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28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docx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

城市的空间结构

【课堂导入】

【师】

一、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二、播放视频湖北省荆门市城南区城市规划设计效果,思考视频中都涉及到了城市的哪些功能?

【生】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观看视频思考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回答问题(两个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师】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下面请同学们判断这些图片都是什么用地?

【生】

看图判断:

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

工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师】

2、功能区的形成——集聚效应

【生】

听讲思考记忆

【师】

举例:

读北京市地图,主要分为四个功能集中的区域分别是:

文化教育、商业、居住、工业

【生】

听讲思考

【师】讲解

3、城市的功能区

(1)特点:

集中连片、界限模糊、功能兼备。

看这个示意图思考主要功能区有哪些?

【生】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

【师】讲解

(2)主要功能区①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请思考:

A、B两住宅区有何不同?

A:

高级住宅区B:

低级住宅区,

两住宅区在建筑质量、基础设施、

环境质量、地理位置存在差异

【生】

思考回答老师的的提问

【师】

②商业区:

位置:

市中心、

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形状:

点状或条状;区位:

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

中心商务区(CBD):

指集中了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结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例如:

纽约的曼哈顿;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

特点:

⑴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⑵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⑶建筑物高大密集;⑷内部分化明显。

【生】

知识拓展思考回答问题

【师】③工业区:

从区位的角度看,该城市的工业区具有的特点是:

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

趋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

①地价上涨;②保护城市环境;③交通便利。

【生】

读图思考问题

【师】

(3)、形成因素

【生】读图思考总结

【师】2)其他因素:

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历史等,举例说明

【生】读图片思考记忆

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历史因素是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区分布状况。

【师】用一对父子的对话引入新课

01城市等级的划分

划分依据:

城市人口规模

划分标准:

城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播放视频我国出台新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强调我国是五级城市划分标准。

【生】听讲思考

【师】讲解02城市的服务范围1、定义及特点:

定义:

城市接受的服务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范围,也称服务地。

包括城市本身、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特点:

不固定,也无明确界线。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例如:

城市等级:

石家庄市>衡水市>枣强镇

思考:

如果你生活在枣强镇,日常生活中需要购买某些日常消费品或其他服务时,你会如何选择服务地?

笔、米、面、上小学、头痛感冒——枣强镇;冰箱、彩电、大病、上高中——衡水市;时装、疑难病症、上大学、听音乐会、参观博览馆——石家庄市。

结论:

不同等级的城市其服务种类和范围不同

城市等级低:

种类少、级别低、范围小;本县以及周边乡镇和农村地区

城市等级高:

种类多、级别高、范围大;周边县市至全省乃至全国

3、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

例如: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由一个小港口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

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有丰富的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攀枝花市:

在丰富的自然资源(铁矿、水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石家庄市:

一个因交通而由小村庄发展起来的大城市(人口445万·2014年);同级别城市对比:

人口稀少地区,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人口稠密地区,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

【生】听讲思考

【师】讲解03、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1)同级别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中心地理论:

前提条件:

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

(2)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

①同级别城市,其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的分布趋势(以距离最近为原则),且相互排斥;②高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包含多个低级别城市服务范围,距离较远,数目较少;③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

【生】听讲思考

【师】拓展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2、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举例。

 

 

【生】完成练习:

图2.9展示了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布局的两种方案,试评价哪种方案较为合理,为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修改意见吗?

方案一:

(1)居住地集中在市中心,

造成居住密度较大,居住条件差;

职工上下班交通拥挤。

(2)该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

冬夏季都受污染物的影响。

方案二:

(1)分散居住,降低居住密度,改善居住条件;缓解交通压力。

(2)但工业区在市区东南、西北是不合理的,冬夏都受污染物

的影响。

方案二:

(1)分散居住,降低居住密度,改善居住条件;缓解交通压力。

(2)但工业区在市区东南、西北是不合理的,冬夏都受污染物

的影响。

改进措施:

1、将工业区布局在与城市盛行风向相垂直的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

2、工业区和住宅区间应有防护带隔离。

【师】小结

【生】思考回顾

随堂检测:

1.有关城市功能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②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分区 ③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④商业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

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

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

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的是()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4.右图属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中的()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条带状

5.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C.付出租金的高低D.由政府的决策

6.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

(1)~

(2)题。

(1)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正圆形,而是有明显的凹凸。

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运输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

(2)

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

最好选在()

A.①B.②C.③D.④

7.如下图,某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

较合理的方案是()

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城市郊区建立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

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网上购物,很多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放缓或下降。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Ⅰ(销售普通商品)、Ⅱ(销售高档商品)两购物中心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Ⅰ服务范围为甲城市郊区B.Ⅱ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及邻近地区

C.Ⅰ服务范围大于Ⅱ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

9.网购对大型购物中心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型购物中心数量大幅增加②大型购物中心建设规模显著扩大③大型购物中心部分门店功能转向展示或出现空置④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城市化

【课堂导入】

【师】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能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4.掌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常见的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播放视频: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

设问:

拉动社会变迁的“三驾马车

”指的是什么?

【生】

听讲思考看视频回答问题。

【新课学习】

【师】

一、什么是城市化

明确定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

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生】

思考回答自己身边的城市化的例子。

【师】

举例说明:

上海城市用地和人口的变化

利用人口数字和上海市区面积的变化说明。

【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生】

思考回答,上海和长三角的例子说明城市化

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2)城市数量增多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师】

读图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生】

思考回答

【师】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百分比)城市化水平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生】

练一练:

如图所示,6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是否有提高?

【师】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初期阶段城市化的特点:

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常见问题表现不明显

中期阶段城市化的特点:

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迅速;常见问题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典型现象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人口、企业由城市往城市郊区拓展的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的特点:

水平高;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常见问题市中心经济衰落(空洞化)等;典型现象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人口、工商业由城市迁往乡村、小城镇的现象

城市化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生】

思考回答

【师】小结

【生】

回忆巩固

 

【师】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发展中国家是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发达国家是后期成熟阶段。

2、地区差异

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

【师】小结

【生】回忆巩固

课堂随堂练习

1.关于城市化的标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

【师】总结20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1.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后期

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

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或正在经历着城市化过程。

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城市化过程也不尽相同。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1)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一方面,世界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数量猛增,从1900年的13座增加到2000年的408座;另一方面,居住在特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从1960年的29.5%上升到2000年的40.8%。

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发展趋势更加突出。

(2)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更为惊人。

在特大城市中,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又称为超大城市。

从世界超大城市的发展情况看,发展速度更为惊人,1960年,全世界拥有超大城市1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别不大,但到了2000年,世界超大城市猛增到66个,其中50个在发展中国家。

在超大城市的发展速度上,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随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扩大发展,以及中间出现新的城镇,城市地域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从而形成连绵、密集的城市地域,即城市带。

目前,世界上的城市带有6个:

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日本东海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师】播放视频深圳城市

内涝反思,设问除了内涝问题,

请问城市化还会带来哪些问题?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1.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是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城市排放各种气体改变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1、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

大气、噪音、水、

固体废弃物

其他: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就业压力…

2、解决措施:

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节能屋顶、绿色屋顶、绿色阳台、绿色交通、城市与自然景观协调

构建生态城市: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

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的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生】听讲思考

【师】探究巴西和中国的城市化特点

巴西——畸形城市化(城市发展速度过快,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典型代表是拉丁美洲国家如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

中国城市化特点:

水平低、速度快、处于中期阶段、加速的趋势。

【生】听讲思考

随堂检测:

读“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

(1)根据城市化水平,表示发达国家的是①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②曲线。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3)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

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板书设计】

 

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课堂导入】

【师】

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掌握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应用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看书进行基础自主梳理,完了进行填空练习。

【生】

思考回答问题。

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1.文化含义:

___人类活动__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____地理环境_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

(1)成因:

人类在特定的_地域范围_内,在___自然环境___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2)特点:

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具有__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宏观表现:

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____________等方面,其中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2.具体表现(以城市建筑为例):

(1)建筑布局: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____________;欧洲高层建筑大都建在____________的地区。

(2)建筑形式:

表现:

中国园林讲究____________,西方园林强调____________,均衡对称,____________,和盘托出。

成因: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性、_________性,西方文化以_________著称。

(3)建筑风格:

中国:

宫廷中多楼、台、殿、阁,民居有____________。

西方:

宫廷中有____________、雕塑,民居中____________、洋房、绿篱、草地特征明显。

3.稳定性:

____________的,不会因其他因素改变而迅速改变。

【新课学习】互动释疑解惑

【师】

知识点一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试解释原因。

【生】

思考回答问题:

云南处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师】

1.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文化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活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如下所示。

2.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有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生】

认真听讲,1.云南傣家竹楼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环境B.干旱气候环境

C.高山气候环境D.热带季雨林环境

解析:

高脚竹楼可以防潮、通风、散热、防虫、防兽;建材来源于当地的竹子。

竹楼所在的西双版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季雨林。

【师】知识点二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从地理环境角度看,为何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试一试从建筑的角度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

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在一定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国东、南临大海,西有高大的山地,北有广袤的沙漠,在过去这都是人类活动的天然屏障和阻碍,地域外的人很难进来,我们也很难出去,长期处于这种封闭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的中国文化。

在建筑上,围墙这一普遍景观表现特别明显。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生】

结合表格了解中西方建筑在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上的不同表现和原因。

练习:

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两幅图示景观截然不同,反映了城市鲜明

的____________特征,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____________。

(2)从图示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都有影响。

(3)a图所示的城市有深刻的____________文化烙印,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城市生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是这些城市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_。

解析: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突出体现在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上,具体表现为影响建筑布局、结构、风格。

a图为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师】

随堂练习:

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

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

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

2.我国民间竞技体育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赛龙舟——水量大、水流急的河流上游B.赛骆驼——黄土高原

C.赛马、摔跤——内蒙古高原D.赛牦牛——东北平原

3.最能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城市道路B.城市服饰  C.城市交通D.城市建筑

读下图,完成4~5题。

4.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__

方面的差异。

(  )

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

5.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下图为芝加哥希尔斯大厦和纽约帝国大厦等美国摩天大楼,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B.市区边缘C.河流两岸

D.郊区

7.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D.城市规划不合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来看,美国大城市中心多

是较矮古建筑

B、欧洲城市建筑高度由市中心区向四周急剧下降

C、在建筑结构方面,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

D、围墙是中国建筑特有的景观

9.从北到南,我国居民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  )

①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②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 ③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④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10.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1.典型藏族男装的着装特点是上、下午将藏袍的

右袖褪下,中午双袖褪下,围在腰间,这是因为

A.当地气温日变化大B.民族礼仪

C.适于放牧D.适于宗教活动

12.一般来说,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

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试读下图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13.

读以下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

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

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其水源来自________。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

(3)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是。

屋脊由外向里倾斜与当地降水稀少,水资源紧张的自然环境有关

(4)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____________的气候特点,这种结构可以挡风,南窗较大,是为冬季等进入较多的________。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