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32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docx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

考点训练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

此举表明法国(  )

A.争取美国对欧洲联合的支持

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殖民主义

D.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

答案 D

解析 1792年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对美国人采取的授予公民权等做法,表明了法国革命者对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美国革命的一种认同,故选D项。

当时没有欧洲联合的可能,故A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法国革命后所采取的政体形式并不与美国完全一致,故B项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了“反对殖民主义”,故排除。

2.(2018·安徽安庆二模)在很长一段时间,“革命”这个词意味着“动乱”,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由可咒的“动乱”一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敢于公开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的人。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各阶级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B.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革命”一词的含义由“动乱”变为“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表明革命逐渐被认可和赞同;联系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可知是启蒙思想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思想观念渐渐深入人心的结果,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各阶级对革命理解的信息,而是强调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没有涉及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衰落”一词不准确,排除D项。

3.(2019·贵州铜仁一中月考)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

A.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答案 A

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本质”,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由此才出现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局面,故A项正确。

B项错在“斗争逐渐平息”,应排除;1875年宪法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故D项错误。

4.(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的“路易十五广场”,1789年被改名为“自由广场”。

1795年易名为“协和广场”、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

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

协和广场。

广场名称的变化本质上反映出(  )

A.路易十五被人们彻底抛弃

B.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C.追求自由是法国人民所愿

D.法国人浪漫主义的性格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广场名称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是法国由君主制到共和制、再到君主制的复辟,以及最终确立共和制的过程,因此广场名称的变化本质上反映出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故答案为B项。

A项不是本质问题,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5.(2018·黑龙江哈六中月考)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

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

A.试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

B.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意在强调法国君主派反对恢复封建君主专制,这其实是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意在强调法国君主派反对恢复封建君主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派也是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府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法国君主派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6.(2018·河南洛阳期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

C.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

D.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可知总统与两院共同掌握立法权,说明总统与两院权力制衡,故A项正确;据材料“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可知总统与两院共享立法权,并非两院赋予总统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总统与两院共享立法权,而未涉及总统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总统与两院共享立法权,未涉及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故D项错误。

7.(2019·宁夏中卫一中月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答案 D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只是“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无法体现“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从“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D项正确。

8.(2018·河南焦作期中)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和首相为帝国的皇帝和首相,形成了“普鲁士是由贵族领导的,帝国则是由普鲁士领导的”局面。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由普鲁士占据主导

B.德国统一由普鲁士完成

C.德国缺乏实施宪政基础

D.德国资产阶级势力弱小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德意志的统一是由普鲁士为主导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完成的,从而形成了德国的联邦制和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

A、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9.(2018·江苏南京期末)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境内各邦拥有军政大权

C.国家权力被普鲁士垄断

D.政权采用了联邦体制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提到“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就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各个邦之间的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到1871年德意志已经完成统一;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邦的权力和地位,故B、C两项排除。

10.(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俾斯麦曾说:

“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

A.君主制得到各阶层的拥护

B.权威政治有其法律合理性

C.继承了旧时专制主义传统

D.君主立宪制民主形同虚设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德意志人情感上认同王朝,并将王朝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仍然存在旧时专制主义的传统,因此C项正确。

A项以偏概全,依据材料可知,德意志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并不拥护君主制;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帝国的存在是德意志人情感上的认同,并非体现其存在的法律合理性;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德意志人对王朝的情感上的认同,并非主要体现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民主形同虚设。

11.(2019·天津武清区月考)《现代世界史》中讲道:

“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

”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

A.议会拥有立法权

B.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D.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保留了封建残余,具有保守性,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就是典型的体现,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议会拥有立法权体现的是民主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体现的是民主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主持帝国政府的是皇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2019·四川成都摸底)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

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D.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促进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故D项正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点,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没有超越时代的要求,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8·辽宁大连双基测试)1792年4月普法战争开始后,法军节节败退,法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

各地纷纷成立义勇军,开赴前线。

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君主政体。

9月2日,法国军队在凡尔登附近两次打退普鲁士军队的进攻,最终把敌人赶出法国领土,法国革命得救了。

材料旨在强调(  )

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B.人民群众推动了革命进程

C.法国消除了君主复辟危险

D.外国武装干涉的力量强大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法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

各地纷纷成立义勇军,开赴前线。

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君主政体”可知人民群众推动了革命进程,故选B项。

这时并未确立共和政体,故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外国武装力量最终被人民赶跑了,故排除D项。

14.(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

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

麦克马洪此举(  )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所以,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符合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总统和内阁的关系,无法体现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故排除A项;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后,共和派以微弱的优势超过君主派势力,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5.(2018·福建厦门质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

一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

B.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

C.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的是议会制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下内阁不能制衡议会,从而导致政府更换频繁,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党制和战乱的影响,故B、C两项排除;法国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故D项错误。

16.(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下表为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经济年表。

据此可推知,德意志(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

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D.民族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答案 D

解析 根据“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体制”“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可知,德意志为了扫除内部贸易障碍、统一对外关税,在经济上建立了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加速了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

表格信息无法直接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故排除A项;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故排除B项;根据1852年“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可知,应排除奥地利,故排除C项。

17.(2018·福建三明阶段检测)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意在(  )

A.使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得以互补

B.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意志国家

C.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开创适合德意志国情的政治体制

答案 D

解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建立了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说明德意志帝国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即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故D项正确。

专制和民主是对立的,不是互补,故A项错误;王朝战争形式不能满足俾斯麦的两个意图,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8.(2016·全国卷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当时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但却出现了政局不稳的状况。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法国政体发生了变化,总统权力增加,这一政体的变化有利于稳定政局,故应选A项。

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故排除B项;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戴高乐1958年修宪并没有剥夺议会的立法权,故排除C项;法国为多党制国家,故排除D项。

19.(2017·海南高考)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德国老鞋匠借助皇帝的权威欺骗,这一个别事件不能反映社会全貌,不能体现出德国社会秩序的混乱,故A项错误;1906年德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是并不同于专制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老鞋匠假扮军官骗取钱财的事,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态度,不能反映出政府官员纪律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皇帝和军队在德国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反映出德国社会军国主义的盛行和弥漫,故D项正确。

20.(2015·江苏高考)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 D

解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有民主选举、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据此分析选项内容可知,D项正确。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8·山西太原阶段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

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意志境内存在许多邦国,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

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

“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编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

元首地位的嬗变看德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曲折反复。

成因:

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的强大;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不愿作出妥协。

(2)原因:

德意志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的传统;德意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特殊性(王朝统一战争或德意志完成统一保留封建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俾斯麦的个人因素(或答俾斯麦认为君主专制是维护统一局面的有力工具等)。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其建立具有曲折反复的特点;第二小问,由材料“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工业化进程缓慢……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其曲折的成因,即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的强大;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任意两点即可。

(2)问,据材料“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意志境内存在许多邦国,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得出德意志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的传统;据材料“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

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得出德意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特殊性(王朝统一战争或德意志完成统一保留封建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据材料“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得出俾斯麦的个人因素(或答俾斯麦认为君主专制是维护统一局面的有力工具等)。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8·云南曲靖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开始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殿阁大学士制,从翰林院等机构中挑选文臣充任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协助皇帝批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咨顾问。

后来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构成一个中介程序。

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出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

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

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

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

材料二 下图为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内阁的异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德两国的政治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相同:

对皇帝负责。

不同:

从地位看,明清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德国内阁是法定机构;从职权看,明清内阁职权不明确,是咨询机构,德国内阁有行政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从实质看,明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德国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

(2)影响:

中国:

能够缓解皇帝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的矛盾,协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德国:

有利于推动德国经济发展,但君主权力较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

解析 第

(1)问,相同:

对皇帝负责;不同:

可以从地位、职权和实质等角度进行比较。

(2)问,中国,可以从能够缓解皇帝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的矛盾,协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等角度回答。

德国,可以从有利于推动德国经济发展,但君主权力较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等角度回答。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答案 促进作用: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解析 结合材料得出民族主义的内涵是反对君主专制、构建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的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挖掘法国大革命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从思想、政治角度回答出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