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5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ocx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

驻马店市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

河南中易恒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周淑贤

摘要:

根据驻马店市水土流失现状与特征,指出我市水土流失面积3668平方公里,已治理面积1545.8平方公里,还有2122.2平方公里没有得到治理,通过对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区域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措施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和战略物质。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和节约利用水土资源,是践行新时期可持续治水思路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1驻马店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驻马店市位于豫东南部,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土地总面积1.5万km2,其中山区面积1950km2,丘陵和岗地面积2786km2,平原面积7176km2,洼地面积3171km2。

总地势为西高东低,微向东南倾斜。

西部山区为豫南桐柏山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和豫西伏牛山向东延伸的余脉,是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最高峰泌阳县境内白云山海拔983m。

我市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原水土流失面积共计366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国土面积的1/4,已治理面积1545.8平方公里,还有2122.2平方公里没有得到治理,主要分布于西部山丘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区)依次为:

泌阳、确山、驿城区、遂平、西平。

我市处于淮河流域以北,黄河中下游之间。

水土流失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浅山丘陵区。

按照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根据地质、地貌、土壤等形态划分属于北方土石山区。

按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以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来看,主要属于轻度侵蚀区,侵蚀模数为200~2500t/(km2.a)。

按实际情况类分如下:

Ⅰ轻度流失区,主要分部在西部土石山区的山前平地和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城及东部平原的岗地面积2200km2,年侵蚀模数1500t/km2.a。

Ⅱ中度流失区,主要分部在西部土石山区的梁坡平地,面积418km2,年侵蚀模数3000t/km2.a。

Ⅲ强度流失区,主要分部在西部土石山区的梁坡谷地,面积1000km2,年侵蚀模数6000t/km2.a。

Ⅳ极强度流失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土石山区产生泥石流的区域,面积50km2,年侵蚀模数9000t/km2.a。

水土流失发生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在每年降水集中、暴雨多发的6~9月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对地表扰动加剧,人为因素正日益成为加剧我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是过伐过牧、乱采滥垦;二是开发建设缺少对水土保护和修复;三是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主要表现为:

一是造成地形破碎,沟壑纵横,耕地破坏,土质退化,土地生产能力大幅下降;二是泥沙大量下泄,抬高河床,淤积库塘,洪涝灾害加剧,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三是雨水的急速流失,影响了山丘区对地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四是植被毁坏,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恶化,群众贫困程度加深。

据统计,我市水土流失年均流失土壤400多万吨,减少入水库容107.8万方,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水土流失形势严竣,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2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我市水土保持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在2010年12月25日颁布了新《水土保持法》,并于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

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施行,为全面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使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是水利改革加快推进,提出了可持续治水新理念,将水土保持放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三是中央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生态空间山青水秀、加快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降低水土消耗强度,加强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四是十八届三中全关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新要求,为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指明了方向。

五是今年水利部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改革发展做出了安排部署。

六是近日国家《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对于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意义重大。

同时,我市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2.1水土流失形势严重。

虽然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取了显著成就,但由于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要求还相差甚远。

2.2防治任务艰巨。

我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668平方公里,已进行综合治理面积1545.8平方公里,治理率仅为42%,尚有2122.2平方公里的流失面积急需治理。

2.3人为水土流失加剧。

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生产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特别是低等级公路建设、大规模矿山开采、陡坡开垦,点多量大、破坏严重,监管难度很大,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4水土流失关注度增强

人民群众对水土流失危害的敏感度、关注度进一步增强,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更加紧迫。

2.5水土流失治理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水土保持投入虽然有了大幅增加,但是投入的项目资金总量仍然偏低,近三年财政年均投资仅为1034万元,与当前面临的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相比,资金缺口巨大,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

民间投资及信贷支持有限。

当前民间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公益性事业,前期投资大,收益周期长,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企业和个人难以通过直接融资弥补资金缺口,加上税收、土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还不完善,相应建设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层次较低。

2.6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然存在

部分地方民间投资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节约成本,为了提高收入,加快建设的回报,轻生态保护,重眼前利用,治理方式简单粗放,在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不配套或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林果等作物种植。

例如在进行坡改梯后,并未修建排洪防冲工程。

有的由于措施不当,甚至造成了新的人为流失现象。

2.7监督管理能力仍然较为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监督执法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在近年来有了较快提升,但总体能力仍然薄弱,与新《水土保持法》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需要。

一是机构仍不健全,全市目前除泌阳、确山、遂平成立有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外,其他县(区)均未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执法检查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二是《水土保持法》配套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三权一方案”还未得到充分落实。

3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水土保持是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人民群众的新盼望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要求,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迅速行动起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力推进各项水土保持工作。

3.1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改革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全新形势和重大任务。

必须坚持推进深化水土保持工作改革,推进水保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不断完善水土流失科学防治观念,强化责任,充分发抓好监管,理顺机制,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切实促进我市水土保持事业完善和发展,确保我市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2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落实全市各级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发挥政府部门在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执行、监督管理、项目实施、资金投入保障以及组织发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并运用经济技术政策和法律行政等手段,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防治步伐。

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协调机制,加强水利、农业、林业、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水保搭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

3.3积极争取投资,加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清洁小流域建设

一是抓紧当前重大投资机遇,着力开展重点流域前期调查,编制治理规划,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投资,扩大水土流失治理范围和规模,提高单位面积治理标准。

二是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统一规划,统筹资金,分工协作,加大治理力度。

三是继续实施好遂平嵖岈山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泌阳县盘古山项目区和确山县薄山湖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扎实推进国家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四是继续以小流域为单元,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和农业耕作措施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

同时,做好与治理措施相配套的截排水体系及塘坝、水窖、涝池等微积水工程,保证治理效益的充分发挥。

五是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和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加快推进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保护一体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作,争取尽快建成1-2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3.4严把工程质量,加强建后管理

把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基建管理,认真落实工程建设“四制”,规范施工管理,切实履行监管职能,严格日常督查和年度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进一步加强建后管理,把工程管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明晰产权,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坚持“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签订管护合同,把建好的工程及时移交责任人;二是实行定期回访制,监督管护人切实履行责任,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改变了以往重建轻管、前建后毁的现象,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示范带动一片”。

3.5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水土保持投资融资机制,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服务、信贷优惠等政策,继续深化小型水土保持工程产权改制,完善“四荒”治理开发管理办法,调动民间资本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围绕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经济,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等多种投入方式、多种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建设。

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治理机制,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和鼓励水土流失地区群众投劳投资参与治理水土流失。

三是认真落实国家《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依法推进各县(区)对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工作。

3.6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监督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和监督管理职能。

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行政监督管理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安排办公经费,明确职能,配备执法装备,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程序。

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法规制度,加快制定与新《水土保持法》相适应的水保方案审批、廉政建设、水保措施验收等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

3.7加强水土保持执法,加大检查监管力度

加大水土保持监督力度,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结合当地具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对植被良好和生态脆弱区的预防保护和能源、资源开发密集区的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对山区、丘陵区以及公路河道沿线、城镇周边、产业集聚区等水土流失易发区生产建设活动的执法检查,严格保护自然植被,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地等行为。

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从严控制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严守水保政策“红线”,实行水土保持方案限批、缓批制。

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根本性转变。

3.8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坚持以新《水土保持法》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为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中央着于水土保持的新论述、新目标、新要求,突出宣传《水土保持法》的管理机制度和完善法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重宣传搞好水土保持是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坚持宣传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项目,树立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典型,推出一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力作,建设一批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创建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园,牢固树立群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和资源节约的新理念,培育全社会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4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大局,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国家和省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平台,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吸引社会投资作为主要融资手段,做到治理一条小流域,建成一个经济基地,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改善一方环境,开创了水土保持事业的新局面,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4.1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得到快速推进

我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性投资机遇,积极做好调查规划,先后争取到了一批中央、省级水土保持项目。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11年实施了确山县臻头河项目区及泌阳县石门水库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012年遂平县嵖岈山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建设期6年,总投资2348万元。

同年,泌阳、确山县被列为大别山片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泌阳县的盘古山项目区、确山县的薄山湖项目区、金顶湖项目区被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河南省实施规划(2013-2017)》,2013年开始实施,建设期5年,总投资7634.88万元。

三年来,我市共计争取到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5个,其中:

泌阳县2个,确山县2个,遂平县1个;省级投资的水土保持项目32个,总投资3103万元,是2000—2010年11年间投资的1.6倍。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农林牧渔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因害设防,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有效地改善了山丘区的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对促进以群众为主体的全社会共用治理水土流失,参与水土保持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2民营水土保持快速发展

近年来,通过政府发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宣传引导,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水土保持经营承包户300多家,涌现出泌阳席正强、确山刘永、遂平沈忠贤、候平荣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林果、茶园、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和观光休闲农庄、水土保持示范园等综合性开发产业。

已建成中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个,百亩、千亩、万亩林果示范园89个,累计发展各种杂果58万亩,年产鲜果近2.5亿斤,产品远销广东等地,铜山酥梨、老河板栗、白云仙桃、天顺御枣成了驰名的品牌。

如泌阳县马谷田果木基地、陈庄乡杂果基地等,面积都在二万亩以上,每到收成季节,果香吸引“八方”商贾前来争购,当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富裕村,农民率先达到小康生活标准。

林果业已悄然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山区小流域经济实现了从粮食作物开荒型种植向经果林基地开发型转变,民间资本正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区域经济中找到切入点和经济增长点,走出了一条生态水土保持致富路。

4.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

截止到2014年底,共计治理小流域5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5.8平方公里。

修建塘坝、谷坊、拦沙坝等小型蓄水土保持土工程4614个,修建水土保持道路、坡面排水沟、挡土墙等线状工程126千米。

经过综合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42%以上,减少土壤侵蚀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350kg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超过当地水平30%以上。

流域生态系统逐步得以修复和改善,地方经济逐渐由粮食作物开荒式种植向经果林基地开发型转变,促进了生态、生产良性循环。

4.4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新《水土保持法》赋予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更多更重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职责,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市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为契机,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按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要求,市级水保监测站机构已批复成立,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泌阳、遂平、确山3个县先后组建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并按照国家水土保持监督能力建设县要求,落实了人员、办公场所、经费、装备“五到位”。

积极组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队伍执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着力开展了以落实“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为核心的监督执法工作,查处了一批水土保持案件。

2011年以来,我市累计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297次,检查项目205个,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1个,查处各类水土保持违法案件42起,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204万元,有效地遏制了生产建设过程中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

5.结语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有效遏制了山区的水土流失,大大地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很好生态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关乎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立足点,大力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保护水土资源,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力量来开展水土保持才能真正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的投入,认真落实四荒开发的有关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自己治理,自己受益,这才能更好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开创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