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7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三复读班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黑色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一选择题(35×2分=70分)

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

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2、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

“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

《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

月令》的“时禁”之属。

材料反映了

A.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

3、欧阳修指出:

“今大率一户之田百倾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这表明北宋时期

A.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B.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

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

4、明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说:

“尝见人家子弟,厌田产之生息微而缓,羡贸易之生息速而绕,

至鬻产以从事,断未有不全年尽没者。

余身试如此,见人家如此,千百不爽一。

”这段话

A.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B.表明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

C.体现了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D.说明小农经济的地位受到冲击

5、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6、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7、皇室、贵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绎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

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而再多的田产也经不起一析再析,几代之后,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

A.土地所有权在各阶层间的流动B.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冲击

C.土地兼并现象呈现减弱的趋势D.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

8、“海上(指明代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代的灶户,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

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徐光启《农政

全书》)材料表明,明代

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9、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衙门承认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

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巾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

准照旧开设”。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晚清学者辜鸿铭说:

“自严复译出《天演论》,国人只知物竞天择,而不知有公理,于是兵连祸

结。

自从林纾译出《茶花女遗事》,莘莘学子就只知男欢女悦,而不知有礼义,于是人欲横流。

以学说败坏天下的不是严、林又是谁?

”由此看出,言者

A.反对洋务运动举措B.质疑西学东渐影响

C.否定变法维新思想D.批评西方文明成果

11、著名学者费孝通说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

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

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

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2、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

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3、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

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14、1882年,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奏请:

“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

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这会导致

A.汉族地主官僚政治地位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压制

C.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有效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15、根据国内学者计算,中国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符合这一时期中国

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A.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B.第一大工业是面粉业,第二大是纺织业

C.重工业超过了外国资本D.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6、1932—1933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281万吨粮食。

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A.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B.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D.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

17、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

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从根本上反映的是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

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

18、《全球通史》中写道: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

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万双)。

导致图中这一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20、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

F2>F1的情况出现于

A.1895-1913年B.1914-1919年C.1927-1937年D.1945-1949年

21、历史学家田玄认为:

“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

全国。

……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

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最可能是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

22、“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

却下降了。

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

”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23、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

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

这块碑的背面,

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

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

第一位菲律宾人。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24、16一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地名。

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出现B.新的国家独立C.新的民族诞生D.殖民扩张

25、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

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

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26、、“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27、“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28、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

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

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

由此可以推知

A.苏联着重推行新经济政策B.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

C.苏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D.苏联经济建设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29、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

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

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30、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

1933

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

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

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A.刺激出口B.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

C.缓和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D.恢复银行信用

31、《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载:

“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

当为路寝之台。

晏子令吏重其赁(赁:

工钱)……三年台成而民贩。

”下列选项中,最类似晏子施政方略的是

A.商鞍变法之奖励农耕B.伯利克里发放参政津贴

C.罗斯福举办公共工程D.列宁实行固定粮食税

32、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33、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4、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

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3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二非选择题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

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

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

……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

……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

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

……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就场专卖的办法。

专卖制主要有三种:

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

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

……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

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

“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

……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

”……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

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

……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7分)

 

37、(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

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

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

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4分)

 

3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

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4分)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1分)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国民

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DCBBB,CDACB,ACABA,BABAD,ABCDC,DBBDA,CDAAC.

二非选择题

36题:

(1)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少数诸侯国开创了食盐专卖制度;西汉时期,正式

形成覆盖全国的盐铁专卖制度;宋明时期,逐渐形成禁榷法、开中

法等形式多样的专卖办法。

(3分)

(2)原因: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推动;“开放引岸、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

丁恩的个人作用。

(4分,任意两点即可)

评价:

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

(3分)

37题:

(1)突破:

蒸汽技术不断完善;钢铁冶炼技术进步。

(2分)

影响:

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形成。

(2分)

(2)特点:

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

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分)

成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

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

(2分)

(3)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

(2分)

说明:

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

(2分)

38题:

(1)态势:

曲折而艰难地发展。

(1分)

影响: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

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2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

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

下去。

(1分)

(2)境地:

处于困境。

(1分)

原因: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外交上依赖美国,利于美国经济

侵略。

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

繁重的税收政策。

(3分,答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