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49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docx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宁波地区生产资源匮乏,劳动力相对丰裕,在地理位置上陆上靠近上海,而海上位置来看毗邻东海,内有宁波北仑港,拥有较为发达的运输渠道优势,这些都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宁波加工贸易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起步,通过通讯、电信、光机电等外资企业的引入,逐步提高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其中机电类产品出口发展尤为迅速。

在宁波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由于宁波加工贸易价值链内部各环节联系程度低等内部原因及工资成本上升、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整个宁波加工贸易亟待转型升级。

另外,近年来,宁波加工贸易企业在品牌创新等方面有所发展,下属县市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深入,且考虑到宁波自身港口经济优势下仓储运输业发展契机,都为宁波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2、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据对现有文献资料的阅览,结合吴建新(2008)[1]与刘德学(2007)[2]对全球产业链的研究,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块,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及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生和分配。

其中,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指对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及价值链参与者间关系的协调,这一块的研究集中于治理模式方面。

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主要研究价值链中的行为主体如何通过融入价值链来提高自己企业的能力及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即研究升级的机制、类型和路径等。

价值链经济租的研究集中于经济租产生原因及其分配。

价值链治理主要决定了价值链升级与价值链的租金分配。

以下选取“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为主要研究方向,陈述关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外研究现状

1.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Humphrey与Schmitz(2002)[3]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个层次的升级模式,分别为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和链条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Kaplinsky与Morris(2002)[4]将“inter-sectoralupgrading”称之为“chainupgrading”,对其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补充,如表2。

表1全球价值链各升级模式及操作方式

升级模式

操作方式

工艺流程升级

(Processupgrading)

提高企业内部流程效率,使其比竞争对手更好,包括节点内(如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废品率)与节点间(如更频繁、更少、更准时交货)。

产品升级

(Productupgrading)

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包括改进节点内的新产品的生产流程与改进不同节点间企业间关系。

功能升级

(Functionalupgrading)

通过改变企业内部进行的活动组合(例如,负责制,会计外包,物流和质量职能)增加附加值或将经济活动转移到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例如,从设计到制造)

链条升级

(Chainupgrading)

转移到一条新的价值链(例如,台商从晶体管收音机制造到计算器,到电视,到电脑监视器,到笔记本电脑和到现在的WAP手机)。

资料来源:

参照《AHandbookforValueChainResearch》,KaplinskyR&MorrisM(2002),P40由作者归纳整理

(1)工艺流程升级,指通过新的生产设备的应用,更高科技成分的生产工艺的引入,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生产流程的改进及管理能力的提高等途径,从而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转化比,以保持与增强企业竞争力。

(2)产品升级,指通过对新产品的引入与研发或对已有产品的改进,从而获得更高附加值与更高层次(更为复杂、精细)的产品。

JodieKeane(2008)[5]以农业为例指出,工艺流程升级可能来源于依靠科技,在更“明智”或较少的投入下获得更高农业产出,而产品升级则来源于“贴牌”农产品,品牌使得单位价值与价格更高。

而这两种升级均依赖于信息和(或)技术水品的提升。

图1全球价值链各升级模式及作用环节

来源:

《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外向型经济产业转型——以珠三角地区为例》,邓伟根王然(2010)[6],

(3)功能升级指通过进入价值链中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从而获取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升级方式。

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也被认为是此种升级方式的一种。

(4)链条升级指通过进入新的生产领域,从而实现产业链条的转换,通常是企业利用其在原价值环节获取的竞争优势嵌入更高等级的全球价值链而实现。

经常伴随所生产产品的更换。

2.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轨迹研究

Kaplinsky与Morris总结性指出,产业升级一般遵循表4中的轨迹实现。

依次采取委托组装(OEA)、委托加工(OEM)、自主设计和加工(ODM)及自主品牌生产(OBM)等过程,最终依靠链条转换来实现链条升级。

表2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的模式及一般轨迹

工艺流程升级

产品升级

功能升级

链条升级

模式

实证

(一般轨迹)

委托组装

(OEA)

委托加工

(OEM)

自主设计和加工(ODM)

自主品牌生产

(OBM)

链条转换(例如从收音机生产到计算机等)

经济活动中非实体性程度

随着附加价值不断提升,经济活动非实体性

或产业空心化程度也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

《AHandbookforValueChainResearch》,KaplinskyR&MorrisM,P40

但是在技术创新等特殊情况下,升级轨迹可能出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升级活动的深入,现实经济活动则被精简,而附加价值一般都会增长。

Gereffi[7]以试图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亚洲服装产业的升级为例,从四个阶段来描述该产业升级过程,第一、商品链建设:

东亚的OEM和OBM;第二、国际化商品链:

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离岸外包;第三、协调商品链:

“三角制造”及海外采购办事处;第四、亚洲的出口品牌的营销平台形成。

分析了香港、韩国、台湾等地在上世纪中后期的加工贸易的发生及发展,认为“海外外包”的促成主要原因在于配额限制,东道国通过承接加工制造环节促进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升级。

另外,东道国通过本国开展加工贸易设施建设及优惠政策制定来吸引外来投资。

JudiA.Kessler(1999)[8]认为,伴随过去的五十多年,服装生产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地理变化:

从西方工业化国家到日本,从日本到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以及从东亚到西半球,生产在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分散。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全球服装制造业进行了从东亚地区向西半球转移生产转移。

对于香港、韩国和台湾,服装和纺织品生产是出口导向型行业,他们依靠这些行业实现其他工业部门的多样化。

然而,伴随服装产业在东盟国家的分工深化,整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工资逐年增长,削弱了他们的竞争优势。

(二)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内研究现状

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研究

王会欣(2009)[9]认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加工贸易企业要在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转换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和地位。

并概括性指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该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包括经营主体、区域分布、生产方式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增值能力的升级等多个方面。

崔凯、孟令岩(2009)[10]以加工贸易标的为标准,认为加工贸易的“转型”是指,从以“三来”为主的有形加工贸易逐步发展到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为主的无形加工贸易。

从价值链角度区分,指从OEM型加工贸易到ODM型加工贸易和OBM型加工贸易。

而加工贸易的“升级”主要包括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能力与地位升级以及技术外溢效应的升级等内容。

转型升级的核型内容为,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一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得到改善与提升。

许南、李建军(2010)[11]较为具体指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转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

(1)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转型,

(2)外资企业独大向内资企业为主转型,(3)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而加工贸易的“升级”可以分为产品间和产业间的“横向升级”与产品生产过程或产业内的“纵向升级”,具体可分为:

(1)产品升级,即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从物质产品加工向服务产品加工升级;

(2)是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工贸易结构朝高级化的方向升级,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之间依次演变。

(3)企业在价值链上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的过程,实质是在价值链上获取附加值能力的提升。

例如,按“简单组装—复杂组装—零部件制造—零部件研发—最终产品研发—自有品牌的研发、设计、生产或营销”这种形式呈阶梯状演进。

同时,指出第一种转型形式属于贸易方式的转型,中国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正是从它开始且已基本完成,而后两种转型模式才初步开始。

而中国加工贸易升级主要是指基于价值链的纵向升级。

曲建(2008)[12]结合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内陆区域加工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概括为“五个转型、五个升级”。

“五个转型”包括:

一是股权结构转变,由外资企业为主向民营企业转型;二是产品产地转移,由沿海加工为主向内陆加工转型;三是组织方式转换,由受托型加工向自主型企业转型;四是生产方式转化,由物耗型加工向清洁化生产转型;五是营销市场转向,由出口海外向内外市场销售转型。

“五个升级”包括:

一是发展阶段升级,走信息化工业发展道路;二是产品结构升级,鼓励制造高新技术产品;三是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四是集聚配套升级,发展装备制造关键材料;五是增值能力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增值水平。

2.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由于我国承接全球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较晚,可以发现,国内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国外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主要可分为两类:

(1)参照国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般轨迹(见表2),结合国内加工贸易发展状况的研究,从而得出相应转型升级路径;

(2)由于生产者驱动型与买房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增值部分所处环节及流向的不同,这就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两个不同的方向,从而得到相应转型升级路径。

另外,国内“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为我国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向其他价值链环节延伸,为有条件地区在实现加工贸易“工艺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之后,顺利推进“功能升级”提供了启示性思路与指导。

(1)基于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轨迹的路径选择

梁军(2007)[13]以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在不同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组合之下的组合情况,由此寻求全球价值链上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途径,如图5。

图2全球价值链上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途径

来源: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析》,梁军,P121

梁军将升级路径归为三类:

(1)路径A,基于市场扩张能力的转型升级;

(2)路径B,基于技术能力的转型升级;

(3)路径C,基于市场扩张能力和技术能力双向组合的转型升级(或简称为组合路径)。

路径A中,原OEM厂商寻求低工资水平的国外或其他地区的第三方生产厂商,产成品从拥有进口国配额的第三方所在地直接运送至全球购买商。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制造三角”关系,可称为加工贸易“走出去”国际化战略或“境外加工贸易模式”。

在此种路径下,由于加工贸易投入品分散于各地,需要较高水平的物流体系支撑。

路径B中,OEM厂商通过企业职能扩张来加强技术能力,企业职能由原始装备制造向设计职能扩展,并导致之后利用自有品牌进行自有设计的营销。

此种途径的实现机制通常依靠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OEM生产中全球价值链治理所产生的信息流动、知识溢出和动态学习效应,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创新或技术引入与消化提高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工艺升级向产品、功能升级的延伸,最终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该路径的实现关键在于研发投入的加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技术的掌握,,实现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而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路径C基于上述两种路径,认为可以针对不同时间或目标市场,搭配实施两种路径,从而取得最大效益。

表3不同升级路径的使用条件

升级路径

适用条件

适用对象

路径A

具有较强的渠道(物流)和品牌建设能力

企业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而且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

路径B

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企业加工制造经验丰富.并积累了相关的技术研发能力

组合路径

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渠道和品牌建设能力,而且资本雄厚

企业已经较深地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积累了相当能力

来源: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黄永明,何伟,聂鸣(2006)[14],P61

许南与李建军在谈到加工贸易的“功能升级”的方向选取时,也提出了类似于前两种升级路径的建议,同时又指出在渠道与品牌建设上,除了致力于建立自创品牌,还可以借助他人的渠道与网络向全球推广自有品牌与产品或采取“品牌战略联盟”的形式来进军国际市场。

对于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的企业通常按照OEA—OEM—GLC—OBM,最终通过生产纳入全球物流体系来实现市场扩张,实现OBM;而对于技术能力突出企业则可以按照OEA—ODM—OBM,应在设计能力达到相当水平后再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的培育。

(2)基于不同驱动力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路径选择

对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中所开展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路径,主要为“与业内领导型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低价营销和利润组合策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及“高效率的供货服务”。

而对于买方驱动型价值链中所开展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主要为“实施成本控制策略”,“适时进行身份转换”,“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沿OEM—OBM—ODM逐步升级”及“扩宽市场渠道,积极打造自主品牌”。

(3)“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及其启示性意义

“微笑曲线”由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2010)[15]在九十年代初,通过对传统产业附加值及计算机也在产业变革前后上下游附加值分布变化情况而得出的计算机产业附加值曲线。

据《微笑曲线名声在外》中对微笑曲线的总结性描述,微笑曲线横轴从左向右分别为产业的上中下游(电脑产业的零组件生产、产品组装与分销),纵轴则代表附加价值的高低。

以市场竞争形态来说,曲线左侧是全球性竞争,胜败关键决定于技术、制造与规模;右侧是地区性竞争,胜败关键则是品牌、营销渠道与运筹能力。

图3浙江绍兴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所处环节

来源:

《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量和空间分布》,王发明,周颖(2007)[16]

各产业的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微笑曲线”由于各环节附加值高低分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状,进入障碍与能力累积效果是决定附加价值高低的主要因素,也即进入障碍越大,累计效果越大而附加值也越高。

通过对各自行业微笑曲线的分析,从附加值的分布情况来确定自身竞争力所在。

从微笑曲线从可总结出三个特点:

第一,曲线是会变的,所以以前成功的模式不一定适用未来;第二,在分工整合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国家或公司可以什么都做,而且都做得好的。

由于国家与企业的能力与资源多寡各有不同,所以必须集中资源与力量,选择耕耘几个能力所及或专长的领域,等到实力雄厚后,再扩大到其他领域;第三,在曲线左边零组件生产部分,有三个关键——技术、制造和规模,其中又以生产规模最为关键;而在曲线右边关于分销成败的品牌、营销渠道与筹运能力中,又以筹运能力为制胜关键。

在我国外贸增长中,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更快,而其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也更大,但谢江南(2008)[17]指出,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发展、社会就业等均作出重要贡献,但正呈现“贫困化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

(1)出口量激增导致对国外中间产品的依赖性加重;

(2)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局面导致对国内企业的示范效应较弱;(3)外商“双作价”手段及额外成本存在导致加工贸易利润较低;(4)粗放型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导致贸易争端、环境及资源成本加重。

此外,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加工贸易的亟待转型升级。

孙少叶和张彬彬(2009)[18]认为,加工贸易增值率能够准确反映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状态,因而选取了1981—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计算出历年加工贸易增值率,发现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从而认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仍不明显。

郑晓奋(2010)[19]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来获得沿价值链升级机会,实现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移动,由此来获得持续的收入增长。

“产业升级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创新与跨越式发展。

陈菲琼,王丹霞(2007)[20]根据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研究指出,尽管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产业最初嵌入全球价值链依靠的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在这一阶段附加值较低,且受到价值链的领导企业制约与控制,但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或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且只要决定全球价值链动态变化的三个关键因素发生变化就可获得升级的各类机遇。

3.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1)策略一:

促进中间产品及设备制造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增值能力

近年来,加工贸易占我国外贸比重越来越大,而开展加工贸易不仅是促进我国外贸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承担着带动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加工贸易与国内相关产业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影响。

徐剑明(2003)[21]认为,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过短,中间品的国产化率不高,从而造成增值率较低及利润外流现象。

另外,对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无法有效拉动,甚至因为原材料的大量进口而冲击国内原材料产业。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将促进周围配套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优势,同时还将促进相关产业的与转型升级。

同时,周围配套产业是加工贸易企业的重要辅助,东南亚国家由于仅拥有劳动密集优势,缺少辅助产业,较易被替代,这也是加工贸易仍在中国有发展空间的重要原因。

谢江南对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中就指出,加工贸易“关联效应”与“溢出效应”发挥的主要前提是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而国内采购和技术协助对其具有推动作用。

首先,中间产品作为加工贸易产业与国内产业,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应该通过税收等相关政策加以支持。

另外,应为民营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进入加工贸易领域提供优惠措施,使其成为中间产品的提供商,从而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价值链。

孙少叶和张彬彬认为,加工贸易通过“加工贸易型跨国公司”、“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和产成品出口”与“关联企业”三个途径进行技术扩散从而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及国内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中间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率已有所提升,但存在国内采购比率低且采购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两大问题。

刘德学、苏桂富与卜国勤(2006)[22]进一步指出,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及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的主要薄弱环节。

根据问卷,国内采购比例超过55%,但采购产品结构并不乐观,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87.2%,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只占12.2%。

这表明我国在吸引与承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和产业链环节的国际转移存在自身劣势,反过来也影响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除了相关中间产品的结构上的劣势,刘德学、苏桂富与卜国勤通过对179家加工贸易企业的设备采购总量的调查问卷,还指出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设备比重虽然达到37.3%,但集中于一般性或辅助性设备,这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对加工贸易企业关键设备供给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

(2)策略二:

促进价值链两端环节本土化增强全球价值链控制力

处于全球价值链两端的环节主要是指除产品生产制造以外的产品研发、设计、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刘静(2009)[23]提出对加工贸易前景的两种观点:

“放弃加工贸易而致力于研发与营销,走’微笑曲线’高效益环节”与“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其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离不开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同时,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性,其对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升级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均有较大贡献。

王发明及周颖(2007)将全球价值链分为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

认为目前,虽然中国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总体水平不高,主要用OEM生产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这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安全不利。

于倩(2008)[24]引入“微笑曲线”对我国加工贸易分析后指出,我国的加工贸易正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主要是由产业基础薄弱、核心专利技术和自有品牌缺失、国内采购率受政策约束、监管模式尚需加强等现状造成的,同时也是跨国公司推动产业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刘德学,付丹,卜国勤(2005)[25]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着眼,认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原因在于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设计能力、销售渠道及自主品牌的缺失,多数企业仍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附加值较低,因而在整个价值链中较为被动。

孙少叶和张彬彬认为越来越多的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国内环节已进入与生产有关的研发环节,升值营销和售后服务环节,如能进入仓储转运环节,将会对我国的物流仓储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反过来,加工贸易价值链各环节的渗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附加值增长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孙楚仁等学者(2008)[26]对依靠产业延伸来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性从全球价值链控制权缺失的更高视野提出怀疑,认为在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网络下,各国为吸引国外投资更好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竞争。

在此现实下,发展中国家即使通过国内价值链延伸或技术进步推动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行升级,但这种竞争带有一定的被动性。

另外,由于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技术外溢来提升价值链中地位。

而跨国公司由于其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及对整条价值链的控制主导地位,将通过产业转移或其它方式来遏制发展中国家依靠技术外溢为基础的产业升级。

(3)策略三:

协调内外资加工贸易发展寻求海外市场拓展途径

在外商投资方面,与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相比,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

孙楚仁等学者(2008)通过FDI促进加工贸易的“两国模型“的建立及加工贸易与FDI的关系的计量分析后认为,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市场导向型、生产促进型与贸易促进型。

在对外投资方面,谢江南针对我国加工贸易的贫困化增长现状的对策中指出,加工贸易企业应通过对国外销售网络的建设与自主品牌的创建及电子商务的运用,跳过国外中间商环节开拓国外市场。

与此同时,实现对“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

而这种拓展行为往往需要依托我国积极的对外投资行为。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宁波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作为研究对象,将通过网上最新动态调查、图书馆资料收集和阅读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宁波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分成四部分来写作:

首先是理论阐述与文献回顾。

主要陈述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的选取及国内外学者对全球价值链中加工制造的价值链环节研究及主要观点。

其次,结合全球价值链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结合宁波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