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27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古诗词鉴赏2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春 近

王 铚【注】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王铚,宋代诗人。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曾为枢密院编修,后因忤秦桧意遭贬。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晓”和“春”字。

②“晓”字不仅表现了银装素裹的山脉在晨曦中发出的晶莹光芒,而且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③还是冬天,梅花的开放却让诗人错以为春天已至,着一“春”字突出了溪边怒放的寒梅花满枝头的景象,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答其他字,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诗歌前四句描写山色、溪梅、东风等景物,表现了春天将近时生机勃勃的景象;②后四句抒发了诗人贫穷落拓而又老境将至的抑郁和想隐退避世却找不着出路的苦闷;③诗歌以乐景衬哀情,借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反衬诗人的贫穷落拓与进退无着,突出了其精神的极度抑郁苦闷。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

(宋)汪 藻【注】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注】 汪藻(1079~1154):

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

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

著有《浮溪集》等。

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1)结合词句,赏析词中加点的“瘦”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来“好个霜天”正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人为什么说“闲却传杯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瘦”字用拟人手法,把梅花人格化,既刻画出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又写出它(也是词人自己)不谀不阿的坚贞和耿直的傲骨。

(2)①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②在感情上此句突出了词人感到仕途艰险,渴望退隐归家,远离官场倾轧的比酒还浓的“归兴”。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

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

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书逸人①俞太中屋壁

魏 野②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③。

【注】 ①逸人:

隐士,即达人,指屋主愈太中。

②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属河南陕县)人。

不求仕进。

③偏:

指心境偏僻,不好名利、不喜俗人、习静喜幽等。

(1)此诗首联写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全诗描写了这一位隐士脱离尘俗的幽居生活和闲散安逸的心境,同时点明诗人自己与俞太中在心迹、志趣上相一致。

首联指出这位友人过的是断绝世情、远离尘嚣的隐遁生活。

中间两联具体描绘这种生活和友人的心境。

诗人把友人的隐逸生活勾画得如此细致生动,把闲情逸致临摹得如此精微真切,其原因在于,他与这位友人是同道中人,诗人也是一位隐士。

所以尾联诗人便把自己也拉入诗中,他从自身措辞,代为友人设想道:

闲静时,想想那些有闲情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偏。

答案 

(1)首联指出友人俞太中过的是断绝世情、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

他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那里听不见尘世间的喧闹,又得以时时徜徉在深林流泉之间。

此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2)“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描写逸人到流泉洗砚,就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着黑黑的墨水。

他点火煎茶,熏得那站在炉边的鹤来不及避开。

诗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愈太中友鱼鹤,伴砚墨,品清茶的隐逸生活和闲散心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 ①唐彦谦,唐末诗人。

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既朴素又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选一角度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炼字的角度:

“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

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

②修辞的角度:

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

(2)①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②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

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

课时作业八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南柯子 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

【注】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阕写景用了哪些技巧?

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答出两点即可)

(2)①“数声啼鸟怨年华”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②“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抒发了作者长期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

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抒发了作者孤身一人,故地重游,再见荷花时即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答出两点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洛桥送别

【唐】储光羲

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

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

海禽逢早雁,应月值新秋。

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一句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考生抓住“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就可得知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表现为对故国的眷念,悲秋的意绪,离别的愁怨三个方面。

逐句梳理诗人的思想感情,挖掘景中情是关键;另外,还要把握关键字词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考生要尽量挖掘景物中饱含的情感因素,通过“送”和“安”两个关键字眼来分析诗人情感的层次。

对于此类题目,既要回答写了什么景,又要回答抒发了何种情,常用术语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等。

答案 

(1)对故国的眷念,悲秋的意绪,离别的愁怨。

(2)这两句写景,但是景中含情。

一个“送”字明写河桥送客舟,暗写诗人送友人,将河桥写得有情有义,实则是将诗人写得有情有义;一个“安”字写出了河水的温柔娴静,反衬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崔子还京①

(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②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 ①此诗作于西州。

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

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

②交河:

指河的名字。

(1)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争”争抢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把好友得以从天山返回京城时一路策马扬鞭,疾驰飞奔,仿佛要与天山鸟儿一道争相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状生动地表现出来,细腻地刻画出了好友获归时的急切、激动与欣喜若狂的心理。

(2)诗人描写风雪中题完诗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这一情景有两层含义,一是抒发了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的思乡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祖 席①

韩 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莫以宜春②远,江山多胜游。

【注】 ①祖席:

饯别的宴席。

元和初,王涯因其甥皇甫湜触犯宰相而受牵连被贬,韩愈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湜之谊,因而写《祖席》二首相赠,此其一。

②宜春:

地名,今属江西袁水流域。

(1)中国古典诗词往往以虚字传神。

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以“况与”与“那堪”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内心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况与”与“那堪”呼应,表达了三种情感:

①有情人本悲秋,此苦之一;②在这愁心的季节伤离别,此苦之二;③羁宦之愁,此苦之三。

情感层层相递,一层比一层深入。

(2)示例一:

韩诗好。

诗人劝朋友要想得开,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里不仅有劝慰之情,而且替朋友着想,提出了如何解决精神苦恼的建议,比王诗单单表现身可离心相近的意思更为丰富、温暖、动人。

示例二:

王诗好。

豪迈宏放,赞颂了人间友谊坚不可摧,知音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万水也难以阻隔。

诗句富有哲理,闪现着理性的光辉,这是韩诗所不及的。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蝶恋花

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注】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 吴山:

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两句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上片作者说“醒不记”,下片又把“衣上酒痕诗里字”的凄凉之意记得那么清晰?

最后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红烛”?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表达了作者慨叹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的心情。

②此两句表现夜色已深,作者不能入睡,看着画屏上的江南山水,由屋外到屋内,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夜不能寐的孤寂心情。

“闲”字反衬了他的郁闷伤感。

(2)①所谓“醒不记”是当初醉别之时,“衣上酒痕诗里字”是指现在想起那时的情形,今昔对比,恰恰触发作者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强化了离别的忧愁;②结尾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

难点攻略 考生要对诗歌中表现的今昔对比有明确的认识,结尾的借物抒情需要了解“红烛”即离愁别绪的象征。

诗歌鉴赏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

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

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长久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引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

以斜月半窗追忆前尘,感叹聚散,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在烛光照映下显得悠闲平静,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

这一句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

下片三句承上“醉别”。

“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

结尾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

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

它虽然同情作者,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在寒寂的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