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7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docx

心理治疗知识整理

心理治疗

(一)

第一章:

心理治疗概论

一、什么是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防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防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2.心理咨询是在相关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不同方法技术,通过口头书面及体态语言的互动过程,助人自助解决发展性和障碍性的问题,促进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成长完善。

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1)相似之处:

遵循的理论方法原则是一致;工作对象和内容常相似;都注重建立主客之间良好的关系;目标一致。

(2)、不同之处:

工作对象各有侧重;内容有所差别;专业人员的称谓和接受的训练不同;干预的重点和策略有所差别;组织构建有所不同。

二、心理治疗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4.心理治疗的原则:

保密;主体;转介;时间限定;态度中立;治、咨与预防相结合。

5.心理治疗的形式:

(1)、深度不同:

支持性心理治疗、教育性心理治疗、重建性心理治疗

(2)、数量与性质:

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

(3)心理治疗的职业化及治疗师的职业素养

6.我国心理治疗职业化面临的问题:

(1)专业队伍正在扩大,但仍然不以满足社会需求;

(2)专职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3)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4)专业人员管理模式仍需探讨;(5)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服务及收费标准有待建立和完善。

7.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专业知识:

A、学历要求:

劳动保障部要求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其它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卫生部最低学历要求是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b、理论学习:

基本理论(普通,发展,社会,咨询,变态,人格心理学,其心理测量学等);相关职业道德守则及法律相关知识;心理诊断、测验、治疗技能的相关知识。

c实践操作:

实操训练课程;临床实习;一定的工作经验。

(2)基本技能:

从开始接待、利用资料、恰当的情感反应、善于适时沉默、良好的引导、恢复信心、及时终结等方面的技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运行的技能如下:

a\初级阶段形成印象、理解来访者、善于运用观察、谈话、分析方法;b能即时自我平衡;c能启发来访者独立思考;d有灵活性,随时转变方式,克服阻抗和掩饰;e、能把握谈话方向内容。

8.制定心理治疗伦理道德标准的重要意义:

(1)保障治疗专业的自由和完整性;

(2)、帮助治疗师在遇到冲突时找到处理的方法和准则;(3)对治疗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方向和指导;(4)确保公众不因个别不良治疗师做法而对心理治疗失去信心;(5)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

9.心理治疗师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有:

(1)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

(2)不在超出自己能力的范围的领域工作;(3)、治疗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4)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5)、公正地对待所有来访者;(6)保证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不受到伤害(7)诚实地向来访者做出承诺;(8)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

10.不良的伦理道德行为有:

泄密、吹嘘、玩忽职守、强加自我价值观、诱导强化来访者的依赖性、明显违背来访者的利益、发生性行为、不合理收费乱收费、不真实的广告。

第二章:

精神分析治疗

一、精神分析的发展史

1.精神分析治疗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开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2.精神分析的三个阶段:

(1)1895-1905:

弗发展了拓扑模型,把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提出新的治疗技术“自由联想”,提出了移情的概念。

1900弗出版了《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形成体系。

(2)1905-1923:

1905弗发表了《性欲三论》,首次提出本能驱力的概念,认为性本能是诸多本能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

(3)1923-1939:

1923弗发表了《自我与本我》,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树构模型。

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概念。

3.弗之后,心理学家阿德勒和荣格对弗的理论作了补充和修改,阿的心理学称为个体心理学,荣的称为分析心理学。

4.时代变迁,精神分析学派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自我心理学沿袭了弗的学说,强调自我的功能,其代表:

安娜·弗洛伊德、海因茨·哈特曼、罗伯特·怀特。

精神分析文化派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其代表:

卡伦·霍妮、艾里克·弗罗姆

客体关系心理学和亲附学说都强调了人际关系及人际交待对心理结构的影响,其代表分别是:

玛格丽特·玛勒、约翰·鲍尔。

亲附学说更强调母婴之间的关系。

自体心理学不强调生物本能,更注重人的认知和人际关系。

其代表:

海因茨·胡特。

二、精神分析理论

5.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的外显部分。

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部分。

前意识:

是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部分,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可招回到意识中的经验和记忆。

潜意识:

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

通常是风俗、道德或法律禁止的内容。

它的心理历程在正常及变态心理机能中均占最重要的位置和意义。

6.人格结构理论:

是弗1923年提出的。

用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结构阐述人的精神世界。

本我:

是人格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部分,是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是潜意识无理性,奉行“快乐原则”。

自我:

是人格结构表层,部分位于意识之中,部分位于潜意识中。

是实现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奉行“现实原则”。

要调节外界和本我,对外界的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将经验消化保存。

对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决定是否能满足它的要求。

超我:

又称理想自我,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

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准则的代表,其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遵从道德原则。

7.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御功能,主要包括四类:

(1)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排斥痛苦)、理智化(就事论事)、情感隔离、反向形成(夸大a压制b)。

(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

退行(回到心理早期阶段,避免发展带来的冲突)

(3)、自恋性防御机制:

否认(挡住痛苦的注意,暂时与意识隔离)、妄想性投射(以已概他人)

8、本能是推动重打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本能(性欲本能和生存本能)和死本能。

9.力比多:

是一种能量,性本能冲动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的能量。

.性欲(广义):

人们追求快乐的欲望。

10.弗将人的性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欲期(0-1)、肛欲期(2-4)、性蕾期(4-6)潜伏期、生殖期

三、精神分析的常用技术与方法

11.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

12.自由联想:

治疗师鼓励来访者尽量自由、无拘束的讲,不要在乎说的是否正确,合乎逻辑。

坚持要来访者说出所想的任何事情,不要有任何隐瞒,特别是不想说的,不好意思说的。

13.自由联想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来访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呀矛盾冲突,并把他们带到意识领域,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14.自由联想的适应症:

各类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与心身疾病患者。

15.梦的材料包括:

最近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选材原则不同于觉醒状态,找不重要的的小事;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左右,在觉醒状态绝对记不起来的事,梦中重翻旧账搬出来。

16.梦的来源包括:

一种近期发生且在精神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直接表现于梦中;几件最近发生且有意义的事实于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一个或数个近期有意义的事件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不重要的印象来表现;一个很有意义的经验,经常以另一最近发生但不甚相关的印象用为梦的内容。

17.梦可分为显梦和隐梦。

显梦是指梦可感知的部分,隐梦是指显梦背后的潜意识冲突和愿望。

18.梦的工作是指使梦的隐意变成显梦的潜意的心理过程。

其作用有:

(1)浓缩作用:

梦的隐意非常细致具体,显梦则是概括精练。

“数人合一人”是常见的例子。

(2)置换作用:

梦形成的层次中,各个单元发生了心理强度的置换。

它是达成愿望改装的主要方法。

(3)象征作用:

是指用形象生动的视觉图像表示抽象深奥的思维。

(4)再校正作用:

也叫梦的润饰作用,是最能被人观察和理解的,前作用把隐梦变的面目全非,用它破译。

19.隐梦变显梦叫梦的工作,显梦回到隐梦叫释梦。

在释梦时我们可以问来访者对于梦中的某一成分的联想,让他将原来的观念留在心头,任意想象,这叫梦的自由联想。

20.阻抗意味着对抗,它是对分析进展、治疗师和分析性方法及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

也就是阻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妨碍来访者试图回忆和达到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来访者合理化自我及想法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

它可以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用情绪、态度、观念、幻想和行动的方式表达。

阻抗分为自我协调性阻抗和自我不协调性阻抗。

21.在分析中所有行为都可以为阻抗服务,所有行为都有冲动和防御两个成分。

可表现为:

沉默、谈论琐事、回避主题、谈话形式一成不变、迟到、失约、忘记付费、梦的缺失、厌烦情绪、付诸行动等。

22.阻抗分析过程:

识别阻抗,展示阻抗、澄清阻抗和解释阻抗。

23.在临床过程种实际性处理阻抗技术有:

放慢治疗进程、减轻情绪压力、增加情感支持和接纳、接受阻抗现实、分享私人情感、利用身体表达、提供选择非权威性的语言使用、重新赋意、家庭作业。

24.移情:

是来访者潜意识地指向某重打治疗师的各种非现实的角色和身份,这种情形发生在精神分析治疗的退行过程中,来访者对那些角色和身份的回应通常是起源于他们早年的经历。

移情的三个特点:

在当前情景中显现过去;显现熟悉而亲近的人;拒绝接纳新信息。

25.移情的常见表现形式:

不合时宜性、强烈情感、矛盾情绪、反复无常、顽固不化。

26.移情分为正移情(爱、依赖)和负移情(敌意、侵犯、轻视)。

27.分析移情的技术:

镜像作用、中立态度、节制原则。

28.分析移情的技巧:

展示移情、澄清移情(询问详细情况,移情启动点)、解释移情、修通移情。

29.心理治疗设置:

是治疗师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经过治疗师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所做出的精心设计、事先安排好了的、要求治疗师与来访者均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也是有效治疗,保护来访者与治疗师的重要技术。

其目的就是保证心理治疗健康进行。

30.心理治疗设置的内容:

治疗室、治疗时间、治疗收费、对治疗师的要求。

第三章:

行为治疗

一、行为治疗的概论

1.行为治疗又称为行为矫正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它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

被称为第二种势力,是心理治疗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行为治疗理论渊源主要来自四方面: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和桑代克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华生和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詹尼特的再教育论。

3.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成为行为主义诞生的标志。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斯金纳首次提出行为治疗的术语。

二、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强调条件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5.要想让一个新的条件反射持久存在,就得持续地把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否则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削弱直到最终消失。

这种现象叫消退。

6.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后,另一种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的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现象叫泛化。

7、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最初由桑代克系统提出后经斯金纳发展提出。

其理论认为,如果行为导致环境改变具有强化性那么这行为再发生的机会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

8.强化:

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的事情,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做这件事的机率就会提高。

如奖励、报酬赞扬感谢等。

负强化是指如果特定行为进行后,随即消除使人不愉快的刺激。

如减少惩罚批评等。

9.惩罚:

是指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

如批评、罚款、剥夺等。

10.班杜拉是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

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地得到强化。

11.模仿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是指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的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

1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班杜拉交互决定论:

环境与个体的影响是双向的,环境刺激或内在素质并非单向地引发机体行为。

(2)观察学习:

人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习得的。

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以及动机等心理过程支配。

(3)注意:

只有注意并精确知觉榜样的行为的明显特征才能学到这样的行为,决定了选择观察哪一方面。

(4)保持:

把榜样的的示范行为通过符号这一媒介保持长时记忆中。

(5)动作再现:

是把符号表征变成适当的行为。

分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发起、监控以及根据信息反馈矫正反应。

(6)动机:

人们不会实施学习到的每一件事情,行为反应受到替代强化影响。

三、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3.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还是病态的都需要经过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14.个体行为可分为良性行为和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又可分为表现过度和表现不足,在此基础提出基本理论假设:

(1)异常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2)可以通过学习消除后天习得的异常行为或获得缺失的正常行为替换异常行为。

(3)不管是正常或异常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行为存在或延续,在很在程度上是被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所维持的。

(4)各个异常行为是分别习得的(5)认知改变也可以导致行为改变。

15.行为治疗的主要特征:

(1)突出特征是坚持;

(2)强调当前问题和原因;(3)以行动为导向(4)内容上大部分有教育色彩,强调教导自我管理技能;(5)、具有弹性;(6)以协同合作关系为基础。

16、行为治疗的过程

(1)问题行为的分析和评估:

把握问题行为的诱因;仔细了解问题行为的反应并将其细化分析;深入分析问题行为可能会来访者或其他人带来的实际后果和意义。

(2)治疗目标的确定:

在行为治疗中治疗目标的地位相当重要。

目标要清析具体,双方要了解同意,要可测量和评估。

双方签订协议来引导治疗进行。

(3)治疗关系:

也主张温暖通情真诚宽容及接纳等,治疗关系在行为治疗中虽然重要但不是重点,只是扮演着基础角色,使治疗策略能建立起来,经协助来访者依其意愿作改变。

(4)治疗计划的选择和实施:

目标和关系确定以就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行为矫正。

行为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一定期适应证范围。

(5)治疗效果的保持和巩固:

治疗效果的保持和巩固需要根据行为治疗的技术性质及来访者的行为改变情况分别给予正强化和惩罚。

通常要根据靶子行为的性质特点和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的目的来对靶子行为进行消退、改造、重塑或形成新的行为代替旧的行为。

17.行为治疗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1)放松训练:

又称松驰训练,是一种通过来访者的主动放松增强其对体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

主要特点是松、静、自然。

常用的方法有: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和自发训练法。

还有呼吸放松法,冥想放松法,引导意象放松法,催眠放松法,生物反馈放松法等。

渐进肌肉松弛法:

是一种通过对肌肉反复紧松循环练习,促进肌肉放松和大脑皮层唤醒水平下降的一种放松方法。

自发训练法:

是德国脑生理学家格特提出的,它有6种程度标准:

沉重感、温暖感、缓慢的呼吸、心脏慢而规律跳动、腹部温暖感和额部清凉舒适感。

训练时在指导语的暗示下,缓慢的呼吸,由头到足逐部位体验沉重,温暖的感觉,即可达到放松的效果。

(2)系统脱敏法:

又称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

由上世纪50年代精神病学家沃尔首创。

操作要分三步:

肌肉放松训练,到完全放松;双方共同设计出一重打引起焦虑的由轻到重的等级表;在完全松弛时依次想象或经历梯级表中的不良刺激情景。

总的来说系统脱敏法是在放松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或情景,让来访者由轻到重逐渐暴露于容易引发不良情绪的场景,同时给予奖励使之产生逐步适应。

3、厌恶疗法:

4、行为塑造法:

5、浇灌疗法:

6、生物反馈治疗:

7:

示范疗法:

第四章: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的举起和发展

1.认知治疗是以对改变认知或认知过程的方式,来达到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为目的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可以追溯到哲学体系和自我改变的心理学理论。

2.公元一世纪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所说的“人并不是被某个事件所困扰,而是被自已对于事件的看法所困扰”。

3.现代认知治疗的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艾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EBT)为标志。

他的《理性生活指导》一书对心理治疗实践有重要的影响。

4.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出现了贝克的认知治疗(CT)和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治疗才在心理治疗领域盛行起来。

5.构建主义认知治疗是最近新发展出的领域,他认为,每个人产生他们自己的真实,治疗师不能假设知道真实并简单地把所谓的真实告诉来访者。

二、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6.艾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EBT)的基本假设是:

我们的情绪主要来自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反应,通过治疗过程,来访者可以学到一些驳斥非理性信念的方法。

它强调思考,判断,决定,分析与行动。

它是基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其中有可逆转性的因果关系存在”这一假定上的。

7.REBT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

A是诱发事件;B是个体遇到A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C是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合理的信念产生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8.不合理信念的特点:

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一概十,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

9.不合理信念分三种:

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绝对化要求和信念。

10.ABCDE治疗模型:

a诱发性事件,由两部分组成:

发生了什么,来访者认为发生了什么。

(A)

b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来访者经常以他的情绪和行为开始第一次治疗。

(C是一种体验)

c信念:

分为合理和不合理两种,不合理的是夸大的和绝对化的。

(B是可以被讨论的)

d辩论:

分三部分:

发现,辩论,分辨。

(D)e治疗效果

11.合理情绪治疗常用的技术:

(1)认知技术:

用来帮助来访者发展新的合理的信念。

自我对话、对比、心理教育方法、教授其他人。

(2情感技术:

既要用在治疗中又要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来访者。

想象、角色扮演、攻击羞愧感练习。

(3)行为技术:

大多行为技术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来访者。

家庭作为、强化和惩罚、技能训练。

12.洞察分三种水平:

是承认情绪的失衡是源于对诱发性事件的不合理信念;一个人必须处理反复出现的不合理信念;来访者意识到洞察不能使人自动发生改变。

三、贝克的认知治疗

13.自动思维:

是个体意识不到,在自由联想时也不能说出来的,是自动产生并不受病人控制的思想。

常常导致来访者消极情感。

14.图式:

从内部对话个人形成了自已的信念,从这些重要的信念中个人形成了他们的标准和规则。

15.认知治疗师认为个人的信念开始于童年早期并伴随整个生命过程。

早年经历导致基本关于自我和世界的信念。

16.自动式思维:

是自然产生,不需要以过任何努力和选择,在心理障碍中自动思维经常是歪曲的极端的和错误的。

17.认知图式:

一个人如何思考世界以及关于他人,事件,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

分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

18.图式的五因素:

有强烈的与信念有关情感因素;图式的变化与人持有特殊信念的时间有关;经常从重要人那里获得;认知元素解释了在人的思维中图式是如何具体和深入;与行为因素有关。

19.认知歪曲:

当信息加工过程是错误的或无效的。

具体的形式有:

任意推断:

缺乏或面对矛盾的证据时武断结论;

选择性提取:

只以整件事的小部分细节作为判断的基础来下结论

过分概括化:

将某意外事件产生的极端信念不恰当的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况中。

夸大或缩小:

对某些事物过分的重视或轻视,与其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个人化:

在缺乏相应联系的情况下,把外部事件的发生全都归因于自己

极端化思考:

把生活的事看作要么全对要么全错,非黑即白,没有中间色

标签化和错误标签化:

以过去的缺点或错误来建立自我认同。

20.治疗目的:

希望减轻来访者的心理上的痛苦,用的方法是修正错误的概念和自我暗示。

21.认知改变发生的不同层次:

自发式思维(最易改变,最不稳定),自动式思维,假设,图式核心。

22.治疗过程:

(1)指导发现(苏格拉底式对话):

意在帮助来访者改变病态信念和假设

(2)三问题技术:

你信念的证据是什么?

怎么解释你的状况?

如果它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3)家庭作业:

可以帮助他们收集信息,检查认知和行为改变。

(4)治疗形式:

多种多样,针对不同来访者的问题采用不同形式。

(5)结束:

认知治疗是结构化治疗,所以在治疗开始就要对治疗结束进行计划。

23.贝克的五种认知技术:

识别自动式思维/识别认知错误/真实性检验(核心工作)/去注意/监督苦闷或焦虑水平。

24.其它人的方法技术:

理解特质意思/挑战绝对话/再归因/歪曲的标识/利与弊列表/认知预演。

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治疗

一、概论

1.以人为中心治疗是由罗杰斯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被视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股势力”。

2.以人为中心治疗四个发展阶段:

开创阶段1945年始称非指导式咨询或非指示式治疗,以罗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

修订阶段1951改为来访者中心治疗,以罗出版的《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标志。

体验或检验阶段1957年罗从芝加哥转作威尼康辛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发展阶段1974年罗又把来访者中心治疗改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

二、基本思想

3.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假设:

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起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以改变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4.人格自我发展:

指个体自婴儿到成年一生人格成长的机制和路程。

是罗杰斯人格自我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5.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

自我认定、自我评价、自我理想。

自我发展是一个使有机体倾向于更分化或更复杂的实现倾向的重要形式。

6.自我发展的主要机制有:

条件性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性积极关注。

条件性积极关注:

是一种具有外在价值的关注体验,如温暖,喜欢等。

它常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相一致(自我价值观与行为统一);二是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不一致(两者不协调,人们或否认此经验的存在,或以曲解变相形式将此经验接受起来。

无条件积极关注:

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

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也能得到他人真正的尊敬、理解和关怀。

7.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目标分为两种:

人格成长型目标:

主旨是促进人格改变,常用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减少人格冲突,增强人格整合做目标)

问题解决型目标:

常用减少症状痛苦,增强自信,选择更好的职业来做目标

8.以人为中心治疗的效果表现:

更加协调,防御机制减少;心理适应日渐改进;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渐趋一致;更加自信更加能自我指导;情绪生活与心理上自我形象更加协调;更能自制行为更加成熟。

9.以人为中心的12个过程:

来访者主动求助(前提)、治疗师说明情况、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治疗师能够接受认识和澄清对对负面情感、促进他成长、接受他正面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