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44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1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1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解释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三、通假字 

1、可予不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四、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见:

①徒见欺 

②大王见臣列观 

5、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大王亦幸赦臣

③则幸得脱

五、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而相如庭斥之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6、乃前曰 

7、完璧归赵

8、秦王恐其破璧

9、宁许以负秦曲

10、毕礼而归之

11、且庸人尚羞之

1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4、大王必欲急臣

六、指出古今异义的词,并释义。

1、请指示王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3、于是相如前进缶

4、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七、句式归纳(指出类型)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君幸于赵王 

5、今君乃亡赵走燕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9、得罪于大王 

10、不如因而厚遇之

11、使不辱于诸侯 

12、请奉盆缶秦王 

13、遂与秦王会渑池

八、翻译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传》检测练习

一、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数()通使相窥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二、通假字

  ⑴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⑵与旃毛并咽之

  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⑷空自苦亡人之地

  ⑸信义安所见乎

  ⑹法令亡常

  ⑺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⑻武父子亡功德

  ⑼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⑽前以降及物故

⑾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三、古今异义(找出异义词,并释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我丈人行也。

  4.欲因此时降武。

  5.且陛下春秋高。

  6.武等实在。

  7.稍迁至栘中厩监。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以货物与常。

  10.卧起操持

 四、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并释义)

  1、单于壮其节

  2、诚甘乐之乐

 3、欲因此时降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

  6、单于愈益欲降之

  7、王必欲降武

  8、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9、屈节辱命

  10、天雨雪

  11、羝乳乃得归

  12、杖汉节牧羊

  1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1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5、惠等哭,舆归营

 五、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3)单于使使晓武()

 ②引

  

(1)虞常果引张胜()

  

(2)引佩刀自刺()

 ③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恐前语发()

④节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常恐秋节至()

(5)守节情不移()

 ⑤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副有罪,当相坐。

()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⑥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六、特殊句式(指出句子类型)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汝为见。

  (4)子卿尚复谁为乎。

  (5)何以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非汉所望也。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0)见犯乃死,重负国

  (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13)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 衡 传》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

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

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

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

看、视察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4.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5.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

(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

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

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

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6.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有都柱            都:

大 

B.施关发机            关:

枢纽、关键

C.牙机巧制            牙:

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征:

征讨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         ) 

b.虽才高于世           (         )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

②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

b.以精铜铸成            (       )

三、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  ③一时收禽

②形似酒尊④傍行八道

四、古今异义 

①寻其方面     

②衡下车         

③举孝廉不行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覆盖周密无际古:

五、词类活用  

①衡少善属文

②妙尽璇机之正

③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六、文言句式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连辟公府不就   

③果地震陇西       

④讽议左右   

⑤视事三年           

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七、一词多义

①观太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

⑤启窗而观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⑤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

一、选择题

 1、B 

18、D  

19、B

二、解释成语 

完璧归赵: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

比喻极度愤怒。

     

负荆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刎颈之交: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三、通假字 

1、不:

可予不(通“否”) 

2、案:

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3、孰: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四、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6、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五、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4、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6、乃前曰(名作状,上前) 

7、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8、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9、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10、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11、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1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13、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4、急:

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六、指出古今异义的词,并释义。

1、指示:

古义:

指出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

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

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

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前进:

古义:

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

向前行进 

4、宣言:

古义:

扬言(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 

今义:

宣告 

5、鄙贱:

古义:

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

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指出类型)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

(状语后置。

=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

=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 

八、翻译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

我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苏武传》答案

一、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②数(shuò)通使相窥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ún)火,覆武其上;⑧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二、通假字

  ⑴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

通“叛”,背叛。

  ⑵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弆(jǔ)”,收藏。

  ⑷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没有。

  ⑸信义安所见乎见:

通“现”,显现。

  ⑹法令亡常亡:

通“无”,没有。

  ⑺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没有。

  ⑻武父子亡功德亡:

通“无”,没有。

  ⑼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

通“襟”,衣襟。

决:

通“诀”,诀别。

⑽前以降及物故以:

通“已”,已经。

⑾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

通“欢”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

古义:

抵押。

今义:

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

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丈人: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

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武等实在。

实在:

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7.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

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

古义:

送给。

今义:

丢失、落下。

  9.以货物与常。

货物:

古义:

财物今义:

指供出售的物品

  10.卧起操持古义:

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

料理,办理/筹划

 四、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

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5)王必欲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6)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

使……归

  (7)屈节辱命屈:

使……屈身辱:

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6)惠等哭,舆归营。

舆:

名词做状语用车子送

 五、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

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

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

派,第二个“使”:

使者。

 ②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

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

拔。

 ③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

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

发动,动手。

(3)恐前语发发:

被揭发。

④节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节操)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季节)

   (4)常恐秋节至(节气)

(5)守节情不移(贞节)

 ⑤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当dàng)

   

(2)副有罪,当相坐。

(判处)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抵挡)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⑥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通“已”,已经)

六、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省略句,“俱”后省略动词谓语“往”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衡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D“视事”指治理事务。

2、答案:

C剖析:

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答案:

C剖析:

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4、答案:

B剖析:

B项均为“用”。

A项前者表比较,后者表范围、在……方面;C项前者为召,动词,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凭借。

5、答案:

B剖析:

B项中的“机巧”应翻译成“器械方面的巧思” 。

6、答案:

C剖析: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

7、答案:

D.剖析:

征:

验证。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于,介词。

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精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三、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一时收禽通“擒” 

傍行八道通“旁”

四、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古:

“方向”  今:

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         古:

“官吏初到任” 今:

从车上下来。

 

举孝廉不行古:

“不去赴任”今:

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今:

可以作为标志的显著特点

覆盖周密无际古:

古:

四周严密今:

周到细致

五、词类活用  

衡少善属文

善: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机之正

尽:

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

正:

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六、文言句式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                         

 七、一词多义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⑤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