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89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听课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东方绘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日本画等]、西方绘画(水彩、水粉、油画、素描等)②雕塑:

圆雕(完全立体的可以四面欣赏的一种雕塑)、浮雕(半立体的,浮着在另一平面上的一种雕塑)。

⑧工艺美术:

传统手工艺(象牙雕、玉雕、金银首饰等)、工业美术(电视、洗衣机、交通工具、花布、陶瓷等)、商业美术(装潢、广告、橱窗等)。

④建筑:

公用建筑(学校、商场、体育馆、公园等)、民用建筑(居民楼、四合院、农舍等)、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

另外书法、摄影、篆刻等也属于美术范畴。

绘画和雕塑属观赏性艺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

工艺美术和建筑属于实用性艺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同样具有观赏价值。

3.美术的社会作用:

认识、教育、审美、创造美的作用,另外也具有陶冶情操、交流功能等作用

三、屏幕展示当学生对美术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组图片,并让学生说出每组图片中分别涉及了哪些美术(放映图片时配有音乐)。

一组:

小明的一天。

二组:

外景图片(重点——雕塑、建筑包括园林设计)。

三组:

内景图片(室内装修、家具设计、橱窗设计、服装设计等)。

四组:

绘画为主的作品——

①由一幅图片而创作的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版画、装饰画、色彩构成等。

②中外名作欣赏。

五组:

工艺美术为主的作品

四、课堂练习

1.填写课本表格。

2.学生自命题,写—篇300—500字的关于美术的短文。

注:

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用5—10分钟检查学生表格填写情况,其余时间指导学生作文

五、课堂小结

指定3—5人读有代表性的作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15日

侯娟

1.从美术的角度探讨地图的历史和种类,学习应用手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的眼光关注文化。

让学生借助“地图”表达地域概念的多种方式,对自己生活的或感兴趣的环境进行概括和表现。

一. 

导入:

看一看。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谷歌地球。

在谷歌地图上查找大家所在的位置(姚官屯乡中学)。

查找学生所在村的位置、家的位置。

用大家熟悉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好奇感,自然导出课题——有趣的“地图”。

二. 

探究:

1.看看这些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画家的有关地图的画,观看之后回答问题。

2.老师总结:

有趣、形象化、艺术化

三.实践:

画一画

1.提供练习建议

a) 

将自己上学的路线和周围的环境画成小地图;

b) 

绘制自己所在学校的分布情况以及周边环境;

c) 

把自己曾去过的、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画成地图;

d) 

把送给亲人活朋友的礼物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并制作趣味“藏宝图”,让他们按图寻“宝”,获得一份别样的惊喜

2.学生开始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析

1. 

学生解说

2. 

学生互评

3.老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劳动,以表扬为主并诚恳的指出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五.课题总结,课程延伸

我们以后要养成关注周边环境,并运用美术手段,记录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形成运用美术手段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及生活的习惯

10 

月16日

陈林生

1、能够感受和运用具有流动感的线条和动势,表达自然中具有流动美的事物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能够感悟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3、对“美”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思考“美”的运用。

使学生对“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增进生活情趣的教育目的。

抓住时机,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思考“美”的运用,提高认识水平。

师: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自然现象,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下面大家注意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有关流动事物的图片、录象资料。

其中包括;

流水的状态、流云的状态、奔跑的动物、车流、旋转马、我国传统社火活动——舞龙。

所看资料中各个场景的综合特征是什么?

生:

动感、运动、流动。

是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流动的现象有很多,请同学们例举下你在生活中见到过那些流动现象?

发廊门外旋转的霓虹灯;

大人们的波浪卷发;

飘动的数叶;

龙卷风;

天上的流星;

大海的波涛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刚才同学提到了大海的波涛,资料中也看到了流水的状态,其实水的状态非常多,比如:

水滴石穿、潺潺的小溪、大气磅礴的黄河水和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波涛,水的不同状态给了我们不同流动的感觉。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来亲身体验一下流动的感觉。

展示实验:

将几滴墨汁滴入水缸中,用小木棍轻轻搅动,待出现墨痕变化后,用宣纸放于水将膜痕拓出。

欣赏水纹图案自动流动的独特美感。

(学生观察实验中墨汁在水中慢慢展开的美妙动态变化,欣赏水纹图案体会流动的精彩与神秘、感受美的奥妙、流露出惊奇的目光)

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下可以做一下这个试验,老师在课下做过很多这样的实验,来给大家展示几幅,看看他们分别象什么?

学生观看课件资料;

共六幅

象旋转的波浪、象龙卷风、象章鱼、象由水画、象大海、象眼睛、耳朵或月亮。

(学生能够们表现得很兴奋,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我们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作品,有些足意想不到的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们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个结论:

①把墨滴滴入水中,可以出现自然的流动和渗化效果;

②把水面上流动的墨痕用宣纸拓出来,是把动态的流动转化成了静态的流动,换言之,不仅动态产生流动感,静态同样可以产生流动感;

③流动可以产生美感,因为流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激情和跳跃感,流水和流云是自然造化的美,动物的奔跑和车流带来生命的律动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流动之美》。

学生观看课件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流动事物的美感。

共八幅:

《流动的沙漠》、《瀑布》、《夜晚的盘山路》、《海螺刨面》、《梯田秋景》、《夜晚车流》、《都市立交桥》、《漓江山水》

提问:

这儿幅静止的面面中你喜欢哪幅,它能不能给你带来流动的美感?

我喜欢第二幅《瀑布》,因为看到这个看到这个画面好象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心里很舒服。

这位同学可以通过视觉带动听觉和其他感受,这是流动带来的感受。

我喜欢这幅《夜晚车流》,因为看到个车流动可以想到人和都市。

灯光闪烁、来往穿梭的车流让这位同学感到繁华都市中的秩序美感。

我喜欢这幅《海螺刨面》,因为立体感和空间感很强,色彩柔和。

那幅《漓江山水》给人柔美、忻静、飘逸、宛如仙境的美。

我们看了这么多有流动美感的图片,下面分忻一个问题,这些图片中流动美感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线条。

好,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线条。

来看《海螺刨面》这张图片,这里面有优美的螺旋状线条,也有排列规则的弧形线条。

(课件演示:

在画面上把线条提炼出来)我们把面面隐去只留线条,就能更明显的感受到线条所体现出的流动美感。

来看《漓江山水》这张图片,漓江山水貌似静态,但在静态中仍能感觉到飘动的尖感,这种美感是从何产生的?

在画面上把线条提炼出来)我们把画面隐去只留线条,可以看到,是山峰间起伏不断的波浪线产生了动感。

来看《夜晚车流》这张图片,看就有流动美感。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把这幅图片的线条的流动美感提炼叫来。

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在纸上勾画图像。

图片当中公路的S线和车显现出的连续条约的线都增强了画面流动的美感。

男同学的面相对严禁们但缺少变化,没有表现出S形的美感,女同学的画更随意更流畅,但有点状线缺乏秩序感,有些散乱。

好,谢谢这两位同学。

我们来总结一下:

流动的美来源于线条之美,是回旋、波状、连续的线条所产生的特殊之美。

这些线条的旋转、起伏和跳跃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下面我们听段音乐。

播放音乐:

屏幕上的波形线条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着,我们把它叫做看得见的音乐。

这时教书随意把音乐停下来,波形也就会定格,要求学生随手把波形勾画下来,找到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再对比火车汽笛声和车轮在铁轨上滚动的声音,同样让学生画出波形。

这三种波形是不是有很大区别,哪一种更美?

第一种。

总结:

我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是通过线条等手段表现出来的,从而表现出流动美感。

分组讨论:

下列几幅作品的节奏韵律是怎么运用的,给你们感受如何?

共分六组,每组分析一张图片

教师总结:

好,刚才大家所作的分析都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充分的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条是怎样运用,从而表现出流动美感的。

教师提问:

美术作品中流动美感是凭空而来的吗,他的灵感来源于何处?

学生回答:

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

好,大家注意观察下面两幅画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他们都有回旋状的线条。

课件演示:

从大海的旋涡图片中提炼出线条,经过转化使之与古陶瓶上的纹饰自然重合。

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古陶瓶,他的纹饰反映出我们老祖先很早就从流水、流云等自然现象中提炼出抽象的线条,提炼出的流动美感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在现代的美术作品中则更多的提炼了自然生活中的美感,使之得以运用。

人类的画笔下所产生的流动之美,大都从自然中得到启发,通过提炼、加工,融入艺术家自己主观的感受,使之更家充分、强烈和完美。

我们这节课,大家能够看到很多自然的流动之美,也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之中是如何运用线条的节奏、韵律变化来产生流动之美的。

课堂练习:

在陶瓶上画装饰图案,或者画一张装饰画。

要求运用线条的节奏、韵律变化来产生流动美感。

教师巡回指导,反复看教学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优秀作业作出肯定。

鼓励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表现,讲解创意和构思,并组织学生发表意见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典型作业进行评价。

很多同学的创意都给我们带来惊喜,画面非常生动,而且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流动中的节奏和韵律,其实就是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不仅仅用在艺术创作之中,而且更为广泛地运用于生活的实际。

22 

苏瑞合

1、 

能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画中的色彩,并能够对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作出简短评述。

2、提高对绘画色彩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的创作意识。

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就已经吸收了新的知识。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教材用具配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体会了不同的色彩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以及带来不同的感受,还学习了一些色彩学的知识和规律。

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色彩是一切视觉要素中最活跃最有冲击力的因素,由于色彩的物理性能决定了它对人的视觉影响力远胜于线条以及其他因素,因而更具艺术感染力。

记得我们在从前的某课中曾讲过,点、线、面、空间、光、色,对于美术作品而言这称为什么呢?

对了,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在第三课《用线条表现》中曾经讲过)。

是语言就是我们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那么艺术家们究竟是如何来运用色彩这种工具的呢?

那就是以美术作品为载钵,利用色彩的调配及组合关系,创造出能够更准确突出作品主题的艺术形象和一种最佳的艺术效果。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赏析一下画中的色彩。

三、讲授新课:

(一)首先,我们要学习本课21页“小资料”中“色调”的意义。

色调:

作品色彩的总体倾向。

从色相上可以倾向于红色调、绿色调等:

从明度上可以倾向于亮色调、灰色调、暗色调等;

从色性上可以倾向于暖色调、中性色调、冷色调等。

一幅色彩画作品究竟属于哪一种色调呢?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比较,看看哪一方面的关系是最突出、最显著的。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画中的色彩》展示图片。

1.展示高金法作品《黄昏》,这是一幅色彩装饰性很强的农民画作品。

分析此画的色彩特点:

运用浓重的土红色和中黄色组合,形成了画面较强烈的暖色调。

(1)提问:

面对画面中如此强烈的暖色调以及农民劳动这样的内容,你会联想起怎样的情景?

这样的情景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学生发言。

灿烂的黄色让我们的眼前充满夕阳的光感,土红色的农民形象,让人联想起他们古铜色的肌肤,仿佛置身于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同时,暖暖的色调流露出喜悦和热情,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2)展示改变色调以后的图片,作简要分析。

左面一幅无法找到统一的色调,右面一幅虽然具有统一的冷色调,却像表现的是夜间活动。

从这样的两幅画面中还能找到原作中传达出来的信息和情感吗?

学生集体回答:

不能。

2.展示达芬奇经典画作《蒙娜丽莎》

简介作者达芬奇以及作品艺术特色,分析画中色彩特点:

单纯、沉稳、协调,中性色调。

展示学生作品。

哪位同学能够分析一下此画中的色彩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几方面分析比较)

使用了一些强烈的对比色,呈明亮的暖色调。

(2)提问:

画中的女郎的性格还像原作中流露出来的那样吗?

你感觉她应具有怎样的性格?

画中的女郎应具有热情、开朗、富有青春活力的性格。

3.展示梵高经典画作《星月夜》。

简介作者梵高及作品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幅作品具有怎样的色调?

显而易见,这幅作品具有冷色调。

(显示第一幅色构小图)

(2)现在我们尝试改变一下原画的色调,看将会出现怎样的色调效果。

(显示第二幅色构小图)

当这幅作品的色调变为暖色调以后,大家再看看画中描绘的景色还像是作者要表现的“星月夜”的内容吗?

当作品的色调改变以后,作品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主旨也都随之改变了。

4.欣赏马蒂斯作品《穿罗马尼亚衬衫的少女》、《红色的和谐》、《生活的欢乐》等作品。

赏析思路:

马蒂斯是现代派野兽主义的杰出画家代表。

野兽主义是一个二十世纪初形成的很松散的画家团体,他们特别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这几幅作品的手法都属于表现主义,决非真实地再现客观的物象。

马蒂斯总是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

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他根据情感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练,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

5.欣赏蒙克作品《呐喊》。

不同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组合形式不同,既可以传达欢快的情感,也可以表现痛苦和灵魂的扭曲。

蒙克,挪威人,表现主义画家。

童年生活的不幸使他对死亡和痛苦表现得极为敏感,他擅用作品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用色彩、线条与形式呈现自己某种迅速的情绪,描述了自己观点中的生、死、爱、苦。

他以强烈的色彩将所有的作品串联起来,这些色彩或灰暗或明亮,都如同火焰一般燃烧着作者的情绪,形成了蒙克特殊的绘画语言。

(呐喊》的人物全身震颤着,背景中有两个刻意被拉长的人物(好象来自阴间的使者),从前方走来,《呐喊》的主人公仿佛受到惊吓,面色惨黄,如同一具骷髅。

空中强烈的红与黄,风景中的蓝、黄与绿,色彩与线条所产生的动感透出不安。

一抹红色带来血腥的味道,背景中的绿色透出腐变的意味。

这一切都来自蒙克的“心理地狱”。

6.欣赏塞尚作品《静物》。

塞尚,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

他的画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他强调画中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

其次,他在创作中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简化概括的处理。

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绘都很简约,富于几何意味。

再次,为了画面形式结构,他不惜牺牲客观真实,经常出现对客观造型的有意歪曲,如透视不准、人物变形等。

他曾说:

“画家作画,至于他是一只苹果还是一张面孔,对于画家那是一种凭借,为的是一场形与色的演出”。

7.欣赏林风眠作品《秋艳》

赏析思路林风眠,现代中国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

《秋艳》是一幅以色相和明度对比表现灿烂光感的作品。

在大面积的暗紫和墨绿的烘托下,橘黄和明亮的黄唱出了最高音,高彩度的红色涂出了耀眼的光辉,展现出金黄色的沉甸甸的收获感。

在这幅作品中面积的对比作用十分重要,高明度的黄所占的面积很小,这不仅有利于画面的色彩平衡,而且更能体现秋的色彩斑斓和绚丽多姿。

四、作业:

尝试改变本课提供的任何一幅作品的色彩,表达出你的思想和情感来。

五、课堂小结:

我们赏析了这么多经典的美术作品,可以看出,在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效果与作者的创作目标是高度统一的,他们用色彩语言恰当地诠释出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希望同学们从此能够形成一定的色彩设计意识,用你们独特的视觉,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界中的美。

11月 

2日

1.让同学们认识色环,理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2.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和三要素。

3.经过课堂上的调色练习学会怎样进行调色。

4.使学生能够感觉暖色系列与冷色系列组成的画面的不同心理感受。

体会色彩的冷暖给人产生的心理感受

1、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要学会判断更要学会欣赏,去体会 

感情色彩,让同学们观察,接着引导谈话:

“看到四幅图片,大家觉得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美在那儿?

有什么心理感觉?

2、打开课本,感知课文:

春天联想到绿色,而绿色有万象更新、万物复苏的象 

征,而这种绿色是单纯、新鲜又清爽的;

盛夏的绿色沉着而成熟,烈日下有着褚色, 

绿色色调浓重有焦灼感;

萧萧的秋风中,绿色渐渐退去,取代它的是沉稳的橙色、黄 

色,这使人联想到收获;

冬天的色调,银装素裹,蓝白之间点缀着灰色,寒气逼人。

3、利用课件分步操作。

①指导学生,上节课我们了解色彩的形成和变化,这节课我们要求大家在观察色 

彩时需要考虑如几个因素。

固有色:

物体自身所具有的颜色。

光源光:

光线呈现的颜色,主要指光源的冷暖。

环境色:

物体周围空间呈现的颜色,色彩与色彩间的相互影响。

所以说色彩不是 

孤立的固有色,而是受光源、环境影响的复合色!

视觉调和:

当眼睛看到每种颜色和相邻的颜色时会自觉地将其加以调和。

色彩的轻重:

色彩有重量。

红、蓝、黑、深紫、深绿属重量级;

黄、粉红,浅绿, 

淡紫属轻量级。

在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图片时,在图片中感受现实色彩的基调,基本色调为海洋的基调是蓝色的,夕阳西下呈现红色,森林草地呈现绿色的。

②引导学生,使学生带有情感地观察产生色彩心理效应、心理欣赏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④讨论探究,汇总归纳 

讨论探究,汇总归纳

⑤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最后,在课件中播放不同色彩的服装设计、环境设计、 

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4、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听课记录

11 

17 

日 

听课老师:

学习内容、目的、要求:

内容:

色彩联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抒发各自对色彩的联想,旨在激发想象力,丰富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要求:

通过展示生活中色彩的面貌、姿态及各种颜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色彩的美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情感体验。

认识、了解色彩的习性,特征和有关联想的感觉,

实习内容重点、难点:

1.通过对色彩联想的分析,思考各类色彩的联想规律

2.培养学生感受色彩的能力,激发色彩想象力。

难点:

学生在欣赏、讨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3. 

实习内容与过程(参与或独立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1、我有三个词“兴奋、丰收、幻想”。

如果让你为它们加上色彩,你会用什么色彩去代表呢?

(红、黄、蓝)。

2、为什么会用这些色彩?

(色彩的联想引起的)。

3、(展示课件)画面上有红、黄、蓝三个球,蓝球里有个幻想空间;

黄球里有幅名画;

红球里有个故事。

我们先看哪一个?

从色彩与文学的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播放动画)蓝屋在四周都为蓝色的空间里,久了有什么感觉?

(阴、冷)

面对蓝色我们会联想到什么?

大海、冰雪、雪山→冷

蓝天→冷静、放松

还会联想到什么?

月光下的风景、云雾、地球等

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色彩联想的规律:

――――――――→

色彩 

相 

似 

事物

点明色彩联想的规律,让学生从看似随意的联想中把握规律。

(凡高油画)向日葵,面对这片黄色,你还会有很多联想?

(老师用语言引导)

阳光→光明、温暖

果实、庄稼→成熟 

食物→香甜 

黄金→财富、富贵

龙袍→高贵、权利 

黄叶、黄沙→衰败、枯萎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逐步展开联想,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

(播放电影片段)辛德勒名单,女孩是画面唯一色彩,这片红色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同样一种红色,在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里有更多的意义,面对这片红色你会联想到什么?

夕阳、晚霞、红叶、玫瑰、红心、旗袍、对联、火、血等等。

电影激起学生兴趣,真切感受色彩的震撼力量,形成课堂高潮,教师语言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联想。

色彩

联想

情感

归纳色彩、联想、情感体验的规律。

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的影响力。

猜一猜 

图中有七种色彩和他们的艺术情感,你能对号入座吗?

(课件展示,学生思考回答)

拓展思路,让学生熟悉更多色彩的艺术情感。

画一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