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37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docx

备战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物态变化

备战2021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

物态变化

【专题一:

温度】

【例1】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其中图甲所示是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如图乙所示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

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最高气温是________℃。

【针对练习】

1.在温标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温标.1714年,德国的科学家制成了水银温度计,建立了华氏温标.这种温标是用水银作测温介质,以水银在玻璃容器内相对膨胀来表示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32度,水的沸点定为212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80格,每一格称为1华氏度,用℉表示.1742年,瑞典的科学家也用同样的温度计和同样两个原始分度点,建立了摄氏温标.不同的是摄氏温标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00格,每一格称为1摄氏度,用℃表示.下表提供了几组“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对应值.分析表中的数据,可推知:

摄氏温度tc与华氏温度tF的关系式为tc=______.

2.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专题二:

物态变化的辨别】

【例2】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

【针对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专题三:

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

【例3】如甲所示是探究“萘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小明绘制的萘熔化的图象,其中BC段物体处于____________态,整个熔化过程用时约________min;由图象可以推断,萘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丙是某一时刻读取温度计时的情景,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针对练习】

1.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2.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状态.

【专题四: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例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甲、乙所示。

则:

 

(1)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实验时发现,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5)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如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②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如甲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知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2.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是___________;

(2)操作无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8℃时,开始记时测量并记录,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

(3)如图丙中,A、B是水沸腾时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况,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选填“A”或“B”)

(4)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节省实验时间的办法_____.

【达标测练】

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2.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A.36.5℃、39.5℃B.都是38.5℃

C.都是39.5℃D.38.5℃、39.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4.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

5.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C.冰的熔点是O℃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6.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7.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

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9.小明做了一个实验:

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0.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

11.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

13.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选填“变大”成“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选填“吸热”成“放热”)造成的.

14.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

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备战2021中考物理章节专题训练——专题三:

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专题一:

温度】

【例1】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其中图甲所示是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如图乙所示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

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最高气温是________℃。

【答案】1 16 26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先弄清分度值,对于没有给出全部刻度的温度计,读数时先要弄清示数是0℃以上还是0℃以下。

由图可看出10℃与20℃之间分成10个小格,因此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当天的最低气温是16℃,最高气温是26℃。

【针对练习】

1.在温标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温标.1714年,德国的科学家制成了水银温度计,建立了华氏温标.这种温标是用水银作测温介质,以水银在玻璃容器内相对膨胀来表示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32度,水的沸点定为212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80格,每一格称为1华氏度,用℉表示.1742年,瑞典的科学家也用同样的温度计和同样两个原始分度点,建立了摄氏温标.不同的是摄氏温标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00格,每一格称为1摄氏度,用℃表示.下表提供了几组“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对应值.分析表中的数据,可推知:

摄氏温度tc与华氏温度tF的关系式为tc=______.

【答案】

(tF-32)

【解析】由数据知,当摄氏温度每次增加5℃,华氏温度每次就增加9℉,由此判断摄氏温度tc和与华氏温度tF的关系式是一次函数关系式,设一次函数解析式,用“两点法”求解.

2.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气体的热胀冷缩、降低、细弯管再细一点或瓶子再大些

【解析】

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液柱向右移动,是由于瓶内气体体积缩小了,说明温度降低,可以让细弯管再细一点或瓶子再大些来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

【专题二:

物态变化的辨别】

【例2】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

【答案】C

【解析】

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吸热;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吸热;玻璃窗上的水滴是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干手器把手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针对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答案】A

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答案】C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A不符合题意;河水结冰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C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专题三:

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

【例3】如甲所示是探究“萘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小明绘制的萘熔化的图象,其中BC段物体处于____________态,整个熔化过程用时约________min;由图象可以推断,萘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丙是某一时刻读取温度计时的情景,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答案】

(1)使萘受热均匀

(2)固液共存 20 晶体 (3)B 48

【解析】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萘受热均匀,这种加热方法是水浴法。

(2)由图象可知,BC段萘吸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

BC段是萘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整个熔化过程用时20min。

(3)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的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在零上,为48℃。

【针对练习】

1.

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答案】C

2.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状态.

【答案】

(1)自下而上;

(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

【专题四: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例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甲、乙所示。

则:

 

(1)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实验时发现,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5)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如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②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 甲

(2)98

(3)当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水太多(或水的初温太低,或烧杯没加盖等)

(5)①22 ②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针对练习】

1.如甲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知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固液共存 晶体 不能 【解析】

(1)由图甲可知,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在4~8min时,图象是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3)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为78℃,沸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2.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是___________;

(2)操作无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8℃时,开始记时测量并记录,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

(3)如图丙中,A、B是水沸腾时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况,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选填“A”或“B”)

(4)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节省实验时间的办法_____.

【答案】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2)98;(3)A;(4)适当减少水量

【解析】

(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

(2)读图可知,水温达到98℃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水的沸点就是98℃;(3)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外焰加热,也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达标测练】

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

C、温度计

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的太少.此方法错误;

D、温度计

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

2.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A.36.5℃、39.5℃B.都是38.5℃

C.都是39.5℃D.38.5℃、39.5℃

【答案】D

【解析】

AC.用示数是38.5℃的体温计去测量36.5℃人的体温时,由于体温计没有甩,水银柱不会下降,所以示数仍为38.5℃,故AC不符合题意;

BD.用示数是38.5℃的体温计去测量39.5℃人的体温时,水银柱可以自由继续升高,故示数为39.5℃,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答案】A

【解析】

A.因为金属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用来完成熔化.故B不正确;C.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水的沸点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才是100℃.故C不正确;D.冰在熔化过程,或者达到熔点的时候,温度就是0℃.故D不正确.故选A

4.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

【答案】B

【解析】

由于水的温度为0℃,在其中放入冰,而冰在冷冻室里放了较长的时间,说明其温度低于0℃,故将其放入水中后,水要向冰放出热量,0℃水由于放热要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加,水的质量会减少,故A不正确,B正确;水的温度不可能降低,故C也不对;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且冰的比热容不会增大,故D也是不正确的.

5.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C.冰的熔点是O℃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答案】C

【解析】

A.如图知,BC段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吸热过程,故A错误;

B.C点以后已熔化完成,CD段为吸热升温过程,该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C.BC段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对应

温度为0℃,即冰的熔点是0℃,故C正确;

D.DE段吸热温度不变,对应的温度为100℃,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6.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在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D符合题意.

7.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

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

【答案】C

【解析】

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C.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