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39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020年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

鼎铭文为:

“伯克父甘娄迺(乃)执干戈,用伐我仇敌,迪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永宝用享。

”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②天文历法③青铜铸造④文字书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公元前221年,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十二万户”。

公元前211年,由于“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淳化西北)”。

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本是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

”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北宋画师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

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

”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瑞典“中国宫”(1753年建成)

圆明园海晏堂(1786年雕版图)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6.“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项起上帝之纲常……予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

”以上材料意在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C.借用西方宣传反清思想D.满足农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7.

1875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阁总理和部长)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①都确立了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下列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美国“大萧条”开始②联成立

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④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9.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召开。

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

“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这表明

A.中国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B.不结盟运动建立起国际政治新秩序

C.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D.中国与不结盟运动拥有共同的诉求

10.“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写到:

“1999年12月,中国发放第一社会保障卡。

全国逐步推行社会保障卡制度,人民群众从此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社会保障服务。

截止到2018年底,社会保障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条件有

①综合国力提升②信息技术推广③法制建设进步④城乡差别消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古希腊时期,雅典公民安特米恩从第四等级上升至第二等级,他在雅典市中心树立起一匹马的雕像和一块石碑作为纪念.石碑上写着“安特米恩谨以此献给诸神,他已经从‘劳工级’上升至‘骑士级”’。

安特米恩的“升级”得益于

A.“解负令”B.财产等级制C.片放逐法D.十将军制度

12.读右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机构,正确的是

19世纪末以来英国君主立宪制示意图

A.国王——阁——上院——下院B.国王——上院——下院——阁

C.上院——国王——下院——阁D.国王——下院——上院——阁

13.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

“若徒鼓励人民,不予以低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

”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

政府此举

A.目的在于强化国营企业B.推动了日本的土地私有

C.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D.有利于殖产兴业的推行

14.“为了正确地组织国民经济,为了根除银行投机……决定:

国家垄断银行事业;现有的一切私人股份银行和银行办事处同国家银行合并;国家银行接收被取消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充分保障小额存户的利益。

”此法令颁布于

A.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B.拿破仑统治时代的法国

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D.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

15.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占10个主要工业国家总产量的62%,1965年这个比例降到50%。

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美国的份额也从1953年的30%下降到1965年的16%。

导致以上变化的因素包括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②欧洲走向联合推动经济复兴

③“滞胀”冲击了美国经济④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玄武门之变”(10分)

五代时期官修的《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历来是研究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史料。

其中记载:

“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渊)。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

高祖大惊,问曰:

‘今日作乱是谁?

卿来此何也?

’对曰:

‘王(世民)以太子(兄建成)、齐王(弟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高祖意乃安。

1908年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一件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

其中描述了阎罗王手下判官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的故事,“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玄武门之变的史实有哪些?

(4分)

(2)指出上文所引两则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6分)

17.“舍会山协议”(8分)

1937年12月,毅来到舍会山(位于和交界处),传达中共中央决议,随后国共双方经协商达成了舍会山协议。

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此协议容的展板:

舍会山协议

国民党当局停止向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

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

红军人员过境应通行无阻。

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

释放一切政治犯。

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对当局的敌对行动。

全部给养可以自由买卖。

结合所学,为展板容撰写一份解说词。

(8分)

(要求:

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18.英雄(12分)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

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

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

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

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

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

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

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英雄分类

代表人物

神灵、先知英雄

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诗人英雄

但丁

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

马丁·路德

约翰·诺克斯(16世纪格兰改革领袖)

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普及之后)

卢梭

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

罗伯特·斯(18世纪格兰著名诗人)

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

克伦威尔

拿破仑

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

(12分)

(要求:

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仁”(12分)

人物

关于“仁”的主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董仲舒

“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

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己,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

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春秋繁露》

朱熹

“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

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

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论语集注》

谭嗣同

“孔谓之‘仁’……耶(耶稣)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己’‘视敌如友’;格致家(科学家)谓之……‘吸力’。

咸是物也。

“仁以通为第一义”“通之象为平等”“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矣,通则仁矣。

”——《仁学》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中董仲舒、朱熹思想中“仁”的主。

(4分)

(2)谭嗣同赋予“仁”哪些新涵?

结合所学加以分析。

(8分)

20.科举与文官选拔(13分)

材料一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

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

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

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

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材料二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

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

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

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

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列举隋唐之前中国的选官、授爵制度。

(4分)

(2)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

试评析这一现象。

(9分)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020年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编辑:

龙辉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B

D

C

A

D

D

A

B

B

D

C

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10分)参考答案要点:

(1)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中,世民杀了兄弟(建成和元吉);渊并未参与玄武门之变。

(2)类型:

史书与文学作品或俗讲话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官方史料与民间史料)

价值:

《旧唐书》是五代编成,代表了后世的官方评价,流传更久,对玄武门之变的传统评价影响很大,更具权威性;《唐太宗入冥记》成文的时间更早,是当时的一种民间看法,但属于近代发现的新史料,相对于《旧唐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7.(8分)参考答案示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共实现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1937年12月,毅向江南红军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

随后江南红军与国民党达成此停战协议。

根据协议,当地国共双方结束对峙,停止战;国民党取消对红军的经济封锁;共产党停止在农村的土地革命。

此协议的签订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实现了这一地区的国共合作,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创造了条件。

18.(12分)参考答案示例:

卡莱尔的英雄观继承了古代、中世纪以来的英雄崇拜传统,歌颂英雄的军事功勋、勇敢品质及牺牲精神。

但他拓宽了“英雄”的围,从贵族扩大到平民阶层,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社会其他领域。

卡莱尔的英雄观深受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

随着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出现了文艺复兴、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改变。

经过18、19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发展,欧美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卡莱尔肯定了欧洲历史转折时期各领域、各阶层的杰出人物,如文化领域的但丁、莎士比亚;改革领域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约翰逊、斯;政治领域的克伦威尔、拿破仑;他们都被卡莱尔视为新的英雄。

卡莱尔的英雄观肯定了英雄人物的历史贡献,确立了新的标准,丰富了英雄的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卡莱尔的英雄观切中时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回应了时代的要求。

但是,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

19.(12分)

(1)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把“仁”视为宇宙(天)的本质。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把“仁”与“天理”结合起来。

(2)新涵:

谭嗣同引入了西方和科学的某些概念。

他认为“仁”的核心是平等,追求平等就是要破除各种阻碍,即达到“通”的境界。

分析: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西方思想和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冲击。

谭嗣同为倡导改革,将儒家的“仁”与西方思想和科学相比附,以平等批判“三纲五常”的不平等。

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13分)

(1)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2)参考答案示例:

19世纪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开展,出现了大量近代工厂和新的政府部门,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

然而,科举考试的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陆续出现也冲击了科举制度。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新式人才的培养,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但是,考试选官的原则得以保留。

19世纪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容日趋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然而,当时英国的官僚体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英国国出现了借鉴中国科举制、以考试方式选官的呼声。

由此,英国开始进行文官改革。

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政治。

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面临着不同的社会问题,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中国则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

这些措施顺应了双方不同的现实需求,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