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形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57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班教案《形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教案《形状》.docx

《小班教案《形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教案《形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教案《形状》.docx

小班教案《形状》

小班教案《形状》

小班教案《形状》

小班教案《形状》1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图形)

  2、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3、三个贴有形状标记的篮筐。

  4、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出示“魔术箱”):

宝宝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今天老师是魔术师,我要给你们变魔术,想看吗?

  师:

123变变变!

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逐一出示图形)

  幼儿辨认图形。

  二、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1、师:

图形宝宝累了想回家休息了,我们把他送回家好吗?

这些是图形宝宝的家,那这是谁的家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我们从形状标记上知道了这是正方形宝宝的家。

  师(边讲边示范):

我把正方形宝宝送回家。

  2、请个别幼儿尝试送。

  3、师:

后面桌上还有许多图形宝宝还没有回家。

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把它送回家,一边送一边要说:

我把xx图形宝宝送回家。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铺路

  1、师:

刚才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了。

图形宝宝非常感谢我们把他们送回了家,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去他们家玩,可是一阵大风把图形宝宝家门前的小路吹坏了,所以图形宝宝想请你们帮他把小路铺好,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出示镂空小路)这就是图形宝宝家门前的小路。

宝宝,你们看到了吗,现在小路上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坑,有哪些形状的坑呢?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3、教师讲解要求,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

图形宝宝还想请你们帮他找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出示大操作纸):

请你从这些物品中分别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宝宝的好朋友,找到以后用一条直线将相应的物品跟相应的图形相连。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好的幼儿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看。

  五、结束活动

  师:

好了吗?

那现在我们就沿着铺好的路去图形宝宝家吧!

小班教案《形状》2

  活动目标:

  1、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吹满泡泡的活动室。

  师:

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乐园。

耶!

  师:

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

它是怎样的?

(看见了圆圆的泡泡)

  师: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

(喜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吹泡泡?

师生共体吹泡泡(圆形的玩具)

  2,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老师依次出示吹泡泡玩具)

  幼儿: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

  老师:

你们猜一猜,用这些玩具吹出的泡泡可能是怎样的?

  老师:

我们再去吹泡泡,用它们吹出的泡泡跟你们说的到底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验证)

  老师:

“真的是这样的吗?

”老师压扁其中一个再次提问,“这样的图形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

原来啊各种各样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游戏:

吹泡泡

  老师:

“你们还想不想玩啊?

我们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阳光下面是怎样的?

小班教案《形状》3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后一个看望小兔的环节,本来是想不用真的小朋友,而用录音代替,但考虑到幼儿活动的兴趣,就请大班的一个孩子来做小兔,增加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

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

“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

”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

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

  师:

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小:

三角形

  师:

房身呢?

  小:

正方形

  师:

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小:

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

  师:

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师: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

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师:

妈哩妈哩轰,变!

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小:

圆形

  师:

它是怎么样的呢?

  小:

没有角的

  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三、游戏—铺路

  1、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

“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

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师:

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

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

(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教案《形状》4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

.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

.大水箱、盛着水的透明塑料杯。

.隔水围裙或简易小雨衣。

  活动过程

  1.给每位幼儿一杯水,请幼儿观察并触摸杯子里的水,向幼儿提问:

  水有颜色吗?

  水在杯子里是什么形状的?

  触摸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介绍自己搜集回来的盛水器皿,说说它的形状。

  3.幼儿操作,尝试把杯子中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中。

建议幼儿搜集瓶口较大的器皿,以便进行倒水活动。

  4.与幼儿观察和讨论,当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器皿时,水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水的形状会随着器皿的形状而改变。

  5.老师: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把不同形状的器皿放在展览角,请幼儿欣赏。

  活动

  能参与讨论水的特性。

  能投入实验、观察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的重点在于鼓励幼儿探索水的特性,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不要追求让幼儿说出水无固定形状这一特性。

小班教案《形状》5

  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形状的兴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图案如下。

录音机,欢快的音乐。

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

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

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

(课件:

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

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

(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

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

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

  幼A:

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

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

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

(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

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

(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动画课件5:

物体分类

  课件:

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

  

(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

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

(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是谁的孩子呢?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移到相应的房子边。

如答对,物体走进房子,电脑:

“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

”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电脑:

“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

  幼D:

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E:

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F:

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电脑提示错误)

  师:

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哪它是谁的孩子呢?

小班教案《形状》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对三种形状进行区分配对。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

  2、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饼干若干。

  3、张三种不同形状嘴巴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认识形状

  1、师:

"今天,我们小小四班来了三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

  2、出示课件一,引出圆形宝宝。

师: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3、师:

"你看这个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形。

"

  3、同上引出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形状宝宝找家

  1、出示课件,引出三个房子。

师:

"你们看,这里有三幢房子,你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吗?

"

  2、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找出形状与房子的共同点——都是相同形状的。

  3、出示课件——开门检验是否找对家,开门的房子里出现相应的形状宝宝。

  三、分饼干

  1、请小朋友去形状宝宝的家里做客,分发相应形状的饼干。

  2、认识手中饼干的形状,请和手中拿一样图形饼干的小朋友相互碰一碰做朋友。

  3、出示小熊小猫和小青蛙。

师:

"有三个小动物闻到了饼干的香味也到我们小小四班来啦!

"

  4、师:

"你们愿意请他们吃饼干吗?

他们喜欢的口味可是不一样的。

猜猜分别喜欢什么口味?

从哪里看出来的?

(张开的不同形状的嘴巴)"

  5、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分饼干给动物宝宝

  四、延伸活动

  出示真的形状饼干,请小朋友们洗手喝水,分享自己喜欢的形状饼干。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

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

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

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

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

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小班教案《形状》7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制作形状或大小标记。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

大小三角形各一个,大小圆形各一个;大小方形各一个。

  2、学具:

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A、按特征分类。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

这里有哪些图形?

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在黑板上画三个方格作为图片的家,启发幼儿将相同的图片送进一个方格中。

请一位幼儿上来送图片回家,边送边说:

什么片片,我送你回家,……

  B、制作特征标记。

  ——教师指着一个格子中的圆形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说说:

这里是什么图片?

它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

(引导幼儿用画圆来表示)

  ——接着引导幼儿制作三角形,方形,大、小标记,指导方法同上。

  2、操作活动。

  A、第一、二、三组。

  ——制作大小标记:

看图说说:

图上有哪些动物?

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大小分别将大动物或小动物圈在一起,再在方框中画出大、小标记。

  B、第四、五、六组。

  ——制作形状标记:

观察画面,说说:

图上有什么?

是什么形状的?

请幼儿将相同形状的物体圈在一起,并在旁边的方框里画出形状标记。

  ——观察各种形状的积木,请你给三角形的积木涂色。

  3、指导幼儿操作,并进行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教案《形状》8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

(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

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

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

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

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

幼儿边喂边说:

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

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

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

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

我吃的是XX饼干。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

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教案《形状》9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复习三角形。

  2、建立正方形的概念,学习正方形的基本性质。

  准备:

  黑板上画一个一般的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活动与指导:

  1、复习三角形。

  2、教师边指正方形边引导幼儿数出正方形角的个数和边数,启发幼儿说出:

它是一个四边形,它有四个角。

  3、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正方形的特点:

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一样长。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正方形。

  4、小结:

正方形有4条边,它的边一样长;正方形有4个角,它的角一样大,都是直角。

  5、边讲述边在黑板上再画几个边长不同的正方形,使幼儿知道:

所有正方形除大小不同外,其它性质都相同。

小班教案《形状》10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并且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不仅为了增加趣味性,而且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识别;

  2、让幼儿复习前段时间教授的如何打电话;

  3、让幼儿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小白兔玩偶一个,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几何图形三张(分别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

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

“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

”于是,老师就问小白兔:

“那你想要什么样子的房子是呀?

”小白兔摸摸脑袋,想了想,说:

“房顶是三角形的,小房子的身体是正方形的,门啊,是圆形的!

”现在啊,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给小白兔搭房子,那么,就请小朋友们帮我一起来给小白兔盖房子好不好啊?

  小:

好!

  师:

看,老师啊今天带来了一些图形宝宝,我们要把它们组成小白兔的房子!

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啊?

  (引导小朋友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要多次重复)

  师:

小白兔说,房顶是三角形,谁能帮老师挑出来那个是三角形呀?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三角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

小房子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啊?

对!

是正方形!

那就请小朋友帮老师选出正方形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正方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

咦?

大家看,这个房子还缺什么啊?

是不是门啊?

对!

就是门!

那就请小朋友把门的形状帮老师选出来,并且贴出来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圆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二、复习图形和颜色

  师:

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全都答对了,给自己一个鼓励吧!

棒棒棒!

我最棒!

那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我们的这些图形宝宝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啊?

  (让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做以适当引导)

  师:

最后啊,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再认识一下这些图形宝宝吧!

  和小朋友一起再把刚才贴出来的小房子的组成的图形再认识一遍,并要清晰地叫出名字,不断重复。

  三、结束部分

  教师扮演小白兔打电话,说:

“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

我又有暖和的家了!

  师:

小朋友们喂小白兔搭好了房子,小白兔有了自己的家,大家开不开心啊!

真棒!

小朋友今天真棒!

来,大家一起来说,棒棒棒!

我最棒!

小班教案《形状》11

  活动目标:

  1、在幼儿无目的随意乱撕纸的基础上学会定型撕纸——按针孔排列大胆撕出图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在各色不同质地的纸上用针扎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

  2、娃娃一个或几个。

  活动玩法:

  1、先展示娃娃告诉幼儿:

娃娃和小朋友一样爱吃饼干,我们今天给娃娃做饼干,看谁的小手最能干,做的饼干又好看又好吃。

  2、启发幼儿把纸举起来对着发光的小针眼(小孔)。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按小孔把饼干撕下来的方法。

  3、幼儿撕好饼干后放在盘子里,并会说“我做的饼干是圆形的”,“我做的饼干是三角形的。

  4、幼儿可随意做许多,最后送给娃娃,享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建议:

  用相同办法可撕食物或动物造型并可编出各种故事情节。

小班教案《形状》12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

(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

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

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师:

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

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

幼儿边喂边说:

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

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

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饼干有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