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一检测351

期末测试

(一)

满分:

100分;限时: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17河北廊坊十二中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沸点B.可燃性、氧化性

C.密度、硬度D.颜色、状态

答案 B 可燃性、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称量原则;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故选C。

3.(2015山东烟台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答案 D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A项解释正确;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项解释正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项解释正确;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变大,原子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D项解释错误。

4.(2015山东烟台中考)科学家研制出的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

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A.Sr为金属元素 B.乙中x=2

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

答案 C Sr的元素名称为锶,其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18-8=2,故B正确;87.62是Sr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故C错误;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其质子数为38,故D正确。

5.图2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为68%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答案 D 煤、石油、天然气均是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

68%只是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不是全部的化石燃料所占的比例,故B错。

煤炭燃烧会造成酸雨等,故C错。

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故D正确。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 D 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发火灾,故选D。

7.关于2CO+O2

2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答案 B 化学方程式可以从质的方面、微观方面和量的方面来读。

从质的方面来读,正确的读法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错误,B正确;从微观方面来读,正确的读法是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C错误;从量的方面来读,正确的读法是每7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4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11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错误。

8.(2015山东济南中考)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②

 ③

 ④

图3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C 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A项正确;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项正确;④中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C项错误;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D项正确。

9.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会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答案 A 并非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如缓慢氧化、氧化钙和水的反应均会放出热量。

只要是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0.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电解水得到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答案 D 加热煮沸或蒸馏可使硬水软化,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电解水得到H2和O2的体积比为2∶1;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1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

答案 A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12.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中游遭遇极端恶劣天气翻沉,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搜救人员全力抢救,从翻沉客船中成功救出多名幸存者,说明沉船客舱内残存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其用途是(  )

A.作燃料B.作保护气

C.供给呼吸D.支持燃烧

答案 C 呼吸作用需消耗氧气,故氧气的用途是供给呼吸。

13.(2016湖南湘潭中考)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纪录。

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热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答案 C 太阳能是绿色环保能源,A正确;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B正确;煤即使充分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C错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能量高、燃烧热值大,D正确。

14.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B.在H2中,氢元素显+1价

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

答案 C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H2中,氢元素为0价;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物质中可能显不同的价态,如NH4NO3中,氮元素分别显-3价和+5价;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显负价,如H2O中氢元素显+1价。

15.(2015山东威海中考)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

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利”而无“弊”。

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只有“弊”而无“利”。

因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弊”大于“利”。

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利”大于“弊”。

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可以趋利避害

答案 D 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化石燃料,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趋利避害。

16.(2015江苏苏州中考)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4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5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6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7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 B 图4中甲烷燃烧,干冷烧杯的内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A结论错误;图5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结论正确;图6中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结论错误;图7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D结论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的最大值为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    ;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答案 

(1)8 

(2)S2- SO3 (3)Na、Mg、Al

解析 

(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是8,故n的最大值是8。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6,表示的是硫离子;由+6价的硫元素形成的常见氧化物是三氧化硫。

(3)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是钠、镁、铝。

18.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出燃烧与灭火规律并加以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        图9

图8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图9所示的灭火原理是        ;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          的原理。

 

答案 可燃物 隔绝氧气 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O2接触。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19.图10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水分子,根据模拟图回答:

图10

上述变化中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用字母表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通过对图10的观察,请你从微观角度描述由B到C的形成过程:

             。

 

答案 A 2H2O

2H2↑+O2↑ 分解反应 

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评分标准:

没有个数不给分)

解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的是水;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用观察法配平,并在氢气和氧气后面标上气体符号,在等号上面标注反应条件;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0.(2017重庆一中月考)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碳的氧化物,有着重要的用途。

(1)点燃一氧化碳前必须     ,防止发生危险。

 

(2)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极易与     结合,造成人体内缺氧。

 

(3)一氧化碳还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铜,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性。

 

答案 

(1)验纯 

(2)血红蛋白

(3)CuO+CO

Cu+CO2 还原

解析 

(1)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所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要验纯;

(2)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甚至死亡;(3)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利用了其还原性。

21.(2015甘肃平凉中考)2015年3月18日,中科院院士谢毅教授凭借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获得17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G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

图11、图12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13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13中x的数值为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4个镓原子    ;2个硫离子    。

 

(3)硫化镓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答案 

(1)6 69.72 

(2)4Ga 2S2- (3)化合物

解析 

(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则x=16-2-8=6;元素周期表每小格中,正下方的数字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是“1”,一般不写,即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2)表示粒子个数时,在化学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即可。

(3)硫化镓是由硫元素和镓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2.(2015内蒙古包头中考)根据图14、图15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

(填序号) 

(2)某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将这瓶气体按G所示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3)科学贵在创新,图15中乙是对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改进(甲中红磷用酒精灯点燃),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

 

答案 

(1)AD(或CD)

(2)CE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无污染,提高测定的准确性,操作简便(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实验室制O2,若原料采用KMnO4或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发生装置应选用A;若原料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发生装置应选用C;要收集较纯净的O2,应选用排水法,故收集装置应选用D。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发生装置应选用C;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收集装置应选用E;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乙和甲相比,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燃红磷,可提高测定的准确性,操作上更简单,还可防止生成的P2O5污染空气。

23.通过化学学习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电解水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

E.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若用图16所示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图16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17所示:

图17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3)在实验室里,能否利用图16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为什么?

 

 。

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2)甲 (3)不能,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在常温下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应用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解析 

(1)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实验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2)要得到平稳气流,需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注射器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3)图16是用加热固体制气体,收集方法是排水集气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四、计算题(共6分)

24.甲醇(CH3OH)是基础化工原料,制备原理为:

CO+2H2

CH3OH。

当消耗5.6kgCO时,计算生成甲醇的质量。

答案 6.4kg

解析 设生成甲醇的质量为x。

CO+2H2

CH3OH

28        32

5.6kg      x

=

x=6.4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