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85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分值:

100分

注意: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主要是指

A.规定皇位世袭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4.中央电视台热播了电视剧《贞观长歌》,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唐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

5.右图所示石碑是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篆刻而成的。

石碑文字讲述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古波斯传教士阿罗本来华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得到太宗许可的故事,并记载了大量儒释道经典和波斯教典故。

这一石碑的留存,证明了唐太宗的哪一政策?

A.休养生息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民族团结政策  D.仁义为本原则

6.《旧唐书》评价唐太宗: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以下最能体现该评价的是:

A.屈己而纳谏B.任贤而使能

C.恭俭而节用D.宽厚而爱民

7.“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这反映的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B、平定“三藩叛乱”后

C、收复雅克萨之后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

8.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耿精忠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9.下图是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

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10.钱穆在《孔子传》中说: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定“六经”B.创立儒家学说C.提倡“仁”的思想D.开创私学

11.儒家思想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D、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12.2010年9月28日,四川省阆中市城北中学2000余名师生及学生家长隆重集会,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1周年。

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向平民化发展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B.“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C.“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13.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1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庄重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首次告胜及其戎马生涯最辉煌的时刻分别是

A.波士顿战役约克镇大捷B.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大捷

C.特伦顿战役普林顿战役D.波士顿战役萨拉托加大捷

16.华盛顿说:

“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17.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

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8.1815年,一场决定着欧洲历史命运的大决战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公里处开展。

这场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

此战即是

A.土伦战役B.奥斯特里茨战役C.莱比锡会战D.滑铁卢战役

19.下图中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②都是军人出身③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专制做出了贡献④都曾出任本国的最高统治者

拿破仑华盛顿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20.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主要是因为

A.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B.实现与友党的合作

C.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D.与殖民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

21.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A.创建中国同盟会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组织发动“二次革命”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22.“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2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袁世凯复辟称帝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24.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发出了“非护约法无以维持国本,非讨国贼无以荡涤瑕秽”的呼吁。

他所说的“国贼”是指

A.袁世凯B.张勋C.溥仪D.段祺瑞

25.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

“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B.维护国共合作C.维护《临时约法》D.反对国民党分裂

26.“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纵观人类历史,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④阶级立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7.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

28.下列主张不符合甘地“非暴力主义”的思想内涵的是

A.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B.以灵魂的力量代替野蛮

C.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29.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领导印度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斗争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0.有人这样描写甘地:

“他有宗教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印度出现盐荒

31.《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

“为了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印度的解放事业,甘地拖着一双布满伤痕的脚走遍印度各地遥远的偏僻地区,访问成千上万个……村庄,生活在肮脏不堪的麻风病人和穷不堪言的贫民窟中间……身陷阴森可怖的监牢中。

”下列各项,属于甘地的经历的有①冒着生命危险调解教派争端 ②深入社会,唤醒民众③创建武装革命根据地④为了民族解放多次被捕入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凯末尔曾说过:

“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

”下列不能反映其理论的措施包括

A.废除土耳其政教合一的政体        B.效仿西方的法律法规           

C.推行国有化政策,限制私有资本的发展D.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33.凯末尔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A.由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组织领导B.都采用暴力斗争反对殖民统治

C.都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进行斗争D.都采用高明的外交手段

34.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一个是唯物史观。

如果你要深入学习第一个理论,主要需要选择下列哪本书

 

ABCD

35.马克思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曾被西方主要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他离开我们已有一百多年,但其学说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下列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A.创建“第一国际”B.创办《新莱茵报》

C.创立马克思主义D.研究垄断组织的出现

36.马克思指出: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

37.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B.前者直接领导了后者

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后者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

38.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

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

”列宁藐视的回答:

“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B.二月革命中 B.七月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39.《全球通史》中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巩固苏维埃政府

40.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宁①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的思想③提出俄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思想④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22分)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

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6分)

 

(2)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

(2分)请列举其改善民生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4分)

 

(3)《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当时的天下太平?

(4分)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

(6分)

 

4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克伦威尔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对外事务上,他要改变这种局面,建立英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霸权,把失去的“漂亮姑娘”夺回来。

英国的舆论界也在推动着护国主去争霸世界。

一个政论家写道:

“在花盆里的橡树是不能长高的,为了它的根和枝,它应该有(足够)的土壤和空间。

”克伦威尔正是遵循着这一资产阶级的信条,开始他的外交活动。

——宋华《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 虽然1654年的预算收入达到了就当时而言堪称巨额的一百五十万英镑.但赤字仍是护国政府的不治之症。

……无休止地征收苛捐杂税,并且把全部重担加到劳动人民身上,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

1655年初,王党的阴谋家们便力图利用这种情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苏)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请回答:

(1)英国失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夺回“漂亮姑娘”采取了哪些行动?

(4分)

(2)材料二中“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与材料一中提到的夺回“漂亮姑娘”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4分)这对英国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变化?

(2分)

(3)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民生问题之间关系的认识。

(6分)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度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D

B

A

A

B

D

B

B

C

D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C

A

B

D

B

D

B

D

B

D

B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A

D

D

C

D

B

A

B

二、非选择题(40分)

41.

(1)贡献:

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分)

唐太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康熙帝——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分)

(2)思想:

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分)

举措: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

(4分)

(3)理解:

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但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4分)

(4)标准:

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每点2分,共4分)

42.答案:

(1)原因;内战(2分)行动:

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2分)迫使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

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2分)

(2)关系:

因果关系,(2分)英国为夺取对外贸易的霸权而进行的对外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人民不满情绪增长。

(2分)政局变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2分)

(3)国家政策的制定要坚持以民为本。

(2分)克伦威尔通过战争作为英国扩展对外贸易的手段,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致人民的反对。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