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6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试题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月调研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至第4页,第Ⅱ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白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唐)李华《中书政事堂纪》曰:

“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

……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据此判断唐初政事堂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B.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2.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古代希腊和中国都有众多的“小国”。

相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古代希腊的“小国”具有的特点包括

①从建立之初就十分珍视独立自治②君主专制统治未能真正建立和发展

③各国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基本一致④其公民往往积极参与公共政治事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871年帝国议会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

议员作为整个帝国人民的代表并不服从某一特定团体的特殊指示……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

联邦议会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帝国议会。

下列说法符合这些规定的是

A、帝国议会的行政权力非常广泛

B、帝国议会具有专制主义的典型特征

C、联邦议会对帝国议会拥有支配权

D、帝国议会有立法权但皇帝有否决权

4.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D.国共合作即将实现

5.明嘉靖后期,国家出现银荒,隆庆元年(1567),首次颁布《户部库藏钱法》:

“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

”。

此举说明:

A.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

B.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银的使用

C.政府注意规范商业经营形式

D.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6.“帝国像纸房子一样的倒塌了;共和国又重新宣告成立了。

但是敌人已站立在门前……此时能荷枪作战的巴黎人民都为防御目的编入了国民自卫军和武装起来,以致工人此时在国民自卫军中占有绝大多数。

”以上史料与巴黎公社有关,可以用来研究

A.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B.巴黎公社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

C.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

D.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

7.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8.有学者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C.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建立欧共体

9.《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

“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

”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10.两江总督张之洞奏称:

“苏州开埠通商,所有筹办缥丝、纺纱各厂及内河行驶小轮各事宜,除江宁、苏州、上海各设商务总局,派员督饬办理外,并照会在籍绅士分别经理。

”这主要反映出

A.官僚资本不断挤压吞噬民营企业

B.开埠通商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C.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手段

D.市场扩大刺激了苏州丝织业发展

11.据香港《大公报》社评:

“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6年‘重庆谈判’之后,再也没有会面。

悠悠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如今第四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意义非凡。

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

”这次会面

A.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C.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D.使得两岸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和解

12.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A东方文学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B东西方文学已融为一体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D东方文化从属于西方文化

13.1924年1月,孙中山说:

“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C.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世界弱小民族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14.2005年某经济学家撰文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现代西方经济学一直坚持认为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经济。

他们总把资本主义国家称作为市场经济国家,而尽力避免直接使用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名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这完全是出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目的,用市场、平等、自由交换关系掩盖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A.受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启蒙B.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C.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D.彻底否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15.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

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16.民国时期,在大城市里,西服,旗袍流行而农村仍以粗布大衫为主;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而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在大城市里,妇女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而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仍是“三寸金莲”。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斗争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17.1984年,英国撒切尔政府提出了建立“大众资本主义”和“股东社会”的目标,在“人民亨受拥有资木的民主权利”的口号下,将国有电讯公司和天然气公司等出售给私人经营。

当时英国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B.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C.激发私人资本的活力

D.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

18.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学会。

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这反映了

A.近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

B.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

C.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

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

19.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

她说:

“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李欣淑的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李欣淑积极向上的心态

B.临时约法对自由的规定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D.女校等新式教育的发展

20.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21.有学者指出,汉式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

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

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

也是汉代士人人仕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

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22.《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这说明当时

A.文艺复兴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是比宗教改革更为进步的社会运动

C.宗教改革引发了大规模的宗教战争与迫害

D.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23.公元1150年,西班牙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

地理学家艾德里西谈到萨狄瓦时说:

“该城制造文明世界其他地方无与伦比的纸,输往东西各国。

”由此可知

A.活字印刷使西班牙印刷业出现革新

B.四大发明使欧洲封建城堡日益衰落

C.造纸术使欧洲书写材料发生变革

D.指南针西传使西班牙开创世界市场

24.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

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

该实验得出的理论

A.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观念

B.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C.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三大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材料一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

……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

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

——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二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

从反对宫廷政变和阶级特权来说,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但这场革命又是军事性的,因为欧洲对它进行了军事干涉。

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它导致了欧洲反法同盟,又给法国引来了代议制度;这是反动的第一阶段。

后来,这种反动产生了反对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和违反宪章的一党政府。

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

……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摘编自(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界定为什么不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794—1814年间的法国历史中选取一个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对认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灾害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

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

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和“人间福地”。

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砑究——以有关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的相关著述为例》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江河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

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

……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坏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灾难”的原因及面对“生态灾难”问题时采取的重要举措。

(8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A

D

C

A

A

A

D

D

B

C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D

B

A

C

C

A

D

D

C

C

25.原因:

材料一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材料二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

事例一:

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的对内政策。

意义:

热月党人结束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体现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规律。

事例二:

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和对外战争。

意义:

了解拿破仑的内政,认识其政策如何顺应了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观历史潮流,说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影响,认识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体现按照层次给分的原则。

如增加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后,欧洲战胜国的外交政策,认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等。

26.

(1)时代背景:

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目的:

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2)“印记”:

“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深化”:

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意义:

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27.

(1)因素:

政府政策(法令)的扶植;移民的贡献;交通建设的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

(2)原因: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企业盲目追求利润,盲目开发;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民众的环保意识较为落后;举措:

注重环保立法;转变政府职能;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