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01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2.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3.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客观报道,即坚持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

要求在采写时精心选择事实,善于用事实说话。

  客观主义是貌似客观报道来宣传主观意见和主张,虚伪地掩盖其阶级立场或政治倾向。

我们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划清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主张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反对所谓“纯客观”的、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

4. “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5.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6.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7.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

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8. 报道的适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

9. 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0. 新闻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1.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

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12.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1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14. 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

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15.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16.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17. 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

新闻题材是能充分说明新闻主题的事实材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主题的思考,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联系当前的形势、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思考新闻主题的深化问题。

二是比较几种主题思想考虑方案的优劣好差,确定最佳方案。

18. 报道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

主要是追求报道的新闻价值,好的新闻角度有利于突出新闻价值。

 报道家度包括采访事实的角度、剖析事实的角度与表达事实的角度。

19. 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20.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

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21. 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

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22.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3.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24.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

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5.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

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

主要作用有:

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26. 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27.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其组成部分包括:

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28.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

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29. 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

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30. 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

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31.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

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

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32.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

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33. 解释性报道——或称为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

这种消息与深度报道(通讯)有去区别,主要是报道简要、及时,不必讲求深广度,也不一定是重大题材。

34. 背景报道——他与解释性报道类似,突出报道“新闻背后的新闻”。

它主要揭示新闻事件的“背景”,即其历史、环境和因果关系,以及事件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35. 标题新闻——是运用新闻标题形式出现的消息报道,可用一行题式,也可有两行题式(包括主题、副题,或肩题、主题)

36. 简讯——包括短讯、快讯简明新闻,它是有三言两语报道事实的一种体裁。

特点就是简短。

在表现形式上,简讯通常只叙述新闻事实的梗概,不必交代背景材料,几乎不表述新闻事件的具体经过;也可以没有导语,可以不分段。

37.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

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38.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39.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

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40.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类型:

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特点:

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述评结合,夹叙夹议;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41. 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2. 客观手法——就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43.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44.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

45. 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6. 复合式导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

“复合导语”的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47. 晒衣绳式导语——新闻界往往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

也叫晒衣绳导语。

48.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

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等。

49.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一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

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

50. 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

51. 消息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

52.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新闻背景的分类:

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53. 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

对记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鸟橄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54. 记事——又称介绍、报告等。

是通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

也包括写人,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具体现时详尽。

55. 侧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某些方面关心 和感兴趣的问题。

56. 白描——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

以质朴的文笔简练而直接的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57. “蒙太奇”手法——是一种过度、衔接的艺术方法,不用关联词语的“硬切”方法,或者说是不用一般过度衔接方法而发展描述的方法,即直接从上一个自然段描绘的场景事件,“跳入”下一个自然段另一个不同的场景事件中去。

58. 事件通讯——着重表现事件,主要报道具有一定意义的典型新闻事件,并通过事件的报道或提倡某一精神,或说明某个问题,或给人以某种思考或启迪。

特征:

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也较灵活;在叙事中写人。

59. 工作通讯——是一种直接反映和知道实际工作的通讯,既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

它还可以针对某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倾向和现象进行实录或剖析,借以明辨是非,把握趋向,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特点:

有很强的指导性;有相当的理论色彩。

表现手法:

体现新闻性;多用典型材料;多用典型材料;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60. 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

主要指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通讯报道。

写作特点及要求:

着力反映变化;描述事物的特征;借景抒情、写出感受;富于知识情趣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

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表现在:

  1、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

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

1、发现和落实线索2、获取第一手材料3、增加感性认识4、核对新闻事实

  *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

  1)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2)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

  3)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

  九、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

1、全面情况2、主要事实3、有关背景4、典型事例和细节

  十、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讲究唯物辩证法

  3、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正确地选择事实  2、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2、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十一、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

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实事求是2、依靠领导3、执行政策4、内外有别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1、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2、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  3、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2、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  3、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

  一要看形势,识大局;  二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  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十二、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深入群众要做到:

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小知识点: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十三、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

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1、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2、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3、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2、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3、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十四、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1、纪实写真2、用事实说话3、交代新闻要素

  *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

  1)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a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注意的问题之一: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二:

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b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

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2)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

  一是概念化;  二是套话多;  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

  3)怎样要事实说话:

  a、直接陈述;  b、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c、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d、采取第三人称  e、注明消息来源。

  4)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a、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b、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c、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十五、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有关具体要求的小问题:

  1)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

  2)怎样把新闻写活?

  a、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多写视觉新闻

  十六、新闻体裁的分类:

  a消息b通讯c特写d边缘体裁

  *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

  1)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3)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