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77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高二普通班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之道“智”“仁”“勇”

周可真

君子文化不仅是儒家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论语·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认知过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实关系,它表现为事实判断;“仁”所涉及的是价值关系,它表现为价值判断;“勇”所涉及的是行为关系,它表现为行为判断。

其中,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作出行为决定。

行为判断得当与否,取决于事实判断的正确与否和价值判断的合理与否。

故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

这意味着“勇”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

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勇”的含义就是“见义而为”,其意义要素包括“义”和“为”,而“义”是“勇”的核心意义,“为”之为“勇”是由“义”决定的,当且仅当“义为”时,才是“勇”。

荀子谓: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

”“无正义”的意思就是“人不行正路”。

按荀子“礼”“法”并重的思想,他所谓“无正义”实际是指行为不合“礼义”“法度”。

要之,“正义”的基本意义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具体而言,“正义”又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制定行为规则所依据的一定原理或原则(属于价值范畴),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制定出来的具体行为规则(属于制度范畴)。

在儒家看来,前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孔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后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礼”。

进而言之,“仁”是正义原则,“礼”是正义标准。

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仁”是“礼”的价值依据,“礼”是“仁”的制度表现。

因此,在“智”“仁”“勇”的关系中,“见义而为”的“义”应是指作为“仁”的制度表现的“礼”之所宜。

所谓“勇”,就是行其“礼”之所宜。

按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如此依“礼”行事乃是“仁”的行为特征。

“见义而为”之由“见义”到“义为”,这个过程还包含被称作“权”的活动。

“权”字的本义为秤砣,引申为称量物品轻重的秤,进而派生出称量、权衡轻重之义,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知轻重者,心中有数也,是“权”含有把握分寸之意。

由是衍生出在度的范围内灵活应变之义。

《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曰: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

‘礼也。

’曰: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这里,“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和“嫂溺,援之以手”之“权”都在“见义”之“义”的范围之内。

“见义而为”的“勇”既要守常而行“礼”,又要变通而达“权”,如此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君子“仁”且“智”的表现,也是君子为人处事的特点。

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

君子的人格特点是“见义而为”,其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选自2018年2月《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仁”“勇”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人格定位。

其中“勇”在君子人格中更为重要,因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勇”表现为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

B.“正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行为规则所依据的原理或原则,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制定出来的具体行为规则,前者对应“礼”,后者对应“仁”。

C.“勇”,就是行其“礼”之所宜,如此依“礼”行事,以孔子的观点来看,即是“仁”的行为特征。

D.“勇”者也要善于权衡变通,不可死守礼法,胶柱鼓瑟,必要时可以超出“义”之范围,如孟子所言“嫂溺,援之以手”的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论语·宪问》中的相关文字,引出“智”“仁”“勇”的概念。

后文则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依据,重点从“勇”这一概念解读君子文化。

B.文章第段聚焦于“勇”,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得出有且只有“义为”才是“勇”的结论。

C.第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仁”与“礼”的关系。

作者先用荀子的话引出“正义”的概念,再解释“正义”的两种意义,进而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D.第段使用《孟子·离娄上》中的“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的事例,论述了“见义而为”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言必信,行必果”,如果其中“正义”可以解释为“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那可见游侠不是儒家所言有“勇”之君子。

B.因为“义”是“勇”的核心意义,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勇”,不在于他“为”不“为”,而在于“义”不“义”。

C.君子之勇,既要守常而行“礼”,又要变通而达“权”,但其中“权”是有限度的灵活应变。

D.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具有“见义而为”的人格特点的君子在为人处事,既“仁”且“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档餐厅 

 郑付林

他看见,旁边的那些餐桌,每一桌都摆得很丰盛,人们体面富态,谈笑风生,唯独自己,寒酸窘迫,只有雪白的桌布和一副碗筷,伴着孤零零的他。

要不是这一片只有这一家餐厅,自己又早已饿得头晕眼花,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到这家高档餐厅来吃饭的。

他埋头看菜谱——根本没有看菜名,眼睛只在价格上紧张扫视,那些动辄数十、上百的数字,像炭火一般,烫得他的目光躲闪不迭,不一会儿,那炭火就把他烤得一头汗水。

他看中了一个很小的数字,慌乱地用手一指,低着头小声道:

“来份这个。

“好的,请稍等。

”服务员答应道,声音爽脆,似乎没有鄙视的色彩。

他又饥又渴,想要一杯茶。

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餐厅里,不时有顾客高声大气地催促:

“服务员,我要的龙虾呢?

赶紧上啊!

”“服务员,我点的红烧甲鱼呢?

咋这么慢?

”他等了很久了,也想小声问一下:

“服务员,我要的麻婆豆腐啥时能好?

”他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他很饿。

知道其他顾客都在对着山珍海味大快朵颐,他更饿。

他恨恨地想:

等做成了这单“生意”,再来这家餐厅,好好享受一下。

有了憧憬,便多了耐性,他开始欣赏墙上的油画,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模样。

他的菜,终于上来了。

一盘油汪汪的麻婆豆腐,红白相间,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很是诱人。

米饭也很好,雪白晶莹,糯软清香,拌着豆腐吃,非常开胃。

他吃得很小心,生怕弄脏了面前洁白的桌布。

旁边那些客人,将骨头鱼刺随意乱吐在桌布上,让他觉得这是在糟蹋东西。

饭菜被吃了个精光,他很想再来碗米饭,又说不出口。

颇踌躇了一会儿,正准备结账走人,一大碗乌鸡汤被轻轻地放在他面前。

“我没要汤啊!

”他惊诧万分。

“老板娘送的。

”服务员灿烂一笑,亲切可人。

“为啥?

”他一头雾水。

“我们餐厅每天选一位最有教养的顾客,奖励一碗乌鸡汤,今天您是。

”服务员善良地隐去老板娘的另一句话:

“那小子面黄肌瘦,一看就没吃饱。

“我?

有教养?

”他分明听到服务员用了一个“您”,心尖一颤。

“是呀!

您等了这么久,却没有催促一声;忘记给您上茶,您没有抱怨;用过的餐巾纸掉到地上,您马上就拾起来;还有,您面前的桌布干净如初……”

他不知不觉间挺直了腰板。

“您慢用。

”服务员轻盈离去。

他豪爽地吃光了那一大碗鸡汤。

终于饱了,他想。

离去时,迎宾小姐面带微笑:

“先生慢走!

他突然想起,刚才进门的时候,内心慌乱,又担心自己衣着寒酸被拒门外,没有注意到迎宾小姐对自己的微微鞠躬:

“先生中午好!

我?

先生?

我这种出身贫寒的底层人,我这种长期被包工头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我这种灰头土脑、衣着寒碜,准备去做“生意”的人,竟然,是别人嘴里的先生?

他心里一热,忍不住泪流。

回头望望这家高档餐厅,他含泪鞠了一躬,转过身,昂首挺胸地向劳务市场走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借餐厅这个小场景,展现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在经济浪潮中的挣扎与沉浮。

他们虽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经济回报。

B.小说第三段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当时窘迫、拮据、走投无路的境况。

C.小说中的“他”前后有三次想说却“没说出口”,每次都是因为“他”内心紧张慌乱,以及性格中的胆小与自卑。

D.小说前面写“他”低着头点菜,菜迟迟不上也不敢催促,后面却挺直了腰板,豪爽地吃光鸡汤。

这是因为“他”有教养和受到服务员尊重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E.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暗示读者,“他”已放弃铤而走险的“生意”,准备昂首挺胸地重新开始人生,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小说以“高档餐厅”作为题目,有何含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6.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餐厅”的做法的意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7)~(8)题。

材料一: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

”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

”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

”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

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

“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

”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

”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摘自2015年5月4日 《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互联网+”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

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

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

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另外,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

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

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

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摘自2015年6月9日 《光明日报》)

材料三: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面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会将德、智、体、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给孩子以美德、艺术等层面的熏陶感染。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学习者,尤其是低龄学习者,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若在没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如何保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外事问XX,内事也问XX”,如此一来,学习者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

然而,长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真的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和学习者本身的智力发展吗?

长期运用各种互联网设备辅助学习,网络游戏逐渐替代了日常的线下游戏,对学习者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如何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培养意志力?

“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的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学习方便快捷,但是他们与学习伙伴日渐疏远,与大自然渐行渐远,真正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学习者的艺术教育何来灵感呢?

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

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

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使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

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

   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加强,信息以指数式增长,可用的资源虽丰富却也鱼龙混杂。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

如何应对指数式增长的信息?

如何选择自己需求的资源?

这对传统学习环境下成长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不足的学习者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摘自2015年6月9日 《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西北偏远学校和中东部地区的基层学校,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B.材料一从记者的视角,通过语言描写,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互联网+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C.“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它能摧毁传统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传统的学校将不断减少、萎缩。

D.“互联网+”能极大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让人们有可能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加速研究水平的提升。

E.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交互在知识和信息层面,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8.面对“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与应对策略?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下列句子中的“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诲女知之乎B、默而识之

C、学而不厌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翻译下面的句子(一个5分,共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元明:

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

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

朝云:

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

脊令:

鸟名,即鹡鸰。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

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侧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报复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C.颔联中的“凉”暗用陶渊明“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悲观厌世、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

D.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

E.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

他善用典故,经过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真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

13.本诗的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句填空,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孟子曰:

“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民为贵》)

(2)子曰:

“,则远怨矣!

(3)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

(4)孟子说:

“,。

”欧阳修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说: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佳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15-20题每小题3分,共18分,21题5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喟(kuì)然长叹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祸起萧墙

B.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循循善诱

C.粢盛(chéng)既洁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ěn)耰而不辍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产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方向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___。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善待每位游客,维护古城形象。

B.早在1979年,中方就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同舟边邻国间的领土争端的立场。

C.百岁老人李玉珍是镇上最老照相馆的摄影师,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可以说她用自己百岁的人生,经历和见证了国内摄影的各个发展阶段。

D.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77公里左右,比2015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基本内外互联互通、国际多路畅通、县域基本覆盖、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认证技术的安全系数很高。

①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人脸识别②看起来很先进,③已经被一些不法分子破解并用来“盗刷”。

目前生物认证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实④适合于门禁等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

在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⑤被盗,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

这⑥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A.

然而

虽然

一旦

B.

不过

即使

一旦

C.

但是

虽然

万一

D.

可是

即使

万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我可以帮忙做些文书工作,但要我在外抛头露面、摇旗呐喊,则敬谢不敏。

  C.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

“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 

  D.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桂花又开,喜出望外。

,桂花树下因此又聚满了赏花人。

,。

,因为我纵然拍下了这花开之盛,也拍不了这香飘之远。

①有的垫脚抬头,细细闻香;有的轻压桂枝,低头深吸

②这桂花虽然细碎,却朵朵盛开,丛聚成簇,亦是繁花似锦,金黄一片,分外惹眼

③我本想拍几张桂花照的,却是不能了

④有的女孩儿甚至张开双臂,让馥郁淡雅的桂花香气弥漫全身⑤如此一来,桂花香气不仅从树上飘送,也从女孩儿的身上飘来,借助风力,香飘十里,华师校园,尽是桂香萦绕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⑤③C.②①③④⑤D.①⑤③④②

21.对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以形式上的整饬、音韵上的和谐、内容上的精警至今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以下是宏村两幅被打散的楹联,请把它们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