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66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 参考资料.docx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参考资料

窗体顶端

教师竞聘招考的教育学题库(为毕业考编的学生准备)

1.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和对立焦点。

2.学生认识规律以及此规律在课程教育过程中的基本阶段。

3.聘任教师的形式有哪些。

4.人的思维有哪些形式。

5.由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6.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2008年2月23号】广州市海珠区教师招聘面试内容(网友版)

1如果有位老师向你抱怨学校领导分配不公平,你会怎么处理?

2如果你在上课,突然有两个学生打架,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3你面对这次招聘所具有的优势?

各个学校不同的综合能力,分析时事,有学科知识,还有问你一些问题

第一轮教育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

应该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介绍最喜欢的教育家。

其主要教育观点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发?

案例分析(15分乘2,写三百字以上评析)

有工作经验的:

谈谈你的教学经历,你跟学生的关系怎么样?

你的家庭情况。

《教育心理学》试题集之简答或论述(含答案)

简答或论述

1、教育心理学应为哪5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

(1)确定教学目标;

(2)了解学生特点;

(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

(5)教学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内容?

答:

(1)学习理论;

(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

(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简述莱普尔的实验。

答:

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欢的彩笔作画。

第一组和第二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奖励;第二组则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为控制组,作画后不予奖励。

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继续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一半。

由此莱普尔得出结论,外部奖赏一旦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该种活动的原有兴趣。

这便是外在奖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

从莱普尔的试验看出实验法有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第二是对变量加以控制。

总之,实验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情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遵循预先拟定好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果也要进行精确的测量。

正因为如此,实验法通党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可*的方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哪几种?

 答:

(1)实验室实验。

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允许实验者对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做最大程度的控制,因而这类研究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

它的局限在于其实验情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因而其实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

(2)随机化现场实验。

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研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3)单一个案实验。

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实验就是单一个案实验的例子。

在单一个案实验中,实验者无需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

这是单一个案实验区别于其他等组实验的一个特点。

6、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第一,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与反应(R)之间的直接联结,用S-R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在S-R之间建立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

答:

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

它们主张“完形说”。

第一,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

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

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

(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

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

9、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

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由此,维果斯基指出:

“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1)图式。

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

(2)同化。

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同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3)顺应。

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

(4)平衡。

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称为平衡。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都依次通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

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

(2)前运算阶段(2-7岁)。

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作,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进行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

(三)对教育的启示。

(1)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知觉周围世界的,从而正确地判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

(2)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越越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只会徒劳无益。

(3)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概念的实例。

11、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

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一阶段:

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第二阶段:

自主对怀疑(1.5-3岁);

第三阶段:

主动对内疚(3-6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

第六阶段:

亲密对孤独(18-30岁);

第七阶段:

创生对停滞(31-50岁);

第八阶段:

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

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答:

(一)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1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

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世俗水平(9岁以前)。

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2)世俗水平(9-20岁)。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世俗水平(20岁以后)。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14、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答:

首先,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杜威B.巴甫洛夫C.华生D.斯金纳

B〔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

A〔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

A〔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新行为主义

C〔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

C〔解析〕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6.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霍尔B.高尔顿C.洛克D.华生

B〔解析〕高尔顿的典型论调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7.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凯洛夫的《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D.“化性起伪”

A〔解析〕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

“弃仁绝义”和“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化性起伪”是由荀况提出的。

9.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中学教育目的B.中学教育目标

C.中学教育原则D.中学教育内容

.A〔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

即中学教育目的就是国家规定将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1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

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12.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

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A.80B.60C.85D.90

C〔解析〕该生测验得60分,他的智商IQ=15×(X-X)S+100,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85。

13.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

A.早期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C〔解析〕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他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

14.“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

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D〔解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其中,“教学相长”蕴含着早期教育心理学的萌芽。

1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

B〔解析〕根据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可见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

1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D〔解析〕根据普里马克原理,当我们运用强化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排除A;D选项是用儿童喜欢的“看电视”来刺激他原本不喜欢的“完成家庭作业”,符合普里马克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7.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脑由()等部分组成。

A.脑干B.间脑C.大脑D.小脑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感知

2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

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

22.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A.执行成分B.认识成分C.情感成分D.意志成分

17.ACD〔解析〕直观性原则为教学原则。

18.ABCD〔解析〕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大脑也称为端脑。

19.ABCD〔解析〕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0.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21.AB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22.BCD〔解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自我体验即为情感成分,自我调控即为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3.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

24.京师大学堂创办于________年。

2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______、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______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6.讲授法主要是以_______的形式向学生传授。

2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反映。

2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和_________。

29.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_______或________状态。

30.同化是人的一种_______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_______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

31.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_、___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3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形式。

23.维果斯基

24.1898

25.性别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6.语言间接经验

27.延续性顺序性

28.分析综合

29.缺乏不平衡

30.适应认知结构

31.加工组织

32.概念命题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3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

()

3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3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36.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37.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3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

39.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40.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四、判断题

33.×〔解析〕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34.√〔解析〕见韩愈的《师说》。

35.×〔解析〕应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6.√〔解析〕略

37.√〔解析〕略

38.×〔解析〕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

39.×〔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40.×〔解析〕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这是一种负强化。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41.课程

42.道尔顿制

43.想象

44.同化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5.请列举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策略。

46.发现学习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7.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48.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49.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0.早读铃声响了,初二

(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

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

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51.小张老师是初一

(1)班的新任英语老师,第一次登上初一

(1)班的讲台。

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受鼓舞。

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

可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由于听不懂开始做小动作、扮鬼脸。

台上台下一片混乱。

请试用备课的有关知识分析张老师的失误。

 

五、名词解释

41.课程:

课业及其进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或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42.道尔顿制:

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该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生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它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43.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4.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

六、简答题

45.〔答案要点〕

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养成自我检查,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46.〔答案要点〕

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47.〔答案要点〕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48.〔答案要点〕

第一,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

第二,10岁以后,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

第三,10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

第四,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

49.〔答案要点〕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