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85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

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

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

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

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

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

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

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六、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只。

③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

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

“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九、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

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

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

(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白居易(唐)王维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二.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

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为什么?

 

十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

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十六.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十七.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十八.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九.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二十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

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

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一、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二二、送友人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三、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四、菩萨蛮[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

昏暗。

②滟滟:

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

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五、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二六、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二七、.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递进表达的?

简要回答。

二八、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

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为什么?

简要回答。

二九、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三十、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一、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二、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说说你的理解。

 

古诗词赏析答案

 

一、墨梅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

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1、都是指诗人自己。

2、想得、遥知。

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十一.春游湖1、答: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2、答: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十二夜望月1、答: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

“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十三.移家别湖上亭1、答:

柳条、藤蔓、黄莺。

2、答:

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四东栏梨花1、答:

淡白、深青2、答:

惆怅。

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

“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十五.书湖阴先生壁1、答:

院内院外2、答:

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

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十六.渡汉江1、答:

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

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十七.夜雪1、答:

触觉、视觉、听觉2、答:

孤寂凄冷

十八.菊花1、答:

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

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十九.雨后池上1、答:

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2、答: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二十.江郎山和韵1、答:

高直、陡险2、答:

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二十一.泊秦淮

(1)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答:

忧国忧民

二二、送友人薛涛

(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二三、秋夜曲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二四、菩萨蛮(1待月的心情(2桂花西风(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二五、春雪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二六、绝句

(1)景物:

江、鸟、山、花.特点:

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欲”字表示“将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朵的颜色红艳,摇曳多姿。

二七、.闺怨

(1)答:

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二八、

(1)“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二九雨晴

(1)对比。

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

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三十、东栏梨花

(1):

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惆怅。

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

“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三一、鹧鸪天

(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3)答: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三二、题奉晚

(1)吟余小立阑干外

(2)答: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古诗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关心同情人民疾苦。

对国家命运的

担忧。

 

2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3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

田园的忧愁。

物是人非的感慨。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5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林晓

 

 

诗词鉴赏是中考试题的难点,其中体会情感是中考的必考点。

怎样读诗词、品诗体、悟感情呢?

下面谈几种常见方法,供

考生借鉴。

 

 

 

一、辨题材,明感情

 

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因此,体会诗词感情可从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

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

和对家乡、人的思念;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示时弊,同情人民;闺怨诗:

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

 

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诗,是一首田园诗,此诗通过结庐人境、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

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和恬淡闲适的心情。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全诗表达了诗

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看提示,析感情

 

 

 

诗词的标题、作者、注释、背景、诗派等,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我们要细读、细品,把它们作为打开诗词

感情之门的钥匙。

 

有些诗词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个“送”字,抓住这个关键词,就知诗人对朋友的惜别

之情。

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由题目知,

这首诗将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

表达诗人应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游山西村》中一个“游”字,就能看到山西村风土人情景色幽美。

 

抓作者,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风格,能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观沧海》一诗中,

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经历,

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杜甫,

晚唐诗人,

生活在动乱年代,其诗多为忧国思家,如《春望》

;陆游,爱国诗人,其诗多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如《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

 

 

 

 

 

三、明意象,挖感情。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

常见的意象有:

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月——思乡、念亲的标志,

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

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落花——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

沉喟叹和哀愁;杜鹃、大雁——传达凄凉、悲伤、孤独、思念;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就能把握诗

词的情感内涵。

如,

 

2007

年河南中考(实验区)卷】

(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原材料略)的第

23

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解答此题,抓住“归雁”这一特定意象知: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四、品语句,悟感情

 

 

 

古诗词中,情感是诗人词人的归宿。

分析不同句子,感悟诗词感情:

 

一是要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

如,

 

2011

年广东湛江中考卷】

(杜甫《望岳》阅读,原材料略)的第(

2

)题:

 

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语往往体现诗句要抒发的感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理解其表达意思,

“会当”

,应当,一定要;

“凌”

登上;

“绝顶”

,山的最高处;

“览”

,观看。

结合这些词语意思,

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情壮志

 

二是要注意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关联比照。

如,

 

 

 

 

 

 

 

 

 

 

 

关于意象

 

月:

思乡

 

 

冰雪:

晶莹、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浮云:

游子

 

 

菊:

坚贞高洁

||

隐逸

 

 

梅:

高洁脱俗

 

 

柳:

离别

 

 

梧桐:

凄凉悲伤

 

 

莲:

怜、恋,指爱情或高尚品格

 

 

红豆:

相思

 

 

规:

凄凉悲伤

 

 

:

悲伤、孤高

 

 

雁:

思乡怀亲、羁旅愁思

 

 

 

 

 

 

如何把握思想感情和揭示的道理

 

诗词标题

 

写作背景(注释)

、诗人经历

 

关键语句、诗词意象

 

联系诗词具体内容,几种方法综合使用

 

 

 

 

 

考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下载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立即加入VIP

∙免下载券下载文档

∙10万篇精选文档免费下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我要定制简历

下一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你可能喜欢

中考数学规律探索初中古诗中考阅读题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古诗情感古诗鉴赏复习诗歌思想内容

【河北专版】2014中考数学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篇(...

暂无评价

18页

免费

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39猜想、规律与探...

9页

2下载券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4时探索规律问题

2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