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蚝养殖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69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大蚝养殖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蚝养殖技术.docx

《大蚝养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蚝养殖技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蚝养殖技术.docx

大蚝养殖技术

前言

近江牡蛎Osuea(Crasostrea)rivularis属双壳类、牡蛎科、牡蛎属,俗称大蚝。

大蚝属滤食性、广盐性贝类,终生营固着生活。

贝壳大型,长达24厘米,高15厘米,质坚厚。

牡蛎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肝糖、脂肪、牛黄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海底牛奶”之美称。

茅尾海面积135平方公里,是一个有充足淡水注入及大量大蚝栖息的内湾性海区,位于大河口的漏斗形内湾中部的潮间带面积有30平方公里,是南方最大的天然大蚝采苗基地。

龙门港镇七十二径和大风江下游海区风浪小,水质清洁,水温适宜,盐度适中,浮游生物丰富,是大蚝浮筏养殖的天然场所。

因此,钦南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蚝采苗、养成资源优势,为发展大蚝规模化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

钦州市大蚝人工养殖历史悠久,据地方史志记载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成规模的人工养殖则是在解放后,养殖模式大致经历了由以石块为主的附着器的海底养殖到水泥柱地播式插养再到水泥串浮筏吊养,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养殖亩产成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丰厚,大蚝养殖业初成规模,2002年钦南区被授予“中国大蚝之乡”称号。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浮筏吊养技术的试验成功和在养殖高效益的驱动下,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断投入大蚝养殖业。

在此背景下,为了趁此利好时机,做大做强钦南区大蚝产业,钦南区人民政府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近江牡蛎(大蚝)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为契机,做好大蚝养殖用海规划,建立无公害大蚝养殖基地和健康大蚝养殖示范场,全面推广先进实用大蚝采苗和养殖技术,扶持大蚝加工企业,引进大蚝深加工技术,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加工比例,实现大蚝产业化,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

 

目录

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

2.《无公害食品近江牡蛎养殖技术规范》(NY/T5155-2002)………………………………

3.大蚝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技术……………

4.大蚝球式片状水泥串浮筏吊养技术………

5.生物酶解及发酵法生产蚝油工艺技术……

6.高品质蚝豉加工技术………………………

7.调味即食蚝休闲食品加工工艺技术………

8.《无公害食品近江牡蛎》(NY5154—200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200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测定方法、检验规则和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养殖用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GB/T13192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17378(所有部分)海洋监测规范

3要求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表1要求。

表1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

色、臭、味

海水养殖水体不得有异色、异臭、异味

2

大肠菌群,个/L

≤5000,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质≤500

3

粪大肠菌群,个/L

≤2000,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质≤140

4

汞,mg/L

≤0.0002

5

镉,mg/L

≤0.005

6

铅,mg/L

≤0.05

7

六价铬,mg/L

≤0.01

8

总铬,mg/L

≤0.1

9

砷,mg/L

≤0.03

10

铜,mg/L

≤0.01

11

锌,mg/L

≤0.1

12

硒,mg/L

≤0.02

13

氟化物,mg/L

≤0.005

14

挥发性酚,mg/L

≤0.005

15

石油类,mg/L

≤0.05

16

六六六,mg/L

≤0.001

17

滴滴涕,mg/L

≤0.00005

18

马拉硫磷,mg/L

≤0.0005

19

甲基对硫磷,mg/L

≤0.0005

20

乐果,mg/L

≤0.1

21

多氯联苯,mg/L

≤0.00002

4测定方法(略)

5检验规则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按GB/T12763.4和GB17378.3的规定执行。

6结果判定

本标准采用单项判定法,所列指标单项指标,判定为不合格。

 

无公害食品近江牡蛎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无公害养殖环境条件、苗种采集、苗种质量和养成操作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江牡蛎半人工采苗、垂下式养成,滩涂养成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154无公害食品近江牡蛎

3采苗

3.1采苗场环境条件

3.1.1场址

  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天然或人工养殖近江牡蛎的河口两侧滩涂或内湾,没有污染源。

干潮水深10m处至每月干露不超过15d、每天干露不超过4h的潮间带滩涂。

3.1.2水质

  采苗场周围海区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采苗场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

3.1.3底质

  泥沙底、泥底、沙泥底和岩石底质。

3.1.4盐度

  采苗季节盐度范围:

3.87~19.61。

3.1.5水温

  采苗季节水温范围:

24℃~31℃。

3.1.6场地准备

  滩涂场地,分幅插标,每幅1h㎡,挖滩筑畦,人工清除有害生物和杂物;深水场地,划定范围,插竹标志。

3.2采苗时机

  在近江牡蛎繁殖季节(5月~8月),每三天测量采苗海区海水盐度、观察亲贝排精产卵情况、拖网镜检近江牡蛎幼虫量,当满潮时底层海水的盐度降到15.67以下时:

  ——丰满、乳白色的亲贝软体部变成消瘦而透明时,8d~10d内投放附苗器进行采苗;

  ——壳顶期幼虫数量达到25个/m³~60个/m³时,5d~8d内投放附苗器进行采苗。

3.3附苗器

3.3.1种类

  附苗器有水泥柱、水泥片、胶丝水泥绳等,亦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来源丰富、经济耐用的器材;严禁使用有毒材料。

3.3.2投放量

  水泥柱(4.5cm×5cm×50cm)12支/㎡~18支/㎡,水泥片(12cm×12cm×1.3cm)15片/㎡~25片/㎡,胶丝水泥绳(Φ0.8cm~1cm,长80cm)30支/㎡~45支/㎡。

3.4采苗方法

3.4.1伞形采苗法

  适用于潮间带滩涂采苗场。

中间一支水泥柱,插植深度为15cm~20cm,其余围绕中间一支搭成伞形(称一“丛”),插植深度5cm~10cm,约成60°角。

“丛”成行排列,走向与潮流的流向一致。

3.4.2“井”字形采苗法

  适用于岩石等硬底质采苗场。

水泥柱“井”字形堆放,每堆放柱4层~10层,每层2支。

3.4.3垂下式采苗法

  适用于潮间带下区至干潮水深10m处的采苗场。

首先用栅架、浮筏等搭建台架,然后将附苗器吊挂在台架上。

3.5效果检查

  定期下海检查,清洗淤泥,观察计数蛎苗附着量,若蛎苗附着太少应清理附苗器再采。

4苗种

4.1质量要求

4.1.1规格

  壳长5mm以上。

4.1.2附苗密度

  附苗器上平均附苗密度以0.2粒/c㎡为宜。

4.1.3感官指标

4.1.3.1附苗器附苗均匀。

4.1.3.2单个水泥柱、水泥片、胶丝水泥绳上附苗量分别超过40粒、23粒、18粒的附苗器应占相应附苗器90%以上。

4.1.3.3苗种颜色以褐红色为主,平贴生长,壳缘不翘起。

4.1.3.4附苗器上其他附着生物的附着面积占附苗器总面积10%以下。

4.2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把待检样品置于暂养池或暂养缸内,逐个观察检验。

4.3检验规则

4.3.1苗种销售交货时应检验,检验项目按4.1执行。

4.3.2组批规则

  以一次交货出售为一批。

4.3.3抽样方法

  对一个检验批多点随机取样,分上、中、下附着器各抽样10个,抽样数量不少于100个附着器。

4.3.4检验结果判定

  通过检验,如有不符合4.1规定的质量要求,应对原检验批次加倍取样进行复检,经复检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苗种不合格。

5养成技术

5.1养成场环境条件

5.1.1场址

  风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潮间带下区至浅海区水域。

5.1.2水质

  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5.1.3底质

  泥沙底、泥底或沙泥底质。

5.1.4水温

  6℃~32℃。

5.1.5盐度6.49~32.74。

5.2放养时机

  蛎苗附着后在采苗场暂养3~6个月,长至壳长5mm以上时转移至养成场养成。

5.3养成方法

5.3.1栅架式

  适用于潮间带下区至干潮水深小于2m的水域。

栅架结构大小因地而异,由水泥桩或木桩、圆木、竹等搭成。

吊养,苗串间距30cm~40cm。

5.3.2浮筏式

  适用于干潮水深4m以深,风浪小,较平静的内湾。

浮筏结构大小因地而异,由圆木、毛竹、浮筒、缆绳、铁锚等构成。

吊养,苗串间距20cm~40cm。

5.3.3延绳式

  适用于干潮水深大于4m的近海养殖区。

台架由桩、橛缆、浮绠、中绳、横缆、浮子等构成。

吊养、苗串间距20cm~40cm。

5.4管理工作

5.4.1调节密度

  附着器上近江牡蛎密度:

水泥柱25粒/支~50粒/支、水泥片15粒/片~29粒/片、胶丝水泥绳12粒/条~23粒/条。

5.4.2养殖区布局

  养殖场地每公顷为一个养殖单元,区间距离10m~25m,养殖实际利用面积占水域面积的15%~25%

5.4.3日常管理

5.4.3.1清除敌害生物和附着生物

  捕捉清除肉食性腹足类、惊吓或诱捕肉食性鱼蟹类、洗刷清除附着生物等。

5.4.3.2调节养殖水层

  附着生物大量附着季节,适当下降水层。

5.4.3.3防台风

  台风来临前,做好加固、转移等工作,亦可将蛎串沉入海底,待台风过后再重新安置。

5.4.3.4应急处理

  当毗连或养殖海区有赤潮或溢油等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转移,如果已受到污染,应就地销毁。

6育肥

6.1育肥场环境条件

  海湾上段或接近河口的地方,其他条件与养成场相同。

6.2育肥时机

  收获前1~3个月;转移须避开繁殖期。

6.3育肥方法

  将近江牡蛎从附着器上剥下运至育肥场,壳顶打孔穿成串或用水泥粘在绳上,吊养,育肥期间放养密度为养成期的三分之一。

7收获

7.1规格

  壳长15cm以上。

7.2季节

 9月至翌年5月。

8净化

 水质条件达不到GB3097第一类规定的区域产出的近江牡蛎,应移至一类区域暂养15d以上,直至达到NY5154的规定。

 

 

大蚝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技术

为了解决我区近年来大蚝苗种质量差、上苗率低、采苗量下滑等问题,推广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技术,生产优质量大的蚝苗,满足养殖需求,促进大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在参考“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技术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入茅尾海大蚝采苗区,收集养殖户的宝贵经验,征求养殖户的意见和建议,把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技术总结如下。

供大家养殖参考。

近江牡蛎属双壳类、牡蛎科、牡蛎属,俗称大蚝。

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器比传统柱状采苗器节省了30%以上水泥、砂等原材料,重量减轻30%。

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器,体积小,有效面积大,可深水挂吊,水流比水泥柱效果好,上苗数多,传统柱状采苗器上苗数为30~45个,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器上苗数为50~70个,上苗率提高30%以上,幼苗培育时间缩短。

采用挂吊采苗,解决传统采苗方式造成采苗场老化和场地淤积问题。

一、采苗场选址

1、海区:

选择有天然或人工养殖大蚝的河口两侧滩涂或内湾,场地平整易打桩;

2、水文条件:

海区水质清洁无污染,海水表层流速约0.3m/s,采苗季节海水比重1.005~1.012之间,大潮期每天干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

二、球式片状水泥串采苗器制作

(一)规格

球式片状水泥串长1.5米,球片7~8个,球片距12~15㎝,球片直径8㎝,厚度2㎝。

(二)材料准备

1、水泥(500标号)

2、砂子(粒径0.05-2㎜)

3、聚乙烯胶丝绳子(120丝,长1.5米)

4、小圆匙子制作器(直径5㎝)

5、塑料彩条布

(三)水泥串制作方法

1、平整水泥串制作场地,铺上彩条布,排好胶丝绳;

2、搅拌水泥砂浆(水泥:

砂子=1:

3)

3、在一根胶丝绳子的一端开始,用匙子匙水泥砂浆倒扣在胶丝绳子上,每隔12~15厘米倒扣一匙子,连续倒扣7~8个,即完成一水泥串制作;

4、按照排好的胶丝绳续一倒制完成。

(四)水泥串保养

待水泥砂浆干硬后,把彩条布上的水泥串整齐叠放于室外高处,然后连续7天淋水保养,每天淋水2~4次,确保水泥球片坚硬而不裂。

水泥串放于露天待用。

三、沉排的搭建

(一)沉排规格

沉排长60米,宽5.5米。

低潮时三分之一沉排可以露出水面,便于检查采苗情况和蚝苗生长情况。

(二)材料准备

1、细叶桉木桩120根(长4.5米、尾径8厘米以上)

2、木条30条(长5.5米、尾径6厘米以上)

3、毛竹120条(长7米)

4、绳子或包装带若干

5、溥膜胶纸

(三)搭建方法

1、木桩尾端部分3米和横木条均用溥膜胶纸包裹,减轻海水生物对木桩和木条腐蚀,延长木桩和木条的使用时间;

2、在退潮水位适宜时开始打木桩,木桩入泥1.5~2米,每隔长2米,宽1.7米打一木桩,打出横4条,纵30条的桩阵;

3、用包装带把横木条扎到横排木桩2米高处;

4、在横木条上,每隔40厘米扎上一行纵竹,每隔二行用双竹,强加纵向拉力;

5、对周边木桩采取隔桩打“八”字架支撑,加固沉排。

四、采苗器吊挂

在大蚝繁殖季节(5月~7月),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进行采苗,出现以下三方面检查结果的任何两方面时,在5~7天内投放采苗器,采苗器吊挂在竹条上,每隔20厘米挂一把,每把8串,一个沉排可吊挂4万串;

1、每3天检查采苗海区海水比重,当海水比重降到1.012以下时(农历四月初八至端午节特大雨前);

2、每3天观察牡蛎软体部的肥满度,当原来丰满的、乳白色的软体部变成消瘦而透明时(把大蚝水煮,性腺破裂);

3、每3天用浮游生物网拖捞镜检,当检查有牡蛎浮游幼虫,特别是壳顶幼虫时。

五、日常管理

1、每潮水均出海检查蚝排稳固状况;

2、每隔3~7天检查采苗器附苗或蚝苗生长情况;

3、防止过往船只碰撞和蚝串脱落;

4、视情况调整吊挂密度;

5、做好生产日志和看护工作。

六、移苗养成

每年5月~7月份采的苗,暂养至翌年1月~3月份,蚝苗壳长2厘米~4厘米时可移苗到养成海区吊养。

 

大蚝球式片状水泥串浮筏吊养技术

近年来,大蚝价格迅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好。

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大量人力和资金迅速投入大蚝养殖业,掀起了大蚝养殖热潮。

笔者多年从事大蚝养殖的试验示范,现将球式片状水泥串浮筏吊养技术总结如下。

供大家养殖参考。

近江牡蛎属双壳类、牡蛎科、牡蛎属,俗称大蚝。

大蚝属滤食性、广盐性贝类,终生营固着生活。

贝壳大型,长达24厘米,高15厘米,质坚厚。

牡蛎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肝糖、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海底牛奶”之美称。

球式片状水泥串浮筏吊养与传统水泥柱插养相比,不受潮水、场地底质的影响,养殖区域广阔,吊养密度高,大蚝生长空间宽,生长速度快,产量25~35吨/亩,比水泥柱插养高2~4倍。

一、养殖场选址

1、养殖场避开主航道,靠近陆岸或岛岸的河口及沿岸海域;

2、海区潮流畅通,海水清洁无污染,表层流速0.3~0.5m/s,水温周年变化较稳定,夏天不超过30℃,海水比重在0.006~0.022为宜;

3、干潮水深4米以上;

4、水体中浮游植物量不低于40000细胞/毫升;

5、暴雨造成海区海水变淡的时间不能超过3天。

二、浮排搭建

(一)规格

每个浮排长90米,宽15米,可吊养1~1.2万串大蚝。

(二)材料

1、泡沫浮筒(规格:

1.05㎝×0.6㎝),用塑料胶布包裹泡沫浮筒,防腐蚀和碰坏,延长使用寿命。

2、毛竹或木条600条(长7.5米)

3、水泥锚墩22个(规格:

2m×1.2m×0.9m,用水泥砂浆倒制),先制作水泥锚墩待用

4、缆绳600米,裁22条(直径35~40㎜)、固排绳子400米,裁4条(直径26㎜)

5、聚乙烯胶丝绳子(直径2㎜)

(三)结构

从下至上由浮筒、下纵杆、横杆、上纵杆构成。

(四)浮排搭建方法

1、选择一片相对平整的滩涂作为浮排搭建场地;

2、下纵杆和横杆同时展开搭建,纵横杆交叉点用聚乙烯胶丝绳子扎牢。

一个浮排有横杆200行,行距45厘米,每行横杆由2根毛竹连接而成;有下纵杆7组,每组间距1.9米,一组由2行组成,行距40厘米,每行纵杆由13根毛竹连接而成;有上纵杆6行,行距2.3米,每行纵杆由13根毛竹连接而成;

3、在每一组下纵杆下放入27个浮筒并扎牢,浮筒间距2.25米(如果横杆使用木条,扎好后先浸泡10天后再放入浮筒);

4、把4个水泥锚墩放到预定放置浮排的四个角的延长线方向的位置,并系上缆绳;

5、用船把浮排缓慢拖到养殖海区,然后用4个水泥锚墩缆绳系牢固定;

6、在浮排两侧分别放5个水泥锚墩,两端分别放4个水泥锚墩,并用缆绳连结水泥锚墩和浮排,加固浮排;

7、用4条固排缆绳从排面上连接浮排的两端,缆绳间距3米。

三、蚝苗吊养

1、购买健康的球式片状水泥串蚝苗,要求每个球片附苗7粒以上,蚝苗壳长2厘米~4厘米,球片上无其它品种蚝苗附着为宜;

2、养殖海区与采苗海区海水比重差不大于0.005。

3、蚝苗运输途中保持通风,适时用海水喷淋,防爆晒,气温不高于25℃,运输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为宜。

4、用船把水泥串蚝苗从采苗场运到养殖蚝排,吊挂在浮排的横木条上,每隔30厘米挂一串,每平方米挂9串,一个浮排可吊挂1万串,吊挂注意浮排均衡受力。

合理吊挂密度,避免大风浪时蚝串之间发生碰擦,导致大蚝机械损伤,同时有利于大蚝生长。

四、养殖日常管理

1、每隔5~10天检查蚝苗生长情况和寄生虫等病害情况;

2、根据蚝壳附着淤泥情况,定期在海水流速快的时候,解开蚝串绳子上下抖动几下,减少附泥;

3、养殖一段时间后,如果蚝串密度大,可间疏养殖。

如果是球片上大蚝生长过密影响生长速度,可用铁器间疏撬出大蚝,然后把撬出的大蚝对贴于一条绳子上另吊挂养殖;

4、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和蚝排看管维修工作。

五、收获

经养殖1.5~2年,壳长10㎝以上,肥满度好时,可考虑收获销售。

生物酶解及发酵法生产蚝油工艺技术

蚝汁是生产蚝油的主要成分,蚝汁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蚝油产品的质量。

传统蚝油生产仅仅是蚝豉加工过程的副产品,主要是利用大蚝水煮后的汁液进行浓缩制得,该制备方法粗放,步骤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受原料采购的限制,工厂必须设在沿海地区,且大蚝的利用率低,卫生安全条件较差。

本工艺技术,应用国内先进的生物酶解及发酵法生产蚝油工艺技术,充分抽提了鲜蚝的营养成分,蚝的利用率高,且生产周期短,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卫生条件较好,蚝油质量有了保证。

新工艺使蚝油生产与蚝豉生产分离,提高了蚝油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产量和质量。

现介绍生物酶解及发酵法生产蚝油工艺技术,供大家参考。

1、工艺流程

大蚝→清洗→打浆→保温酶解→煮沸→冷却→曲精酿造→过滤→水解蚝汁→调配→均质→杀菌→装罐→封盖→成品→入库空罐→清洗→消毒

2、操作要点

(1)原料预处理大蚝去壳后清洗备用。

(2)破碎打浆原料中加入原料质量1/5的水,用组织破碎机打浆1min。

(3)保温酶解将原料浆泵入反应罐,加入原料1%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混匀,55℃~60℃保温酶解2h,并不断搅拌以充分酶解。

(4)酿造前处理保温酶解后的蚝汁加热煮沸以使蛋白质轻微变性、同时除去部分腥味,冷却至40℃左右。

(5)曲精酿造冷却后的蚝汁泵入反应罐,加入10%的食盐、0.5%的酱油曲精和适量的米香曲酒,混匀后40℃保温24h、46℃保温48h。

保温过程中每天搅拌一次。

(6)过滤用100~120目的沙布过滤料液,除去未清洗干净的泥沙和未反应的残渣,滤液泵入罐中冷却备用。

(7)调配水解蚝汁预热至80℃~85℃,加入预先溶化的明胶、CMC和粟粉(三者的用量分别为2%、0.2%和0.5%),边加边搅拌促使混合均匀。

再加入酱色,煮沸10min以使淀粉充分糊化。

(8)均质将混匀的料液泵入高压均质机经30~40MPa的压力均质,使体态均一、口感细腻,同时避免产生沉淀。

(9)杀菌、罐装将均质后的蚝汁进行巴氏杀菌,并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洗净并消毒的储罐中封好罐,贴好商标,入库。

3、产品技术指标

(1)感官指标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色泽

白色或红褐色

滋味及气味

具有鲜蚝汁应有的滋味,无异味

形态

粘稠适中,细滑均匀,不分层,不结块,允许有少许沉淀

杂质

不允许存在

 

(2)理化指标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食盐(以NaCl计)/%≤

14

氨基酸态氮/(%)≥

40

无机砷/(mg/kg)≤

1.5

铅/(mg/kg)≤

1.0

甲基汞/(mg/kg)≤

0.3

 

(3)微生物指标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菌落总数/(CFU/g)≤

2000

大肠菌群/(MPN/100g)≤

30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

不得检出

高品质蚝豉加工技术

大蚝肉加工成的干品称为蚝豉,也是非常有名的滋补名品。

中国古代中医《本草纲目》记载:

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

除了平衡春燥之外,大蚝还具有降血压和滋阴养血等功能。

蚝豉的制法有两种:

一般是把鲜大蚝肉及汁液一起煮熟,再晒干或烘干,制成的称“熟蚝豉”。

若要保持全味则不煮,将牡蛎肉直接晒干,便成为有名的“生晒蚝豉”。

高品质蚝豉的感觉干和饱满,这意味着蚝肉新鲜、肉质丰富;闻起来有蚝香味;金黄色蚝豉才是上品。

下面简单介绍高品质蚝豉加工工艺技术,供大家参考。

高品质的特级蚝豉产品,具有味鲜美,鲜甜,饱满,肥大,肉厚,油分重的特点,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1、加工工艺流程

生蚝→盐水清洗→盐水浸泡→开蚝→洗净蚝肉→串蚝→晒蚝或烘干→挑选→包装→成品

2、生产操作要点:

(1)清洗海里捞起来的生蚝,先要用盐水将外壳涮洗干净。

(2)浸泡洗净外壳的生蚝浸泡在0.1%-0.2%浓度的淡盐水中2-5小时。

(3)开蚝先将每个蚝壳外的水晾干,再把每个蚝倒放,滴干壳内的水,然后用工具开壳,完整取出蚝肉。

(4)清洗取出的蚝肉用淡盐水清洗。

(5)串蚝清洗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