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91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届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考点四面通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1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①含义: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______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①地位: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____。

②意义: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______________。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是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2)做法:

①正确态度:

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必须遵循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③具体做法: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单项选择题

1.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的是()

A.民族节日B.民族文化

C.文化遗产D.世界遗产

2.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

这表明文化遗产()

A.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三字经》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

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差异

C.我国文化最受欢迎

D.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4.“入乡随俗”体现了()

A.认同本民族文化

B.尊重文化多样性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5.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的原则。

()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各民族文化完全相同

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6.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这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B.①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要点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区别

含义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态度

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要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联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例题1】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并邀请权威专家和大师级项目传承人纵论中国“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

我国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A。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①④分别正确地表述了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入选。

②是民族节日的地位,不符合题意。

③错在“趋同”,这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

故选A。

【针对性训练】

1.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这些民族节日()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

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要点2透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

(1)含义: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地位: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3)作用: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世界性

民族性

区别

表现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联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例题2】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只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解析】B。

题干表明中国民乐受到欧洲听众的好评,故B项符合题意。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表述片面,各国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色。

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项表述不准确,且与题意无关。

故选B。

【针对性训练】

2.当那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说着流利的汉语时,当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在言语之中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时,人们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国!

这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C.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点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要性

(1)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2.做法

(1)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必须遵循的原则: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3)具体做法: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尊重历史发展的事实。

多元化的发展是历史事实,只有贯彻文化多样性原则,才能不断繁荣世界文化,才是对历史的尊重。

(2)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需要。

只有在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条件下,才能使文化生态平衡得到维持,使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共享。

(3)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必要条件。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些国家试图借经济全球化趋势搞文化霸权主义,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搞文化渗透,所以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必要条件。

【例题3】(山东烟台模拟)“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针对性训练】

3.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大放异彩,俄罗斯的芭蕾舞折服全球,意大利的歌剧、奥地利的音乐、美国的迪斯尼卡通艺术等享誉世界,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大花园”。

世界文化“大花园”的形成表明()

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不需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误区1: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注意: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误区2:

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注意: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世界文化指的是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而不是各国文化的简单相加。

误区3: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弱化本民族文化。

注意:

没有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典题】为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

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

这些都说明()

①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点拨】材料强调不同国家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侧重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文化遗产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答案】________

第2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__________、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的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________________,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______________。

4.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加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多媒体

2.文化传播有多种手段,其中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

C.互联网D.电视

3.广东人的日常用语大多是方言,但在校学生却习惯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在使用方言时,也常夹杂着普通话。

在校学生习惯使用普通话表明()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在校学习是文化传播的最好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日常生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4.从烽火狼烟到鸿雁传书,从电视到今天的互联网,传媒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下列对传媒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④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5.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

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②唐朝玄奘西行③明代郑和下西洋

④丝绸之路开通⑤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6.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交流就是要消除文化差异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要点1文化传播的含义和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结论: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例题1】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8至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

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徙浪潮波及东非。

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

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

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上述材料体现了()

1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2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④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针对性训练】

1.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

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

C.教育D.口语

要点2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

(1)含义:

传播媒介。

(2)发展阶段: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

(1)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标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特点: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4)地位:

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例题2】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下列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们是大众传媒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的混合体③它们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它们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③④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C。

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

【针对性训练】

2.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

这意味着()

A.新的传媒的出现,旧的传媒的消失

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要点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正确做法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例题3】在唐代,中日交流尤为频繁,日本为了吸取中国文化,派遣大批使者、留学生和僧人到长安等地学习。

中国学者、僧人东渡日本传经者也不在少数。

上述材料说明()

①教育和宗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②中日文化使者传播、交流着文化

③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④大众传媒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

【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④所说的大众传媒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①②③说法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B。

【针对性训练】

3.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出口俄罗斯、印度等63个国家的原创动漫产品已超过1万分钟;广州原创动力公司将最新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通过迪士尼拥有的播放渠道,在亚太区52个国家和地区播映。

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深圳腾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的多款网络游戏走向海外市场。

广东企业的上述做法()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说明广东省已经成为文化强省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误区1: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

注意: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误区2: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消失。

注意:

旧的传媒并没有消失,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误区3:

网络交流的出现标志着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注意: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误区4:

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手段。

注意: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依赖什么媒介)的问题,两者不能等同。

前者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后者则以大众传媒为主。

【典题】“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目前,我国博客规模已经达到8000万人。

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网络交流方式的出现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网络交流方式能够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网络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网络交流方式的出现标志着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点拨】A项说法错误,旧的文化传播方式并没有消失。

C项说法片面,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而不仅仅是网络媒体。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D项说法错误。

【答案】________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的原则: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6.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

8.推动文化交流的做法: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关注2019年中拉文化交流

2019年3月24日晚,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出品的开幕式演出《中拉时间》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正式开启了2019“中拉文化交流年”的华美篇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艺术种类非常丰富;拉美文化积淀深厚、开放包容,艺术特色十分鲜明。

2019中拉文化交流年全年在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举办,涉及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古巴、智利、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特多和巴拿马等近30个拉美国家,是建国以来我国同拉美地区共同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年度文化盛事。

2019“中拉文化交流年”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作为两大主线,在艺术、文学、文物、电影、图书、传媒、旅游等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

举办包括演出、展览、论坛、电影展映、图书节、文明对话、经典互译、人文交流、旅游推介等多方面活动,场所涵盖剧院、博物馆、艺术机构、大学等

开幕式邀请国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古巴、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的优秀艺术团体联袂演绎,为观众呈现一场集桑巴舞、萨尔萨舞、探戈舞、芭蕾舞、奎卡舞等为一体的唯美舞蹈盛宴,凸显拉美国家五彩缤纷的文化及历史

文化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中位文化交流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为主体,有利于加强中拉各国的联系和交往。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拉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拉美地区,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开幕式集中拉文化为一体,凸显了中国和拉美国家的文化及历史,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化。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中拉文化交流开幕式给观点呈现了一道文化盛宴。

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艺术种类非常丰富;拉美文化积淀深厚、开放包容,艺术特色十分鲜明。

这主要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最强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2019中拉文化交流年全年在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举办,涉及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古巴、智利、哥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