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65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

一、选择题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ATP和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不都是核糖

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

C.蛋白质和DNA具有多样性的共同原因是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Zn、Cu等含量虽然很少,但功能上不可缺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2、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

(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多样性,多肽中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详解』A、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正确;

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缓冲对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B正确;

C、蛋白质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而DNA具有特定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Zn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D正确。

故选C。

2.近期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该类病原体为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类似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该病存在人传染人的风险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

B.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这体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新型冠状病毒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新型冠状病毒,可确定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

『详解』A、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因此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A正确;

B、病毒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要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实现,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正确;

D、应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两组宿主细胞的U和T,用病毒侵染,来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3.科学家发现生物体中的多种物质在实施其功能时,总是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该骨架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

B.沃森和克里克通过观察威尔金斯等科学家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是DNA分子外侧交替排列的核糖和磷酸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和贯穿于其中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是以碳链骨架组成的小分子,因此蛋白质、核酸、多糖是以碳链为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网格状结构,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真核细胞内部的蛋白纤维构成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功能,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B正确;

C、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是DNA分子外侧交替排列的脱氧核糖和磷酸,C错误;

D、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经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

②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③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

④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⑤转录发生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⑥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

⑦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2、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3、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①将细胞膜破坏后

细胞匀浆经差速离心,可得到各种细胞器,①错误;

②溶酶体不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②错误;

③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③正确;

④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④错误;

⑤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⑤错误;

⑥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⑥正确;

⑦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⑦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③⑥⑦,共三项,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反应物H2O

B.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桑格和尼克森在他人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萨顿和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要遗传实验的实验方法、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识记每位科学家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再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反应物H2O,A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桑格和尼克森在他人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正确;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6.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

B.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发生①③时,

释放量大于

吸收量

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糖酵解过程,即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③为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②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

『详解』A、①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有少部分合成ATP,A错误;

B、③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

C、①③是需氧呼吸,

释放量等于

吸收量,C错误;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D正确。

故选D。

7.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序列,随着细胞的衰老端粒逐渐延长

B.胰岛B细胞中只有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细胞的增殖过程既受细胞核的控制,也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要依靠细胞免疫,与细胞凋亡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序列,随着细胞的衰老端粒逐渐缩短,A错误;胰岛B细胞中除了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外,还有多种基因也处于活动状态,如细胞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B错误;细胞的增殖过程既受细胞核的控制,也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要依靠细胞免疫,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有胰岛B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基因,但该细胞还可以表达其他基因,如呼吸酶基因等。

8.当鼠年春节你宅在家里吃完一大包薯片,在未喝水的情况下,机体最可能出现的反应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当人在缺水状态下,会在下丘脑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

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D.下丘脑和垂体通过分级调节完成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盐平衡调节

『详解』A、吃的食物过咸并且未饮水的情况下,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

B、大脑皮层是产生渴觉的中枢,B错误;

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

D、抗利尿激素

是由下丘脑分泌最终由垂体释放,此过程不属于分级调节,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抗药性

B.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丰富了变异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速度

C.“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之一是捕食者一般不将所有猎物吃掉,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先有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后有抗生素的选择作用,A错误;

B、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丰富了变异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速度,B正确;

C、“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

D、“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之一是捕食者一般不将所有猎物吃掉,以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明确先有变异后有选择。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抑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B.细胞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值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标志着这个种群发生了进化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RNA上,二者在有丝分裂间期比较活跃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

(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A错误;

B、细胞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值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当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时,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二者在有丝分裂间期比较活跃,D错误。

故选C。

11.图1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表示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基酸以协助扩散方式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受载体蛋白的限制

C.图2中的甲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图1中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D.若图2中的两种物质分别表示CO2和O2,在浆细胞内外的分布则甲为O2,乙为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氨基酸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钠离子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氨基酸排出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钠离子排出到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图2:

甲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该物质是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乙物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乙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出细胞,是协助扩散,据此答题。

『详解』A、氨基酸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A错误;

B、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受载体蛋白的限制,B正确;

C、图2中的甲物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从胞内运输至胞外,是主动运输,图1中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正确;

D、若图2中的两种物质表示CO2和O2,在浆细胞内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则甲为O2,乙为CO2,D正确。

故选A。

12.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用A酶和B酶进行实验后绘制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

B.酶活性可用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C.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也刚达到最大

D.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酶,因变量是酶活性。

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大概为50度左右。

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均会导致酶不可逆的变性失活,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其空间结构。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活性,A错误;

B、酶活性可用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B正确;

C、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但酶促反应的速率除了与酶活性有关外,还与底物浓度、酶浓度等条件有关,即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不一定达到最大,C错误;

D、分泌到细胞外的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且有些酶为RNA,合成在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13.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甲图的实验装置测量1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b段,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ppmCO2/min

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

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乙图表示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利用甲图的实验装置所测量的1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

a~b段有光照,所对应的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反映的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

b~c段无光照,所对应的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反映的呼吸速率。

『详解』A、a~b段有光照,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消耗ADP产生ATP,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消耗ATP产生ADP,因此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A正确;

B、分析乙图可知:

前30分钟平均净光合速率是(1680-180)÷30=50ppmCO2/min,呼吸速率是(600-180)÷30=14ppmCO2/min,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14=64ppmCO2/min,B错误;

C、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将下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也将下降,C正确;

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则光反应立即停止,不再有ATP和[H]的生成,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受阻,而短时间内CO2和五碳化合物结合的CO2固定过程仍在进行,所以叶绿体基质中C3(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分析乙图所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导致曲线各段变化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4.已知某品系油菜种子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

下表是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栋=3:

13

A.由实验一可知,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B.当R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C.乙的基因型为aarr或AARR

D.实验二中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0/1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油菜新品系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是9:

3:

3:

1的变式,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A正确;

B、由实验二的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B正确;

C、实验一中,由于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C错误;

D、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所以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3/13=10/13,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表示着丝粒分裂。

『详解』A.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

C.DE对应的时间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无关,C错误;

D.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前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重组,D正确。

故选C。

16.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

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的基因型不同

C.若

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

D.若

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Ⅱ2×Ⅱ3→Ⅲ3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由于甲病有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

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a基因概率为1/16,A基因频率为1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