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627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docx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学科

学派

时间

代表人物

理论要点

儒家

春秋时代

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性相近),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

哲学家、医生

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古希腊

盖伦

提出了气质的概念

科学心理学

1879

冯特

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构造主义

德国

冯特、铁钦纳

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机能主义

美国

杜威

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

的适应功能与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

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

美国

华生

主张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研究

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

德国

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

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

奥地利

佛洛伊德

心理结构:

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与超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1、神经元的功能及分类

间脑

间脑位于脑干之上,被大脑两半球覆盖

丘脑:

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中枢

–上丘脑:

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

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中枢

底丘脑:

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的结构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

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的定义和种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

身体外部刺激引起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

内部刺激所引起

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内

脏感觉)。

人感觉器官感觉能力不同

–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二者成反比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第三单元感觉现象

•我们把这种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我们把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第四单元各种感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器官与视觉感受器

视网膜上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

•视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

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

在强光下起作用,明视觉器官

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杆体细胞:

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呈杆状

对弱光敏感,暗视觉器官

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视网膜上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

•视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

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

在强光下起作用,明视觉器官

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杆体细胞:

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呈杆状

对弱光敏感,暗视觉器官

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听觉的适宜刺激: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耐受性较高。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的特点:

高频→低频→中频,影响言语听觉

•听觉适应声音掩蔽听觉疲劳职业性耳聋

•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基本味觉舌面部位感受性: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味觉的感受性与嗅觉有密切联系:

香和味密不可分

•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

•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性以及痛等。

•肤觉、内脏感觉和各种感觉器官中都有痛觉,痛觉遍布全身

•皮肤痛和内脏痛的区别:

✓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的现象。

✓皮肤感觉中的痛的性质很清楚,定位也很准确。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有生物学意义

•痛觉最难于适应

•人们之间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

知觉

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认识了事物的整体属性

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

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会有差别

知觉来源于感觉,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

▪整体性:

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

 

连续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

接近性原则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

v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v颜色的恒常性;

v明度恒常性;

v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超出这种条件的限度恒常性也就不存在了。

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性

•在我们知觉某个物体的时候,想用一个词把这个物体标示出来。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一)大小知觉

由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

(二)形状知觉

视觉信息,动觉信息,触觉信息,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三)方位知觉

可以以自身、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来判断方位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依据:

计时器,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

•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感觉通道(听觉最高,触觉居中,视觉最低)、时间长短、活动内容、所持的态度和引起的情绪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一般以24小时为单位

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Ф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

(霓虹灯)

•诱导运动。

•自主的运动。

•似动、诱导运动、主动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是动的,实际上他们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

 

•错觉的性质包括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B)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C)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第四节记忆

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将人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形成独特心理面貌

•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按内容分: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分:

外显(受意识控制)记忆

内隐(自动、无意识)记忆

⏹按能否加以陈述分:

陈述性(语言传授一次获得,意识参与)记忆-知识

程序性(多次识记获得,使用不需意识参与)记忆-技能

记忆的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三个环节密切联系不可分

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H.)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进行实验研究,以数据画了一条说明遗忘进程的曲线,叫保持曲线,也叫遗忘曲线

•遗忘的速率越来越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强调学习方法:

1、强调复习

2、强调意义识记

第二单元表象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就是形象记忆。

•特征:

Ø表象直观形象性:

积累感性知识

Ø表象的片断不稳定性:

不像知觉那么稳定

Ø表象的可操作性:

为想象提供素材

Ø表象的概括性:

初级概括事物主要特征

Ø作用:

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

第三单元三个记忆系统

•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

•首先发现了瞬时记忆

•用试验证明了瞬时记忆的存在和特点

三个记忆系统

种类

编码方式

保持时间

容量

能否意识到

瞬时记忆

刺激物的形象、感觉后像

0.25~1秒

4秒之内

9-20比特

不能

短时记忆

听觉、形象、语义

4秒~1分钟

7+2项目

长时记忆

语义、形象

1分钟以上

无限

不能

长时记忆的特点

长时记忆的遗忘:

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

–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

•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思维概述

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间接性:

借助媒介、预见未来-事物内部联系

•概括性:

通过已知、了解未知-事物共同属性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析分解为各个属性的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中将各属性结合形成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人认识事物的开端。

•抽象与概括

•抽象:

抽取事物的共同属性、特征;

•概括:

抽取出的共同属性、特征结合一起

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的形态分为:

•1、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

•2、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

•3、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为:

•1、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也叫求同思维。

•2、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更具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

•1、再造性思维是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是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概念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

•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是相反关系。

•概念形成

•概念的掌握,或叫概念形成

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了他的思维发展水平。

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认知心理学家设计了人工概念。

•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问题解决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一个途径: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迁移有两类:

•正迁移(自行车—摩托车):

促进

•负迁移(自行车—三轮车):

干扰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原型启发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

•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定势

•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

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

言语活动的形式

•可以把言语的形式分为两类:

外部言语:

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

对话言语(不完整)、独白言语(严谨规范)、书面言语(非常严谨、规范)

•内部言语:

不用来交际的言语,支持思维活动

发音器官的隐蔽性、言语的缩减性、速度快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第五单元想像

想象的定义

•想像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想像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

•表象:

再现过程,无创造,形象记忆

•想象:

加工改造,有创造,形象思维

•想像按其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分为:

1、无意想像:

没有预定目的

梦:

极端的例子

幻觉:

在精神异常状态下产生

2、有意想像:

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进行

创造想像、再造想像和幻想

✓幻想:

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

✓理想:

有努力和奋斗

✓空想:

有憧憬而没有努力,愿望没有实现可能

 

第六节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意识:

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

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

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

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意识:

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外界事物、自身内部状态、直接经验、评价

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无意识:

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和无意识行为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专心致志地读书的人

•一些非常熟练的动作技能

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形态也会转化

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睡眠和梦

睡眠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科学家用脑电仪和眼动仪研究睡眠。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四阶段结束后,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

•睡眠可以使机体恢复机能

•睡眠对机体也起着保护的作用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梦境,人都做梦

•梦的特点:

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梦剥夺会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弗洛伊德(Freud,S.)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注意的定义与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

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性质: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

•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又叫不随意注意。

强度大、对比鲜明、突然出现、变化运动、新颖的、感兴趣、有价值的刺激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又叫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经多次训练形成自动化动作,由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也叫有意后注意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

注意的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因素

◆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

◆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大约是4~6个。

短时记忆容量

注意稳定性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叫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由生理过程周期性变化引起

•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速度和质量影响因素:

活动性质、态度、个性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

•注意的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分配注意的条件:

Ø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

Ø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Ø不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第七节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的概述

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人有生理和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都受社会的制约

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产生的角度分类:

•自然需要:

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

•社会需要:

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人所特有,通过学习得来,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

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满足对象和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分为:

•物质需要:

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

精神需要:

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需要往往都是对物质的需要

•社会性的需要往往都是精神需要

动机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活动的动机便产生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

动机也可以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

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生理性动机:

由生理需要产生,又叫驱力或内驱力

•社会性动机:

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品质有:

①兴趣的倾向性②兴趣的广阔性

③兴趣的持久性④兴趣的效能

•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

•有意识动机:

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

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

•内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

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

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它才是积极的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生理需要:

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最优先

•安全需要:

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享有地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稳定的地位,他人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

马斯洛认为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

•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能否满足关系到个体生活质量,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以人的需要为中介

2、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内心的体验。

•3、可从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

即人的表情。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表情就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

•面部表情是面部肌肉活动所组成的模式,精细表现,主要标志

身段表情是指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

•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

•又有后天模仿学习,受社会制约的特性

•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指的是脑的活动过程;可用于人类和动物。

代表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

•情感用来描述有深刻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用于人类

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反映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的是情绪这一概念。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调动能量,促进交往

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

•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生理变化对情绪体验来说却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界刺激和对身体变化的认知。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

•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基本情绪,又叫原始情绪

快乐、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