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25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docx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

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的技术宝典

公司简介

厦门江海水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由毕业于水产院校及多年水产行业管理经验的员工组成。

集水产种苗、成品养成技术、水环境处理、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病害防治、成品贸易于一体的水产公司。

公司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与多个相关大专院院校及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

水产养殖方面,我们注重创造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从微生态的角度出发,以创造生态循环生物链,达到控制预防水产养殖种类病害发生的目的。

尤其在人工生态养殖虾、生态养殖缢蛏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种苗方面我们致力引进名特优新品种,有美国大蛟鮃、近江蛏、南美白对虾子一代、日本对虾子一代等种苗,得到了众多客户的一致好评。

公司组织员工理论结合实际,建立了300多亩的种苗和成品养殖生产基地。

公司同时以“为养殖业保驾护航”的社会责任感,成立了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在福建广东等水产养殖密集地区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服务中心,成立了多家水产药物商店。

并专门聘请了高级水产病害防治专家及时解决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养殖户。

公司产品有生态修复系列:

1、肥水培藻系列;2、调水、改底系列;3、增氧、解毒、抗应激系列;4、免疫、促生长系列。

种苗:

美国大鲛鲆、近江蛏、南美白对虾子一代,日本对虾子一代虾苗等苗种。

公司全体员工本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强化勇于创新、科学管理、生态养殖的理念;热切期盼与每位水产养殖者及相关的同仁们真诚合作、携手共进!

对虾成功养殖的技术要点

一、虾池放养前的清淤消毒

  已养殖多年的土池,通常池底淤泥层较厚。

淤泥中的有机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质,在养殖期间,随着水温上升,淤泥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层水的溶解氧,并产生多种有毒物质,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甚至直接造成对虾的死亡。

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积减少了有效的养殖空间,既不利于放养密度和养殖产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水色和水质的稳定,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严格与否,直接影响到日后对虾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彻底的清淤消毒是预防虾病的必要措施。

虾苗放养前应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采用翻推或冲洗的方式。

然后每亩施用120~150公斤生石灰,让池底曝晒15天以上,以杀灭病原生物及中和底泥的酸性,或用活化后的“复合枯草芽孢杆菌”与底泥充分混合,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以改善池底的土壤结构。

对偏碱池塘使用漂白粉清塘消毒每亩施用20-30公斤。

池底铺砂的高位池,放养前亦应对砂层进行严格的冲冼。

虾池的第一次注水以刚好浸没整个池底为宜,注水后用漂白粉或适量的其它含氯消毒剂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消毒后的第三天再加注已过滤的水使水深达70cm-120cm(视放苗的季节),再全池泼洒0.3~0.4mg/L的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第二天用“改水解毒灵”或“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碧水安三代”“强力调水解毒灵”、,消除水体中的余氯、重金属、有毒元素、塘底腐化物。

二、饵料生物的培养

  虾池进水后即可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是对虾养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所以培养有益菌类,浮游单胞藻类、底栖藻类、轮虫、桡足类以及小型底栖动物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生物饲料是虾苗放养初期的关键所在。

放苗前肥水原则 

  1、所肥水体及肥料中营养素(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应全面且相互平衡。

 

  2、无机肥(化肥)是速效产品,肥水虽快,但持续时间较短;有机肥属长效产品,肥水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二者相互合理结合起来使用可达到即快又稳定的良好肥水效果。

 

  3、无机肥使用时要根据阳光情况,少量多次。

光强,光照时间长多施,反之少施多次。

否则阴雨天施肥后大量的肥沉入池底,有可能使“青苔”大量繁殖。

 

  4、基肥量要足,必须考虑到池塘中已有营养物质(如淤泥)及所施基肥营养结构与数量,底泥多时少施,底泥少或者新塘要适当多施。

 

  5、池底淤泥较少时单施微生物制剂(活菌)肥水效果较差,这些菌施下去后没有东西可供其分解变成肥料。

 

  6、放苗后施追肥宜少量多次,少用、慎用尿素等氮肥,否则氨氮含量有可能增高。

 

  7、水体中实际的氮磷含量超过10:

1时硅藻易大量繁殖;氮磷比3:

1-7:

1,甚至接近10:

1时绿藻易大量繁殖;但氮磷比接近1:

1时有毒甲藻、鞭毛藻易繁殖。

 

种苗期使用抗生素及高温育苗,造成苗生长大小不齐,且生长慢.这就要求在肥水的同时要培养有益菌类,达到藻菌平衡。

有益菌类足够时,虾苗吃藻也吃有益菌类(如:

活菌王、EM菌王、调水元素。

)能促进虾的生长且解除抗生素的影响,对对虾的肝脏有很好的解毒作用。

纳潮式虾池通常是土池,而且内湾的海水相对较肥,培养水色较高位池容易。

施肥量要结合虾池的水质、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积程度酌情增减。

高位池的养殖水源较清澈,水体中浮游生物较少,且池塘四周有护坡,池底铺砂,藻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培养生物饵料的难度远比普通土质虾池大,时间也相对较长。

培养饵料生物时应选择肥菌结合,藻菌平衡的原则。

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水色的浓淡酌情追加,直到水色呈现黄绿色,透明度40~50cm时放苗。

应尽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类暴长而无法控制,甚至发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导致水色的急剧变化。

饵料生物的培养常用方法:

方法1:

“藻源”+“EM菌王”或“活菌王”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方法2:

“速效培藻膏”+“藻源”。

方法3:

“江海肥水王”+“双效肥力菌”或“碧水丹露”,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方法4:

“双效肥力菌”或“藻源”+“江海肥水王”或“肥水元素”。

方法5:

“肥水元素”+“氨基酸速肥王”+“碧水丹露”,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方法6:

“氨基酸速肥王”或“大肥神”+“江海肥水王”或“肥水元素”可以配合活菌同时使用。

方法7:

“藻种”+“碧水膏二代”,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三、虾苗的放养

  虾苗放养是对虾养殖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虾苗的选择和放养密度的确定,关系到养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长速度的快慢、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高低。

  1.选择体质健壮的虾苗

  放养体质健壮、无疫病的虾苗是养殖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虾苗的选择标准主要有:

①个大质优,规模整齐,全长0.8~0.9cm,虾要达到一长度,不够时易造成提前出苗,这也是很多养殖业者苗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②有活力、反应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强;③体色正常,胃肠充塞度高,体表洁净,无附着物;④不含病毒粒子或包涵体。

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对准备选购的虾苗进行抽样,送有关部门进行病毒检测。

  2.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应根据虾池的条件、增氧设施、水源水质和饲养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虾苗的放养密度。

如虾池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又有配套的提水设施和完善的中央排水系统,增氧条件好,放养密度可掌握地8~12万尾/亩,最高不应超过20万尾/亩。

高位池可以适当增加养殖密度.

  养殖产量主要取决于养殖成活率和对虾的个体重量,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加大放养密度。

养殖密度过大,虾苗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约需150d)。

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难以调控,常常需要超常规加大换水量,并全程使用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养殖效益也不会很好。

3、虾苗的放养的水质处理

放苗前一天进行水质改良,可以降低和分解水体中的重金属、余氯和药物的残留。

常用方法:

1、“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或“绿水元素”、“碧水安三代”,稀释后全池泼洒。

2、“改水解毒灵”1000g/亩.米或“强力调水解毒灵”。

放苗时可同时使用“解毒应激vce”或“维CE应激宁”泼洒,可以增强虾体力,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3、使用“碧水丹露”稀释后全池泼洒。

四、水质和底质的调控

  进行高密度养殖,对虾的排泄物、残饵、饵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尸体的不断积累,会使池塘的水质和底质恶化,轻则影响对虾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重则造成对虾中毒死亡,甚至导致养殖的失败。

此外,由于环境压力增大,使对虾体质虚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发病。

因此,虾池水质、底质的调控是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技术的重点。

水质和底质的改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培养和保持良好的虾池水色

  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

不同的虾池或同一虾池在不同的养殖阶段,水体的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水中藻类的优势种群不同所致。

绿藻对高温和强光照的适应能力比硅藻强。

在我国南方地区,夏、秋高温季节,光照强,绿色和黄绿色的水色较易培养和保持。

饲养早期(40d前),池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较合适;中、后期(40d后)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泽。

若水色发暗浑浊,悬浮有机物增多,开动增氧机时常在水面出现堆积不散的泡沫,说明藻类有老化迹象,很可能会发生“倒水”现象,应及时适量换水或使用“爽水素”、“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或“绿水元素”、“碧水安三代”和活菌王、EM菌王、调水元素,以维持藻类的正常生长,保持水色的稳定。

  藻类对调节虾池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

藻类不仅可作为对虾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更重要的是藻类的光合作用可释放大量氧气,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时可吸收水中各种无机盐类和溶解性有机物,一定程度上净化和改善虾池的水质。

培养和保持良好的虾池水色常用方法:

1、早期:

A、“EM菌王”、“活菌王”或“EM调水王”+“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或“藻源”或“氨基酸速肥王”、“藻种”,通过活菌生物分解利用一部分肥料,使水体中的有机物保持平衡,使藻相保持稳定。

每7~10天施用一次。

B、定期施用“活水王”或“黑精灵”对水质的多余营养盐进行分解,促进藻相的平衡.每10-15天施用一次。

定期的使用“碧水丹”使藻相保持稳定。

定期的使用“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或“绿水元素”、“碧水安三代”,保持良好的水色。

C、定期的使用“双效肥力菌”即可补肥又可补菌。

2、中后期:

定期施用“水质保护解毒剂”、“强力调水解毒灵”、“爽水素”、“底优”或“底优二代”对池底有机质进行化学分解,每7~10天施用一次。

定期的使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降低氨氮,消除亚硝酸。

定期的使用“离子黄金钙”或“速补钙”、“超浓离子钙”,保证虾类蜕壳所需的钙元素。

(二)增氧机的科学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质、底质和提高对虾养殖产量的有效手段。

增氧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增加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二是促进池塘底层水和表层水的混合对流,提高底层水的溶解氧水平,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减少底层水中硫化氢、氨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在养殖生产的中、后期,同时开动多部增氧机,可在虾池中形成环流使对虾的排泄物和其它有机物集中在虾池中央,通过排水系统将其排出池外,改善对虾的栖息环境。

  选用增氧机应在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虾池的条件进行。

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虾池可选用水车式增氧机;水深在1.5m以上的虾池最好按1∶1的比例搭配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和螺旋桨射流式增氧机。

增氧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有利于污物在虾池底部中央的积聚和中央静水面积的缩小。

  使用增氧机决不是仅仅为了防止对虾缺氧浮头,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时促进池内的物质循环,改善虾池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为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欲,体质强健,生长迅速,以预防病害的发生,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每天定时开机,而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的变化,结合对虾的放养密度和个体规格,灵活掌握。

不要认为晴天藻类的光合作用强,不开增氧机对虾亦不会缺氧浮头。

由于池水的透明度较小,光照不能达到池水的中、下层,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热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温分层,表层水中丰富的溶解氧不能扩散到底层水中,底层的溶氧水平会越来越低,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生长。

所以,即使是在藻类光合作用较强的中午前后,开启增氧机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将溶氧丰富的表层水带到池底,提高底层水的溶氧水平,同时又把无机盐类含量较丰富的底层水带到表层,促进藻类的稳定生长,起到互补作用。

晴天中午前后开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增氧措施。

  此外,阴雨天气或池水透明度突然变大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造氧减少,池水的溶氧量较低;无风炎热天气,池水分层现象明显,池底较易缺氧。

若遇上述情况,应尽量多开增氧机,并结合换水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防止缺氧现象的发生。

处理方案:

阴雨天气:

“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绿水元素”或“爽水素”+“底优二代”或“底优二代”进行净化水体,减少有机物的耗氧,再使用“改水增氧剂”。

台风、暴雨天气时:

提前使用增氧机,减少水层的温差。

再使用“改水增氧剂”进行底部增氧。

  (三)提高虾池的排污性能

  进行高密度精养时,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的长大,日投饲量的不断增加,池塘的有机物负荷不断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

单靠日常的换水和藻类的净化作用已难以保持水质和底质的稳定,必须同时提高虾池的排污性能,才能获得较理想的调控效果。

  提高虾池排污性能的主要措施是:

①建立底部中央排水系统;②将池塘底部修筑成锅低状,池底坡度为1∶100;③增氧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尽量有利于整个水体的对流和污物在虾池底部中央和积聚;④养殖中、后期,每天的排水、排污应少量多次进行,以提高排污效果。

 (四)有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

  虾池中对虾及其它生物的代谢产物积累对对虾本身是有害的,当其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严重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和生长。

在养殖生产中,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虾池换水来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但高密度精养池中、后期的投饵量很大,单靠中央排污和添注新水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国内已专门研制和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制剂。

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消耗多余的营养盐类,以促进虾池的物质循环,净化水质,是目前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向。

目前鱼药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活菌均为异养型和化学合成自养型细菌的复合制剂。

它们能将虾池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以减少其毒性。

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步是由异养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为氨和其它无机氮,称为含氮有机物的矿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养菌来吸收无机物。

  养殖中、后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时,往往会出现虾池水色变浓的现象,致使有些虾农因害怕而不敢再用。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与微生物制剂中细菌和种类组成直接有关系。

实践证明,在使用以异养型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的同时,适量施用EM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无机盐类,既可改善虾池的水质和底质,又有助于维持水色的稳定。

建议使用:

定期使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EM菌王”、“活菌王”或“EM调水王”、“复合芽孢杆菌”进行生物调节水质和病害预防,每10-15天/次。

(五)应激的处理:

应激分冷应激和热应激和环境突变引起的应激

如台风来之前的闷热天气,暴雨后的突然转晴,倒藻后水质突然澄清,轮捕时的惊吓,使用刺激性消毒剂等都会引起虾类应激,这时应该相对应的下一些抗应激类药物或调水剂,如解毒应激VCE、解毒应激宁、葡萄糖、解毒绿水王、氨基酸、多糖、速补钙等。

五、饲料和饲养管理

  饲料是对虾的代谢能量基础和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配备优质的饲料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虾成败的关键。

高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养殖对虾获得高产稳产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来提供。

只有优质的饲料才能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获得较高的饲料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减轻池塘的污染程度。

南美白对虾具有典型的杂食性,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虾类的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殖南美白对虾不需要投喂高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

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更快,饲料系数更低,养殖产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饲量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对虾的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实际摄食量等因素灵活调整,做到合理投喂。

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污染水质;投喂不足又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轻则导致池虾个体规格差异较大,重则降低对虾的体质和加剧池虾的相互残食。

  高密度精养南美白对虾,饲料的投喂管理与通常的粗养或半精养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

因放养密度大,单靠饲料生物远不能满足虾苗的摄食需求,饵料生物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必须在放苗的第三天即开始投喂幼虾人工配合饲料(江海稚虾免疫饲料)。

前15天的投饲量一般凭经验来定,第1天每万尾虾苗的日投饲量为0.1公斤;第2天起每天递增10%。

经过半个月的饲养,虾苗逐渐长大,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

此时应在池塘四边设置饲料观察网,每次在规定的进间内检查饲料的消耗情况,以调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饲量。

每次检查时间的决定取决于对虾的个体规格。

南美白对虾体长达到5cm之前,活动能力较强,摄食速度较快,应在投饲后2小时进行观察,投饲量以投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体长在5~8cm时,应在投饲后1.5小时进行观察;体长达到9cm以上时,应在投饲后1小时观察。

原则是在保证对虾吃饱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饲料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减轻对池水的污染。

南美白对虾贪食,且暴食过后会出现厌食现象,建议在养殖生产中严格进行投饲管理,应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则增加日投饲量,以利于对虾保持旺盛的食欲。

  南美白对虾喜食新鲜饲料,而不喜欢摄食经长时间浸泡的饲料。

因此,在养殖的中、后期应适当增加日投饲次数,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饲原则,以促进对虾的摄食和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减轻池塘的污染。

建议定期泼洒“速补钙”“黄金离子钙”、“复合氨基酸钙宝”和内服多维,增强虾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六、病害防治

  对虾生活在养殖水体的底部,通常很难观察到它们的活动和摄食情况。

一旦发病,要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难度,而且患病个体大多失去食欲,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很难奏效。

特别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危害最大的白斑综合症和桃拉综合症,病情出现多呈暴发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因此,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只有通过消除传染源,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确保对虾养殖的高产稳产。

  对虾发生病害是病原、养殖环境条件和对虾自身免疫机制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病害的预防必须从消除病原,改善、优化养殖环境和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

水质、底质管理常见问题

一、如何培育优良水色?

水色是指溶于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粘土以及胶状物等)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

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胞藻类和培养有益微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

良好的水色标志着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是健康养殖的必要保证。

要求肥水的同时要同时培养活菌(比如“双效肥力菌”即可肥水,同时补菌),活菌类的产品有“双效肥力菌”“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调水元素”、“EM菌王”、“活菌王”或“EM调水王”。

良好的水色有下列优点:

A、可增加水中的溶氧。

B、可稳定水质,降低水中有毒物的含量。

C、可当饵料生物,提供养殖对象的天然饵料。

D、可减少水体的透明度,抑制丝藻及底藻的滋生。

透明度的降低有利于养殖对象防御敌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E、可稳定水温。

F、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优良水色种类

(一):

茶色、茶褐色水(如图)

这种水色的水质肥、活、浓。

水中的藻类以硅藻为主,如三角褐指藻、等边金藻、新月菱行藻、角毛灌、圆筛藻等,这些藻类都是养殖对象苗期的优质饵料。

生活在这种水色中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是养殖各种经济水产动物的最佳水色。

但此类水色持久性较差,一般保持10-15天就会逐渐转成黄绿色水。

培育方法:

1、“藻源”或“藻种”+“EM菌王”或“活菌王”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2、“氨基酸速肥王”或“大肥神”+“江海肥水王”或“肥水元素”可以配合活菌同时使用。

3、“双效肥力菌”或“藻源”+“江海肥水王”或“肥水元素”。

3天后,可以再用一遍“碧水丹”、“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或“氨基酸养水元素”。

优良水色种类

(二):

淡绿色、翠绿色水(如图)

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嫩绿、清爽,透明度在30cm左右。

肥度适中,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如扁藻、小球藻、海藻、衣藻等。

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是养殖各种经济动物较好的水色。

且绿藻水相对较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变清或转变成其他水色。

培育方法:

1、“氨基酸速肥王”或“大肥神”+“江海肥水王”或“肥水元素”可以配合活菌同时使用。

2、“肥水元素”配合“双效肥力菌”、“EM菌王”、“活菌王”或“EM调水王”浸泡、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3、“速效培藻膏”或“碧水膏二代”配合“藻源”或“藻种”、“活菌王”或“调水元素”同时使用。

3天后,再用一遍“氨基酸速肥王”或“大肥神”。

优良水色种类(三):

黄绿色水(如图)

此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我们常说“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黄绿水则兼备了硅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是难得的优质水色。

培育方法:

晴天上午将“肥水元素”配合“活菌王”浸泡后加“藻源”、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或者“速效培藻膏”配合“氨基酸速肥王”、“EM菌王”、“活菌王”或“EM调水王”同时使用。

3天后,再用一遍“氨基酸速肥王”或“大肥神”。

平时定期的使用“碧水丹”可保持好这种水色。

优良水色种类(四):

浓绿色水(如图)

这种水色看上去很浓,透明度较低。

一般是老塘较易出现这种水色。

水中的藻类以扁藻为主,且水中的浮游动物丰富。

水质较肥,保持的时间较长,一般不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培育方法:

全池泼洒“藻源”“藻种”、“氨基酸速肥王”或“大肥神”。

同时配合使用“双效肥力菌”、

“EM菌王”、“活菌王”或“EM调水王”。

二、如何调节危险水色?

危险水色种类

(一):

墨绿色、老绿色水(如图)

水中蓝绿藻或微曩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10cm左右。

能清楚地看见水体中有颗粒状结团的藻类,晚上和早上沉于水底,太阳出来就上升至水体中上层。

这种情况在土塘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

养殖对象在这种水体中还可以持续存活一段时间,一旦天气骤变,水质会急剧恶化,造成蓝绿藻等大量死亡,死亡后的蓝绿藻等被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很可能造成养殖对象大规模的死亡。

解决方案:

1、首先前一天晚上泼洒“解毒应激宁”或“解毒应激vce”提高养殖对象的抗应激能力。

2、第二天上午太阳出来后,蓝绿藻或微曩藻已上升到水面的中上层,在经销商指导下使用杀藻剂。

一般在一个小时后,上层的蓝绿藻或微曩就失去活性变白。

3、下午3点左右再使用“底优二代”或“黑精灵”、“活水王”。

下午5点打开全部增氧机。

4、晚上施放“改水增氧剂”防止消毒后造成藻类死亡后引起的缺氧。

5、第三天可用“爽水素”或“强力调水解毒灵”等澄清水体中的各种有机质和死藻。

6、第四天可施放“EM菌王”或“活菌王”、“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

等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的长期稳定,以防止有害藻类的再次复发。

危险水色种类

(二):

绛红色、黑褐色水(如图)

水中有大量的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的繁殖。

主要含鞭毛藻、裸甲藻等,这种水色主要是前期水色太浓,长期投料过量或投喂劣质饲料,造成水体中的有机质过多,为原生动物的繁殖提供了条件,随着大量有益藻类的死亡失去优势种群,有害藻类成为藻相中的主体,决定水色的显相,而有害藻类能分泌出某些毒素造成养殖对象的长期慢性中毒直至死亡,这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