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913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doc

不含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有简单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是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之一,它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

现实工作中征税的个人所得有11项,而且各类所得的计算税率以及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含税的个人所得比效简单,可以直接利用: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或者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可以计算出个人所得税。

但是如果是不含税收入,计算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会遇到两种应税所得,一是工资、薪金中税款由雇主全额负担或者部分负担的应税所得;二是劳务报酬中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应税所得。

这两种应税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都有既定的公式:

一、工资、薪金: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

一般是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再计算应代付的税款。

计算公式为: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雇主为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这种形式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

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

这种情况的计算比较简单,即应纳税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种:

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

计算公式为:

①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二、劳务报酬

同样的道理,如果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也应当将支付给纳税人的不含税支付额(或称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为应纳税所得,然后按规定计算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款。

计算公式为:

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或者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以上看来这样计算比较复杂,而且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

有没有比以上既定的公式简单一些的方法呢?

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如果对以上的公式通过推算,就不难得出以下简单的算式来进行这一类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1-税率)

例:

境内某公司代雇员(中国公民)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年2月支付给陈某的不含税工资为4000元人民币。

计算该公司为陈某代付的个人所得税。

⑴按一般公式计算:

①应纳税所得额=(4000-1600-125)÷(1-15%)=2676.47(元)

②应纳税额=2676.47×15%-125=276.47(元)

⑵按推算后的算式计算:

[(4000-1600)×15%-125]÷(1-15%)=276.47(元)

2、雇主定率为雇员负担部分税款: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1-税率×负担比例)

例:

某外商投资企业雇员(外国居民)某月工资收入12000元,雇主负担其工资所得30%部分的税款,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⑴按一般公式计算:

①应纳税所得额=(12000-4000-375×30%)÷(1-20%×30%)=8390.96(元)

②应纳税额=8390.96×20%-375=1303.19(元)

⑵按推算后的算式计算:

[(12000-4000)×20%-375]÷(1-20%×30%)=1303.19(元)

二、劳务报酬

1、我们先列出一般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适用税率表,来进行比较计算:

级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换算系数(%)

1

未超过3360元的部份

20

0

2

超过3360~21000元的部分

20

0

84

3

超过21000~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76

4

超过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68

那么一般的计算公式为:

(1)不含税收入额未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或者: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下面是通过推算后新的适用税率表:

级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换算系数(%)

1

2

1

未超过3360元的部份

20

0

80

20

2

超过3360~21000元的部分

20

0

84

16

3

超过21000~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76

24

4

超过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68

32

从以上经过推算的表来看,里面增加了一个换算系数,这个换算系数2其实就等于100%-换算系数1,那么我们推算出来的算式就是

(1)不含税收入额未超过3360元的: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800)×20%÷80%

例:

赵某于2000年10月外出参加营业性演出,取得收入净额为3200元,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不考虑其他税费)

⑴按一般公式计算:

①应纳税所得额=(3200-800)÷(1-20%)=3000(元)

②应纳税额=3000×20%=600(元)

⑵按推算后的算式计算:

(3200-800)×20%÷80%=600(元)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一般为: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换算系数2÷换算系数1

或者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换算系数2-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1

那么以上表内2,3,4级次的推算计算算式依次为

①2级: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16%÷84%

②3级: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24%-2000]÷76%

③4级: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32%-7000]÷68%

例:

高级工程师熊某为亚华公司进行一项工程设计,按照合同规定,公司应支付熊某劳务报酬45000元,与其报酬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由公司代付。

不考虑其他税收情况下,计算公司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

⑴按一般公式计算:

①应纳税所得额=(45000-2000)×(1-20%)÷76%=45263.16(元)

②应纳税额=45263.16×30%-2000=11578.95(元)

⑵按推算后的算式计算:

[(45000×24%-2000)]÷76%=11578.95(元)

 

工作实践中有许多发现的机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而又主动,我们可以在征管实践和稽查工作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点发现,不足为谋,仅供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