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7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docx

如何成为成功的下属111111

第一讲找准位置:

认清角色是关键(上)

 

作为下属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对所有职场人士来说这都是一堂必修课。

我们常讲人际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的人际关系并不存在,存在的是一种伦理的关系,也就是中国几千年来都讲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

在职场中,很多人把握不准自己的角色,特别是做下属的,事情做得多了,上司说“你什么意思”;什么都不做,下属又说“你真没意思”,所以没办法只能“意思意思”。

那么,究竟该做多少、该说多少,这就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管理人员的角色

 

作为企业中的一名管理人员,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角色把握不好,就会经常犯一些错误,甚至是让上司感到了威胁。

这些角色扮演上的错误就会让下属与上司之间产生矛盾。

(一)管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管理者必须要全身心地进入角色,进入角色的前提是了解角色的功能。

 

1.承上——领导与员工沟通的桥梁

承担单位职责

达成组织目标

执行上司的指示

 

2.启下——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

做好组织的管理

带领团队达成任务

使各项资源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

 

3.平行间

协调

公关

 

(二)管理人员的层次划分

 

1.经营层

地位:

金领,总经理

作用:

要三分管今天,七分管明天,要做一个全才

 

2.管理层

地位:

白领,部门经理

作用:

做好今天,考虑明天,要有所创新,要做专家

 

3.督导层

地位:

灰领,班组长

作用:

做好每个小时,考虑在八个小时之内,要做一个全才

 

4.执行层

地位:

蓝领,员工

作用:

做好每一分钟,考虑在每个小时,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做好产品,要做多能型员工。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专业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能力

交流交际的能力

倾听的能力

幽默的能力

激励的能力

指导员工的能力

培养员工的能力

自我约束的能力

概念化能力

 

(四)管理人员的产生方法

在企业里,管理人员一般通过三种途径来产生:

 

1.行政任命

行政任命的方式带有强制性,这是目前企业里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2.工厂招聘

工厂招聘即公开招聘,能够保证应聘者的真才实学,但应聘者可能对企业现状不了解。

 

3.员工推举

员工推举的班组长,力度很弱。

 

(五)管理人员的四种角色

 

1.对上司

管理人员在扮演下属这个角色的时候,可以对上司发表个人意见。

服从者

对于上司而言,首先是一个服从者。

执行者

对于服从和执行而言,上司和下属之间是比较浓厚的上下级关系。

受训者

受训是导师培训学员的意思。

原来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的关系到了这里已经变成了师生关系。

协助者

协助者已经完全脱离了上下级的关系,形成了相互配合、协作的绩效伙伴关系。

可见,下属和上司的关系由服从逐渐演变成伙伴关系。

而无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都是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2.对下属

在下属面前,中层主管首先是公司的代言人,代表公司形象。

所以,在下属面前,不能有个人意见,只能是职务意见。

在下属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必须都是本人的职务意见。

中层主管不可以为了徇私、讨好员工而出卖上级,破坏公司的利益。

获得上级授权后,中层主管是上级领导的代表,代表了公司的计划者、指挥者、监督者、进一步地,是授权者、培育者和激励者。

他的角色越来越像老师、越来越像伙伴。

 

3.对同级

对同事来说,中层管理人员之间是内部客户的关系。

所谓内部客户是指工作流程中的下一道程序是本道程序的内部客户。

内部客户之间是服务的关系,是支持和配合的关系。

 

4.对外

对外部来说,中层管理人员是挂名首脑和谈判者。

 

【自检1-1】

中层主管对待上司、下属和同级有不同的角色定位,请将匹配的连起来。

1.对上司

A内部服务者B服从者

C公司代言人D协助者E激励者

2.对下属

A内部服务者B服从者

C公司代言人D协助者E激励者

3.对同级

A内部服务者B服从者

C公司代言人D协助者E激励者

见参考答案1-1

 

下属的产生

 

下属产生的原因是上司忙不过来了,需要找一个帮手。

下属产生的本质是上司希望找一个替身。

 

(一)上司工作忙不过来了,需要找个帮手

例如,街上一个炸油条的个体户,老婆买面、老公去炸油条,老公去卖油条、老婆又收钱。

老公和老婆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但是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忙不过来时就需要请一个帮手,这样下属就产生了。

因此,企业中下属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上面那个人忙不过来了,需要找一个帮手。

 

(二)企业越做越大,老板没有分身术,需要找替身

上司忙不过来时,就需要请一个或两个帮手,这样下属就产生了。

作为上司,总希望下属像自己一样,把工作用心做好,把客户接待好。

因此可以说,所有的下属都是经营者的替身。

所有下属都是代替经营者去做事的,这也是下属产生的原因。

很多做下属的没明白这一点,总是抱怨“上司不如他”、“老板没能力”,实际上这是下属的角色错位了。

如果上司什么都会做,还用下属干嘛?

一个下属不能埋怨上司没有能力,上司可能没有其他的能力,但至少说他有一种能力,就是用人的能力。

 

下属角色的五个常见误区

(一)

 

误区一:

“民意代表”

企业中的经理人,往往都是上司任命的、组织任命的,因此需要为上司服务、为组织服务。

但这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并不明白,所以常犯的错误就是去做“民意代表”,总想着代表下属与组织和上司去谈条件。

 

1.你代表不了下属的利益

之所以让你做这个经理,做这个主管,是因为你代表的是上司的利益、组织的利益。

做下属的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要学会成就上司,在成就上司的过程中去成就自我,而不是动不动就和上司拍桌子。

 

2.取得下属的拥戴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提高领导力,而不是做“民意代表”

 

3.经理人应当代表公司维护员工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员工维护员工的利益

 

【案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叫魏征,他经常给皇帝提意见。

有一次他去晋见唐太宗时,唐太宗正在玩鸟,唐太宗看到魏征进来就把鸟藏进了衣服里。

魏征已经看见了唐太宗的举动,就故意慢腾腾地汇报工作。

等魏征汇报结束出去后,唐太宗发现鸟已经被闷死了。

还有一次,唐太宗要嫁他的小女儿,因为他比较喜欢这个小女儿,所以要大操大办。

魏征就站出来了,说:

那不行,我们国家有规定,这个公主怎么能破例?

后来唐太宗气得一甩袖子上后宫了,到了后宫就说:

这个乡巴佬,逮住机会一定要把他杀掉,我要嫁我的小女儿,要大操大办,他竟然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又按什么制度、条款来。

皇后娘娘听到这话,马上换上了朝服,跪到唐太宗的面前说:

做君主的你开明,做臣子的才敢这样直言啊。

唐太宗这才转怒为喜。

如果皇后娘娘说:

那个乡巴佬魏征,早就该杀了。

那魏征显然死定了。

第二讲找准位置:

认清角色是关键(中)

下属角色的五个常见误区

(二)

(二)误区二:

“同情者”

1.第一种表现:

跟着一块骂,表示同情

比方说,某公司有一段时间迟到的人员比较多,公司出台了一个制度,谁要再迟到一分钟,罚款30元。

这时下面的员工就会抱怨:

公司没有必要这么严格,迟到一分钟就罚款30元。

作为管理人员,如果你听到后说:

是啊,我感觉也是公司有点不近人情。

那么当你这样说的时候,表面上看你是和你的员工站到了一块,事实上你的角色位置就已经错了。

2.第二种表现:

沉默

扮演同情者是不对的,但沉默同样是不对的。

3.第三种表现:

反对

当员工和公司发生磨擦时,作为管理者,如果你站出来公开反对下属的做法,那么你和下属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绝对的对立,给日后的管理留下隐患。

【案例】

汉景帝时期,为了帮助景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景帝的老师晁错给他提出了“削藩”的建议。

“削藩”就是把当时几个小国家的权力统一收归到中央,由中央来统一领导,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这件事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触及到权贵们的利益,所有的大臣都反对。

后来,晁错的父亲就对他说:

你的建议所有的人都反对,你这样为了国家,那谁来保护我们呢?

晁错说:

儿子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后来他父亲就投河自尽了。

晁错削藩,引起刘濞起兵反抗。

因为朝廷镇压不了这件事,有人就向皇帝建议,把晁错杀掉。

最后在无奈之下,汉景帝把晁错杀掉了。

这虽是历史上的一大错案,但从中我们也可获得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注意不要犯了众怒,要衡量这件事该不该做,这件事能不能做,这件事是现在做还是将来做。

4.第四种表现:

支持

作为管理者应该站在公司的立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当作审判官。

对员工无原则和过分的支持只会加剧员工与公司的对立,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第三讲找准位置:

认清角色是关键(下)

 

下属角色的五个常见误区(三)

 

(三)误区三:

“只代表个人意见”

 

1.对上司发表个人意见是没有问题的

当你认为一个制度或者是什么问题需要反映给上司的时候,不要以部门的意见,不要说这是我们所有下属的意见,你可以说是我个人的想法。

这样的话,如果上司采纳了,就采纳了;如果没有采纳,也不伤大家的和气。

 

2.对于同级或下属说“只代表个人意见”是不对的

在上司面前发表个人意见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同级和下属面前不能有个人意见,只能是职务意见。

你在下属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你的职务意见。

面对问题,作为管理者仅支持是不对的,同情是不可行的,反对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在与下属沟通时,可以尝试采用以下三句话:

第一句:

既然公司制定了这项制度,肯定有它的合理性。

第二句:

如果这个制度有问题,我相信公司将来会改正的。

第三句:

在这个制度没有修改之前,我们所做的就是服从。

这样既保证了你的立场,又没与下属形成一种绝对的对立。

 

3.对客户和供应商,更没有什么“个人意见”,只有“职务意见”

在客户和供应商面前,经理人代表的是公司形象,是公司的代言人。

因此,在供应商面前只能是“职务意见”,而不能去讲自己的“个人意见”。

 

(四)误区四:

领主

很多经理人在扮演下属这个角色的时候,喜欢占山为王,划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忽略自己角色的多维性。

以种种理由和借口不执行公司的制度,比如说公司要从你这个部门调一个人到别的部门去,这个部门的经理就会站出来说了:

不行,这个人是我们部门的顶梁柱,如果把他调走了,一旦部门出了问题我可不负责任。

这就是扮演了领主的角色。

作为管理者,应坚决服从公司的规定、执行公司的规定。

不要去扮演领主,把自己当成下属的保护人是不对的,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他,而应该提升他的业绩、增强他的能力。

 

(五)误区五:

错位

 

1.向上错位,做上司对与错的法官

很多做下属的管理人员经常评价上司的对与错,其实,一个下属是没有资格评价上司的对与错的,上司的对与错会由他的上司来评价的,但是我们很多做下属的总是说,这个上司做错了,那个上司没有资格。

这是一种角色错位。

 

2.向下错位,不愿意下放权力

有些经理不懂得授权,凡事都自己去干,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他的下属却变得越来越是什么都不会做。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学会下放权力。

一个高层的管理人员有85%的权力可以下放,一个中层的管理干部有55%的权力可以下放,一个基层的管理干部也有15%的权力可以下放。

 

下属角色的四项准则

 

下属做事要掌握以下四个准则。

 

(一)你的职权基础是来自于上司的委托或任命

即你是上司的代言人,你是上司的帮手,你是经营者的替身。

上司既然给了你权力,同样也可以收回,你和上司之间是一种委托和代理的关系。

所以你不能越位,你必须多干,替上司去分担工作。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站到企业的立场上、站到老板的立场上,这是你的角色所赋予你的职责。

 

(二)你是上司的代表,你的言行是一种职务行为

即你在所有的下属面前,在任何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代表的都是公司。

在下属的面前是这样,在客户的面前也应该是这样。

 

(三)服从并坚决地执行上司的决定(不论对与错)

即头脑里面不要有上司错了这个想法。

即上司说什么你都要认为正确,在态度上先认真服从。

如果上司真的错了,就通过在服从与执行的过程中把它做对。

 

(四)在职权范围内做事(不要错位)

很多企业常有一些错位的现象,例如,总经理去干副总经理的事,副总经理去干经理的事,经理去干主管的事,主管去干些员工的事,员工却整天想这家企业怎么发展。

老板坐基层,员工谈战略,这就是典型的角色错位。

作为下属,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本职角色、扮演好自己的本职角色。

努力去改变自己、适应上司的风格、适应上司的做事方法,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下属。

【案例】

一个研究生到一家企业上班。

上班刚一周,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万多字的建议书,然后把这封建议书转到了公司老板那里,老板就在上边批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如果这个员工有病,建议送医院;第二句话是,如果这个员工没病,建议辞退。

后来,有人就问这个老板说,不是说鼓励员工提意见吗?

这个老板说:

我在这家企业干了几十年了,这个企业存在什么问题我都知道,你一个刚来的大学生,还没有一星期,就对这个企业指手画脚,说这个企业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新进员工,你所做的应该是做好你的基础工作,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第四讲管理上司:

沟通力就是影响力(上)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只有上司管理下属,没有下属管理上司。

在这里我们提出让下属管理上司,是因为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下属,首先要是一个管理上司的高手。

当然,这里所说的管理上司并不是用我们身上的权力,而是靠我们的影响力,影响他的情绪,影响他的观念,从而影响他的行为,这叫管理上司。

 

为什么要管理上司

 

之所以要管理上司,是因为上司手里拥有资源,通过管理上司可以从上司那里获得资源。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要学会善意地讨好上级,千万不要抗拒上级,否则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要学会中庸之道,去缓解和上级的关系,甚至善意地讨好上级。

 

(一)没有上司的支持,下属的工作寸步难行

上司拥有资源,管理上司最主要的是可以从上司那里获得资源。

下属做事是要有资源的,没有资源怎么做事。

事实上,上司的支持就是在资源上的支持。

如果没有上司的支持,下属的工作寸步难行。

 

(二)上司掌握的“资源”不可能对每个下属平均分配

在企业中,不管是一个副总也好,一个总经理也好,一个经理也好,所掌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每一个下属都想去争取,但上司对所有的下属不可能平均分配资源。

因为上司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因此,如果他认同你,那就可能在无形之中多给你一点资源。

同样,地方政府经常到上级政府去跑项目,也就是为了多拿一点资源,道理是一样的。

做下属的要管理上司,就是为了从上司那里获得更多的资源。

 

【案例】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管理上司的高手。

诸葛亮本来是一个副手,但是,诸葛亮说什么,刘备都是言听计从。

因此说诸葛亮就是一个管理上司的高手,是一个值得下属学习的榜样。

 

(三)上司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

 

如何管理上司

 

在和上司的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好我们的态度。

只有在心目中去尊重上司,把上司放到上司的位置上,才能从心底里去尊重、去沟通、去服从。

 

(一)让上司知道:

主动汇报工作进度

管理上司,首先要向上司主动汇报工作的进度。

能事前汇报的事前汇报,不能事前汇报的事中汇报,实在没办法了再事后汇报。

上司有时候对下属产生怀疑,关键是下属没有做到位。

很多下属都是办完了事再汇报,先斩后奏,上司能不抱怨吗?

 

【案例】

在汉武帝时期,有个人叫卫青,他年轻的时候,为汉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皇上对他也是不错,给他封了个很大的官,还娶了汉武帝的姐姐。

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卫青和汉武帝一块儿出宫游玩,晚上就在郊外露宿。

结果被匈奴知道了,就派出了一支小分队偷袭汉武帝。

卫青发觉后,马上去调兵保护皇上。

但汉朝的规定是用兵的人不管兵、管兵的人没有办法用兵,所以要调兵必须要拿到调兵令才行。

当时卫青手里没有这个令,因此人家不发兵。

卫青没办法,情急之下,拿出来一个合符(合符是用木头刻的,就是过去人们说的令,而且是一个调兵的令。

卫青年轻的时候要带兵打仗,这个合符就是汉武帝当时封给他的,但由于汉武帝疏忽,一直没有把这个合符收回去。

),这样管兵的才允许发兵。

匈奴得知汉朝发兵了,这个刺杀汉武帝的小分队也就撤了。

第二天,卫青向汉武帝汇报工作,就说昨天晚上好险,匈奴派兵来刺杀你,多亏我们出兵及时,匈奴才退了兵。

汉武帝一听“发兵”马上就问:

你怎么发的兵,你怎么调动的兵啊?

卫青就说:

我有合符。

汉武帝追问:

你哪来的合符?

卫青就说:

年轻的时候你给我的,没有收回去。

汉武帝就说:

拿来叫我看看。

卫青就把合符递给汉武帝,汉武帝接过合符揣到兜里说:

哪里有这种事,你是不是想谋反?

两个人的关系这么好,汉武帝还怀疑卫青谋反。

点评:

案例中,汉武帝疑心太重,对下属不够放心;但卫青也有错,因为他没能让上司对所有的事情都了解。

假如卫青一面调兵,一面派人去通知汉武帝,让汉武帝看到匈奴退兵的过程,汉武帝对卫青就不大可能再有疑心。

因为卫青事前没有及时汇报,所以没办法做到事前汇报,但他可以在调兵的过程中通知汉武帝,即事中汇报。

但卫青用的是事后汇报,因而让汉武帝产生了怀疑。

 

(二)让上司轻松:

努力学习、了解上司的语言

作为下属,要努力学习、了解上司的语言。

很多做下属的不了解上司的语言,有些话上司没办法去挑明,但是作为下属要能听懂上司的话中话,了解上司的语言内涵,了解上司的做事风格。

 

(三)让上司省事:

同样的错误不犯三次

第一次叫不知道,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就叫故意了。

也就是常说的,有再一、再二不要有再三。

如果犯同样的错误超过三次,上司就会说你没有一点进步,没有一点记性,不能让上司省心省事。

 

(四)让上司有效:

主动帮助别人

不忙的时候要去主动帮助别人。

你做的事情越多,为上司分担的就越多。

将来上司给予你的机会也就会越多。

很多做下属的,不懂得去帮助上司,总是按着自己的风格我行我素。

工作中,应该了解上司的风格,了解上司的行为,从细微之处管理好自己,永远在上司面前保持一个好的形象。

 

【案例】

某公司销售部的小张业绩不错,老板正准备把他提拔成一个总监。

但是他跟着老板出了两天的差回来以后,老板却不提拔他了,这是为什么呢?

跟老板去飞机场的路上,小张的手机就不断地响,这些电话不是谈工作的,都是些女孩子打进来的。

跟着老板上了飞机,等空姐过来提醒他关手机,他才把手机关掉。

两个小时后到了目的地,飞机还没有停稳,他又把手机打开了。

一会儿一个短信,一会儿又一个短信,跟老板出差了两天,他没事就玩手机,不是打电话、接电话,就是发短信,或者是玩游戏。

本来回来以后老板准备提他当总监的,结果却不提拔他了,因为实在不放心他。

小张不注意这些细节,老板心里对他就有了想法,所以下属在上司面前一定要注重细节。

 

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从发送者到接受者之间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而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在管理上司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下属的要学会和上司去沟通,因为语言的魅力是非常巨大的,沟通力就是影响力。

 

(一)沟通原理

沟通的原理是:

从信息的发出者,到信息的接收者,并且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叫表达,第二个环节叫倾听,第三个重要的环节叫反馈。

如下图3-1所示:

图3-1沟通三环节示意图

 

(二)沟通中常犯的错误

沟通不是太难的事,我们每天不都是在沟通吗?

我告诉他了,所以,我和他已经沟通了。

只有当我想要沟通的时候,才会有沟通。

双方达成协议就是一次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第五讲管理上司:

沟通力就是影响力(中)

 

(三)沟通中的注意事项

沟通要注意以下三点:

沟通中的角色

沟通之中要恰当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要根据情况时时转变自己的角色。

要准确把握上司的角色是怎么样的,就是说上司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要适应上司的角色去沟通。

沟通中的态度

沟通中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下属和上司之间相处的时候,有没有服从,有没有执行,事情做得好不好,很多时候就是靠一种态度。

要注意沟通方式,尊重上司

 

【自检3-1】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医生叫扁鹊。

有一次,扁鹊拜见蔡恒公。

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恒公的脸色说:

“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要更加严重了。

”蔡恒公笑着说:

“我没有病。

”扁鹊告辞走了以后,蔡恒公对他的臣下说:

“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

”以夸耀自己的本事。

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去拜见蔡恒公,他仔细观察蔡恒公的脸色说:

“国君,你的病已到了皮肉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蔡恒公以为他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气得没有理他。

扁鹊走后,蔡恒公还是闷闷不乐。

再过十几天,蔡恒公出巡,扁鹊远远地望见恒公,转身就走。

恒公特意派人去问,扁鹊为什么不肯过来拜见。

扁鹊回答说:

“皮肤上的病用药物贴于患处可以治好,在皮肉之间的病用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之间的病服用汤药可以治好。

如今病入骨髓,那生命就掌握在生命之神的手里了。

医生已经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不能再去拜见了”。

蔡恒公还是不相信。

五天之后,恒公浑身疼痛,连忙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躲了起来。

不久蔡恒公便病死了。

问题:

1、从沟通的观点来分析扁鹊劝治的失败原因。

2、从沟通角色、沟通态度、沟通方式等角度分析该案例。

见参考答案3-1

 

(四)沟通的角色

专业与非专业

生活与工作背景

地位环境

习惯

 

(五)沟通的三种心态

父母型——我行,你不行

主观的、指令性、权威性、沟通者与被沟通者之间是被动的。

成人型——我行,你也行

客观的、理性的、平等的、双向的、主动性。

儿童型——我不行,你行

弱势的、服从的、被动的,观点不敢发表。

 

(六)沟通的四种方式

口头方式

书面方式

非语言方式

电子媒介

 

(七)高效沟通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

事前准备

步骤二:

确认需求

步骤三:

阐述观点——FAB原则

步骤四:

处理异议

步骤五:

达成协议

步骤六:

共同实施

 

上下级之间需要沟通

 

管理上司是为了从上司那里获得资源。

但管理上司并不是真正地管理上司这个人,而是管理上司的情绪,让他由父母型的调整到成人型的,从而做到平等对话。

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既是上级的需要,也是下级的需要。

上下级之间,应该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关系。

做下属的把上司推上去,做上司的把下属拉起来,从而使上下级在共赢的气氛中,共同成长。

如下图4-1所示:

图4-1上下级之间沟通需要示意图

 

上下级之间如何沟通

 

下属与上司沟通要注意以下三点:

调气氛,就是要学会赞美上司;搬梯子,要注重角色,甘做人梯,承认上司是对的,即我们要注重沟通的态度;带礼物,带给上司的不应该是问答题,而应该是选择题;不应该是单选题,而应该是多选题。

 

1.调气氛

调气氛就是管理上司的心情,把上司的心态调整好。

因为每一个上司一见到下属的时候,他的心态都是一种父母型的心态——我行,你不行。

所以下属要把上司的心态由一个父母型的调到成人型的,这就叫调气氛。

调气氛要学会以下三点:

发现上司的优点,学会赞美上司

赞美是沟通中的一把金钥匙,一定要学会赞美别人。

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要拿起赞美的武器,拿着放大镜找优点,而不要拿着显微镜去找缺点。

赞美的时候要具体

赞美的时候要具体,例如,人家胖就不要再说胖,不要说别人敏感的话,要找到别人值得赞美的优点。

 

2.搬梯子

与上司沟通中要注意梯子怎么搬,要甘做人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