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46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测试精选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测试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单选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下列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A. 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 释放氧气        C.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A.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B. 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有机物

C. 绿色植物可以美化环境                                       

D. 绿色植物只能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3.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应该(   )

A. 农作物尽可能密集,以提高产量                         

B. 种植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

C. 高矮植物严格分开种植,以防遮光                      

D. 农作物尽可能远距,以充分利用阳光

4.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B. 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 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5.下列不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A. 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B. 天然的“蓄水池”

C.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D. 优质的“木材制造厂”

6.王同学了解生物知识后,在自己家的鱼缸里投放了一些新鲜的水草。

他的主要目的是(  ) 

A. 清洁鱼缸里的水           

B. 使鱼缸更富有情趣           

C. 供给鱼新鲜食物           

D. 增加水中的氧含量

7.养金鱼时,人们常在鱼缸中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   )

A. 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B. 提供能量                C.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D. 增加水中氧气

8.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D. 动物的呼吸作用

9.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  )

A. 人                                    B. 细菌                                    C. 动物                                    D. 绿色植物

1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为绿色植物本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 为绿色植物本身提供能量

C. 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D. 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二、填空题

11.在温室中种植蔬菜时,农民通常采用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的办法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是利用了________ 作用的原理.

12.绿色植物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绿色植物的部分细胞中有________ ,该结构能够利用太阳光能把________等合成有机物。

13.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________者;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________的平衡;还能促进生物圈的________循环。

14.俄罗斯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曾这样说:

“…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笔挥舞.”请你猜猜它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等(至少填两个).

(2)比较A,B,C,D的实验装置,光照作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

(3)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___.

四、综合题

16.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填写完整:

________+水

________(储存能量)+氧气

(2)从上面的反应式可看出:

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

②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③光合作用实质包含两种变化,一是________,即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________,即把________ 转化为储存在________ 中的化学能.

(3)为了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_.

17.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J.B.VanHelmont)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将一棵柳树苗植入装有土壤的木桶内,让树苗接受阳光照射,并且只用纯净的雨水进行浇灌.5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增加了8×104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1×102克,柳树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1)土壤由土壤颗粒、水和无机盐组成,土壤中减少的主要是________ .

(2)柳树生长的主要原料一定有________.       

(3)柳树生长的另外的原料一定来自________.空气中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________ 和________ 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就其中的一种假设进行探究,应该选择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 .

五、解答题

18.小明挑食,不吃青菜只吃肉.因此,他得意的说:

我的饮食与植物光合作用无关.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么?

说说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场所为线粒体.它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为: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所以呼吸作用是新陈代谢过程一项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它是为生命活动的各项具体过程提供能量;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的太阳能.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表面看起来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但这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在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植物体内,这两过程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故选项中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A.A中的叙述是呼吸作用的结果。

故选:

A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1)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能量。

(2)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C正确;B、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B正确;

C、绿色植物可以美化环境,C正确;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D错误.

故选:

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所以应合理密植.

故选: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4.【答案】A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A符合题意;

B、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

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本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②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来源,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绿色植物能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因此事天然的“蓄水池”.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

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6.【答案】D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鱼缸中的金鱼进行呼吸作用要吸收水中的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而鱼缸中的水草正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供金鱼的呼吸作用利用,可见鱼缸中放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水中氧的含量,有利于金鱼的呼吸。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与原料,熟知生活常识:

鱼缸中常常放进一些新鲜的水草的目的就是利用了水草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

7.【答案】D

【解析】【解答】把金鱼藻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以供鱼呼吸利用.

故答案为:

D.

【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和联系: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生物体利用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植物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有关的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

故选:

A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绿色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工厂”,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

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来源,A正确;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来源,B正确.

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C正确;

D、光合作用不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D错误;

故选D.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有:

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

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二、填空题

11.【答案】光合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因此,“在温室中种植蔬菜时,农民通常采用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的办法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是利用了光合作用的原理.

故答案为:

光合.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

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12.【答案】叶绿体       ;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绿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色素,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并生成氧气,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分析】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13.【答案】绿色;生产;氧气;水

【解析】【解答】解:

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是因为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并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把绿色植物称为“空气净化器”.绿色植物之所以被称为天然的“蓄水池”,是因为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

故答案为:

绿色;生产;氧气;水

【分析】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绿色植物具有绿色的“能量转化器”、“空气净化器”和天然的“蓄水池”之称.

14.【答案】绿色植物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由上可知,1、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绿色植物),“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生产者).2、“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窃取天火”,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答案为:

绿色植物

【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阳光、空气、水分、温度

(2)C和D

(3)氧气

【解析】【解答】解: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A、B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藻,B、C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河泥,因此,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水藻(或河泥)有关;(每空只答一个因

(2)“比较A、B、C、D的实验装置”,C和D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光照作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是C和D.(3)水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A装置没有水藻,缺乏氧气供应,小鱼存活时间短;B装置中有水藻,水藻可以释放氧气,供给小鱼的呼吸,小鱼存活时间长,因此,“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水藻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了氧气.故答案为:

(1)阳光、空气、水分、温度;

(2)C和D;(3)氧气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四、综合题

16.【答案】

(1)二氧化碳;有机物

(2)叶绿体;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

(3)合理密植

【解析】【解答】解: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从上面的反应式可看出:

①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②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

③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即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光能,其次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释放能量,此能量供植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是合理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