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62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docx

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

2019-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Ⅱ卷两部分,共五道大题,共13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为必考题(133分),第Ⅱ卷选考题(17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试室号、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交回。

Ⅰ卷必考题(133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4题。

"中国龙"没必要改称LOONG

国内有人建议要修正龙作为中国国家的形象标志,由此引起网上沸沸扬扬的争论。

主张弃龙的人认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其形象往往会让部分西方人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

记者在美国即兴作了小范围调查,没有发现美国人在把龙和中国联系起来时产生了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也没有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

是不是如果西方有人因为龙的霸气和攻击性而对中国产生误解,我们就应该弃龙而就温顺的熊猫或其他什么无攻击性的动物呢?

记者为此采访了长期从事东西方文化研究的美国旧金山《矽谷时报》副社长诺曼。

他说,现在中国人太在乎西方人的看法,特别是美国人的看法。

且不说大多数西方人都接受了龙作为中国的形象,即便真的有别有用心的人按图索骥,用西方传说中的恶龙来影射攻击中国,中国也不能因此而乱了方寸,腰腿发软,把自己民族的精粹舍弃了。

  诺曼说,中国龙和西方龙完全是两码事,此中国龙非西方龙。

从外形上说,中国龙是由九种图腾组成的新图腾,龙嘴上有胡须。

而西方神话传说中的龙虽然跟中国龙有些相像,但它更像恐龙或蜥蜴,身上长着翅膀,嘴上没胡须。

从象征意义上说,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

而西方的龙在《圣经》里是魔鬼和撒旦,迷惑普天下,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

如果因为西方龙而舍弃中国龙,那好比。

  诺曼说,或许是因为中国龙和西方龙都没有真正存在过,是人们想象中的产物,这两种龙在英文单词里都被称为DRAGON。

这种张冠李戴是历史造成的,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产物。

然而不管怎么说,当今天人们把龙和中国联系起来时,多数西方人心目中龙的形象是人们熟悉的中国龙,而非《圣经》里的恶龙,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西方人喜欢中国的舞龙表演,也不会有西方人在自己身上刻上龙的文身,NBA多伦多猛龙队也不会堂而皇之地把龙作为其形象标志。

  诺曼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形象都不是完美的。

美国把极具霸气和攻击性而且极为贪婪的食肉动物秃鹰作为国家形象,难道美国会因为秃鹰会引起别国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而把它换成松鼠吗?

代表俄罗斯的北极熊给人愚笨呆傻的印象,但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小看了俄罗斯。

  在谈到是否有必要将DRAGON一词改为LOONG来称呼中国龙时,诺曼说,既然多数西方人已经习惯用DRAGON一词来表述中国龙,那么有什么必要去通过改名来迎合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呢?

  诺曼认为,中国之所以有人提出要弃龙,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崇洋媚外和恐外惧外的心理在作祟。

他说,中国在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一切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心态。

主张弃龙的人还认为,把龙作为中国的形象会助长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心。

按此理论,是否把龙换成温顺的熊猫,中国威胁论就寿终正寝了呢?

其实,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并不在乎中国的形象是龙还是其他的什么动物。

(2006-12-15新华网)

1、文章一开始说到“国内有人建议要修正龙作为中国国家的形象标志”在外国人看来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3分)

A担心龙作为中国的形象会助长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误解。

B传统的崇洋媚外和恐外惧外的心理作祟。

C怕让部分西方人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别有用心的歪曲。

D、中国龙是由九种图腾组成的新图腾,龙嘴上有胡须,比较凶猛,是暴力的象征。

2、根据文意,在划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如果因为西方龙而舍弃中国龙,那好比

()(3分)

A削足适履B、买椟还珠C、画蛇添足D井底之蛙

3、文中两次提到“别有用心的人”,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解释“别有用心的人”的含义是()(3分)

A那些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联想的人B用西方传说中的恶龙来影射攻击中国的人

C是指那些不懂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人D一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

4、结合全文和你的认识,谈谈对划线句子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60字左右)(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其后行诣相者,曰:

“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

“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

“卿弟安在?

”固对:

“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

“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乃诏侍胡诈之曰: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日:

“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为之奈何!

”官属皆日:

“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日: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日:

“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曰:

“吉凶决于今日。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日:

“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

约曰:

“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佘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还奏于窦固,固大喜。

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

帝壮超节,诏固曰:

“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

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诣:

到。

B.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书:

书籍。

C.受直以养老母直:

通“值”。

D.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从事:

官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人有大志B.不修细节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帝壮超节

C.因激怒之曰D.超问其状

独有因夜以火攻虏超密知其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超,宇仲升,是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令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不拘小节,品

德好,喜欢读书。

B.有个看相的先生曾告诉班超,说他现在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读书人,将来一定会

建功立业封侯。

C.班超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主将的信任与器重,此后被派遣出使西域,未

雨绸缪,显示出过人才干。

D.班超出使西域的出色表现,汉明帝非常赞赏,提拔他作军司马,并让他继续完

成出使的任务。

8、断句和翻译。

(9分)

(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划线部分加标点。

(3分)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②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③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名句默写(六选四,做五句以上者只改前四句)。

(8分)

9、,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10、,,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1、,。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3、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

14、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5.对这首诗婵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蝉”和“秋”可以推知时为初秋,诗人用意遣词十J分精细。

秋雨秋风

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B.颔联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实则写出寺虽冷

寂人稀,但诗人依然恋恋不舍。

C.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

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弹智

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

D.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此

诗在写景中晴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16.回答下列问题。

(6分)

①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一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分)

三、语言文字表达(23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谛(dì)听褒(bāo)贬丢三落(luò)四

B.沮(jǔ)丧窥(kuī)视宁(nìnɡ)缺毋滥

C.横(hénɡ)祸透辟(pì)卓(zhuó)尔不群

D.当(dànɡ)真牵掣(chè)屡见不鲜(xiǎn)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广东是外向型省份,人民币会继续升值,这会带来更多外来资源涌入国内,冲击国内市场,所以郎咸平教授认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广东首当其冲。

(对)

B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

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只有战略正确,细节才会有意义。

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D“日本右翼所担心的是被孤立,而不在乎被我们批判”,如果我们在斗争中扩大了批判范围,那对右翼势力来说则是“正中下怀”。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高等院校为了杜绝投机取巧的现象不再发生,纷纷贴出告示:

考试作弊者,一经发现,一律开除学籍。

()

B.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为了减少战争对城市的损毁和交战双方人员的伤亡,所以心理战、舆论战等更应该受到重视。

()

C.《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一首诗《不第后赋菊》中“透天香镇袭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中获得灵感,从而体现出战争史诗场面。

D.学术腐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术资源分配体制不够合理、社会风气不佳和个人品行不良造成的。

()

20、阅读下面这段评价霍英东先生一生的话。

请补写语段开头的中心句。

(要求不超过30字)

他爱国至诚、爱港至深,坚持真理、爱憎分明,不畏邪恶、光明磊落,是爱国爱港的杰出代表;他面对逆境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终至成功的传奇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写照;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无私奉献,是服务社会的楷模;他为人谦厚,处事低调,生活俭朴,胸襟品格令人敬佩。

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4分)

 

21.广州被称为“五羊城”,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下面是本届亚运会会徽。

①请介绍描述会徽图案(60字内)②为宣传2010年广州亚云会,请你拟一句宣传口号(20字内)(6分)

 

22、许多问题从反向思考,常常会有新的收获,请仿照示例从下面所给成语中选择一个进行逆向思考,写一段话。

(5分)

示例:

良药苦口利于病是说正确的批评往往使人感到不舒服,不乐意接受,但它对于治病大有好处。

逆向思考就是良药不见得苦口,自从出现糖衣药片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正确的批评并非是急风暴雨,为了治病救人选择正确的方法就不见得苦。

供选择词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东施效颦杞人忧天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这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美国总统布什和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案头都放着这样一本书,名字叫《把信送给加西亚》。

书中写了这样的故事:

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爆发,美国军情局想与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取得联系,了解他是否能与美国军队合作。

当时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于是军情局推荐了西点军校毕业生安得鲁·罗文中尉。

这位名叫罗文人在接到总统麦金莱要他给加西亚送去那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时,没有任何推委,他没有问:

“谁是加西亚?

”他在那里?

”“他长的什么样子?

”“怎样与他联系?

”“我如何才能到达?

”“为什么别人不去?

”而是孤身一人钻进茂密的丛林,克服蚊虫的叮咬,绕过敌人的巡逻,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

这位罗文英雄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事迹一百年来全世界广为流传,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正如本书的作者哈伯德在书的结论中说: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求这种人才的一段历程。

这种人的所有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世界强烈地需要这种人,那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太需要,太需要了。

全面把握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Ⅱ卷选考题(17分)

请在以下五、六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以下两类文本阅读题,任选且只选一类作答,多选作答,只给文学类分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5题。

折断一半的苹果枝

院子里的苹果树刚开始挂果,其中一根树枝。

却不知为何竟然折断了,说是“折断”,其实并不确切,因为树枝的一半还和树干连接着,使得这根遭遇不幸的树枝,多少还拥有一点“折而未断”的幸运。

在这根折断了一半的树枝上,长着一百多粒小苹果,粉嫩粉嫩的,说它们是新生的婴儿,或者巢中的幼鸟,都应该是很生动的比喻。

这些刚刚绽出的小苹果,在苹果树这个大家庭里,原本与其他树枝上的苹果并无二致,所得到的来自大地的养分也是相差无几的。

可是,也许是半夜里的一阵风,也许是哪个无聊住户的攀爬,总之,这根苹果枝折断了一半,原先伸向天空的枝条,现在向地面低垂下去,挂在上面的小苹果,与其他枝条上的苹果弟妹,因此就不免有了一些区别。

如果这根苹果树枝完全折断,掉落地上,那情形自然另当别论:

一根苹果树枝死了,倚靠它供给养分的小苹果,便不会有任何一粒幸免。

中国古语“覆巢之下,无复完卵”所蕴含的生存哲理,适用于残酷的社会政治,但是用来喻指遭遇厄运的苹果枝,也同样恰如其分,不同的是,这根树枝并没有完全折断。

它还顽强地活着,用仅剩一半的枝干,向依赖它生活、成长的一百多粒小苹果输送养分。

看得出来,它在忍着,熬着,苦苦支撑着,希望自己的儿女——这一百多粒果子,也能和其他树枝上的小苹果一样,平安地长成红润、饱满且甘甜的大苹果。

但是,悲剧正在这里:

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

尽管它们所得到的养分,很可能会少于那些没有折断的其他枝条上的苹果,从而导致它们在生长中多少会有一些营养不良。

但是,它们终究都在成长,每一天下来,它们都在增加这根树枝的负重。

渐渐地,这根低垂的苹果枝,朝地面垂得更低,快要支撑不住了。

苹果究竟长到多大时,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才会承受不起自己儿女的重负,因而彻底折断,掉落地上?

这根树枝不懈于为儿女输送爱,最终却将导致自己的毁灭,从这种意义上讲,大自然的任何悲剧,无论多么微小,甚至小到一粒蚂蚁的迟归、一枚青果的早坠,都可以是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

我坐在苹果树下,品茗,读书,无须喧嚣,不慕荣华,体味平安和宁静的生活,真有一种无言之大美,头顶上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将我的玄想引入渺远,我知道,我轻而易举就能用绳子或铁丝将这半断的枝条捆绑结实,确保它能平安进入秋天。

同样,我也深知,这种举手之劳的援助和爱心,施之于人,尚且不易,施之于草木,可谓难矣!

2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从一根苹果树枝“折而未断”的不幸与有幸入手,实际上是为后文在更深层意义上展开对幸与不幸的深刻思考张本。

B.作者对“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用以证明自己的预见事物发展的准确程度之高,也间接表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之深。

C.作者由“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结局的悲惨推及一粒蚂蚁迟归、一枚青果早坠的“惊心动魄”,深入展示了事件主体不幸遭遇的沉痛,也折射了社会生存法则的残酷。

D.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审视与思考,行文之中却又时时透出一种置身事外的闲谈;这与作者在文章后面部分提到的“玄想”一词所包含的意义正好是相通的。

E.作者说自己在“苹果树下”的生活“有一种无言之大美”,这其实是作者对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一种生态状态的解脱,其中包含有批判与反思的意味。

25.文章中“但是,悲剧正在这里:

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为什么“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会成为悲剧?

如何理解这其中“悲剧”一词的意思?

(6分)

26.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轻而易举就能用绳子或铁丝将这半断的枝条捆绑结实,确保它能平安进入秋天”,可是又说“这种举手之劳的援助和爱心,施之于人,尚且不易,施之于草木,可谓难矣”,根据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此问题的看法。

(7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四所高校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调查报告)

对于那些新升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给了他们无限的美好遐想。

但是,真实的大学校园,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幸福乐园,这里的生活一样紧张忙碌,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成为部分大学生一生不能承受之重。

人们对大学生活美好的设想未能让人们对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大学生心理疾病频发,有时还会酿成严重后果。

今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一名学生坠楼身亡,此前不久.人民大学一名博士生也选择了同样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今年年初,华南农业大学曾在十天内发生四起学生自杀事件。

仅去年一年,北京高校就有超过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十分突出。

大学生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仅仅表现为自杀这一种形式,抑郁、自闭、强迫以及暴力倾向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为了探求大学生所面临压力的成因,帮助大学生健康、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渤海大学商学院学生于今年初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就业、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这四方面压力占大学生目前所面临压力的88.6%。

在学习方面,有83.9%的学生感到日常学习有压力,另有80.5%的学生感到考试前有压力。

感觉日常学习比较紧张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比辕优异,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日常学习很轻松。

在面对考试的态度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考前都比较紧张,成绩较好的学生感觉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考前感觉很轻松。

因此,作为家长,如果子女反映大学生活比较轻松的话,那就该留心一下他的学习成绩了。

在就业方面,有84.3%的学生会经常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而有36.6%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的月薪达到3000元以上,这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这可能会成为他们潜在的心理压力。

在期望的月薪标准上.男女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女生期望的月薪标准普遍低于男生,这反映出女生在就业问题上可能面临比男生更大的压力。

另外,有61%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会对自己产生压力:

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期望对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父母是事业单位职员,他们的期望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动力;父母是企业高管的学生对父母的期望没感觉。

因此,家长如何将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转化为子女前进的动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84.4%的学生认为能够很好地与周围同学相处,有84.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两个以上知心朋友,这反映出独生子女大多数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但在与异性交往时,会有57.6%的学生存在不同原因的压力。

学习成绩状况也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成绩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相对紧张,几乎没有知心朋友;成绩较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一般,知心朋友少于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同学关系融洽,知心朋友较多.因此家长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外.还应该关注一下他们的人际关系情况。

另外,调查表明:

过度自信也会给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障碍。

在经济方面,有经济压力的学生在一些方面会表现出明显差异。

例如:

有经济压力的学生,成绩普遍好于其他组;考前感受普遍好于其他组:

感受父母期望的压力普遍高于其他组水平,而在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别。

另外,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仍有92.2%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身边同学的高消费行为。

因此,如何掌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值得家长们深思。

当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都会主动寻求解压办法,但在面临不同压力时,解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男女生的解压方法也不同。

有学习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购物来排解压力,如果需要求助时,多数男女学生都会选择求助朋友和家人。

有就业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扣娱乐。

其中在“发脾气”和“嫡哭”两个选项上,只有女学生选,说明在就业问题上女生会感到更多的无奈。

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家人和同性朋友。

有人际关系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购物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运动。

男学生在人际关系压力过大时也会选择哭泣来解压。

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家人。

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和不求人。

有经济压力时,男女学生排解方式无显著差别,多会选择娱乐、运动和埋藏心底等方式。

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同性髓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多给予些帮助和关爱,少一些说教和斥责。

而且学校方面还应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材以及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因为有部分学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才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学校和家长还应该提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

针对现在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学校与家庭应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使得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少走些弯路、少遇些挫折。

对于有经济压力的学生,社会应该多给予些切实的帮助.少一些作秀的支持,因为经济压力已经使他们面临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