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13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docx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一、高考历史命题人研究方向一览表

命题人

研究方向

刘芃(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善于从微观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意。

杨宁一(北京师范大学)

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

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

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

曹文柱(北京师范大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

“美利坚合众国史”、“美国宪政史”、“电影中的历史”

李帆(北京师范大学)

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史学史研究

孙燕京(北京师范大学)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晚清社会文化

赵世瑜(北京大学)

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民俗学史。

吴国盛(北京大学)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

刘北城(清华大学)

世界近代史、西方思想史,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

何德章(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民族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经济史

胡德坤(武汉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日战争史、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

高嵩(东北师范大学)

美国史、世界现当代史

李少兵(南开大学)

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西宗教文化、风俗文化的比较研究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青年运动史

吴伟(中国社科院)

苏联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和西方史学史

岳麓版必修一主编:

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北京大学)、

刘北城(清华大学)、

岳麓版必修二主编:

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北京大学)、曹文柱(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北京师范大学)

岳麓版必修三主编:

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北京大学)、

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

二、例谈高考试题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1、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芃

★刘芃,1977年大学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其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史料学专业。

现任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命题中心主任。

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意。

★代表作:

考试方面的专著有《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育测量研究》、《刘芃考试文集》等。

《刘芃考试文集》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考试研究”,主要是对考试一般性问题的探讨。

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我国教育考试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的时期,因此这一部分涉及考试和命题改革的内容比较多。

第二部分是“历史学科考试研究”,主要是对历史学科命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第三部分是“考试时议”这部分收录的是2003至2009年期间为《中国考试》杂志撰写的首卷语。

★在2013年10月份的洛阳年会上,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中心主任刘芃就教考分离的现状,强调这是趋势,只会加强。

关于出现目前教考分享的原因,他指出存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托,但并非拘泥于教材,况且目前教材版本的多元化,为显示公平性不可能依据某一本教材作为命题的依托,只能是更多注重依据材料且材料来源于教材之外,并且透露命题组人员并不看教材。

②文本的呈现形式:

老师仅仅面对教材和教参这一传统的教学资源,远远不能适应目前高考的命题要求,高考试题在命制时采用的是大量新颖、甚至前沿的全新材料,这与教材呈现的材料有很大区别。

尤其是大量使用原始的真实材料。

日常的教学中呈现的材料与高考的文本材料雷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③内容的构建不同:

教学主要是解决的“是什么“?

高考更多的是侧重于考察”为什么”?

教材在呈现的时候侧重于陈述历史事物的过程,高考则侧重于解释历史事物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是什么”,故而感觉材料的陌生。

④要求的纬度不同:

日常教学是为达到具体的教学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质,是在忽略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高于教学目标,选拔不同层次的人才,不是了解学生普适性目标达成,通过高考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流。

2、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

★杨宁一,195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政治外交史。

曾经为北师大日本留学生主讲《中韩日关系史》;研究生专业课:

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研究。

代表著作:

《新编当代世界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日本经济史》第4卷,三联书店1997年版。

★文综负责人,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

关于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论著: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人民出版社2008-09)。

论文: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第12期)、《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第11期)。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运用全新的文明史观,呈现历史研究的新思路,配合历史新课标内容,扩展师生教学新视野本书的编写有统有分,总的原则是反映史学研究发展趋势,按照文明史观进行编写,重新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介绍学术研究新成果、新观点,贴近中学历史教育又高于中学历史教育。

例1:

(2008·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

“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14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6分)

3、天津师范大学何德章教授

★何德章,四川南部人。

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

1997—199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

1999—2007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历史学院副院长。

2010年起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

主要论著:

《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国经济通史》第三卷(魏晋南北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近三年的高考古代史题均出自其手,其学术专长是中国古代民族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经济史。

例3:

(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例4: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7分)

4、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伟教授

★吴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领域:

苏联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主要论著:

《浩劫与辉煌(丛书,第四卷)》、《横扫千军--苏军卫国战争重大战役纪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三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卷、第十九卷)》《苏联与波兰问题》(专著30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等。

★历史学习从低到高依次包含:

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意识和价值观、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历史素养即是其总和。

历史素养的知识观:

史实和结论源于正确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思考的原料和对比的参考。

知识+知识的“酶化”(消化、吸收、敏感)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历史素养下的能力:

与学科能力一致。

历史学科能力是培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历史素养更强调锻炼和培养如何科学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的能力;素养更关注能力的长期性、终身性(指历史的思路和方法);历史素养应有的意识:

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

例5:

(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例6:

(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例7: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5、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

★赵世瑜,出生于1959年8月,四川成都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Ⅰ)》分册主编。

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民俗学史。

★代表性著作:

《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

清代城市生活长卷》、《吏与中国传统社会》、《中国文化地理概说》、《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

主要论文有《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社会史: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等。

例8:

(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

《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

《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7分)

6、北京师范大学曹大为教授

★曹大为,1944年11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长城专家,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大通史》主编。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

他注意把社会与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侧重研究传统社会的结构,社会运行与变迁、社会控制及其效应、影响。

剖析传统文化的成因、特点、类型,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以及在诸方面的具体表现。

勾划传统文化的渊源流变,评价其社会效应与历史影响,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与新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未来走向与命运。

★代表性论文:

《关于新编〈中国大通史〉的几点理论思考》,《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

《〈醒世姻缘〉的版本源流和成书年代》,《文史》,第23辑。

《“第三新文明”的建构与中华民族的振兴》,载《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9月。

《传统文化与中国妇女》,《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历史上贞节观念的变迁》,《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2期。

《关于中国文化史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曹大为、曹文柱),《北京师大学报》,1988年第6期。

《长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光明日报》,1994年10月3日。

★代表性著作: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师大出版社,1996年12月。

《长城百科全书(总论)》(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7、北京师范大学郭小凌教授

★郭小凌,男,1950年11月生。

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同年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系就读,师从廖学盛先生。

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任教北京师范大学至今。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北大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职称聘任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和西方史学史。

★出版专著

《西方史学史》,北师大出版社。

1995年版。

《人类进步的历程》(主编),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新编世界列国史》,与杨宁一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发表论文

《梭伦改革辨析》,《世界历史》,1989年第6期。

《浅论史学中的宏观与微观研究》,《世界历史》,1993年第4期。

《古典西方史学的客观主义原则与史家个人的实践》,《史学理论研究》,1996第2期。

《西方奴隶制认识的历史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说古代近东的历史记录》,《史学史研究》,1994年第1期。

《关于历史价值的理论思考》,《史学月刊》,1996年第2期。

例9: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也就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

例10: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考点】罗马法——司法公平原则

【解析】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

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B项错误;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

【答案】C

例11:

(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结合罗马法的实质可知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故A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B项正确;结合题干和史实可知法制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