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册音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14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册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第3册音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册音乐.docx

《第3册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册音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册音乐.docx

第3册音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3

(人音版)

 

 

(2013)学年第

(一)学期音乐第(三)册教学工作计划

班级

情况

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习惯的简要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小学学习生活。

各班良好的课堂常规已经形成。

优美的班级歌声已经形成。

知道了歌唱的正确坐姿,自然的歌唱的方法。

认识了简谱do——SI七个唱名,并能在学会歌曲后,视唱歌谱。

经常让学生无伴奏歌唱,学生的音准有进步。

本学期学生仍旧系统化地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的乐理知识很丰富,老师一提问就能回答。

会让我有一个错觉,以为全班学生都掌握了。

要关注更多的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除了正确之外,还应该学会有感情地、有方法地进行演唱;要注意二声部歌曲的教唱。

欣赏歌曲时要能有音乐素养地聆听,通过音乐要素进行聆听,会理性地感受乐曲。

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

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自控能力较低年级已经较好,除了必要的常规让其在课堂上可以稍微随意,如不特别强调其聆听时的坐姿,但在唱歌时要进行强调。

重点发展内心节奏韵律感、音乐感、音准感的学习、加强,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与创造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音乐各方面的素养。

各班情况简介:

(1)班.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已经形成,喜欢唱歌、跳舞,表达内心的感受。

喜欢音乐游戏。

要关注个别学生,如:

庄丰渝同学,容易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要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班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已经形成。

统一的歌声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

喜欢唱歌、跳舞,表达内心的感受。

喜欢音乐游戏。

要关注个别男生会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与上课没有关系的事情。

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分别为《水乡》、《快乐的课间》、《国歌》、《月夜》、《少年的歌》、《在妈妈身边》、《回声》《童心》

2、尊重学生兴趣,从学生原兴趣出发,,积极从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感知各种音乐要素、音的高低、速度记号

、强弱等,并通过多种手段,如语言、绘画、形体等方面做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体验、感受、鉴赏音乐的美。

3、尊重音乐学科的特点,由浅及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获得初步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如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二拍子拍号、二拍子指挥图式、三拍子拍号、三拍子指挥图式、四拍子拍号、四拍子指挥图式、连线、升记号、强、弱记号

 

,能够区别和演唱齐唱、合唱、区别齐奏与合奏:

4、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造精神,在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育活动中,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

5、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趣味性、知识性的统一;

 

本学

期教

学总

目标

 

1、发声训练部分:

 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运用非连音及断音唱法时,声音要有弹性。

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二声部发声逐渐做到声部和谐。

在韵母变换时,逐步做到声音位置不变,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确。

2、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结合键盘认识音名从c1到c2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

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

学习附点音符,知道它们的名称和时值。

学习各种拍子的指挥图式。

学习顿音记号及其唱法。

  2)、视唱部分:

视唱C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及五声徽、商等调式音阶。

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包含所学过的音程及节奏)。

练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纯八度旋律音程的练习(不出现名称)。

划拍视唱各拍子歌曲。

3)、练耳部分:

练习听记两个音——四个音连续进行的旋律音程,增加大小六度音程。

(不说出名称)。

练习听记2——4小节的节奏。

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4、乐器演奏部分:

学习口风琴演奏C大调音阶。

能掌握扩指法、穿指法、跨指法等。

教改

教研

课题

 

《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

 

提高

教学

质量

的主

要措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得到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学困生培养

1.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多给学生创设在课堂上演唱、交流的平台,对个别口风琴演奏、识谱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进行小组活动或一帮一互助小组。

 

第一课《问声好》(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聆听《森林水车》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

2、初步学唱歌曲《问声好》,发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3、初步学习在课堂上的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学会指出优缺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问声好》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问声好》中三拍子旋律和二拍子旋律的不同特点

教具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三拍子旋律特点,为学习新歌作好准备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带领学生听三拍子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234|5-|6565|6523|1-‖

(师)小朋友们好。

(生)你好你好莫老师你好。

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的空间,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进行音美学科综合。

 

二、听《森林水车》

1、导入

师:

小朋友,你去过森林吗?

森林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森林。

生:

……

师:

你想知道森林的早晨是怎么样的吗?

生:

……

2、欣赏音乐《森林水车》(课件出示)

3、问:

森林让你想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

森林里都有那些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交流评价。

⑵教师小结进行描述。

4、结合图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课件出示投影)

5、复听

⑴让学生用水彩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⑵互相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涂,这样画?

学生互相评价。

有目的的层层递进,通过游戏加深对歌曲的印象,烘托课堂上愉快、轻松的气氛。

三、表演《早上好》

1、导入

师:

除了大自然的声音以外,还有什么声音呢?

我们来听一听。

2、欣赏歌曲《早上好》(课件播放)

3、师:

歌曲唱了谁在干什么?

⑴生:

……

⑵师:

原来是几个乌干达的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相互遇见了,他们唱起了乌干达的民歌《早上好》。

你想学一学么?

生:

想!

4、师范唱并律动,学生跟着老师律动。

5、师:

老师边唱歌边做动作,(问)我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师带领学生齐练拍手、踏脚。

6、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7、听老师的钢琴声进行练唱。

8、将学生分成两组围成小圆圈,唱着歌走一走。

9、分组表演并进行游戏。

10、指名表演歌曲。

四、复习上学期的歌曲

五、小结

我们小朋友要向乌干达小朋友学习,和他们一样有礼貌,和他们一样的团结友爱。

六、师生再见

七、听音乐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麻雀》,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小麻雀》

教学难点:

编创歌词并表演

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课件、磁带、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早上好》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234|5-|6565|6523|1-‖

(师)小朋友们好。

(生)你好你好莫老师你好。

把对已经学过的歌曲进行复习当作发声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又节省了时间,对新歌三拍子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复习歌曲《早上好》

1、跟音乐轻声律动演唱

2、分组表演并游戏

3、互相评价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肯定学生不同的意见,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音乐的综合能力,为导入新歌作好准备。

 

三、学念儿歌

1、导入

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唱了一首乌干达的歌曲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中国小朋友上

学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

2、出示儿歌,教师范念学生自由的为教师打节拍做动作

3、学念儿歌,加打击乐器。

4、齐练儿歌并加动作

5、作渐强、渐弱的处理,综合表现儿歌(分组念、奏、跳、看等)

6、自由为儿歌编创自己喜欢的节奏,并作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

四、表演《小麻雀》

1、导入

师:

我们在上学的路上听到了小鸟的问候,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小鸟呢?

生:

……

师:

麻雀!

你知道麻雀是怎么歌唱的吗?

生:

……(允许各种各样不同的鸟叫声)

师:

我们来听听录音机里的小麻雀跟我们学的小麻雀唱歌是不是一样的。

1、欣赏音乐《小麻雀》,教师带领律动

2、老师范念歌词,学生自由律动

3、和老师一起有节奏念歌词(课件显示)

4、教师范唱,学生律动

5、跟音乐轻唱,教师试着用打击乐器伴奏

6、分组表演唱与打击乐器伴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权利让他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个性。

 

五、编创与活动

1、导入

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唱了小麻雀的歌曲,可是,有一只小花猫有些不服气,为什么小麻雀有自己的歌曲可是我却没有呢?

你能帮助它吗?

2、课件出示不完整的歌词,学生自由讨论填空,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回答,评价优缺点。

4、师:

你能根据刚才编的歌曲来唱一唱吗?

5、自由找伙伴进行练唱

6、分组进行交流演唱,其余跟歌词律动表演小花猫的动作。

7、师:

你还能为其他的小动物编一首歌曲吗?

8、自由编创,鼓励与众不同。

9、交流表演,并及时给予鼓励、赞扬。

10、评出编创小能手,并发奖品。

六、小结

我们小朋友真是能干,不光会唱歌,还会编歌曲。

以后我们要继续努力,长大以后做一个作词、作曲家。

七、师生再见

八、音乐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间的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

2、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发现音的高、低、长、短。

3、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东西来探索音的高、低、长、短。

课前准备:

塑料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报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听音乐《小麻雀》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

(播放歌曲《这是什么》后)

提示:

小朋友猜猜歌曲中唱的是什么物品?

(钟、表)请你把你

生活中的或者想象中的钟表画在课本中。

四、新授

1、表演《这是什么》

a、听教师范唱,随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

b、轻轻的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要求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的朗读)

c、学生跟着琴声填唱歌词。

d、分小组演唱歌曲。

2、编创与活动: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a、(拿出木桶、玻璃杯、易拉罐等)提示:

生活中这些物品能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吗?

(分小组研究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后汇报)

b、提示:

你还能找出身边其他事物所发出的高低、长短、强弱的音吗?

3、听《在钟表店里》

a、初听音乐,请学生说说:

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

好象看到了什么?

b、复听音乐,听到那些高、低、长、短、强、弱的音乐用动作表示。

(听完后)提示:

你觉得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五、小结

 

律动带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氛围

猜“谜底”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美术学科发挥学生想象填画钟表。

初步感受歌曲节拍、旋律

熟悉歌词,咬准字音。

听听学生演唱歌曲时歌词唱得是否清楚。

小组合作探讨研究普通生活用品

发出高低、长短、强弱的音,培养小组合作。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

找“音乐”。

初次聆听,熟悉音乐。

再次聆听,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并能用语言表述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歌曲《这是什么》。

2、编创四拍节奏。

3、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培养对歌曲的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编创四拍节奏。

教学准备:

节奏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听音乐《这是什么》进教室律动。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

四、新授

1、游戏:

传消息(节奏)

A、师生示范做游戏,提示:

做游戏时老师是怎么样的?

B、各小组做。

(要求:

分小组不出声音地做;由每一小组的第一

个学生编创四拍节奏。

C、评定:

根据每小组节奏准确率的高低确定优胜组,在自己的

课本上画上大红花。

2、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A、聆听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书本13页)

B、初次听录音,学生随课本上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C、提示:

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

(复听,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

D、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3、复习巩固《这是什么》

A、集体演唱

B、自由组合,创编动作表演唱

五、小结。

小朋友,时间过的真快!

我们快乐的音乐40分中又过去了,你说说在这40分中里你学到了什么?

感受音乐课堂的氛围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与学生的示范,既能拉进彼此的距离又能为游戏起到示范作用。

锻炼学生创编节奏的能力,同时也巩固四分音符“ ”。

肯定自己,鼓励自己。

听小故事,熟悉音乐情节。

培养聆听习惯。

趣味性的答题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集体回忆歌曲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让小朋友知道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2、能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懂得时间的珍贵。

教学重点:

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前准备:

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能力目标:

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的咬字吐字演唱《时间象小马车》。

3.情感目标:

懂得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养成惜时、守时、不虚度光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时间像小马车》,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情绪。

2、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1.谜语

一匹马腿儿勤,日夜奔跑不停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师:

你能猜一猜是什么吗?

《钟》

2.导语

师:

时间在滴答滴答地走,告诉我们要早睡早起休息好。

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这首歌告诉我们时光来去匆匆,它就像是一辆不知疲倦小马车,我们大家都坐在上面。

有的人在车上珍惜时间,学会了很多本领;有的人却在浪费着时间,什么都没学到。

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大家都来做个珍惜时间的人吧!

二、新授歌曲

1.节奏练习:

2∕4 

(1)× ×× ∣××  ×0 ‖

(2)×× ×× ∣ ××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2.熟悉歌词

(1)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歌词。

(歌曲伴奏音乐做背景)

(2)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学生独立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歌的节奏做铺垫。

3、学唱旋律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再听歌曲轻声跟唱。

(提出要求:

轻声唱,注意音准。

4、分段视唱歌谱,纠正不足。

学唱歌曲

A、分句学唱

B、学生分句接唱

C、男女对唱

4.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表现

A、跟音乐有表情演唱

B、用动作参与演唱

C、用伴奏乐器参与演唱

师:

时间像小马车,滴答滴答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

(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师:

是啊,时间跑了,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有一位大作家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多媒体以逐行出现此段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教益。

   师:

聪明的小朋友,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师:

小朋友要珍惜你所拥有的时间,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做个珍惜时间的人吧!

感受音乐氛围

 

熟悉歌曲旋律

熟悉歌词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以探讨乐器音色的形式,选择合适的

 

第三课《童话故事》(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小天鹅舞曲》、《糖果仙人舞曲》

2、表演歌曲《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3、创编情节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吹奏口风琴。

(机动)

3、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在学唱及欣赏过程中,感受体验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创编动作、填唱名等音乐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小天鹅舞曲》,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学唱歌曲《小红帽》,并指导学生用歌声、动作等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歌(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头饰、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节奏接龙游戏

××××丨×××丨×××丨×××‖

××××丨××××丨××丨××‖

×××丨×××丨×××丨××‖

三、欣赏《小天鹅舞曲》

1、师讲《天鹅湖》的故事导入。

导入:

在一个碧波荡漾的湖边,有一群非常美丽可爱的天鹅。

因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天鹅湖”,你们想听《天鹅湖》的故事吗?

2、初听全曲,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

同学们,请你们来听一段音乐。

师:

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3、学生回答所思考问题,并表演示范。

4、观看录像,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5、复听,同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师:

同学们,你们想跟电视机里面的姐姐们跳得那样美吗?

好,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动作轻盈,并能够合上音乐。

6、学生讨论,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7、综合表现乐曲。

四、学唱《小红帽》

1、导入:

谁能给大家说说《小红帽》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播放课件欣赏,初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听录音跟唱歌曲。

找一找哪几句的旋律是相同的。

4、分组,加入情节表演。

师:

同学们,你们想跟小红帽一样走向树林吗?

请同学们分成四组,由组长带领分角色并加入情节来表演。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

同学们玩得高兴吗?

(真好!

)下面,请同学们用很高兴,很亲切地声音来演唱歌曲好吗?

6、综合表现歌曲。

可以启发同学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同时,分角色表演等等。

五、课堂小结

创设气氛,活跃课堂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合作能力,并为歌曲学唱做铺垫

激发兴趣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情绪

激发欣赏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熟悉歌曲

 

让学生在和谐、生动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

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糖果仙人舞曲》,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学唱《有一个人在林中》,并指导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来表达歌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创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小天鹅舞曲》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学唱《有一个人在林中》

1、导入:

刚才,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仿佛来到了一个树林里。

你们来听听,树林里会有什么呢?

2、播放课件欣赏,并回答所思考的问题。

3、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听音乐模仿表演。

4、读儿歌。

师:

同学们,你们想进入树林里玩吗?

可是,在进入之前一定要读会一首儿歌,可以吗?

5、试着听琴声演唱歌曲。

6、进入树林,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听音乐表演。

三、欣赏《糖果仙人舞曲》

1、导入:

同学们玩得高兴吗?

(高兴)下面,让我们在树林里休息一下,打个盹,做个美梦。

2、闭上眼睛,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形象。

3、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

(或,你梦见了什么?

4、根据自己所想到的,边听音乐边表演。

四、巩固歌曲

1、导入:

梦醒了,哇!

眼前是一片美丽的花海。

2、播放课件听唱。

3、指出学生演唱中不足的地方,个别处理。

4、综合表现歌曲。

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演绎歌曲。

如:

选择打击乐器伴奏;自编舞蹈表演;与同学合作拍手唱等等。

五、课堂小结

创设音乐情景,活跃气氛

设疑,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旋律

把歌词设计成儿歌,解决学唱中咬字的难点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乐中学

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发挥学生个性,培养音乐表现力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创新能力

 

第四课《跳起舞》(三课时)

教学内容:

⑴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

⑵表演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

⑶编创与活动。

教学总目标:

⑴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