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48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docx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

自评报告

(适用于文管专业)

院系:

专业: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年月日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自评报告

填报说明

(2017年1月)

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的两个重要的环节。

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

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为学校提供的自评报告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评估专家评判被评估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提供基本依据;反之,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评估专家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

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时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报告成文时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标准原文)。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评估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培养标准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

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

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

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

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以便检测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

●评价:

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

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机制:

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关于本文件所用字体的说明:

黑体部分为标准原文;楷体部分为应提供的说明;宋体部分为要求的表格。

0背景信息

评估联系人

姓名

电子邮件

电话

手机

本专业提供的学位、学制;

本专业发展沿革简述(限600字以内);

1学生发展

1.1学生发展

(1)能够吸引优秀生源,并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效支持和促进学生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描述本专业当前生源基本状况,包括录取分数、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等;描述本专业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与措施,转学、转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近三年的生源及招生情况变化。

用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近3年招生情况

年份

招生数

本省录取分与本专业分数线比较

第一志愿录取比例

报到率

描述相应的转学、转专业学分认定过程以及制度性文档索引。

详细描述转学、转专业的学生必须补修的课程如何规定;详细说明对已有学分的认定过程,特别是不须补修的课程或其它有学分的教学活动是否能支撑本专业相关培养标准如何认定。

1.2学生指导

(1)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完善,能够全过程开展思想政治指导、学业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并取得实效。

以列表方式提供下列信息(指导方式可分为:

学生辅导/定期宣讲等。

受益人数为最近两年的数据,分学年提供):

学生学习指导

渠道名称

指导执行者

指导方式

指导频度

受益人数

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渠道名称

指导执行者

指导方式

指导频度

受益人数

学生心理辅导

渠道名称

指导执行者

指导方式

指导频度

受益人数

描述上述辅导的执行落实情况以及效果。

(在附录中提供相关文档索引)

(2)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达成毕业要求,在校生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个人成长满意度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学生能力达成跟踪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及内容

评价人

评价周期

形成的记录文档

附注1:

评价目标可以按照“社会能力”、“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分类,这里主要是描述基本评价机制和方法,具体培养标准的达成度评价在第3项“培养标准”部分详细描述。

评价内容主要指评价基于的数据内容及来源。

附注2:

评价方式应该包括考试以及其它对学生能力与水平评价的方式,并说明如何确认这些方式及其结果能反映培养标准。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年份

毕业生数

毕业率

获学位率

一次就业率

分类就业状况

附注:

分类就业状况可按照读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企/其它企业/入伍/出国划分;特定专业也可以按照行业性质划分企业,毕业率、获学位率及一次就业率以生源数计算(含转学、转专业情况)

2培养目标

2.1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学校办学宗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引领性。

描述本专业设置的论证和调研情况,包括服务面向、需求分析。

描述本专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及不足,专业的发展目标及建设规划。

2.2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反映毕业生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

用单独的段落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全文。

应说明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与性质,主要的社会竞争优势,毕业后五年左右具备的能力,并描述对学生毕业几年后事业发展的预期。

(注:

如本专业对学生实施按不同方向培养,应分别说明,并在本报告中按照不同方向分别进行描述或列表)

描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设置与学校办学定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描述采用哪些渠道与措施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并对社会公开。

2.3有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

描述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制度,包括基于的数据、数据来源以及收集的周期、主要评价人及身份、最近一次的评价结果。

描述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修订制度,包括修订周期、修订过程、参与人员以及主要执行人。

描述最近一次修订,包括修订时间、改动的内容、改动的理由、参与修订的行业与企业专家以及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内容。

在附录中提供相关文档索引。

3毕业要求

3.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3.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3.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3.5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6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3.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3.8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

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9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用单独的段落明确列出本专业对于学生毕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并明确其中各项与上述7项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确保上述标准完全被覆盖。

用矩阵图的方式说明毕业要求如何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标1

目标2

……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

注:

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将毕业要求落实到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通过系统、形成性和合理的评价,为专业教育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最终保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

因此,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既不是课程考核(考试、报告、设计、作业等),也不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

(1)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为课程达成度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但是,对学生的考试与考核不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全部,甚至也不是“课程”评价的全部。

(2)课程达成度评价还应体现考核(考试)是否完整覆盖了相关指标点涵盖的全部能力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否合理进行评判,并且建立考核内容和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

做到这些,考核(考试)的成绩才能作为课程达成度评价的依据。

(3)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包括多种方法,以相关课程考核结果为基础,并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算出达成度仅仅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方法之一。

4质量保障

4.1有完善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

描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架构与运行方式,包括每个环节的主要执行者与责任者。

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

环节名称

质量要求的要点与考核责任者

考核基于的基本数据

考核周期、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

形成的记录文档

4.2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清晰合理,有教学过程常态化监控机制,能够定期开展专业自我评估及外部评价。

描述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包括组成部分,运行方式,覆盖面及频度、使用的载体,相关文档索引。

描述当前正在运行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的内容,形式,成员构成及其工作方式,近两轮评价记录。

4.3定期对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列举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考核结果用于改进的措施及效果。

列举毕业生反馈中哪些信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列举社会评价机制近五年内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修订,目标达成度提升所发挥的作用,并在附录中提供实例与相应记录。

5课程体系

5.1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专业核心课程由高级职称教师主讲,必修课设有助教制度。

提供完整的本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并在附录中提供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

提供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以汇总方式列出必修课总学分。

描述关于学生选课的有关规定,包括如何控制学生选学的课程能满足对各类课程学分分布的要求。

用矩阵形式提供课程支撑诸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在该矩阵中用特殊符号表示对于每项毕业要求达成,关联度最高的2-3门课程。

并在附录中提供所有课程的课程大纲,任课教师以及最近3届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

课程1

课程2

……

用列表形式提供毕业要求与各类相应课程达成度评估方式及参评人员。

课程名称

达成度评估方式

参评人员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用列表形式描述通识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教学环节与措施

达成度评估方式

课程名称1

课程名称2

描述课程体系设计与修订的过程与工作方式,描述最近两次教学计划修订参与的企业与行业专家名单、身份、参与方式和发挥的作用。

5.2有制度和措施强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培养的关键作用。

教学大纲能够有效落实毕业要求。

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对话、质疑、研讨的课堂氛围,课程考核能够有效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列举本类课程以及相应学分。

描述在对课程评价时采用什么方法保证学习成果要求中提及的要求在课程中的实现。

并在附录中提供相关评价记录的索引。

按照“相关学科基础类”、“主干学科基础类”和“专业类”分别列举相应课程及学分。

描述在对课程评价时采用什么方法保证标准中提及的相关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的实现。

并在附录中提供相关评价记录的索引。

5.3有完善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能够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全过程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实践教学体系

环节名称

内容要求与教学方式

学分要求

考核与成绩判定方式

形成的结果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企业学习经历(指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待在企业的学习经历,不包括部分学生参与的活动,也不包括在校内特设的实训基地的学习经历,没有则不必提供)

类别

内容要求与教学方式

时间及学分要求

考核与成绩判定方式

形成的结果

以团队形式完成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包括课外活动,如果没有则不必提供

环节名称

内容要求与教学方式

学分要求

考核与成绩判定方式

形成的结果

毕业设计(论文)分类情况(如果不分类,则作为一类填写)

类别

分类基本描述

对该类论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近三年该类论文所占比例

(分年度列出)

(类别指各专业自行定义的毕业论文类型,如工程设计、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软件设计等)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情况

基地名称

校外合作方

承担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基地考核方式

近三年每年进基地学生数

描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机制,特别是如何保证达到标准中规定的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提供有关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考核的有关信息。

在附录中提供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清单,内容包括题目、类别、成绩、是否在企业完成、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等。

5.4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

评价与修订过程能够吸纳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代表的意见。

6师资队伍

6.1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师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以表格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教师队伍总体状况

35岁以下

36-45岁

46-60岁

60岁以上

合计

博士

硕士

本类

专业

相近专业

其它专业

正高

副高

中级

其它

合计

注:

表中数据指当前在职的全职教师。

在职获得的学位用*标注;专业指最高学位专业,如最高学位是在职获得的,用“最高学位专业/最高全日制教育学位专业”描述。

兼职教师状况

姓名

单位

专业职称与职务

兼职时间

承担的教学工作

近三年实际工作量

注:

兼职教师是指有正式聘任承担教学计划内教学任务的行业或企业专家。

不包括不定期来做对学生没有明确考核的讲座的专家。

近四年由企业或行业兼职教师承担的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与开设年级

学分与课时数

兼职教师工作量比例

考核方式

学生人数与成绩分布

教师个人专业背景相关信息

姓名

年龄

学位

职称

毕业学校与专业

专业工作经历

来本专业工作时间

教师个人发展相关信息

姓名

近5年承担的

研发项目

近3年的

代表性成果

主要的工程实践性成果

科技与

产业奖励

近3年的工业咨询活动

注:

以上两项表格限本专业全职教师。

两表格采用同样的顺序填写。

教师个人发展信息只用于判断教师能力是否适应学生培养的需要,因此每项下只限填写1-2项能代表最高水平的内容。

在附录中提供教师的专业简历。

6.2有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制度和措施,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程教学和学生指导、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都能够为本科生上课。

以表格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教师近三年本科教学相关工作量:

姓名

年份

承担课程及授课时数

教学行政工作

教改工作

学生指导

注:

每个教师按年份分三行填写。

采用与前面关于教师状况表格中相同的顺序。

描述专业如何要求与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有什么明确的规定和措施?

取得了哪些成效?

描述专业如何要求与鼓励教师参与学生指导。

有什么明确的规定和支持、考核措施?

取得了哪些成效?

描述专业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保证每个教师都能理解这些责任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描述专业如何检查和评价每个教师是否能满足责任要求,是否形成制度?

能否提供文档证明评价是定期进行的。

6.3有负责教师教学发展的机构和校院两级教师培养培训制度,能够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教学技能与方法培训,保证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描述本专业在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机制和措施,并提供该机制对于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产生的积极效果相关信息。

描述本专业在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划,包括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措施以及支持青年教师获取实践经历的制度和措施。

以表格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近五年教师进修情况

姓名

起止时间

国内进修

国外进修

近五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姓名

时间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

近五年青年教师获取实践经历的情况

姓名

获取的工程经历情况

校内、校外考核情况

近五年新进教师教学培养与工作情况

姓名

入职时间

毕业学校与专业

首次承担的

课程与时间

培训方式

考察方式

其它承担

的课程

6.4有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能够每年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评价活动,综合评价结果与校内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挂钩。

6.5有专业基层组织,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改进等相关教研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录:

1.学生指导相关文档与记录索引

2.近五年内培养目标修订相关记录文档索引,包括社会机制参与活动的记录

3.近五年内毕业生反馈信息相关文档记录索引

4.全部课程的大纲,任课教师名单和最近三届学生成绩分布

5.近三年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清单

6.最近的一个完整年度的本科生课程表

7.过去4年中教学过程控制中形成的对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标准评估的主要数据记录索引

8.全体教师的专业简历

9.全体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简历

10.本专业在读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统计数据(本项数据仅作为判断教师整体工作负担的参考)

11.近三年实际进入企业合作实践基地的学生以及实践内容

12.近两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名单与各类参与活动简述

13.近两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名单与各类参与活动简述

7支持条件

7.1教学设施数量充足,图书资源丰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支持教学工作开展,有良好的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满足教学需求并保证学生和教师方便使用。

所有科研实验室能够向本科生开放。

以表格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本科教学所使用实验室状况

实验室名称

面积

开放方式和利用率

设备种类与数量

专职管理人员

主要用途

描述实验室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机制。

是否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能否满足教学需要进行评估和评价?

7.2建有稳定充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描述本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整体情况,实习、实训教学目的、内容及教学管理制度。

以表格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情况

基地名称

校外合作方

承担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基地考核方式

近三年每年进基地学生数

注:

此表与课程设置项下相应的表格是一样的,重复是为了便于专家审阅。

提供近三年学生实际进入企业实践基地的情况

学生姓名

年级

实习基地

进入基地时间及期限

实习内容

成果

注:

本表指进入企业合作基地,进行服务与(工程)实践教学计划实施的活动情况,不包含一般社会实践内容。

按照与前一表格相同的企业顺序填写。

7.3有制度和措施保证专业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并逐年增长。

学生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经费充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描述近三年专业争取经费对教学投入的情况:

包括国家/地方/社会/学校/学院的投入;获得与分配教学经费的制度与执行情况,并评估其能否满足教学需要。

以列表方式提供以下信息:

近三年教学经费收支情况

年份

收入总数

来源

数额

支出项目

数额

201x

国家

课程建设

地方

教学设备

社会

日常教学开支

创收

教改

其它

学生支持

其它

注:

教学经费是用于6项支出项目的经费,其它收支经费不必计入;收入栏中若分不清来自国家、地方或社会,可合并为学校拨款;创收是指学院自筹用于教学的经费;支出中每项需表明是为全院学生服务的还是为本专业学生服务的,并给出生均数;日常教学开支是指用于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经费开支,并给出生均数;学生支持是指用于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的经费开支,并给出生均数;请列出去年用于6项开支的清单。

描述学校对于专业教学主要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内容:

包括学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各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近3年来,针对专业教学主要问题,具体说明采取哪些措施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8.特色项目(自选)

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包括专业长期积淀下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或者上述标准项未涵盖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