问题呈现次序和问题呈现的形式;确定访谈的方式和程序;规定对调查对象所作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

确定访谈工作的进程时间表)

⑵试谈及访谈内容的修改

⑶正式访谈

⑷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分类、编号;分析并解释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第7章问卷调查及问卷的编制

1•问卷的结构

•题目:

简要说明研究主题和内容•

•前言:

说明调查的主题、目的、意义,有关匿名的保证、对回答者的要求,以及感谢等

•正文:

问卷的主体部分,一般设计若干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

•调查日期

•编号

•结束语:

再次表示感谢

2•问卷的类型

依问卷形式分:

所谓开放式问卷即受调查者可以不受任何影响自由作答,无须由问卷上所拟定的答案确定范围

•开放式问卷:

所谓开放式问卷即受调查者可以不受任何影响自由作答,无须由问卷上所拟

定的答案确定范围。

•封闭式问卷:

即结构式问卷,让被调查者在事前拟定好的答案范围内选择答案

•半开放半封闭式问卷:

在封闭式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或说明,给调查对象一定的回答自由。

如许多问卷选择题中的“其他”这一选项就是一种形式。

3•封闭式问卷的优缺点

优点:

⑴答案标准化,无需凭空想象

(2答案比较完整,得到不相干答案的机会较少

(3容易做量化比较分析

缺点:

⑴不慎笔误造成的错误会比较多,或随机回答

⑵由于强迫选择答案,被调查者之间的微小差异无法显现

⑶可能的答案有时无法全部列出

4•开放式问卷的优缺点

优点:

⑴调查者对问题答案的了解即使不完全也可采用

⑵碉查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被调查者的可能动机

⑶可以收集到范围比较广泛的资料

缺点:

⑴不适合文化程度不高、文字表达有困难的研究对象

⑵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资料分析问题能力

⑶难以将调查资料进行量化分析

5•问卷题目的格式

⑴是否式:

即问题的答案只有是、否或正、误两种方式

⑵选择式:

即从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33排列式:

按一定标准,如重要程度、感兴趣程度,对被择答案排出等级或顺序

⑷后续式:

指最初提出的是离调查主题较远的广泛性问题,再根据被调查者回答的情况,逐

渐缩小提问范围,最后有目的的引向要调查的某个专题性问题

(5量表式:

研究者将两个以上的答案分成若干等级,并以量表或表格的形式编排,要求答卷这从中选出一个答案。

主要有三点量表、五点量表、七点量表和百分量表

6•问卷编制的流程

四问卷编制流程

II憫甲关资料一JI

确定间卷诫式11幅匾目格式11盖目编制

I1【1

预测

1~I

廨资与分析

T

|

问卷的

院成

第8章文献研究

1.文献研究定义

教育文献:

指一切用各条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

文献检索:

从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找出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和程序

2.文献综述定义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对选题领域的研究成果作出的概述和评价,包括研究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3.文献综述的意义

一是了解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状况,让研究者寻找自己的切入点;

二是向读者介绍本选题的基础,揭示研究的价值

4.文献研究意义

(1帮助研究者收集资料,了解信息,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⑵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

5.文献研究的分类

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分,可分为: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6.教育文献的分布

(1)书籍;教育年鉴、手册;资料性工具书

(2)报刊;报纸、期刊

(3)教育档案

(4)日记、回忆录、信件、自传、作业等。

(5)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等。

(6)网络资源。

(7)非文字资料:

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

7.文献资料的查找方法

常用的查找方法有:

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第9章比较研究

1.定义

所谓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

2•比较研究法的分类

•黄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

•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第10章行动研究

1.定义

指有计划、有步骤的由教师、研究人员等组成的合作小组,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2.特点

研究的目的一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研究的情境一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研究的主体一实践工作者

研究的过程一重视协同合作

问题的解决一立即应用性

结果的推论一情境特定性

研究的效益一解决问题与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研究的方法一兼用量与质的方法,偏向质的方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特点总结:

⑴为行动而研究(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

遇到的问题。

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⑵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

⑶由行动者研究(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

3.行动研究的过程

作为行动研究的一个完整单元来讲,无论哪一种对行动研究过程的理解,“问题”、“计划”

"行动”、“反思”四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

“问题”阶段主要完成的是明确问题与分析问题两个方面的事情

行动:

行动环节是指行动者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步骤,把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

行动阶段包括两个方面:

行动及对行动的考察

反思:

反思是对行动过程及行动结果的思考

也可以归结为四个循环阶段:

计划一一行动一一观察一一反思

第11章个案研究法

1.定义

个案研究是广泛搜集个案的资料,彻底了解个案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地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矫正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2研究程序的连续性

(3研究资料的多样性(个人基本情况;家庭背景情况;身体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生活情况)⑷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调查研究(问卷、访谈、观察);参与观察;测验、测量;医学检查)

⑸方法应用的广泛性

(6研究情境的参与性

3.优缺点

优点:

⑴可以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个别研究,避免成组研究的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