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97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docx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

高中物理联系实际问题分类精析

体育中的物理

1、直线运动:

跳高、跳水---------竖直上抛,跳伞----------自由落体,而后匀减速

竖直杆上滑或者下滑---------匀加速或者匀减速

2、曲线运动:

跳远、铅球--------斜上抛,垒球水平击出、篮球垂直撞板后---------平抛,

单杆--------变速圆周运动,双人滑------匀速圆周运动

1、甲、乙双方同学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拔河比赛,正僵持不下,如图所示.如果地面对甲方所有队员的总的摩擦力为6000N,同学甲1和乙1对绳子的水平拉力均为500N.绳上的A、B两点分别位于甲1和乙1、乙1和乙2之间.不考虑绳子的质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乙方队员的总的摩擦力是6000NB.A处绳上的张力为零

C.B处绳上的张力为500ND.B处绳上的张力为5500N

2、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3、一位高三学生以恒定的速率从学校教学楼的一层上到四层,该同学上楼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最接近:

A.60JB.6.0×102JC.6.0×103JD.6.0×104J

4、2006年美国NBA全明星赛非常精彩,最后东部队以2分的微弱优势取胜,本次比赛的最佳队员为东部队的詹姆斯,假设他在某次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

,不计空气阻力,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

A.W+

;B.

-W;

C.

-W;D.W+

5、质量为60kg的体操运动员,做“单臂大回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

此过程中,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约为(忽略空气阻力,g=10m/s2)

A.600NB.2400NC.3000ND.3600N

6、在2006年2月26号闭幕的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后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张昊推张丹的力大于张丹推张昊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张昊对张丹的冲量大于张丹对张昊的冲量

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张丹的加速度大于张昊的加速度

交通工具中的物理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

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

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

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二、声学方面:

如何消除噪声?

三、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四、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如何起动?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车载电瓶怎样充电?

车载蓄电池还有何用?

3、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为社么这样做?

五、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4、汽车尾灯灯罩:

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5、汽车头灯:

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社会实践: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2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3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

为什么安钢珠?

2、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社会实践:

①哪些地方用到了省力杠杆?

②哪些地方时省力轮轴?

哪些地方时费力轮轴?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

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

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气门芯的作用:

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

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

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

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

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5、力和运动的应用:

如何减小与增大摩擦?

如何减震?

6、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

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7、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

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

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8、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

(1)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的原因是什么?

(2)谈一谈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9、惯性定律的运用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为社么?

交通安全中的物理

鸟击落飞机

我们知道,运动是相对的。

当鸟儿与飞机相对而行时,虽然鸟儿的速度不是很大,但是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大,这样对于飞机来说,鸟儿的速度就很大。

速度越大,撞击的力量就越大。

想一想:

为什么?

比如一只0.45千克的鸟,撞在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的飞机上时,就会产生1500牛顿的力,要是撞在速度为每小时960千米的飞机上,那就要产生21.6万牛顿的力。

如果是一只1.8千克的鸟撞在速度为每小时 700千米的飞机上,产生的冲击力比炮弹的冲击力还要大。

所以浑身是肉的鸟儿也能变成击落飞机的“炮弹”。

想一想:

以上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物理规律?

1962年11月,赫赫有名的“子爵号”飞机正在美国马里兰州伊利奥特市上空平稳地飞行,突然一声巨响,飞机从高空栽了下来。

事后发现酿成这场空中悲剧的罪魁就是一只在空中慢慢翱翔的天鹅。

在我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1991年10月6日,海南海口市乐东机场,海军航空兵的一架“014号 ”飞机刚腾空而起,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机体猛然一颤,飞行员发现左前三角挡风玻璃完全破碎,令人庆幸的是,飞行员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娴熟的技术终于使飞机降落在跑道上,追究原因还是一只迎面飞来的小鸟。

瞬间的碰撞会产生巨大冲击力的事例,不只发生在鸟与飞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鸡与汽车之间。

如果一只 1.5千克的鸡与速度为每小时54千米的汽车相撞时产生的力有2800多牛顿。

一次,一位汽车司机开车行使在乡间公路上,突然,一只母鸡受惊,猛然在车前跳起,结果冲破汽车前窗,一头撞进驾驶室,并使司机受了伤,可以说,汽车司机没被母鸡撞死真算幸运。

练一练:

1、某司机为确定他的汽车上所载货物的质量,他采用如下方法:

已知汽车自身的质量为

,当汽车空载时,让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行驶,从速度表上读出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当汽车载重时,仍让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行驶,从速度表上再读出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设汽车行驶时的阻力与总重力成正比.试根据上述提供的已知量,求出车上所载货物的质量m。

2、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机A,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中的伤员B.在直升机A和伤员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在某一段时间内,A、B之间的距离以

(式中H为直升机A离地面的高度,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律变化,则在这段时间内()

A.悬索的拉力等于伤员的重力B.悬索是竖直的

C.从地面看,伤员做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从地面看,伤员做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3、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所接受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4、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

处有一只狗,如图(甲)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

),长途客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l0m/s2.

(1)求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2)求长途客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狗正以

的速度与长途客车同向奔跑,问狗能否摆脱被撞的噩运?

 

5、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功率P、速度v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为F0。

在t1时刻,司机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为P/2,此后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t2时刻,汽车又恢复到匀速运动状态。

下面是有关汽车牵引力F、速度v在此过程中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6、如图为使用汽车安全带的报警电路.S为汽车启动开关,闭合时代表汽车启动.RT代表安全带拉力传感器,驾驶员系好安全带时其电阻变大.要求只有当驾驶员启动汽车且安全带未使用时,蜂鸣器才能报警.则在图中虚线框内应接入的元件是()

A.“非”门B.“或”门C.“与”门D.“与非”门

7、(15分)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m/s,要想在2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前面1000m处正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追赶?

 

医学里的物理

1、(广州08二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基本原理是:

将放射性同位素

注入人体,

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的原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

B.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是:

D.在PET中,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

的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一种来源是原子核衰变过程中受激发的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

B.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现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C.治疗脑肿瘤的“r刀”是利用了r射线电离本领大的特性

D.某个平面镜反射光的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80%,即表示反射光光子的数

厨房里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

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考一考你: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社会实践:

1、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2、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3、炒肉中的“见面熟”。

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4、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

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