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74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docx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导则版

应急预案编号:

TBLY-2015

应急预案版本号:

第二版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液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单位: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

年月日

 

颁布公告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GB/T29639-2013)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我公司《液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本预案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急工作人员及其认可的外部专家评审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即日起实施。

 

批准人:

发布日期:

年月日

 

1.事故风险分析

1.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1.2液氨危险辨识和评估

液氨作为制冷剂被使用,则其最存储量为8吨,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10t,因此本公司为生产区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1.3液氨的基本性质和危害特性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呈碱性的碱性溶液。

因为液氨在气化后转变为气氨,能吸收大量的热,被誉为“冷冻剂”。

液氨分子式:

NH3;熔点:

-77.7℃;沸点:

-33.5℃,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我公司液氨分布在制冷机房的制冷系统内。

液氨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中间冷却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整个制冷系统由循环管路连接,构成一个密闭的回路;液氨暂存在贮氨器中,设备中的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性、毒性或腐蚀性。

因此,生产中可能因为设备质量缺陷、腐蚀、密封件磨损而引起的液氨泄露,泄露的液氨遇明火或火花可能发生火灾、容器爆炸事故,泄露的液氨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事故。

由于液氨的爆炸极限16%~25%所以若空气中存在的液氨达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但本公司液氨的使用量相对较少,如若发生事故只会对公司内部产生影响。

1.4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4.1设备危险特性

(1)中间贮氨器、集油器、空气储罐、卧式蒸发器、经济器、低压循环桶、液氨分离器、油冷却器及油分离器(或油分器)为压力容器,如果压力容器腐蚀严重,可能存在质量缺陷导致液氨泄露,泄露的液氨遇明火活火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泄露的液氨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事故。

(2)如果中间贮氨器、集油器、空气储罐、卧式蒸发器、经济器、低压循环桶、氨液分离器、油冷却器及油分离器、压力管道及相应的安全附件未定期进行检测,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液氨泄露,泄露的液氨遇明火活火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泄露的液氨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事故。

(3)火灾、爆炸

1)电器超负荷运行,有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严重的引起制冷系统的电气火灾事故。

2)氨为易燃物质,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当氨泄露到空气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制冷机组中间贮氨器压力容器若设备有缺陷或安全附件不全,易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4)中毒和窒息

1)氨机制冷运行过程中,若输送液氨的设备、管道、阀门发生液氨泄露,可造成人员中毒。

2)安全阀的排空管出口,未安装吸收装置,安全阀起跳时,直接排入大气中,有造成人员中毒危险。

3)中间贮氨器充装量超出规定值,温升后,压力升高,有可能造成贮氨器阀门破裂或液氨罐破裂,造成液氨泄露而导致中毒事故。

4)有毒气体报警设施设置不合理或设置数量不足,不能及时检测和报警,可能会使泄露事故加重。

1.5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本公司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液氨,由于液氨为液化气体,且为有毒气体,一旦泄露造成的危险性很大。

有毒物质泄露后生成有毒气体,它在空气中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

大量有毒无视泄露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液氨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因为氨是有毒物质,爆炸后若不燃烧,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根据《石家庄高新区天冰冷饮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中得出结论:

当6.5m2的中间贮氨器破裂时,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0.005%,在14米范围内吸入5-10分钟可以致死。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组织机构

在突发事故发生后,在总经理带领运营经理、厂办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等主管领导组成现场指挥部对各部门人员组成的应急小组进行抢险指挥工作。

若总经理不在可委托指挥部其他人员代为行使总指挥的权利。

 

2.2组织机构职责

编号

应急指挥部成员

工作职责

负责人

1

现场指挥部

(1)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外部相关政府部门汇报事故情况,根据事故发展,决定是否请求增援,启动上一级预案。

 

(4)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

总经理、生产经理、运营经理等各部门经理

2

通讯联络组

(1)发生火灾灾时迅速通报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

(2)利用电话通报警卫消防各组进行救灾任务。

(3)通报邻近消防单位请求支援。

(4)若疏散令下达时,负责规划通知全公司人员疏散事宜。

人事行政部人员

3

警戒组

(1)负责厂四周警戒,交通答员管制。

(2)协调联络有关单位提供适时资讯、人力、设备支援引导外援单位进入灾区。

(3)发生火灾时,迅速协助指挥厂内工作人员进避难疏散,并引导人员至安全地点。

(4)负责划定灾害管制区,管制人员进出,确保所有救灾人员的安全。

厂办公室人员

4

后勤保障组

(1)保障各组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等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物资。

采供部人员

5

救护组

发生火灾致使人员受伤时,负责紧急临时性的救护工作处理及送医院治疗事宜。

质管部人员

6

抢险组

(1)遭遇火灾时,迅速抵达现场,利用其现有灭火设备进行扑灭火源。

(2)负责执行现场灾害抢救、外泄、止漏、停车等工作,配合消防队消灭火灾。

(3)负责排除险情,抢救受伤受困员工,抢救公司财产

(4)抢险抢修物资的储备及管理

(5)协助总指挥完成对设备的处置、隔离、修复和抢险用物资的调用,防止事故扩大

车间班长

3处置程序

3.1事故报告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班组和责任人应当在立即报告当班班长或应急指挥部的有关人员,当班班长或应急指挥部的有关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单位负责人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各部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迅速启动本车间应急预案,并立即用电话向应急响应中心报告。

值班领导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XXXXXXXXXXX。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各应急救援队伍成员的联系电话见附表。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危险源、主要危害物质、人员受害情况、公司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书面报告或其他形式,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本公司通报系统由现场指挥官或通报人联络人,可依实际灾害状况做必要的通报,当灾害程度严重时,事故指挥官应根据发生灾害的物质,渗漏或火灾程序、风向选择适当单位做公司外通报或请求支援。

3.2报告方式

通过公司内通报和公司外通报,其中公司内通报流程如下:

 

公司外报主要是请求支援单位,在公司外报表中将列有消防单位,警政单位、医院、政府及相关单位等电话。

当紧急事故发生时办公室经理可依此电话表,向距离本公司最近单位请求支援。

3.3报警的内容

制冷机房、中间贮氨罐发生事故时,当班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隐患,报告工段或抢救指挥部,并将事故的详细情况说明,报警内容包括: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泄、爆炸、火灾等)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及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3.4岗位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内容

3.4.1应急反应人员喊话:

泄漏了!

请大家紧急停车后迅速向上风向撤离。

3.4.2应急反应人员用电话联系公司,请求支援。

3.4.3通过广播方式:

泄漏了!

请紧急停车后各救援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3.5响应分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事故分类和分级

分类系统指因种类不同或同一种物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本公司内可能发生的事故为伤亡事故、机械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等类别。

分级系统指对同一类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事故一般可分为三级:

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是公司不可控,发生爆炸、着火、大量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

依靠公司内部不能完成应急任务,需要请求外部支援。

二级是公司内部可控,发生人员中毒等事故,但经济损失不太大,人员没有伤亡,依靠公司内部力量就能够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三级是现场可控,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员工误操作引起的生产小事故,依靠车间力量就能消除。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事故级别

响应启动条件

响应层级

三级(车间可控)

现场可控,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员工误操作引起的生产小事故,依靠车间力量就能消除

车间主任

二级(公司可控)

公司内部可控,发生人员中毒等事故,但经济损失不太大,人员没有伤亡,依靠公司内部力量就能够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生产经理

一级(公司不可控)

公司不可控,发生爆炸、着火、大量泄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依靠公司内部不能完成应急任务,需要请求外部支援。

总经理

凡遇有二级以上的事故发生时,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若事故扩大至二级以上则必须成立事故指挥中心,迅速开启应急救护工作。

一级的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3.6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下面分别陈述:

3.6.1制定响应程序的目的

为了预防或减少潜在生产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及危险品泄漏进行预防和控制,保证人员和物资的安全;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危害的紧急情况做出积极准备和响应,以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3.6.2专项应急响应的实施程序

①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

根据公司重大事故的危险因素确定的易发生泄漏、着火、爆炸等事故,作为应急准备和响应范围。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设备设施:

储罐、预处理器、管道等设备设施。

②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主要可能是:

设备设施爆炸,主要是因为在密闭容器中温度过高或遇静电、明火等引发着火爆炸事故;液氨外泄遇明火导致火灾事故,职工吸入液氨蒸汽导致中毒事故;设备设施的严重老化,致使腐蚀减薄发生泄漏;职工违反操作规程,使设备设施(压力容器)不能满足承压能力,发生物理爆炸,发生泄漏事故。

③应急准备: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部,由董事长及总经理任总指挥,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各工段成立应急小队,制定本工段应急预防措施及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各应急小队成员应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检验应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④应急响应

三级事故的应急响应: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组织应急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向公司调度或相关主管领导报告。

二级及以上事故的响应:

当二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立即向班长报告,同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组织应急小组人员对事故按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并立即逐级报告;车间主任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立即到现场协助调查处理;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事故单位总指挥应及时组织应急小队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同时立即上报告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报警:

紧急事故发生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报警主要内容:

事故单位、时间、出事地点、事故性质、设备设施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⑤检查和教育:

各应急队伍均应进行日常检查;对液氨的储存、使用操作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对潜在的应急准备与响应范围进行检查;对应急场所人员应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教育,发生紧急事故后的应急措施教育等内容。

3.7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救援形式。

公司自救。

公司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是因为公司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须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社会救援。

对公司的社会救援主要是指重大或灾害性事故,事故危害虽然局限于事故单位内,但危害程度较大或危害范围已经影响周围邻近地区,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事故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3.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

内容见附件。

3.8.1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要求

①岗位上配备的应急物资与装备不能随便动用,只有事故状态时按规程方可使用;

②应急物资与装备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及时更新或充装,保持完好有效,以应急之需;

③岗位上配备的应急物资与装备一旦使用,要及时检查更新。

3.8.2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管理措施

①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实施定置管理,放在指定的位置;

②岗位上配备的应急物资与装备要指定具体负责人

4.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应急抢救和处置措施:

这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键性内容。

为了保证其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事故应急抢救措施应分层次、分对象、分后果类别提出。

所谓分层次,是指对于同一种事故,企业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救援小队应急措施的着眼点应有所侧重,同时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所谓分对象,是指针对不同的应急救援小组,应明确各自的应急措施。

所谓分后果类别,主要是指根据火灾爆炸事故性质的不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应制订相关的应急措施。

4.1液氨泄露处置措施

先期处置

发现或接到液氨泄漏事故,应立即组织力量判明具体泄漏部位,运行人员进行下列远方隔离操作:

(1)如中间贮氨器相关设备泄漏,并无着火燃烧,进行倒罐操作,关闭中间贮氨器液氨出口气动阀、液氨蒸发系统供氨气动阀;如中间贮氨器受火灾威胁,开启中间贮氨器紧急卸氨气动阀。

(2)如中间贮氨器至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相关设备泄漏,关闭中间贮氨器液氨出口气动阀,撤出蒸发器供氨、蒸发器热水供水自动控制,并全开液氨蒸发器进口气动调节阀、液氨蒸发器热水供给气动调节阀,停止卸氨、倒罐操作。

(3)如氨区至生产区相关设备泄漏,停运液氨蒸发系统,关闭液氨蒸发系统出口气动阀。

(4)运行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并穿好防化服、佩带好正压式呼吸器及防毒面具,进行下列确认和操作:

a)如遇着火燃烧,应切断电源及控制气源;

b)用消防水顺风向喷洒泄漏点;

c)在确认无爆炸、燃烧情况下,关闭相应手动隔离阀;

d)尽可能转移受伤、中毒人员,并进行必要的救护。

各部门通知本部门人员,除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液氨泄漏区域。

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发现液氨泄漏,应立即暂时撤离至安全区域。

厂办部负责通知保安岗谢绝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厂区;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警戒、管制与人员疏散。

二级应急响应

应急救援组到达事故现场,穿戴好防护器具后,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做好下列工作:

e)按照设定的危险区域,设立区域警戒线。

警戒区域的边界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人员管制;

f)紧急疏散、撤离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

指导被疏散、撤离人员,向上风向、高地势转移,迅速撤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并由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应设立哨位,指明疏散撤离方向。

g)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应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h)检查工器具;严禁火种或可能产生火星的物件进入警戒区域。

 

i)各相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应佩带好压力式空气呼吸器及其它必备防护用品。

4.2液氨泄露着火处置措施

火灾事故按下列要求进行控制和扑救:

j)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用大量的水冲洗、喷淋泄漏点及火灾区。

当火源扑灭后,有条件可用稀酸水冲洗吸收中和,尽可能减少污染范围。

k)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受火势威胁的中间贮氨器等设备,对中间贮氨器选择四侧边缘作为冷却的重点。

l)防止容器爆裂伤人;扑救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

m)若泄漏口较大,无法实施堵漏或及时紧急疏放,则只需对着火及其周围容器进行冷却,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尽火焰自动熄灭。

n)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当火势得到控制、扑灭后,迅速组织运行、维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隔离泄漏源、堵塞泄漏孔:

o)对进入氨区事故现场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器具,除必备的防护装备外,还需带厚棉手套,以防泄漏氨冻伤。

p)处理事故人员严禁单独行动,作业时不得少于两人。

其中一人负责监护,必要时可采用水枪等掩护措施进行掩护;

q)中间贮氨器相关设备泄漏,先确认:

无泄漏罐液位允许、卸氨压缩机无故障、无爆炸燃烧状况,再操作相关阀门进行倒罐,并进行疏放和氮气吹扫。

r)液氨蒸发系统泄漏,要保证热水系统供水正常,以防相关设备、管阀冻结,开启氨气缓冲罐进行疏放。

在事故现场处理中,因液氨泄漏膨胀,会造成相应设备冷结,严禁使用明火解冻,应用热水冲洗解冻。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救援人员健康状态,及时清点救援人员。

一级应急响应

当液氨气体扩散到厂界以外、影响到周边居住者健康或造成人员伤害时,请求地方应急救援力量的支援。

指定专人负责与地方应急救援力量的联系,并安排人员做好引导及应急救援过程中的监护工作。

接受和执行公司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应急救援命令。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如火势加剧随时有槽罐或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应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现场伤员按以下方法急救:

s)对转移出来的被困人员,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要注意保护眼睛。

t)将受伤、中毒的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u)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

v)对呼吸困难或停止的患者,进行下列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

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

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

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w)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x)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并将受氨致伤情况告知院方;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4.3应急疏散路线

应急疏散图见附件

注意:

所有人员疏散到厂门口广场后,按部门排队站好,由各部门负责人清点人数后报告生产经理。

4.4应急结束

当事故得以控制,消除环境污染和危害后,由应急指挥部下达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解除警报,通知警戒人员撤离,在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位的疏散时,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员或者社区负责人解除警报。

应急解除命令由应急指挥部宣布解除。

4.5后期处置

根据事故性质及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处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机修部迅速修复设备系统,恢复生产将事故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生产部应及时清理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情况,财务部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负责洽谈处理理赔事宜。

5.应急保障

应急物资与装备按附录配备,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完好。

6.培训和演练

应急指挥部成员应了解本预案,生产部门相关人员应掌握本预案相关内容,各部门定期组织培训。

公司级演练由运营部按计划组织演练。

附件

附件一:

应急指挥成员工作职责

附件二:

应急救援人员及有关部门联系方式

附件三:

消防应急设备清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