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89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9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近代史授课提纲教案川教版

第12课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记住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3分钟交流、讨论预习结果。

抽查,每组随机选一人讲解预习结果,教师即时点评。

3.点拨释疑:

5-10分钟

明确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

1)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2)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

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从而掀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人文主义的内涵。

文艺复兴是指欧洲(主要是意大利)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文化和思想发展的潮流。

文艺复兴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背景下,是资本主义发展要打破封建神学束缚在思想上的要求。

是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在教权大于王权的中世纪,反封建首先体现为反神学,反对神学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重要特点。

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以人为本,是一种把人放在首位、极力维护个人尊严的思想,鼓励要以人的眼光而不是以神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肯定人性就是反对教会主张的禁欲主义;肯定现世生活,就是鼓励人们追求个人幸福。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

为什么称但丁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主要有但丁、达·芬奇等。

但丁在作品中所要贯彻的主题思想相当明确: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

诗中还表现了他对现世生活的兴趣。

《神曲》的主要内容是以反对神学权威为核心,所以,但丁被称为“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文艺复兴的影响。

1)解放了思想;2)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明确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2)社会根源:

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当时,很多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3)商业危机:

奥斯曼国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

4)客观条件具备: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读图,填表: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航海家

国别

航行时间

资助国家

航行线路

哥伦布

达·迦马

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3)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自主研学:

2-3分钟

4.当堂检测。

(练习册15道选择题)5.布置课后检测题。

(一般为1-2道非选择题,练习卷和练习册并用,收练习卷批改)6.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四、知识要点(板书提纲):

五、教学反思:

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光荣革命”的时间;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权利法案》的内容;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认识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作用。

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权利法案》内容,比较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的权力地位与中国封建皇帝的差异,学习比较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克伦威尔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权利法案》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3分钟交流、讨论预习结果。

抽查,每组随机选一人讲解预习结果,教师即时点评。

3.点拨释疑:

5-10分钟

革命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了。

市场扩大了,财富来源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

2)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

消极方面:

“羊吃人”,对农民的空前剥削;积极方面: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3)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

《权利法案》起了什么作用?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是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件之一。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自主研学:

2-3分钟

4.当堂检测。

(练习册15道选择题)

5.布置课后检测题。

(一般为1-2道非选择题,练习卷和练习册并用,收练习卷批改)

6.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四、知识要点(板书提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主要经过

结果

意义

1640~1688年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1.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2.1640年新议会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

3.1645年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军。

4.1649年处死国王,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5.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6.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

7.1688年政变,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确立。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五、教学反思:

 

第14课 美国的独立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知道列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了解大陆军和《独立宣言》的内容;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梳理并口述独立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独立宣言》的内容,认识《独立宣言》阐明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理解《独立宣言》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归纳华盛顿的主要革命活动,评价华盛顿,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史实,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感受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国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二、教学重点: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教学难点: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对华盛顿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3分钟交流、讨论预习结果。

抽查,每组随机选一人讲解预习结果,教师即时点评。

3.点拨释疑:

5-10分钟

了解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经过100多年的开拓,13个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北部四个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种植园主大量使用黑人奴隶种植粮食作物和烟草等经济作物,以供出口。

南部经济是建立在奴隶制剥削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

在10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13个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

本来民族成份复杂的各殖民地的人民,通过通婚和经济的发展,联系日益密切,英语逐步成为通用语言(以英语为基础,吸收其他民族语言词汇形成所谓“美式英语”)。

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逐渐融合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英国的殖民统治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发展的最后结果就是战争。

理解《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

《独立宣言》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它的发表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它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

《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它比法国的《人权宣言》早13年,所以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所以,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

我们该如何评价华盛顿?

明确:

他被誉为“美国国父”,不但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而目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四、知识要点(板书提纲):

美国独立战争简表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经过

历史意义

1775~1781年

1.北美经济的发展;2.英国的殖民压迫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代表人物华盛顿)

1.爆发: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

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独立: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

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自主研学:

2-3分钟

4.当堂检测。

(练习册15道选择题)5.布置课后检测题。

(一般为1-2道非选择题,练习卷和练习册并用,收练习卷批改)6.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五、教学反思: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知道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共和国、雾月政变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

能力与方法

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评价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在革命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正确思想。

通过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

欣赏课文中的彩色插图,从图画中去寻找历史。

二、教学重点: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

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3分钟交流、讨论预习结果。

抽查,每组随机选一人讲解预习结果,教师即时点评。

3.点拨释疑:

5-10分钟

思考:

人权宣言》表达了哪些民主思想?

它和美国的《独立宣言》相比,有何相同之处?

如何评价《人权宣言》?

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

(2)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平等、自由、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是《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

它和美国的《独立宣言》相同之处在于倡导自由、民主和平等。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进步的纲领性文件,成为反封建专制的旗帜,体现了铲除封建专制的等级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所以《人权宣言》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纲领。

思考:

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你如何评价拿破仑和他所推行的战争?

对内,拿破仑改革财政,颁布《法典》,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国内的叛乱,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具有进步意义。

对外,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解除了外来的威胁。

关于拿破仑对外战争,分两个阶段分析。

以1806年为界,此前战争主要是针对反法同盟国家,是为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正义战争。

通过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打击了欧洲封建反动势力,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同时,法军所到之处,推翻了一些小邦的封建王朝,废除其农奴制度,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这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806年起,战争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争夺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战争给欧洲各国人民包括法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拿破仑帝国在各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之下,转向衰败。

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有革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为了争夺霸权,尤其是拿破仑称帝之后,这种争霸性质更为突出。

英国害怕法兰西帝国迅速崛起将严重威胁大英帝国的殖民霸权。

拿破仑对英国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保护和扩大殖民地,防止英国干预大陆事务,打破它在海上的独霸地位。

同时,法国资产阶级仅凭自由竞争是斗不过英国的,要依靠军事征服来开辟国外市场。

拿破仑对英国的战争就是在替法国资产阶级去开辟广阔的世界市场,所以战争具有争霸的性质。

他的对外扩张,也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自主研学:

2-3分钟

4.当堂检测。

(练习册15道选择题)5.布置课后检测题。

(一般为1-2道非选择题,练习卷和练习册并用,收练习卷批改)6.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四、知识要点(板书提纲):

五、教学反思:

第16课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知道英国在北美、亚洲等地殖民掠夺的有关史实;讲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能力与方法

概述“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三角贸易”和英国殖民掠夺的影响,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拉丁美洲和印度人民的反抗争,分析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在反抗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三角贸易”和英国的殖民统治中,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野蛮性,从而体会马克思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通过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感受殖民地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点:

英国在北美和亚洲的殖民掠夺;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

对“三角贸易”的认识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3分钟交流、讨论预习结果。

抽查,每组随机选一人讲解预习结果,教师即时点评。

3.点拨释疑:

5-10分钟

罪恶的“三角贸易”

出程

奴隶贩子从欧洲乘船载运枪支、杂物等到非洲,通过各种卑鄙方式掳获黑人

中程

从非洲载运黑人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

归程

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三角贸易的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话的含义?

回答后明确:

“三角贸易”的影响:

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一方面,对于殖民者来说,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

另一方面,对于殖民地来讲,是巨大的灾难。

从这两个方面综合来看,欧洲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殖民地掠夺基础上的,所以,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英国是怎样夺得海上霸主地位的?

英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与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发生了矛盾。

先后发生了英西战争、三次英荷战争和英法殖民战争。

通过这些战争,英国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中叶成为了海上霸主。

都铎王朝统治时的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优越地位,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殖民扩张,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英国的国力。

英国的劫掠,使西班牙损失惨重,西班牙决定远征英国。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一举击溃,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丧失了。

荷兰原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566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后独立。

荷兰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发达,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贸易,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人称荷兰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为了打破荷兰的海上优势地位,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与荷兰发生尖锐冲突,从而引发了1652—1674年间的三次英荷战争。

结果,荷兰被打败,它的海上霸主地位动摇,逐渐衰落下去,英国取得了海上控制权。

法国16世纪就开始了殖民活动,路易十四改革后,法国一度成为欧洲的霸主,在北美、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于是英法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发生了尖锐矛盾。

自1701年至1763年间,英法两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的一些殖民地。

自主研学:

2-3分钟

4.当堂检测。

(练习册15道选择题)

5.布置课后检测题。

(一般为1-2道非选择题,练习卷和练习册并用,收练习卷批改)

6.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四、知识要点(板书提纲):

五、教学反思: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顿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促进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

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教学重点:

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3分钟交流、讨论预习结果。

抽查,每组随机选一人讲解预习结果,教师即时点评。

3.点拨释疑:

5-10分钟

什么是工业革命?

所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进行的原因。

明确:

17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18世纪中叶,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商品的需要量随之增加。

而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技术革新就成为紧迫的要求,这是工业革命进行的必要条件。

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庞大的无产者队伍,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须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16-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机械学理论等的出现,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分工更为精细,这都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

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

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最早发生的行业。

由于棉纺织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加之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

同时棉纺织业销路好,盈利快。

此外,英国为了与印度进行棉纺织业的竞争,亟待提高产量和质量,这一切,促使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在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中,纺纱和织布各个环节相互促进。

首先是飞梭代替抛梭,织布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引起了1765年“珍妮纺纱机”和“骡机”到“水力织布机”的一系列相互发明。

纺织机器的发明,促进了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动力问题的解决又提上了日程,从而推动了动力机器的革新。

1769年瓦特成功研制了改良的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和机器的使用。

到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蒸汽机的使用,是对自然力认识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人类历史上,摩擦取火曾把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又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说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要把科学推向前进,而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指导技术改革,技术改革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从而构成直接生产力。

恩格斯说: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工业革命中,各项新技术之间怎样相互推动?

明确:

从纺织业中,织布速度加快,引导纺织机器的改良,促进了织布机的发明。

机器的使用促进动力问题的解决,从而出现了改良的蒸汽机;动力的解决,促进了机器的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扩展的过程及其意义。

明确: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使应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建立起来,真正的工业时代到来了,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

轮船、火车出现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由于大机器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原料,并运走大量的产品。

据统计:

1764年,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1720吨,到1789年,就达到了14700吨。

1740年,英国生铁用量不过1.7万多吨,1800年,就增至25万吨。

煤的年产量由1700年的260万吨,增到1795年的1000万吨。

由此可见,机器生产使生产规模扩大,原来的交通运输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交通运输进行变革。

于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火车就发明出来了,从而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火车和轮船的发明者、国籍、时间。

明确: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明确:

马克思曾说:

工业革命“它是比任何一种革命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同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相呼应,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改革”。

工业革命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改革,它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

工业革命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贸易、交通体系,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明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引起了城市的兴盛和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