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55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docx

植物害虫检疫考试重难点

题型:

名词解释填空简答综合附加题

*以下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检疫许可:

又称检疫审批,是在准备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或个人向检疫机构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构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检疫申报:

简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构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现场检疫:

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检疫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检疫处理:

是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

出证放行:

是检疫机构根据检疫或除害处理的结果,判断合格后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准予输出、输入、调运的法定程序。

检疫监管:

是检疫机构对进出境或调运货物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调运检疫:

是指检疫机构对调运过程中的检疫物进行的检疫。

产地检疫:

是指在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调运前,当地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进境检疫:

对输入我国的检疫物进行的检疫。

检疫处理:

是对国内或国际贸易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及其装载容器、包装材料、铺垫物、运输工具以及货物堆放场所、仓库和加工点等,经检疫发现有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或一般生活害虫超标,为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由检验检疫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性处理措施,是确保植物检疫质量的重要手段。

填空

1植物检疫程序一般包括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和出证放行等5个环节。

2依据许可范围,植物检疫许可可一般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两种类型。

3办理检疫许可包括3个步骤:

领取单证,报请批准,批准输入。

4检疫处理的目的是严防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一.植物害虫检疫的理论依据

答:

1.昆虫的多样性

2.害虫分布的区域性

1)气候条件2)生物因素3)土壤条件

4)地理条件5)人类活动

3.害虫传播的人为性

4.害虫入侵生物学及危害性

1)对经济安全的影响2)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3)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影响

2、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

答:

1、从传播途径开始的风险分析

1)由输出国提出要求

2)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确定

3)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4)总体风险归纳

5)备选方案的提出

6)就总体风险和降低风险的措施方案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意见

7)评估报告的产生

8)对风险评估进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9)风险管理

10)完成风险分析报告

11)在实施检疫措施后,应监督其有效性,必要时对建议措施进行评价

2、从有害生物开始的风险分析

1)有害生物的鉴定或选定

2)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措施建议

4)风险评估结果和植物检疫措施建议要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意见

5)形成PRA风险评估报告

6)征求有关专家对PRA报告的意见

7)风险管理

8)PRA报告的形成

3、检疫性害虫检疫程序

答:

1、植物检疫的一般程序

2、国内植物害虫检疫程序

3、进出境植物害虫检疫程序

植物检疫的一般程序

(一)检疫许可

检疫许可又称检疫审批,是在准备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或个人向检疫机构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构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1.检疫许可的主要作用

(1)避免盲目进境,减少经济损失。

(2)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2.检疫许可的类型和范围

依据许可范围,植物检疫许可可一般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两种类型。

3.检疫许可的基本手续

办理检疫许可包括3个步骤:

(1)领取单证。

(2)报请批准。

(3)批准输入。

(2)检疫申报

检疫申报简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构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检疫申报的主要作用是为检疫人员在接到货主或代理人递交的报检材料后,准确核对相关单证和做好实施检疫的必要准备。

(3)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

1.现场检验

现场检疫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检疫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2.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时借助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疫物样品进行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4)检疫处理

检疫处理是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

(5)出证放行

出证放行是检疫机构根据检疫或除害处理的结果,判断合格后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准予输出、输入、调运的法定程序。

(6)检疫监管

检疫监管是检疫机构对进出境或调运货物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国内植物害虫检疫程序

(1)调运检疫程序

调运检疫是指检疫机构对调运过程中的检疫物进行的检疫。

1.领取调运检疫要求书

2.调运检疫申报

3.受理植物检疫

4.签证放行

5.验证和复检

(2)产地检疫程序

产地检疫是指在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调运前,当地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1.建立种苗繁育基地

2.产地检疫的申请

3.产地检疫的实施

4.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

(3)国外引种检疫程序

1.检疫许可

(1)审批部门

(2)许可申报

(3)许可审批

2.申报检疫

3.口岸检疫

4.隔离检疫

(1)隔离检疫的要求

(2)隔离种植的场所

(3)隔离种植的期限

(4)隔离种植期的检疫

进出境植物害虫检疫程序

(1)注册登记程序

1.提交申请和资料审核

2.受理申请和组织评审

3.颁发注册登记证书

(2)进境检疫程序

对输入我国的检疫物进行的检疫,称为进境检疫。

1.进境检疫许可

2.报检和审证

3.检验和检测

4.签证与放行

(3)出境检疫程序

1.注册登记

2.申报检疫

3.验证放行

(4)过境检疫程序

1.申报检疫

2.现场检疫

3.检疫处理与放行

(5)携带物检疫程序

1.检疫许可

2.报检与检疫

3.检疫放行和处理

(6)邮寄物检疫程序

1.检疫许可

2.检疫实施

3.检疫放行和处理

(7)运输工具检疫

1.待检管理

2.检疫重点

3.检疫处理

4.放行与监管

(8)其他检疫程序

1.集装箱检疫

2.包装铺垫材料检疫

3.进境废物检疫

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和防治

检疫处理的概念

检疫处理是对国内或国际贸易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及其装载容器、包装材料、铺垫物、运输工具以及货物堆放场所、仓库和加工点等,经检疫发现有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或一般生活害虫超标,为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由检验检疫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性处理措施,是确保植物检疫质量的重要手段。

检疫处理原则与策略

(1)目的与策略

检疫处理的目的是严防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2)基本原则

(1)检疫处理措施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2)检疫处理措施是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3)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除虫灭病,完全杜绝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展。

(4)处理方法应当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毒,不污染环境。

(5)处理方法还应当不降低植物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损其外观。

(6)凡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应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符合各项管理办法、规定和标准。

(3)检疫处理与常规植物保护措施的差异

(4)检疫处理的方式与方法

检疫处理的方式上有四类,即退回、销毁、除害和隔离检疫,其中除害处理是主体。

检疫性害虫的防治

1、加强监测,定期普查

2、加强非疫区建设与管理

3、疫区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扑灭与综合治理

1.封锁、隔离疫区

2.引进、繁殖及释放天敌

3.综合治理

 

稻水象甲

鞘翅目,象虫科

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形成喙宽的纵行长条白斑,严重时全田稻叶花白、下折,影响光合作用。

幼虫在根内或根上造成断根,甚至根系变黑腐烂。

(1)成虫。

雌虫略比雄虫大。

表皮黄褐色(刚羽化)、褐色至黑色,密被灰色、互相连接、排列整齐的圆形鳞片,但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呈黑色大斑。

额宽于喙。

触角红褐色,生于喙中间之前;鞘翅侧缘平行,长1.5倍与宽,鞘翅肩突明显,略斜削,行纹细,不明显,行间宽为行纹的2倍;腿节棒形,无齿。

胫节细长、弯曲。

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两叉形。

雌虫的腹部比雄虫粗大。

(2)卵。

珍珠白色,圆柱形。

向内弯曲,两端头为圆形。

(3)幼虫。

老熟幼虫白色,无足。

头部褐色,腹节2~7背面有成堆朝前伸的钩状气门。

(4)蛹。

土茧形似绿豆,土色。

蛹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

成虫体小,体密被灰色圆形鳞片。

触角索节6节,第1节膨大呈球形。

鞘翅行间1、3、5、7中后部上有瘤突,但在行间3近端部无灰色长斑。

跗节3不呈叶状且与跗节2等宽。

中足胫节两侧各有1排长的游泳毛。

卵长圆柱形,略弯曲

幼虫纤细,新月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的钩状突起呼吸器

蛹有薄土茧,附着于根部上

为害习性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形成喙宽的纵行长条白斑,严重时全田稻叶花白、下折。

幼虫可生活在根内和根上

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作物。

以成虫在稻草、稻茬、稻田四周禾本科杂草以及往宅附近草地内和某些苔藓中越冬。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飞行能力强,且在季风下可导致远距离扩散。

成虫会游泳,可随水漂流扩散。

成虫一般产卵于叶鞘水淹以下部位(占约93%),少量产于叶鞘水淹以上部位,极少产于根部。

幼虫共4龄,有群集习性,初孵幼虫现在叶鞘短时间蛀食,然后沿茎叶爬向根部蛀食危害。

由于无足,移动非常缓慢,这是防治的有利时期。

1~2龄幼虫在根内蛀食,形成许多蛀孔;3~4龄后在根外为害,造成断根,受损严重的根系变黑腐烂,刮风时植株易倾倒。

老熟幼虫一般就近结一个光滑的囊包裹自身,形成一个附着于根系的不透水的土茧,并在其中化蛹。

传播途径

卵、初孵幼虫和成虫可随寄主植物如稻苗、稻草及其他禾本科杂草调运远距离传播;成虫还可随稻种、稻谷、稻壳及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能跟车灯飞行,随风传播,还可随流水传播。

检疫处理

严禁从疫区调运稻谷、稻苗、稻草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

在口岸检验中,一旦在填充料、包装材料、铺垫物等寄主植物上发现疫情,要立即焚烧,或用溴甲烷、磷化氢等熏蒸处理。

防治方法

(1)防治策略。

对新疫区,应加强管理,认真执法,严格封锁,实行TPM治理。

田间化学防治则采用根治迁入早稻田的越冬后成虫,兼治第一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

(2)农业防治。

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徒弟,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选育抗虫品种;适时移栽健壮秧苗;加强水肥管理等。

(3)灯光诱杀。

第一代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较强的飞翔能力,可使用黑光灯诱杀。

(4)喷雾施药。

越冬场所及第一代,喷雾施药可治。

施药时,必须兼施田边、沟边及坎边杂草。

(5)撒施毒土。

可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配制成毒土撒施在稻田里。

桔小实蝇

分类地位:

双翅目,实蝇科

分布与为害

原产日本九州,琉球群岛和我国台湾。

我国于1911年在台湾首次发现。

成虫产卵于寄主果皮下,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为害和发育,近成熟的果实被害处果皮变褐、软化,甚至腐烂;有的果实被害处凹陷,发育受阻,果实易受碰伤及易遭其他病虫侵入;晚期侵入的不造成落果,但采收后在运输和贮藏期,受害果易变质。

被害轻者,果品等级下降,重者果肉变味腐烂,不能食用。

形态特征

(1)成虫。

头黄褐色,复眼边缘黄色。

触角3节。

头额鬃3对,后头鬃每侧4~8根成列。

胸部黑色,肩胛、背侧胛、中胸侧板、后胸侧板大斑点和小盾片均为黄色。

足大部黄色,中足胫节端部有一赤褐色的距。

后足胫节通常为褐色至黑色。

翅透明、脉黄色,翅前缘带褐色,伸至翅尖,较狭窄。

臀条褐色,不达后缘。

腹部卵圆形,棕黄至锈褐色。

成虫简易识别特征:

体中形,暗褐色。

中胸背板黑色,有一对黄色的缝后侧色条。

小盾片黄色,具端鬃一对。

翅具烟褐色而窄的前缘带,其宽度不超过R2+3脉端部。

腹部红褐色,在第3背板前缘有一条黑褐色的横带,第3~5背板中央有一条烟褐色到黑褐色的纵带,共同组成T形斑。

(2)卵。

长1.0mm,宽0.1mm。

菱形,乳白色,表面光亮。

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

(3)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平均10.0~11.0mm,黄白色,蛆式,前端小而尖,后端宽圆,口钩黑色。

前气门呈小环,有10~13个指突;后气门板一对,新月形,其上有3个椭圆形裂孔,末节周缘有乳突6对。

幼虫期3龄。

(4)蛹。

椭圆形,初化蛹时浅黄色,后逐步变至红褐色。

第二节上可见前气门残留暗点,末节后气门稍收缩。

生物学特性

(1)世代及越冬。

桔小实蝇每年发生3~5代,无严格的越冬过程,各代相互重叠,世代发生不整齐,同时同地各种虫态并存。

(2)发生及成虫习性。

桔小实蝇产卵于果皮和果肉内。

桔小实蝇成虫全天均可羽化。

成虫羽化后,雌虫以产卵管刺伤寄主果实(或自然受伤果实),吸取分泌出的蜜露和一些植物分泌的花蜜。

(3)幼虫习性。

桔小实蝇幼虫孵出后便潜入瓜果果肉取食为害、生长发育,幼虫较活跃。

幼虫一般从一个寄主果实转移到另一个寄主果实,除非果实之间紧贴。

老熟幼虫脱离受害果实,弹跳落地,钻入泥土中或土、石块、枯枝落叶的缝隙中化蛹。

(4)各虫态历期。

发生与环境关系

(1)温度、湿度。

(2)土壤含水量。

(3)雨水。

(4)食料。

(5)天敌。

传播途径

以卵和幼虫随被害果实、蛹随水果包装物携带及运输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策略。

(2)农业防治。

(3)物理防治。

(4)生物防治。

(5)化学防治。

柑橘大实蝇

分类地位:

双翅目,实蝇科

分布与为害

该虫首先发现于我国四川江津,寄主仅限于柑橘类。

成虫在果实表面产卵,产卵处呈乳头状突起,中央凹入,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具白色放射状裂口,9~10月在被害处附近出现黄色变色斑,未熟先黄,黄中带红。

幼虫在果内穿食瓤瓣,果实提前脱落,被害果易腐烂,严重的完全丧失了食用价值。

该虫还可为害种仁,把胚和子叶蛀食一空,只剩下内、外种皮。

形态特征

(1)成虫。

黄褐色。

复眼肾形,亮绿色,单眼三角区黑色。

触角3节,末节扁平膨大,深褐色,触角芒基部黄色端部黑色。

胸部背面正中有赤褐色“人”字形大斑1个。

腹侧板上部的半圆形、侧背片及小盾片除基缘外均呈黄色。

翅透明,前缘区浅黄色,具1条淡棕黄色条纹,翅痣和翅端斑点呈棕色。

足黄色,腿节末端以后色较深。

腹部黄色至褐色。

(2)卵。

长椭圆形,一端尖,另一端钝圆,中央稍弯曲,乳白色。

(3)幼虫。

老熟幼虫白色,蛆式。

前气门扇形。

后气门显著骨化,有3个椭圆形裂孔。

(4)蛹。

椭圆形,黄褐色至淡褐色,可见前气门乳头状突起。

生物学特性

(1)世代及越冬。

一般以蛹在土表下20~60mm处越冬。

少数发育较迟的幼虫可随果实运输,在果内越冬。

蛹可在包装物、铺垫物上越冬,翌年羽化。

(2)成虫习性。

成虫在晴天羽化较多,阴天较少,雨后天晴,天气闷热,则羽化最多。

刚羽化出来的成虫不能飞翔,多在地面或树干枝叶上爬行,逐渐具有飞翔能力后再开始飞行,飞到树丛中取食蚜蚧分泌物、蜜露等,喜栖息在阴凉场所或枝叶茂密的树冠上,取食蚜虫或蚧虫的蜜露以及露水。

新羽化的成虫1周内不取食,一般20d后才飞至果园交配,一般在晴天下午交配,交配后半月裁开始产卵。

(3)幼虫习性。

幼虫3龄,均在果内为害。

幼虫孵出后即逐渐取食果瓤。

幼虫老熟后随果实落地,脱果入土化蛹。

有少数幼虫留在果实内,且多藏在种子里,酸橙种子内即发现有橘大实蝇的老熟幼虫和蛹。

传播途径

主要以幼虫随柑橘类果实的携带、运输远距离传播。

越冬蛹也可随带土苗木进行传播。

检疫处理

来自疫区的寄主果实,要根据被害果实进出境时,根据产卵为害状识别虫果,可疑者剖检有无幼虫;有的产卵孔周围乳状突起,中央凹陷,有灰白色木栓化裂纹,有的并无乳状突,仅有1微小黑点。

疫区果园苗木不外调,防止土壤带蛹传播。

防治方法

(1)冬春翻挖果园树盘,消灭入土虫蛹。

及时采摘受害果实和拾起落果。

(2)药剂防治。

(3)毒饵诱杀。

葡萄根瘤蚜

分类地位:

同翅目,根瘤蚜科

分布与为害

葡萄根瘤蚜原产于北美东部。

葡萄根瘤蚜为单食性害虫。

葡萄根瘤蚜刺吸为害葡萄的叶片和根部,以为害根部为主。

叶片被害后在背面形成粒状的虫瘿,称为“叶瘿型”,妨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萎缩,影响植株生长。

根部被害后逐渐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称“根瘤型”,期中须根被害后末端膨大,形成菱形的瘤状结,蚜虫多集中在凹陷处;侧根和大根被害后,形成关节形的肿瘤,蚜虫多集中在肿瘤的缝隙处。

雨季根瘤常发生腐烂,皮层裂开脱落,维管束被破坏,影响根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使树势衰弱,叶片变小变黄,甚至落叶,影响产量,严重时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

(1)干母。

体黄绿色。

体表多毛,有细微沟纹。

无翅,孤雌卵生。

(2)无翅孤雌成蚜。

有根瘤型和叶瘿型2种。

根瘤型体卵圆形,活体鲜黄色至污黄色,各体节背面有灰黑色瘤。

叶瘿型体背无黑色瘤,体表有细微凹凸皱纹,背部隆起近圆形,触角末节有刺毛5根,其他特征与根瘤型相似。

(3)有翅孤雌成蚜。

体长椭圆形,体橙黄色,胸部红褐色。

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单眼3个,触角3节。

翅2对,前翅前缘的翅痣长形,;后翅仅有分脉,无斜脉。

(4)有翅性母。

体橙黄色。

中胸深褐色,触角和足黑色。

复眼和单眼明显。

(5)雌性蚜。

体黄褐色。

喙退化。

触角3节,端部有1个圆形感觉圈。

无翅。

(6)雄性蚜。

黄褐色,喙退化。

无翅。

外生殖器乳头状,突出于腹部末端。

(7)卵。

无翅孤雌蚜所产的卵长椭圆形,期中根瘤蚜型所产的卵初为淡黄色,后渐变暗黄色;叶瘿型所产的卵较根瘤型色浅而明亮。

有翅孤雌蚜所产的卵,大卵为雌卵,小卵为雄卵,淡黄至黄色,有光泽。

性雌蚜所产的卵为越冬卵,深绿色。

生物学特性

葡萄根瘤蚜的生活史有全周期和不全周期两种类型。

根瘤蚜全年主要营孤雌产卵繁殖,葡萄根瘤蚜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越冬卵和若蚜较耐寒,春季土壤温度上升时,越冬蚜开始活动取食。

高温、干旱有利于其繁殖为害。

降雨过多时,蚜虫集中于表土层须根上取食,不利于繁殖。

土壤条件对根瘤蚜的发生为害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疏松、物理性状好、利于蚜虫迁移和繁殖,发生为害严重。

寄主是决定葡萄根瘤蚜生活史类型的关键。

传播途径

主要随带根的葡萄苗木调运而传播。

在生活史完整的地区,越冬卵也可随扦插枝条传播。

此外,也能随包装物传播。

检疫方法

苗木、插条和砧木,尤其是带根的葡萄苗是根瘤蚜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葡萄根瘤蚜发生地区,严禁葡萄苗木、插条等外运;在其他地区引进葡萄苗木、插条时,要严格按照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检查苗木、插条及其运载工具和包装物。

检查时要注意苗木的叶片上有无虫瘿,根部尤其是须根上有无根瘤,根部皮缝和其他缝隙有无虫卵。

在进行田间检查时,若发现树势明显衰弱,提前黄叶、落叶,产量下降,或整株枯死的可疑被害株,要小心挖去主根附近的泥土,露出须根,检查根部有无根瘤和蚜虫,特别要注意须根上有无菱形或鸟头状的根瘤。

检疫处理

需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调运葡萄苗木、插条、砧木,或发现可疑材料时,须严格进行检疫处理。

防治方法

(1)培育抗蚜品种。

可选用抗蚜、优质、高产的品种杂交选育抗蚜品种,也可选用抗根瘤蚜的砧木。

(2)培育无虫苗木。

选择不利于根瘤蚜繁殖发生的砂质土壤作苗圃或建葡萄园。

(3)药剂处理土壤。

扶桑绵粉蚧

属半翅目、粉蚧科、绵粉蚧属

该虫原产北美

分类和形态特征成一个世代需经过卵、若虫、预蛹、蛹和成虫五个虫态。

成虫、若虫活体通常淡黄色至橘黄色,背部有一系列的黑色斑,全背有微小刚毛分布,体表被白色腊质分泌物覆盖。

卵产在白色棉絮状的卵囊里,刚产下的卵橘色,孵化前变粉红色。

主要寄主植物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很多,其中以锦葵科、茄科、菊科、豆科为主。

扶桑绵粉蚧生活史扶桑绵粉蚧是多食性昆虫,其生活周期为23-30天,成虫体粉红色,表面覆盖白色蜡状分泌物。

生殖力强,雌成虫可产500-600粒卵,每年可发生10-15代。

在棉田,棉花植株是棉花粉蚧的最佳寄主,棉花的整个生长期都有粉蚧危害,且世代重叠,各虫态并存,棉花收获离田后,粉蚧转移到田间其它寄主上活动。

棉花粉蚧通过空气气流进行短距离扩散,也可借助水、床土、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扩散,粉蚧以低龄若虫或卵在土中、作物根、茎秆、树皮缝隙中、杂草上越冬。

危害特性扶桑绵粉蚧对棉花的为害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幼虫和成虫的口针刺吸棉株的叶、嫩茎、苞片和棉铃的汁液,致使叶片萎蔫和嫩茎干枯,植株生长矮小,棉桃过早脱落,严重时棉叶完全脱落,

二是在棉花被粉蚧侵害部位如棉株顶尖、茎及枝秆上堆积白色蜡质物质。

三是为害部位因粉蚧排泄的蜜露,引诱蚂蚁的剧烈活动,滋生黑色霉菌,影响棉花光合作用,生长受抑制。

四是粉蚧易转移扩散,粉蚧通过风、水、蚂蚁、人在田间的活动和被侵染材料的调运等其他人类活动进行传播,使其迅速扩散到新地区,不断扩大为害范围。

五是高温低湿有利于扶桑绵粉蚧的迅速繁殖,增加危害程度。

据调查,被棉花粉蚧为害后的棉花减产40%以上,部分田块可能绝收。

防治技术

1、加强虫情监察。

棉花种植后,要及时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及时发现,及早防治。

2、农业防治。

及时铲除农田内外杂草;整地时消灭蚂蚁群。

3、化学防治:

(1)选择对路药剂品种:

主要药剂品种有毒死蜱、吡虫啉、丙溴磷、灭多威等。

(2)科学施药:

棉花粉蚧寄主多,在对棉株进行喷药的同时,对田间、沟边路边的其它植被也要同时喷药防治。

美洲斑潜蝇

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

主要随寄主植物的叶片、茎蔓、甚至鲜切花的调运而传播。

形态特征:

成虫:

小,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

卵:

米色,半透明。

幼虫:

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

蛹:

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

生物学特性广东1年可发生14~17代。

世代周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1成虫具有趋光、趋绿和趋化性,对黄色趋性更强。

有一定飞翔能力。

2成虫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卵产于植物叶片叶肉中;初孵幼虫潜食叶肉,主要取食栅栏组织,并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

3老龄幼虫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化蛹。

国外分布美洲大陆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布。

我国分布现状除青海、西藏和黑龙江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危害症状:

美洲斑潜蝇以幼虫和成虫危害叶片,幼虫取食叶片正面叶肉。

在叶片正面取食和产卵,刺伤叶片细胞,形成针尖大小的近圆形刺伤“孔”,造成危害。

“孔”初期呈浅绿色,后变白,肉眼可见。

幼虫和成虫的危害可导致幼苗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成株受害,可加速叶片脱落,引起果实日灼,造成减产。

幼虫和成虫通过取食还可传播病害,特别是传播某些病毒病,降低花卉观赏价值和叶菜类食用价值。

控制方法1在害虫发生高峰时,摘除带虫叶片销毁

2依据其趋黄习性,利用黄板诱杀

3采用绿菜宝、巴丹、杀虫双等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4利用寄生蜂防治,在不用药的情况下,寄生蜂天敌寄生率可达50%以上。

5蔬菜收获后,及时将枯枝干叶及杂草深埋或焚烧。

防治方法:

在幼虫2龄前,喷洒1.8%爱福丁乳油2000~3000倍液等。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药剂的施用最好采用不同单剂交替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