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75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美术教育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教育技术.docx

《美术教育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育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教育技术.docx

美术教育技术

《浮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处理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笔者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

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深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

因此,笔者对教材的顺序做了些改动。

第一节课认识浮力以及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利用埋下伏笔。

第二节课顺理成章的引入阿基米德原理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是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学生现状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

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

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

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

⑴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⑵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⑶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实验探究,定性认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学习使用探究学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⑵用废矿泉水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CuSO4溶液、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用细线拴好)、乒乓球、石块(用细线拴好)。

学生实验器材:

自制量筒、弹簧测力计、一大一小两个石块、细线、水、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体会浮力的存在

(用时大约2分钟)

配着轻松悠扬的钢琴曲播放人们在死海里看书、打牌的录像片段。

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

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重温《死海不死》中的描述。

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

新课:

1、浮力的概念

(用时大约3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①用手托着乒乓球。

②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

③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在各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

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教育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用时大约8分钟)

提问:

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

观察思考,动手试做

选代表上台边操作边讲解

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

3、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用时20—25分钟)

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根据浮力现象从浮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入手,提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把学生的猜想总结到黑板上,以方便后面的实验探究。

对大家大胆的猜想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也当一次小科学家用科学实验验证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式实验研究。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先探究与物体的关系,称为①②组;另一组先探究与液体的关系,称为②①组

猜想:

 

 

 

 

 

 

 

 

根据猜想自选器材,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

并逐步形成一种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可有效的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找两组实验数据,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演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分析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把实验数据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观察单》上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

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反馈调整教学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实验中所需的酒精和CuSO4溶液不易准备,因此设计成演示实验。

为下节课《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做铺垫。

(用时大约5分钟)

考考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用投影打出题目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

你记住了哪些知识

你掌握了哪些方法

你还有什么疑问

审题,举手回答

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

布置作业

巧手你我他:

用矿泉水瓶自制溢水杯、小水桶

 

网上冲浪:

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巧手你我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为下一节课做准备,还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

“网上冲浪”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渐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育学生阳光上网,使网络成为他们学习的助手。

附表(注:

实验观察单上有如下内容4个,并有空白部分供学生添加实验记录)

实验观察单

探究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记录:

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物体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N)

物体所受的浮力F1-F2(N)

●○教学评价

本节课把实验探究引入到课堂中,把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让求知的欲望在教师的点拨下萌发出来;让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起来;让探究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起来;让反馈的信息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及时解决;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开来。

 

《森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唱:

《猜一猜》

听:

《劳动歌》、《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演唱歌曲《猜一猜》,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

能力目标:

能对乐曲的情绪作出适当的反应,并配合乐曲的律动感进行律动表演。

情感目标:

1、学生在听赏、演唱及律动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进而对描写森林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取得“爱乌及乌”的效果。

2、让低年级小朋友充分感受多媒体的魅力,激发探索愿望,为今后的学习做好情感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身体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对象分析:

在低年级教材中很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让学生在演唱、律动、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但是学生们受知识经验的影响,缺乏主动探究以及操作多媒体的能力,所以本课旨在激发兴趣,培养情趣,引导学生走向学习多媒体技术之路。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

网络上众多的信息拓展了学与教的空间,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就从网络中收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森林的音乐作品欣赏,多角度地感受森林里的快乐。

本课设计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在教学中既有学生的猜谜、欣赏、表演,也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表现,避免了一味的你教我学、单一性的唱歌教学模式。

2、教法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考虑到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多一些的有关森林里的故事,应该避免单一性的歌曲教学模式。

于是我设计了:

通过欣赏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受歌曲情感;欣赏《可爱的蓝精灵》和《劳动歌》,感受森林里的神奇和快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学习歌词,解决了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欣赏、律动、体验、表演相互穿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交互灵活。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尤其是在重点、难点突破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动画作品引入课件,给学生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

使学生在教师和课件提供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更好地感受音乐中的快乐和活泼。

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情绪灵活地运用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中去,你们想去吗?

——想!

师:

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

(教师出示“森林”图,引出课题。

2.播放歌曲《蓝精灵》。

教师带领学生“出发”——合着音乐进行即兴的律动。

设计意图:

这节课的情感主线是让学生在和森林有关的情境中感受快乐,学习歌曲,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结合的优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歌曲教学:

1.电脑显示“森林”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引出“人物”图,教师向学生介绍森林中的主人公:

“白雪公主”、“小矮人”,(动画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图中的“白雪公主”向学生提出:

“你能跟着音乐拍拍手吗?

(电脑播放歌曲《猜一猜》的伴奏带。

学生先听一遍,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听音乐边和着音乐中的拍手声进行拍手。

(节奏:

×××)

(拍手的形式可以是集体一起拍,也可以分组接龙拍手。

并可以以“拍腿”“跺脚”的方式。

2.师:

白雪公主说你们的手拍得很准确,所以把你们刚才拍手的曲子编成一首歌曲唱给你们听。

你们想听吗?

(——想!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电脑播放歌曲《猜一猜》的原声带,学生听赏。

3.师:

白雪公主他们带来的歌曲好听吗?

(——好听!

师:

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歌不但好听,而且还是一个谜语呢,要求小朋友听着歌猜一猜,谜底就在这幅画中!

(电脑切换到“森林”图)我们一起来再听一遍,一边听一边仔细找。

(学生猜不出时,教师配乐诵读歌词进行提示。

4.教师解释谜底:

蘑菇。

电脑展示“蘑菇”图片,教师作简单的讲解。

知识点延伸——电脑展示部分蘑菇的图片,并解释:

森林里长着许多蘑菇,有的蘑菇生在地上,有的蘑菇长在树上。

5.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谜语好吗?

——好!

6.出示歌词或“词图”,教师带学生诵读歌词。

(有节奏地诵读,注意弱起和歌词的情绪。

7.教师带学生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8.播放歌曲原声带,教师指导学生跟着歌曲轻轻诵读歌词(或轻轻哼唱)。

9教师用琴教唱,解决学生演唱不足之处。

10.“白雪公主”:

“跟着我们一起唱,好吗?

学生跟着原声带一起演唱。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喜爱并熟悉的动画故事,以及猜谜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美丽的画面中,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中拍手、游戏,了解森林里的知识;又紧紧扣住了教学内容,解决了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

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感受到的是快乐、有趣,同时很快掌握歌曲旋律。

三、欣赏教学:

1.师:

刚才有一个小矮人悄悄地跟我说,跟你们在一起,他们觉得很快乐,可是他们得去工作了。

我刚才都忘了告诉小朋友们,小矮人他们可是非常勤劳的呀!

你们想去看看他们是怎样劳动的吗?

——想!

2.画面切换到“劳动图”,播放动画片段。

3.师:

我们来帮他们劳动好吗?

(播放歌曲《劳动歌》,学生边听边表演。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要注意有张有弛,学生虽然在轻松的心情中学会了歌曲,但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唱、动,有些累了,这时候让他们欣赏动画片中可爱的小矮人形象,延续了快乐的情感体验,紧抓了这节课的情感线条,更充分展示了多媒体课件的灵活多样性。

四、互动教学

1.师:

一节课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来和小矮人们开个联欢会吧!

电脑播放“联欢会”的动画片段,学生边看动画边融入表演。

(或表演、或拍手伴奏)

2.师:

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象小矮人那样天天快乐!

我们该和小矮人说再见了。

——再见!

设计意图:

体现“将快乐进行到底”的情感主题,森林里洋溢着欢乐,课堂里充满着笑声、歌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人与自然、同学和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和谐。

也培养学生在音乐中舒展身体,表达情绪的能力。

 

《荷花》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会认会读生字。

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荷花》主要写了两个内容:

①荷花清香、形态各异的美。

②“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了,陶醉中,自己也仿佛成了一朵荷花……课文共两课时完成,这里主要是对第一课时,也就是对上面的第一个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重点、难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

(2)看荷花的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

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并发布到校园网上(网址:

http:

//192.168.0.1/hehua/)。

“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荷花论坛”。

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课文学习”部分集文字、图片、影视、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荷花图展”与“荷花论坛”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 设境激情

  1、【导入】“荷花,因为它的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受到不少人的赞美,课前,不少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找了一些资料,老师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放在我们的‘荷花小站’上,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荷花文化’,找出你喜欢的片段读一读。

  2、【网络课件】快速浏览“荷花文化”中的诗歌、文章。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文章片段并与身边的同学分享。

(二)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同样写荷花,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喜欢的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投入。

(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

  2、【音乐】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表达对荷花的感受。

(三)品味词句 感悟语言

  1、布置学生进入“课文学习”部分,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好词、好句,说说好在哪里。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3、【网络课件】学生进入网络课件,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与旁边的同学交流看法。

(借助动画、影视、图片等自主学习。

  4、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把朗读训练、看图想象、词语欣赏、动画演示、师生评议有机结合起来。

  5、【提出读书要求】这些荷花各有怎样的姿态?

找出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时随机出示富有立体感的荷花贴图。

  6、【提出背诵要求】在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中选自己喜欢的一句感情背诵。

  7、【音乐】【贴图】学生借助贴图通过摆摆、指指、移移理解词句(如挨埃挤挤、饱涨等),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图片欣赏 论坛发言

  1、【网络课件】让学生进入“荷花图展”,一边欣赏荷花图片,一边展开想象,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

(学生欣赏图片,展开想象。

  2、【网络课件】进入“荷花论坛”描写荷花。

(论坛提供参考词语)

  3、【网络课件】师生评议修改句子。

  4、学生小结写好句子的方法。

(五)配乐朗读 升华情感

  1、【导读】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由衷地、情不自禁地赞美,他发出怎样的赞美呢,我们读第三自然段。

  2、理解“画家”指的是什么。

  3、【音乐】和学生一起配乐感情朗诵第三自然段,表达对大自然,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喜欢读的同学出来站成一排和老师一起配乐背诵)

(六)布置作业 拓展知识

  上网下载一幅或多幅荷花图,可以用一句、几句、一段或一篇来描述,体裁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记叙文等,形式不限。

作业上交方式:

可以发邮件,可以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