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03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docx

内窥镜设备使用与维修

镜设备系统的常见故障维修

 医用镜系统主要由设备系统与手术器械系统组成,因此其故障也分为设备故障和手术器械故障两种。

该文主要介绍设备系统常见故障维修。

  1.摄像显像系统常见的故障

  

(1)图像有干扰:

一般是因为用电刀等高频设备的时候对线路产生干扰,此时要检查的是摄像头与连接中的屏蔽线是否有接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使用高频设备的时候也会出现干扰条纹,这时是连接线信号线由于长期使用,屏蔽层磨损。

需要看是摄像头的连接处出问题还是整条线体老化,前者需要重新焊接,而后者则需要更换连接导线。

由于进口导线很贵,所以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导线在地上被仪器车或手术车碾过。

  

(2)图像偏色:

在白平衡后和排除其他配套设备的影响下都无法还原景物的颜色时,认为可能是由导线老化信号传递缺陷引起的,也可能是摄像头电路元件老化变质,又或者是由摄像头CCD老化引起。

此时只需更换相应的配件则可。

  (3)影像记录系统常见的故障还有脚踏开关失灵、视屏连接线接触不良、电脑硬件故障和系统软件或图像采集软件故障等。

  2.光源系统常见的故障

  

(1)光线发暗:

排除了是光栅遮挡的原因外,基本可以肯定是灯泡接近使用寿命,更换新灯泡则可。

  

(2)开机灯泡不亮:

如排除烧掉灯泡这一原因,那么问题常常就出在主机高压点火电路部分,因为开机的时候机器会产生上万伏特的脉冲高压,元件会老化得特别快。

注意此时不能用万用表去检查脉冲高压。

  3.人工气腹系统常见的故障

  

(1)压力显示不正确:

这多是气体压力传感器损坏,如果机器设计有一组多个压差压力传感器同时工作的,一般一个老化或者污染无法工作的时候,要把这组传感器全部更换,否则只换其中一个,其他的同组的传感器寿命也接近临界了。

  

(2)流量不准确:

气体流量传感器损坏更换即可。

有时候是通过压差来计算流量的,这时候就要更换新的压差传感器。

  (3)设备漏气:

很多情况是器械密封圈老化而引起的。

但也有设备机械减压阀漏气和电磁阀损坏的原因,这个比较容易判断出并对其进行修复。

  4.液体加压系统常见的故障

  

(1)蠕动泵损坏。

  

(2)液体压力传感器损坏:

其原理基本与气体压力传感器相同。

  (3)设备部电路损坏。

  5.电凝电切系统常见的故障

  

(1)设备配件损坏:

如脚踏开关,负极板导线,连接导线等常用的易损配件。

  

(2)电切,电凝,双极故障:

在设备部,这些部分都由不同的电路模块组成。

我们可以根据其表现的故障现象对相应的模块电路进行维修或更换。

  6.动力、消融系统常见的故障

  

(1)动力系统主要是刨削刀头的磨损和刨削手柄中的高能电机出现问题,而电机的更换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每种电机都有更换配件的。

因此在消毒和使用过程中要分外注意保护。

  

(2)消融系统在手术应用中主要是刀头的损耗。

而设备故障多为电路故障,一般从输出部分着手。

  7.冲洗吸引系统常见故障

  

(1)压力或者吸力不足:

设备中的双向泵老化,或者负压瓶漏气。

  

(2)设备无法开机,一般多为液体进入设备,在没烧坏相关部件的情况下清理干净被错吸的液体就可以了。

电镜要求高真空的原因

1:

由于高速运动电子与镜筒中的气体分子碰撞产生弹性和非弹性散射。

散射电子由于散射角很大,偏离主电子束散射到镜筒的各个角落,引起“晕光”使图像质量降低。

电子在镜筒中从发射到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所走的统计平均距离称为电子的“平均自由程”。

镜简真空度越高,气体分子越少,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就越长。

一般镜筒的长度在1m左右,因此要使电子在镜筒中不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则要求镜筒中的压强远小于1Pa。

2:

若电子枪中存在气体,当电子枪加高压时会产生放电和气体电离,使发射的电子束流不稳。

3:

残余的氧气和水汽会与加热到白炽灯状态的钨阴极发生化学反应,使钨丝发生腐蚀至烧毁。

4:

 残余气体,尤其是有机物质聚集到样品上使样品污染。

抽真空的机械泵油、扩散泵油、润滑密封橡皮圈的油脂、人手接触镜筒零件等留下的油脂、汗迹等,这些碳氢化合物分子落在样品表面上,形成无定形的覆盖层,从而降低了样品的反差。

同时当这些有机分子受电子束轰击时要分解成碳和氢。

氢气进入镜筒,而碳则留在表面上,形成一层碳的沉积物。

在镜筒污染严重时,沉积速度可达几nm/s。

在中、低放大倍数时.,污染层只是减小像的反差,但在高放大倍数时,污染层的结构往往与样品一起成像,并严重降低分辨率。

另外镜筒中残余的水蒸汽分子在电子轰击下会发生电离,产生活泼的氢氧离子,它们与样品作用而“刻蚀”样品,使样品受到损伤。

为了减少残余气体对样品的污染和损伤,除了提高镜筒的真空度外,通常在真空系统中加一级“冷阱”以减少油蒸气、水蒸汽进入镜筒。

另外在样品室中加入“防污染器”。

防污染器其实是在样品四周放置一些用液氮冷却到-150℃以下的非磁性金属片。

它与“冷阱”作用相似,均是靠低温使水蒸汽、有机气体等冷凝在“冷板”上,以达到去除这些有害气体的目的。

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养方法探讨

  由于腹腔镜手术所需的器械精密、贵重及在临床上病人中使用频繁,存在着交叉感染的危险性,所以腹腔镜器械的灭菌显得尤其重要。

另外,腹腔镜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器械性能是否良好及仪器是否正常。

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用、保养、维护和管理好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器械,对手术室护士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

  腹腔镜器械的清洗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是消毒和灭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清洗能去除器械90%以上的病原体。

目前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有人工和使用超声自动清洗机两种方法。

因后者价格昂贵,所以我们采用的是人工清洗法,通常采用的程序是:

酶泡、清洗、消毒、清洗、干燥、灭菌。

手术完毕后,立即将腹腔镜器械放在含酶消毒清洁剂里浸泡30min,因酶可迅速分解蛋白质和有机物,使残留血液、有机物、粘液等不至于凝固而吸附在器械上,从而易于清洗。

并将所有能拆卸的部件全部取下,分开放置,各套管芯拔出,充分浸泡。

然后用流动自来水认真清洗每一部件,带有管腔的器械应用注射器注入清水冲洗,再用柔软的毛刷反复洗刷,以两端见刷头为准,彻底清除所有的组织碎片,同时去除其他有机物。

清洗干净后将各部件完全浸泡在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30min后取出。

用流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器械专用润滑液里润滑约2min后取出,并将各关节、各钳叶打开,气腹管及有管腔的器械用吹风机吹干或注入70%乙醇后再用加压空气吹干,使其充分干燥,横放或悬挂在阴凉干燥的专用贮存柜备用。

  腹腔镜器械的消毒腹腔镜器械的消毒方法,最理想的镜消毒剂应有杀菌效果可靠、作用迅速、无毒、无刺激、不致敏、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

而目前仅有强生的等离子消毒能完全符合上述条件,但此设备过于昂贵,国多数医院不能实现。

现介绍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

  戊二醛浸泡法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是一种高效广谱消毒剂。

消毒时,须将器械的各关节、各部件完全浸泡,又因气腹管和管腔器械是交叉感染的重要贮源,因此管腔均应贮满消毒液。

每次使用前后至少用2%戊二醛浸泡30min,特殊感染时浸泡60min,浸泡10h可杀死芽胞达到灭菌。

戊二醛消毒液对腹腔镜器械无腐蚀作用,对蛋白质无凝聚作用,而且适合所有的腹腔镜器械。

因此我们认为2%戊二醛浸泡法是目前实用、经济、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戊二醛的作用与特点本品为经典灭菌剂,可杀灭各类微生物,不腐蚀灭菌物品,刺激性小,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小且穿透力强,主要适用于各种精密仪器、不耐热手术器械、镜等消毒灭菌。

未经碱化的戊二醛并无杀芽孢的作用,当用碳酸氢钠将戊二醛消毒液调至pH为8.0时,则可出现强大的杀芽孢作用。

  戊二醛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将一袋激活剂加入桶,制成pH为6~8的强化戊二醛,再加一袋缓蚀剂防锈。

激活后的溶液连续使用2周。

灭菌后的腹腔镜器械在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戊二醛,以避免对人体脏器的刺激。

  戊二醛熏蒸法我院用戊二醛熏蒸消毒法代替传统的甲醛熏蒸。

因甲醛熏蒸有如下缺点:

①冷凝聚合后产生的白色粘状物会损坏器械;②灭菌迟缓;③有强烈的刺激气味;④穿透力差。

而我们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柜设有4层多孔层面,将清洗干净的腹腔镜器械整齐摆放在上面,打开各关节、阀门,使管腔与灭菌剂充分接触,从而消毒更加彻底。

而且灭菌时间短(从杀菌开始到灭菌结束只需4h),操作方便,灭菌过程自动化、标准化,整个过程由微电脑处理完成;并设有排气管道,尽可能减少了医护人员与有毒气体的接触。

  高压蒸汽灭菌法虽然该方法是目前最安全可靠的灭菌法,但腹腔镜器械属于高度精密仪器,许多部件不耐高温,且造价太高,如高压必然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仅限于相对不太精密的全金属抓钳、Trocar、冲洗吸引棒等少部分器械。

  腹腔镜感染手术的器械消毒根据目前多数医院的现有条件,尚无最理想的灭菌方法,因此我们对于有特异性感染(结核、乙肝阳性)以及其他传染病的患者不行腹腔镜手术。

但对于极少数急诊手术或化验结果未回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均按感染手术进行消毒处理。

遵循消毒-清洗-消毒的原则,先用1/500或1000的含氯消毒液或用2%戊二醛浸泡60min(注意金属器械须加防锈剂),然后再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必须先做HBV及HIV感染指标检测,凡HBV或HIV感染者或病原携带者,应使用专用镜,并安排在最后做,用后所有器械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1h后再清洗、灭菌。

  注意事项

  高压灭菌及浸泡时的注意事项①高压灭菌或浸泡时,把器械的各个关节部件及其附件拆开,使器械的各关节轴面都能受到一定浓度饱和蒸汽的穿透或浸泡,保证其灭菌效果,管腔不要扭曲,应保持通畅。

②浸泡时,必须把器械都清洗和擦干,避免水和有机物带入戊二醛溶液中,导致戊二醛稀释或溶解,影响灭菌效果。

激活后的戊二醛若不密闭保存,或灭菌器械取用频繁,或环境温度过高、存放时间较长,均可使戊二醛浓度降低,颜色由浅黄渐变为深褐色。

当溶液呈微黄时,不影响杀菌效果,若颜色过深,应废弃更新。

在二醛使用过程中,我们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戊二醛浓度指示卡进行测定,以便及时监测使用期限。

  清洗器械的注意事项清洗时要防止腹腔镜器械各附件的缺失由于腹腔镜器械精密复杂,很多器械都配有小的附件,因此在拆卸清洗时,刷洗槽最好铺有过滤网,以防冲入下水道丢失。

另外冷光源和摄像镜头连线在清洗及消毒过程中,不可打折,盘旋的角度应成钝角,以免损伤光导纤维。

强调冲洗的重要性采用化学消毒法,消毒后的器械使用时,必须用大量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不少于3遍),尤其是各管腔,以防止消毒后残留化学物的毒性作用。

  腹腔镜器械的保养①腹腔镜器械精密,且价格昂贵又易损坏,我们由专人专柜保管存放。

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器械及其附件是否完整,特别注意细小的零件是否完好、配套,管型器械严禁敲击,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结束后,把所有的器械在加酶洗液中浸泡5min,超声冲洗10min,然后用清水刷洗干净,浸入2%戊二醛30min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用干布把残留的水擦干,用石蜡油抹布均匀地涂擦一遍,石蜡油抹布干湿应适中,如果太湿在器械上的石蜡油过多,将会影响饱和蒸汽的穿透力,影响灭菌效果;太干,则在器械表面没有起到润滑保护作用,使器械容易生锈,从而影响各关节功能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③每次手术后均要进行详细登记,记录仪器的使用情况。

④对常用器械及仪器应进行每天小检查,每月大检查,进行详细登记,建立登记记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

  腹腔镜器械的管理

  统一管理随着腹腔镜应用围的不断扩大,为提高腹腔镜临床应用效益,应安排责任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有一定的消毒和医院感染知识的人员统一管理,提高腹腔镜管理人员的消毒灭菌意识,确保腹腔镜安全使用。

  制定并执行消毒和管理制度腹腔镜器械是精密仪器,除有专人管理外,要按《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要求,制定严格的腹腔镜使用和消毒制度,规腹腔镜的管理,正确选择消毒方法,严格按照预处理、酶洗、冲洗再消毒的程序进行。

不允许因消毒不规而造成患者感染,腹腔镜器械管理和使用人员要掌握本院腹腔镜的特性,术前作好充分准备,确保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

  加强消毒效果的监测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十分重要。

2%碱性戊二醛有效期为14d,但其消毒活性将随pH值、温度、时间的影响而变化,若低于1%时即失去对器械的消毒作用。

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试纸检测其浓度、酸碱度,尽量作到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对消毒好的器械进行生物学监测,以确保腹腔镜器械达到高效消毒灭菌。

因腹腔镜器械的管径长、窄及关节的密闭性,在浸泡消毒时会存在个别区域液体渗透不全的现象。

医院感染科应定期对腹腔镜器械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腹腔镜手术虽然以其创伤轻、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因其器械精密易损、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多数医院不得不在短时间频繁重复使用,由此也带来了医院感染的新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必须重视腹腔镜器械的消毒管理,认真做好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管理工作,使腹腔镜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数码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用户都没有弄清楚,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放大倍数到底是多少呢?

下面我来给大家一个简单说明,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表达:

物镜的放大倍数*(电脑屏幕的对角线/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系统的放大倍数。

  其中物镜的放大倍数:

根据您使用的是哪一个放大倍数的目镜,常规的有5、10、20、40、60、80、100等。

  注意电脑屏幕一般是英寸来表示,所以要乘以25.4为毫米单位。

电脑屏幕的对角线:

一般是单位是英寸,比如14英寸的就应该乘以25.4,单位是mm;1英寸=25.4mm。

  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

常用的CCD或者COMS有1、2/3、1/2、1/3、1/4英寸,常规的数码显微镜都是使用第三目加CCD或者CMOS来实现的,那如果已经购买了传统的2目的体视、生物、金相等显微镜;如何实现呢?

既不淘汰原来购买的产品,又要节省成本而实现数码,直接用电脑屏幕观测产品,同时保护了我们的眼睛,那就要通过改造来实现,等到和这个放大倍率息息相关的就是CCD或者COMS的靶面尺寸,它的尺寸直接关系数码显微镜的放到倍数。

  那我们来看看靶面尺寸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CCD或者COMS的对角线尺寸,我们常用的CCD或者COMS有1、2/3、1/2、1/3、1/4英寸,具体的尺寸如下:

       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12.7mm*高9.6mm,对角线16mm。

       2/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8.8mm*高6.6mm,对角线11mm。

       1/2英寸—靶面尺寸为宽6.4mm*高4.8mm,对角线8mm。

       1/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4.8mm*高3.6mm,对角线6mm。

       1/4英寸—靶面尺寸为宽3.2mm*高2.4mm,对角线4mm。

    

       那么我们知道了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现在就很容易就知道您的数码显微镜放大倍率是多少了。

根据我们数码放大倍率的公式:

       物镜的放大倍数*(电脑屏幕的对角线/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总的放大倍数。

       比如:

10倍物镜加1/3英寸的CCD或者CMOS的数码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物镜10倍*(15英寸*25.4/靶面尺寸6mm)=635倍。

关节镜器械的消毒灭菌及维护与保养

 近年来,关节镜手术在越来越多的地区都相应开展起来,使用率也大大提升。

在各级大中型医院,这种极其昂贵的仪器都配备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包括它的消毒灭菌及其保养。

专人的管理显现了它独特的优越性:

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通过仪器带来的感染率。

因此,应该将关节镜的消毒灭菌及维护、保养引起重视,现将近年来开展关节镜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清洗

  清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首要条件。

  1.1镜头

  是整个关节镜系统中最为昂贵,也是最容易损伤的仪器,所以必须首先清洗、妥善保存。

其清洗方法较其他器械不同,不能用毛刷以及任何尖锐利器去碰击,以免划伤镜头,只能在流动水下冲洗,清洗完毕后用柔软塑料泡沫盒放置保存(置于不易被碰撞,跌落的地方)。

  1.2清洗其他器械

  用专用关节镜清洗刷清洗器械,清洗刷要将各种器械狭缝的残留组织清除掉(篮钳、活检钳、刨刀头中残留的半月板或滑膜组织);各种管腔通道用高压水枪冲洗,以便将各种管道中残留的组织冲净;其他器械的轴节部分要拆开清洗,使清洗更为彻底。

保证器械的清洁,为开展下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2浸泡

  将清洗后的关节镜器械全部浸泡在40℃~60℃的含酶溶液中5~10min。

浸泡的要求:

将各种器械的阀门完全打开,使之酶溶液能够完全灌注到各种管腔,从而达到酶溶液浸泡的目的。

同时,应注意线缆接头的帽盖要旋紧,以免进水造成仪器短路等不必要的损坏。

  3过滤

  将浸泡后的所有器械置于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再次浸泡,其目的是去处物体上的微粒及热源。

  4再次清洗

  按照上述清洗方法,再次将关节镜器械在流动水下冲洗,目的是使酶溶液完全冲净,从而达到器械的洁净,为消毒灭菌创造良好的条件。

5干燥

  保证每一种仪器的干燥,是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必须具备的前提。

(1)先将各种器械的表面用干燥柔软的治疗巾擦干,镜头用专门的布料擦拭;

(2)其次用吹风器,或者在烘烤箱将其管腔的水滴烘干,注意摄像头、偶合器不能用持续高温烘烤,因为在高温条件下,会将镜片接口处的硅胶熔解,造成偶合器进水起雾,视线模糊。

  6保养与检查

  确保仪器在下次手术使用时的安全性。

(1)将各种线缆连接在关节镜仪器上,开机检查摄像头的清晰度以及镜头是否造成了磨损;

(2)检查各种器械的轴节处是否灵活,线缆的接头处是否润滑;(3)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以备日后查询。

  7打包

  将各种器械分类整理,使其有序排列。

(1)镜头要放置在专门的泡沫盒子,轻拿轻放;

(2)摄像头要用棉质物品包裹打包,避免碰撞;(3)光纤导线不能打折,只能盘曲地放置,其弯曲程度不能超过90°,以免将光纤折断,并用含有软泡沫的盒子包裹好;(4)进行打包,并在包布上标明“请勿挤压、碰撞”等字样,再次预防在搬运过程中造成仪器的损害。

  8消毒灭菌

  使用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3MSteri-VacTMEO环氧乙烷灭菌系统具有精确可靠,持续性温度监控等,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环氧乙烷的消毒灭菌要求:

(1)时间为3h;

(2)压力为450mBar;(3)温度37℃;(4)浓度700mg/L;(5)生物指示剂为物理、化学。

但须注意:

当浓度达到3%~100%(30000PPM)时,EO即燃;急性吸入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水泡;消化道接触具有腐蚀性;眼睛接触可引起严重刺激造成损伤等。

  在手术开始前,查看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因检查不严造成的感染,是术前的最后一道把关口。

是否已进行消毒:

3MEO指示胶带由黄变红;是否达到灭菌效果:

3MEO指示卡由黄变红。

  整个过程应是井然有序、环环相扣的,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否则其影响意味的将是消毒灭菌的失败,也就可能造成手术的感染。

现代医学的消毒灭菌是极为严密的,必须要牢实地把握每一个环节,做到认真负责。

  9细菌培养

  每月定期对关节镜器械做1次细菌培养。

其目的是确保手术中用的器械完全符合消毒常规第四版的要求,达到ISO9000的标准。

PENTAX镜钢丝故障的判断及维修实例

  PENTAX镜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故障,使得医生在检查时不能对病变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对病人不能急时准确得出病理的原因,延误了病人治疗的最佳时机。

  故障现象1:

角度不够

  分析及处理方法:

在使用镜的例数多,钢丝受到外力的拉伸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变长,导置角度不够。

处理方法:

打开镜操作手柄,进行调查钢丝的长度,如果这样也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就用电烙铁加热钢丝固定件,使焊锡溶化后,把钢丝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在固定件上加好焊锡,使之不易脱开。

  故障现象2:

其中一个角度没有

  分析及处理方法:

这种故障经常要想到两个原因,一是驱动钢丝的线轮断,二是钢丝断线。

线轮断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把大小旋钮折下,打开后盖,取出坏了的线轮,再把新线轮按原样装好。

要是插入部钢丝断开,那就比较繁锁,这时需要把整条镜折散,待取出弯曲蛇骨后,重新焊接新的钢丝,打磨好,重装好镜后进行角度调整,调到最佳角度为宜。

镜更换橡皮方法

镜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在日常使用中,如果方法不当,都会出现镜橡皮破损现象,小则影响镜子正常操作,大则导致镜子CCD损坏,给医院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这里对镜的小修故障(更换橡皮)作如下阐述:

  在镜检查一节中介绍了如何使用测漏装置检查镜漏水现象,这里主要介绍,镜橡皮出现漏水后,如何使用正确方法更换橡皮。

  1.用刀片割掉旧橡皮,清洁部位

  2.在弯曲管两端涂上一圈环氧树脂胶(防止橡皮变形)

  3.将新橡皮套进专用套筒上,两头把橡皮反在套筒上,橡皮里涂上二硫化钼

  4.用针筒抽真空将橡皮扩套进弯曲管上,松开橡皮两边,取走套筒

  5.用鱼丝扎线,前端是从左到右扎,线宽度为1.5-2MM,后端分两道扎,先从右到左扎,再从左到右扎,宽度为2-2.5MM;用刀片割掉两边多余的橡皮

  6.用小号狼毫毛笔上胶(AB胶加碳粉)

  7.在白炽灯下烘两小时

  待胶烘干后,给镜再进行再次测试,完好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KARLSTORZ30°膀胱镜维修案例

1)故障分析

  此STORZ 30°窥镜故障为图像模糊,视场很暗。

  检查窥镜两端是否有污物,用棉签蘸酒精擦拭两端镜片后再观察,故障依旧。

  发现此镜镜管外表面可见明显凹痕,首先接通冷光源,观察照明光纤没有断丝,确定不是因照明系统导致的图像不清晰,接下来由镜体部分轻轻摇动可听到明显声音,说明部零件松动,由此判断部光学系统损坏(棒镜和间隔环),需要拆开维修。

2)窥镜的拆卸

  因窥镜外部由全不锈钢打造,特别精密,拆开的难度不小,拆开之前必须仔细查看镜子的大概结构,找到正确的接口,再下手,以防破坏其照明系统,首先利用酒精灯加热将目镜端脱胶,再利用治具下。

   

3)(平口钳、三脚钳及铜制目镜圈等)拆卸,铜制目镜圈为卡在目镜端的治具,方便打开目镜端,此治具可根据镜子的不同尺寸自己制作。

再利用各种治具打开镜子时,切记谨慎小心,以防对镜子的撞击。

因许多镜子部上胶较多,打开时需要更加耐心,反复仔细是必备的素质。

打开接口处后,不可盲目拆开,每条镜子的光学结构有所不同,需要看清每个零件的配合及位置方可拆

4)光学系统的修复

  窥镜拆开后,采用逐一查看法,首先目镜没有损坏,接着对前面的棒镜进行分析,特别注意的是取出棒镜是维修的关键,每条棒镜的取出必须标明方向及编号,每条镜子都有其安装误差,否则打乱后会影响其光学成像。

在取出第3根棒镜时发现棒镜一端已经严重断裂,其碎片已挤压至间隔环中,故障原因找到,棒镜的破损影响了光学成像,需要更换棒镜。

找到与其配套的棒镜后安装,观察其成像效果,光学系统的搭配很重要,棒镜的作用用于转像及消色差,为粘合镜片,观察物体时成倒像,目的需使此棒镜符合整个光学系统的成像,经过反复调试,光学成像达到要求,此棒镜可以使用,但成像质量还比较差,需要进行整个光学系统的清洁工作,利用脱脂棉、酒精、气吹、依次对光学镜片及硬管进行清洗、擦净,最后按照方向安装、调试,观察图像后达到了清晰、明亮的效果。

5)硬镜的后期及检测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