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51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docx

八年级上地理提纲

 

2014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教研培训中心李玉娟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1、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简单说:

我国是亚州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跨热带至寒温带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二、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1、我国的领土面积:

(1)陆地面积:

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领水面积:

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不用记数字)

2、我国的临海:

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在地图上掌握其位置)

3、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有14个邻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来。

4、东西端跨经度广,导致东西端出现晨昏差异;

南北端跨纬度广,导致南北端出现季节差异。

三、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利用“中国政区图”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在祖国的位置。

 

2、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行政区划

(1)我国分为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2)省级行政单位: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A、5个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B、4个直辖市: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

其中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C、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四、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趋势(读P11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建国后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1997年后稍稍放缓。

3、人口国策: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五、能够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读P13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分布大致以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部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例一:

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是:

2、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

(2)山区面积广大。

3、读下面“三级阶梯示意图”,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限和名称。

一、二级阶梯界限: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三级阶梯界限: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4、记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及分布。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二、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2、地势对河流、水能资源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西部:

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

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东部: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三、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读P31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P32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P35图2.1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

1、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南高北低,温差很大。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2、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读书上P39图2.21)

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

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四、能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1、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自南向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在上面“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上了解。

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指标。

2、干湿地区的划分: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从东向西依次可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在上面“我国的干湿地区”图上了解四大干湿地区的范围)。

五、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读图了解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气温:

我国自南向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降水:

我国从东向西跨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大干湿地区。

例二:

P37活动1、2

2、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结合下面“冬、夏季风图”理解)

 

 

冬季风图夏季风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

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六、能够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读P42图2.26“不同的气候类型”图,结合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1、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燥,冬冷夏热。

(如吐鲁番)

2、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湿润。

(如漠河)

3、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湿润,终年皆夏。

(如海口)

4、高原山地气候:

四季常冬,冬季干燥,夏季湿润。

(如五道梁)

5、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如上海)

七、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受纬度影响,我国气温南高北低。

2、海陆位置:

受海陆位置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形:

受地形影响,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等同纬度地区气温低。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八、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1、如下图,在我国季风区内,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热量和丰沛的降水。

例如:

我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季风区若干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

2、我国的季风气候在给我国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很容易带来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3、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4、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例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去避暑。

5、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

例如:

川、湘、贵等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抗风湿。

……

九、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

从下面“中国水系”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主要的内流河。

(黑龙江、长江、黄河、珠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京杭运河等)

 

1、了解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不需要背会,了解即可)。

2、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

外流河: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冬季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河流结冰,南部不结冰。

内流河: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

十一、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黄河(下列内容结合P48图掌握)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成巨大的“几”字形,曲折东流注入渤海。

(2)上中下游划分:

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南孟津以下为下游,两地之间为中游。

(3)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A、上游地区:

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利用黄河水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B、中游地区:

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增,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需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治黄之本)。

C、下游地区:

为“地上河”,易决口泛滥,需加固堤坝防洪。

2、长江(结合P53图掌握):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上中下游划分:

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

(3)水能资源: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

有“水能宝库”之称。

我国已在上游建立了葛洲坝、三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等水利枢纽。

(4)航运:

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水运价值巨大,有“黄金水道”之称。

(5)洪涝灾害:

长江由于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多暴雨以及中下游的围湖造田等原因,洪灾频发。

(6)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青海和四川。

(7)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我们可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水电事业;利用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发展河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