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15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

场地硬化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3-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5-

2.1工程范围-5-

2.2当地电力、水源、地材分布情况-5-

2.3施工特点-5-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6-

3.1现场准备-6-

3.2工料机准备-6-

3.3技术准备-7-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9-

4.1级配碎砾石底基层施工-9-

4.2水泥稳定级配碎砾石基层施工-11-

4.3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15-

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19-

5.1质量保证体系-19-

5.2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岗位责任制-20-

5.3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措施-21-

第六章确保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23-

6.1安全管理计划措施-23-

6.2安全技术保证措施-24-

6.3员工安全培训-25-

6.4现场安全记录-26-

6.5施工安全许可制度-26-

第七章确保工期技术组织措施-26-

7.1确保工期组织措施-26-

7.2雨季施工措施-28-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29-

8.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9-

8.2环境保护保证措施-31-

第九章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32-

9.1施工机械设备计划错误!

未定义书签。

9.2主要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计划(见表9.2.1)。

-33

第十章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及确保民工工资支付措施-34-

10.1各工种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见表10.1.1)。

-34-

10.2保障劳务工资支付计划-35-

第十一章施工进度计划-36-

11.1编制原则-36-

11.2工期安排说明-37-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37-

12.1生活及办公用房-38-

12.2临时供电-38-

12.3临时供水-38-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是为该项目提供系统的技术文件,籍此指导该工程的技术和施工管理,以确保优质、安全、快速、文明地完成该项工程的施工任务。

1、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2、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施工强化标准化作业,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3、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业主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按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的要求。

4、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按科学配置人员、设备,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

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5、合理用地的原则从节省临时占地、满足施工需要、搞好排水、排污设施,认真实施科学施工、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场地、房屋布置。

工程完成后,及时清理、平整、恢复场地。

6、保障有力的原则制定周密详细的工期保证措施。

如冬雨季、节假日施工措施、物资设备保证措施、资金保证措施、劳动力保障措施等。

有力的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

7、协调一致的原则在施工全过程中,将服从业主、监理、设计的统一协调,听从业

主、监理、设计的指令,并确保指令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2.1工程范围

鄂尔多斯中煤工业园项目(一期)露天库路面硬化工程约12039.93平米;

路面硬化:

长205.5米宽59.10米。

2.2当地电力、水源、地材分布情况

本工程施工及生活用电由业主指定位置进行T接,引至施工现场

供生产及生活使用。

生活用水由业主引至施工现场的供水点引入生活区,施工用水在

溪沟挖蓄水池蓄水采用水泵抽水。

本工程所用砂和石料等均可就近购买。

2.3施工特点

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紧,施工面大,管理工作稍复杂。

我公司将加强工程的全面管理,搞好计划安排,合理组织资源,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以保证工程所需。

成立“交叉作业协调办公室”,执行现场巡查制度和现场技术人员全过程监控重要工序施工的制度,并对工人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和工程质量岗前培训,使项目部职工人人都能自觉履行职责。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

3.1现场准备

与业主进行合同签订的同时,即组织施工人员开始施工现场准备工作,施工现场准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复查和了解现场

复查和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源、电源、料源(料场)、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环境保护等有关情况。

2、确定工地范围根据施工图纸测出分界线、设立标志。

3、作好现场规划按照施工总平面图搭设工棚、仓库、加工厂;安装供水管线、架设供电线路;修筑临时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

3.2工料机准备

3.2.1施工队伍的组织本工程施工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时间相对集中,因此,开工前落实劳力来源、按计划适时组织进场,是顺利开展施工、按期完成任务、避免停工或窝工浪费的重要条件之一。

组织施工队伍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严把素质关

民工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民工队伍要求是一支能吃苦耐劳、有组织、守纪律、技术过硬、服从领导的队伍;应选择参加类似本工程施工、具有一定施工经验的队伍,他们中有相对稳定的技术工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施工能力。

2、签订好施工合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工人安心施工,把精力集中到工程质量上来,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按法律办事。

合同内容应包含人员数量、工程数量、取费标准、质量标准、奖罚标准、施工进度、安全施工等方面。

3.2.2机具设备的准备所有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要保养、检测、维修,检验合格方许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组织专业维修人员对所有进场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3.2.3材料准备

主要材料来源及进场方式:

1水泥:

蒙西水泥厂水泥,通过汽车运至施工现场,但质量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砂:

施工用砂中(粗)砂,通过汽车运到施工现场。

3石料:

工程所需石料就近购买,通过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上述各种材料按进度要求有计划地分批进场。

既要保证质量满足施工,还要方便贮藏与保管。

3.3技术准备

3.3.1熟悉图纸和文件我公司将全面熟悉施工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参加业主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作好记录。

1、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我公司和全体施工人员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2、我公司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图纸和资料进行学习和自审,做到心中有数,如有疑问或发现差错应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中提出,请设计部门解答。

3、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中,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依据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2设计中所提出的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我公司能否实现和解决。

3设计能否满足工程质量及安全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4施工图设计与其它专业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图纸及说明是否齐

5图纸上的尺寸、高程和工程量的计算有无差错、遗漏和矛盾。

3.3.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施工单位把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贯彻到基层以至现场工作人员的有效方法,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通常包括施工图纸交底、施工技术措施交底以及安全技术交底等。

这项交底工作分别由技术负责人、工程队长、作业班组长逐级组织进行。

施工阶段详实的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我公司将先由技术负责人向有关工程队、技术干部及职能部门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最后由项目经理向参加施工的班组长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认真讨论贯彻落实。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

4.1级配碎砾石底基层施工

底基层级配碎砾石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至现场,采用人工或平地机进行摊铺,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拌和均匀后采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

4.1.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441.1所示。

图4.1.1.1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4.1.2材料准备

1材料的粒径要求

级配碎砾石最大粒径不超过53m(方孔筛),压碎值不大于35%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8%未筛分碎石底基层级配范围见表4.121。

表4.121未筛分碎石底基层级配范围(方孔筛)

通过下列方筛孔(

mrh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

塑性指数

53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100

85-100

69-88

40-65

r19-43

10-30

8-25

「6-18

0-10

25%

壬6

2计算未筛分碎石和砂砾的配合比

3根据各路段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按照确定的配

合比分别确定各段需要未筛分的碎石和砂砾的用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4.1.3拌和集料

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

未筛分碎石和砂砾按预先确定的配合比在拌和站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

4.1.4运输和摊铺集料

1集料运输采用20t的自卸汽车,并保证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卸料由远及近堆放,并严格控制堆放距离,避免料不够或过多,导致摊铺不均匀。

2集料堆放好后,应及时组织摊铺施工,一般不宜超过2天。

3事先应通过试验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以确定松铺厚度。

采用人工摊铺,其松铺系数可取1.4〜1.5。

4摊铺表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5检查松铺层的厚度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4.1.5机械碾压成形

整形后,立即用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底基层可采用一次性碾压成形,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中心碾压,在有超高的路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整个路面宽度时,即为一遍。

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应使表面无明显轮迹。

压路机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为宜。

碾压过程应注意:

1路面两侧应多压2-3遍;

2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3含土的级配碎石,应进行滚浆碾压,直到无多余的细土泛到表面为止。

滚到表面的浆应清除干净;

4碾压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材料的干湿情况,必要时应随压随洒水,保持最佳含水量;

5碾压中局部有“软弹”、“翻浆”现象,应立即停止碾压,待翻松晒干后换含水量合适的材料后再行碾压;

4.1.6横缝的处理

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

第一段拌和后,留5〜8米不

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碾压部分,重新拌和,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

4.1.7纵缝的处理

本工程因场坪较宽,必须分幅施工。

分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能斜接,并作如下处理

1在前一段摊铺时,在靠后一幅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级配碎石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2在摊铺后一幅之前,将方木或钢模板除去;

接缝处应搭接拌和。

前一幅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时,应将相邻的前一幅边部约30cm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

4.2水泥稳定级配碎砾石基层施工

本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厚30cm基层分一次摊

铺、压实。

基层的施工必须在底基层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其施工方法采用集中拌和混合料、摊铺机进行机械化摊铺施工。

4.2.1材料要求

1水泥

水泥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快硬、早强及受潮变质水泥不应使用。

2级配碎石

按JTJ058-2000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35%

3水

水应清洁不含有害杂质。

集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集料级配组成见表421.1。

表421.1水泥稳定集料级配组成表

通过下列圆孔师(mr)i的质里百分率(%

最大粒径(mr)

液限1

塑性指数

4.75

2.36

0.075

26.5

<25%

<6

<10

<5

<2

4.2.2混合料组成设计

开工前,将拟用于本工程的材料样品委托监理工程师确认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混合料设计,混合料应按JTJ057-94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实验。

应至少作3组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并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的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

试件需在规定温度下养生6天,浸水1天,其7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0Mpa。

具体设计步骤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可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配置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

料:

3%、4%、5%、6%、7%;

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按规定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配置试件;

5试件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按照《公

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无侧限抗压强

度试验;

6分析试验结果,选定最小水泥剂量,并保证最小水泥剂量不小于4%。

4.2.3施工方法

4.2.3.1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23.1.1所示。

图423.1.1水泥稳定级配碎砾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4.2.3.2下承层准备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压实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2.3.3施工放样

首先在事先确定的分区内放出中线和边线,直线段每15~20米

设一桩,曲线上每10~15米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边部外侧设指示

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笔标出基层虚铺的标高,并拉线。

4.2.3.4拌和与运输

基层水泥稳定集料采用厂拌法拌和,主要的机械设备有生产能力60m3/h的混合料厂拌设备1套。

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合料配合比生产基层混合料,拌和时的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大0.5%~1.0%,

以补偿施工过程中水分蒸发损失;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剂量多0.5%。

拌成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

如运距较远,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以防水分过多损失。

卸料时,应注意卸料速度、数量与摊铺的厚度、宽度相适应,拌和后的混合料应尽快摊铺。

第一次在拌和机内加水拌和到完成压实工作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并小于终凝时间。

4.2.3.5摊铺

采用人工进行摊铺,摊铺前应对垫层上的车辙或松软部位、压实不足的地方进行整形,洒水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和线形、坡度等,并清除垫层上所有浮土、杂物,再严格整形和压实,过于干燥段路段应适当洒水,过湿段需晾晒。

摊铺前事先确定摊铺的松铺系数,采用人工摊铺,松铺系数可取1.53~1.58,据此先进行试验路段施工,以确定松铺厚度、混合料适宜的含水量、宽度以及压实遍数等参数。

摊铺时应有工人对松铺层边缘进行修整,并对摊铺不均匀的地方及时进行人工补料,确保摊铺平整。

摊铺时应跟踪测量并随时检查松铺层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4.2.3.6碾压

1根据路宽和压路机的轮宽以及轮距,制定碾压方案,保证各部分的碾压次数尽量相同,并使两侧多碾压2~3遍。

2其它可参照底基层的碾压方法进行施工、处理。

压路机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处于或略高于最佳值。

碾压应及时并连续地进行,并边检测压实度,直到全宽、全厚范围都均匀地达到要求为止。

完成压实后的表面不得出现高低不同的压实面、隆起、裂缝或松散材料。

其全宽、全厚范围都均匀地压实到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压实度为止。

任何混合料离析处均应在碾压前挖除,含水量过大或过小的混合料均不得进行摊铺碾压。

4.2.3.7横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1当天两工作段衔接处,应搭接拌和,即先施工的前一段尾部留5-8米不进行碾压,待第二段施工时,对前段留下未压实部分要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

2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即工作缝)的处理,工作缝和调头处可按下述方法处理:

a在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的末端,沿水泥稳定土挖一道横穿铺筑层全宽的槽,槽宽约30cm并挖到下承层的顶面。

此槽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切成垂直,并放置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垂直面,并用原挖出的素土回填槽的剩余部分。

b若机械须在稳定土层上调头,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稳定层。

一般可在调头处8〜10m长的稳定土层上铺一层厚塑料布,然后再在上面铺一层厚10cm的土或砂。

c第二天,待邻接段混合料拌和后,除去方木并用混合料回填。

在靠近方木一侧的一小段(约30cm),采用人工进行补充拌和。

并在整平时,使得接缝处的混合料稍高于邻近已完成的铺筑层约5cm,便

于碾压时接缝平顺。

4.2.3.8纵缝的处理

纵缝应按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在前一幅施工,在靠近中央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作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厚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

2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方木一侧的部分,采用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再整形碾压。

3养生结束后,在铺筑下一幅前,将支撑木(板)拆除。

4第二幅混合料拌和后,靠近第一幅的部分,应采用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碾压。

4.2.3.9养生及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后应立即开始养生,不得延误;在整个养生期间

都应使水泥稳定碎石层保持潮湿状态,养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

除干净;

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上,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在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上不能封闭交通时,其他车辆车速不得超过30Km/d

4.3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本合同段水泥路面面层采用25cm厚C30混凝土结构。

水泥混凝土采用厂拌,自卸汽车运输,人工摊铺。

4.3.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31.1所示。

图431.1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4.3.2基层准备和放样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路拱等进行检查;基层若有坎不平、松散、坑槽等,必须在面层铺筑前整修完毕,并应清理干净;

根据设计图纸放出路中线、边线、设置胀缝、缩缝等桩位;基层检查合格后可安装模板。

4.3.3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钢模板,长度3〜5米,接头处拼装配件应牢固,模板高度与混凝土面层板厚度相同;模板两侧每米设置一处支撑固定装置,模板底面与基层顶面紧贴;

模板安装后进行检验,必须符合路面施工规范要求;模板安装后,涂刷脱模剂,安装拉杆、传力杆和胀缝构造钢筋;

钢筋安装位置必须准确,拉杆安装可在模板上穿孔或螺栓连接等方法;传力杆安装可用钢筋支架固定。

模板安装应注意以下事项:

1支模前应对模板安装位置及摊铺位置进行测量放样,每20m设一个桩,每100m设一个临时水准点;

2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的位置确保正确无误。

3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接缝应紧密平顺,不得有底部漏浆、前后错茬、高低错台等现象。

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安装模板。

4模板安装验收合格后,应在靠近砼的表面涂刷脱模剂或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予以密封。

4.3.4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用于水泥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均应满足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及现行

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拌制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合,配合比经试验室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所有原材料经电子控制系统自动计量,自动上料,水泥混凝土拌合数量根据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配置。

砼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至浇筑地点,卸料后,可采用人工对局部出现离析的砼进行二次拌和,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4.3.5摊铺及振捣

混凝土采用人工摊铺。

每次摊铺宽度按照纵缝的设置宽度进行控制。

混凝土的振捣先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再用振动梁匀速缓慢拖振。

养护5〜7d后,方可允许摊铺相邻车道。

4.3.6混凝土表面防滑处理水泥混凝土摊铺完毕或表面经精整平后,宜使用钢支架拖挂1〜

3层叠合麻布、帆布或棉布,洒水湿润后作拉毛处理。

布片接触路面的长度以0.7〜1.5m为宜。

人工整平表面时,宜使用木抹。

用钢抹修整过的光面,应再次拉毛处理。

对于本工程砼路面,可采用硬刻槽方式进行防滑处理。

采用刻痕机等间距或不间距刻槽,尺寸宜为:

槽深3〜5mm槽宽3mm槽间距可在12〜24mn之间随机调整。

刻槽应在砼抗压强度达到40%后进行,并宜在两周内完成。

刻槽后应立即冲洗干净,并恢复砼的养生。

4.3.7接缝处理

1纵向缩缝

根据设计,本工程纵缝间距有4m、4.5m、5.0m三种,因摊铺宽度可随纵缝的间距进行调整,所以纵向缩缝可与纵向施工缝重合,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本工程纵缝均采用拉杆假缝的形式,即用锯锯切纵向缩缝,拉杆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

2横向施工缝

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

其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位置重合,施工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形式,具体参照设计图纸执行。

当施工缝位置不能与胀缝或缩缝重合时,施工缝应采用设螺纹传力杆的企口形式,具体参照设计图纸执行。

3横胀缝

横胀缝按图纸规定设置,缝壁与路面中心线垂直。

缝隙宽度一致,缝中无连浆。

缝隙上部浇注填缝料,下部设置胀缝板。

传力杆活动端交错布置,固定后平行于板面和路面中心线,与缝壁垂直。

传力杆固定端锚固于混凝土中,活动端涂沥青,并加塑料套,允许滑动。

4横缩缝

本工程横缩缝间距有:

4m4.5m、5m三种形式。

横缩缝按图纸规定设置,当面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时,采用切缝机切割。

⑤填缝缝槽在混凝土养生期满后及时填塞,填缝前保持缝内干燥清洁,采取措施防止杂物掉入缝内。

填缝料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灌注深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填缝料在充分硬结后,再开放交通。

4.3.8混凝土的养护水泥混凝土铺筑完毕后,及时采用喷洒养护剂、塑料薄膜覆盖保湿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一般在14〜21d。

砼养生初期,严禁人、畜、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

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5.1质量保证体系

5.1.1建立健全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实施项目法管理,组织一个懂技术,懂管理,团结协作的项目经理部,组建一只技术水平高,质量意识强,整体素质好,遵章守纪的施工队伍,项目经理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5.1.2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及运转方式

质量保证体系图如图5.1.2.1所示:

图5.1.2.1质量保证体系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为副组长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形成行政上支持,技术上把关的良性循环,负责工程总体质量控制。

2由施工队负责人、施工技术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